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城区
释义

§ 地理位置

西城区

西城区位于北京市中心城区西北部,北纬39°53’45”至北纬39°58’14”;东经116°19’8”至东经116°23’34”之间。全区东西宽5.5公里,南北长7.5公里。面积31.66平方公里。东以鼓楼外大街、人定湖北巷、旧鼓楼大街、地安门外大街、地安门内大街、景山东街、南长街、北长街、天安门广场西侧为界与东城区相连;北以南长河、西直门北大街、德胜门西大街、新街口外大街、北三环中路、裕民路为界与海淀区、朝阳区毗邻;西以三里河路为界,与海淀区接壤;南以前门西大街、宣武门东大街、宣武门西大街、莲花池东路为界与宣武区相望。区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40米左右。长河水自西北注入积水潭、什刹海、北海、中南海等湖泊,逶迤相接、纵贯全区。气候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为12℃左右,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15.4℃,年平均降水量626毫米。

§ 历史沿革

西城区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与北京城的发展紧密相连。这里曾是永定河古道,积水成湖,风光秀丽。自秦汉至隋唐五代皆为蓟县地。辽、金、元、明、清皆为宛平地。元至元四年(1267年)在金中都城的东北部营造中都城,元至元九年(1272年)改中都为大都,定名大都城。元世祖采用郭守敬的建议,引白浮泉水入城,汇流积水潭,开凿通惠河直达通州,京杭大运河南至杭州,北至海子(积水潭),既解决大都城水源,又使大批漕粮货物运抵京都。当时什刹海沿岸繁荣异常,处处酒楼歌台,积水潭中舳舻蔽水,地安门一带成为京都商业、市场中心。元大都城的建立,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发展的基础,西城区境内才成为京畿中心、繁华地区。西城区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的传统。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义和团在西城地区人民的配合下,包围西什库教堂,焚烧顺治门内大街耶稣堂和天主教堂。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北京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西城成为鲁迅、李大钊从事革命活动的地区。“九一八事变”后,区境内的广大爱国学生同军阀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七七事变”后,许多地下党员和进步学生纷赴抗日战场。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许多地下党员率领进步学生和群众,为迎接北平解放做了大量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组织基础。

§ 行政区划

西城区

西城区在秦、汉至隋唐五代属蓟县地,辽、金、元、明、清五代为宛平县地。现在的行政区划在历史上曾是元、明、清三代京都的西半部。

元至元四年(1267)在金中都城的东北郊,以金朝的大太宁宫为中心规划建设了新城,并建都于此。至元九年(1272)定名大都。大都城分50坊,今西城区境内有19坊。明属宛平县,县署在积庆坊(今地安门西大街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院址)。区境内明代有13坊。清沿明制,内城设八旗管地。其中,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均在今西城境内。清光绪末年,废内八旗,外五城旧制,施行警察制度。当时北京城划为22个区,原境内有内右1区至内右5区和中2区(皇城西部)。民国初年沿用清制。民国17年(1928)设北平特别市后,更改区划。今区境内为内2区、内4区,还包括内5区和内6区的西部。以后区划又增加内7区西部及西郊区之一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4月18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将北京市调整合并为16个区,今区境内为第2区和第4区全部、第5区之西半部及第13、第14区的一部。1952年9月,市政府再次调整区划,今区境内为西单区和西四区及海淀区、前门区的一部分,第2区更名为西单区,第4区更名为西四区。195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西单、西四二区合并为西城区至今。1987年9月北京市将朝阳区马甸0.6平方公里划给西城。至此,西城区面积31.66平方公里。1958年5月由西单、西四两区合并为西城区。现在辖区有西长安街、展览路、新街口、金融街、月坛、德胜、什刹海七个街道办事处。

§ 人口状况

2005西城区总人口83.1万人,户籍人口75.7万人,常住人口66.0万人。西城区人口中拥有44民族,共43089人,占总人口的5.19%;千人以上少数民族3个,分别是回族、满族、蒙古族。西城区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教俱全,佛教、道教、天主教的国家宗教团体办公机构均设在西城。城区东南边坐落有天主教南堂、东北西什库坐落有北堂,是明清年代西洋文明的历史见证;城北德胜门旁的清真寺、西边三里河地区的清真寺成为伊斯兰文化驻足古都的历史见证;城南有道教白云观,作为著名的道观吸引全国甚至国外的道士修炼悟道;位于城区中心的基督教缸瓦市教堂、佛教广济寺、历史上遐尔闻名的华北第一居士林、名贯中外的白塔妙应寺、伊斯兰教普寿清真、正源清真寺等等点缀在城区中心位置。

§ 区域特点

文化广场夜景

西城区集中体现了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性质,充分展示了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明古都的特色。西城区是党和国家首脑机关的现代办公区。西城区作为我国党政军首脑机关及其大部分职能机构所在地,政治文化以及对外交流交往活动频繁,是全国政治中心的重要载体。

西城区是经济繁荣、金融活跃的商贸金融区。全区55%地域在二环路以内,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国家经济指挥中心及国家级银行、金融机构总部大多设在区内。历史上形成了西单、西四等10个商业区,汇集了主要的商业、服务业企业。商业服务业和金融业既有传统优势,又具备现代化发展优势,规模较大、行业齐全、设施先进。

西城区是资源丰富、社会事业先进的文化旅游区。区内文化文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体现了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明古都和现代化大都市的基本特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教育发达,文化特色鲜明,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水平较高。

西城区是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的居住区。随着危旧房改造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社区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地区居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越来越好。

§ 经济

西城区

中央政府设在西城区,带动了西城的发展。西城区位于北京市中轴线以西的中心地带,总面积31.66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街道。2008年末,全区总人口966474人,其中户籍人口783032人,暂住人口183442人,加上流动人口近百万,是人口稠密的首都中心城区。新中国成立后,西城区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许多部委机关所在地。

西城区境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展现了东方大国的古都风貌。全区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06处,约占北京市的四分之一。北海、景山、动物园等著名园林是中外旅游者必到之地。党和国家领导人进行国事活动的人民大会堂,现已对游客开放。白云观为道教全真第一丛林,全真七子的盛名吸引了大量游人香客。西四头条至八条的民居四合院、德胜门箭楼、妙应寺白塔、恭王府花园、历代帝王庙等处,都具有发展旅游业的极大潜力。

西城区是北京市第三产业最发达的城区之一,可称万商云集之地。全区现有各类工商企业1.7万家,个体工商户1万多户,90%以上从事第三产业。从宣武门至新街口长达5.2公里的大街,分布着西单、西四、新街口3个繁华商业区,是全市最著名的商业大街之一。动物园地区、三里河地区、地安门地区、复兴门外大街,多年来形成了地区性的商业中心。区内还建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92个。在商业企业中,经营综合百货的西单商场、西单购物中心、长安商场、复兴商业城、地安门商场、新街口百货商场均为年销售额数亿元的著名商场,地安门副食商场在北京市副食行业综合排名居于第二位,西单服装店、成文厚帐簿商店等一批专业店久享盛誉。餐饮业既有砂锅居、柳泉居、烤肉季、烤肉宛、鸿宾楼等百年以上的老字号,又有山釜餐厅、富丽华酒楼等近几年崛起的新型餐馆;经过改造的西四小吃胡同荟萃了北京风味小吃的精华。服务业的西单第一美发厅、华宾园浴池、国泰照相馆在全市均属一流。西城区境内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密布,人口密集,只均收入较高,历来是资金存大于贷的地区,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国家各大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在此设立了众多的分支机构,各种金融业务十分活跃进。近年来,证券、广告、信息咨询、旅游、房地产等新兴行业迅速崛起,又为西城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8年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54.5亿元,比上年增长59.1%。全年地方财政支出 98.4亿元,比上年增长6.5%。

2008年末,全区总人口(包括户籍人口与暂住人口)966474人,比上年增长10.1%。其中户籍人口783032人,比上年增长1.2%;户籍人口户数为263360户,比上年增长0.3%;户籍出生人口5978人,出生率为7.69‰;户籍死亡人口2780人,死亡率为3.5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11‰,比上年上升0.31个千分点。全年全区户籍人口迁入9954人,迁出2644 人,机械增长率为9.40‰,比上年下降0.2个千分点。暂住人口183442人,比上年增长75.6%。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59元,比上年增长11.3%;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0528 元,比上年增长11.1%。

固定资产投资额全年累计完成230.2亿元,比上年下降4.4%。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3亿元,比上年增长21.1%。

全区实际利用外资7.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倍。

区内A级及以上主要旅游区(点)共接待旅游者1774万人次,比上年减少3.6%,其中接待境外旅游者37.1万人次,比上年减少5.8%;实现营业收入3.9亿元,比上年减少1.6%。

§ 教育

西城区教育事业基础深厚,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繁荣兴旺。全区现有普通中学和小学140多所,在校学生近10万人。学校布局及层次较为合理,有一支质量较高的教学管理队伍,普教整体水平居北京市前列。全区现已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每年向高校输送新生人数占全市百分之二十左右。全区有职业高中19所、成人学校8所、各类托幼园所400多个,以及聋哑学校、培智学校、工读学校、师范学校等,使职业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师范教育、成人教育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 文化

西城区境内有67所影院、剧场、礼堂、音乐厅,为繁荣文化事业,活跃文娱生活发挥了重大作用。新建的西城区文化馆面积约7000平方米,可同时接待1300多人参加活动。近年来,群众自娱性的户外活动已成为城区一大景观。

§ 医疗

西城区内共有各类医院、诊所、卫生室904个,组成了覆盖全区的医疗卫生网。中央、市属的儿童医院、积水潭医疗、人民医院、北大医院等均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具备了医治疑难重症、培训专业人才、开展医学研究的能力。区属9家医院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专科特色的医疗项目。二龙路医院的肛肠科,厂桥医院的牙科,丰盛医院的骨科等都已小有名气,除为本区居民服务外,还收治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

§ 体育

区内有中央、市、区属体育场地220多处,79万人口中有 3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区体校设有田径、游泳等10多个项目,为各级运动队和体育院校输送了大量的人才。西城区输送的运动员多次在国际大赛中为国家争得荣誉。

§ 建设改造

近年来,西城区加速了城市建设步伐,使旧城区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区政府抓紧实施危旧房改造工程,相继建成了德宝、露园、甘雨桥等7个住宅区,累计竣工交用住宅及配套设施工程55万平方米,为15700户居民改善了住房条件。居民区老式旱厕基本得到改造,部分地区建起了密闭垃圾楼。商业网点经过翻扩建和联片改造,增加了营业,改善了购物环境,建成了一批大型商业设施。西单地区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商业设施改造,建成之后将与王府井、前门商业区形成鼎足之势。西二环东侧正在建设的金融街工程,将为北京市金融业发展提供环境优越的中心区域。区内部分道路进行了展宽,修建了一批高架桥和过街天桥,交通拥挤的状况得到缓解。在城市建设中,对古树名木进行了严格保护,街头和住宅区内新建了一批花园、绿地,市容环境得到美化。

§ 产业规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西城区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关停和外迁了一批不适合城区特点的工业企业,扩大了第三产业规模。一批大中型国有企业落实了经营权,西单购物中心、复兴商业城等重点企业税利每年增长 30%以上。部分区属国有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造,其中北京市华远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了全国最大的300家股份有限公司行列。国有、集体小型企业通过推选内部职工租赁和股份合作制增强了活力,初步改变了亏损、微利局面。通过产权重组和组织结构调整,一批企业实现了集团化经营。利用外资工作全方位、多层次发展,全区“三资”企业已达580家,分布于生产、流通、服务、房地产等领域的多个行业,累计利用外资4亿多美元,促进了西城区经济的发展。一个新的台价,社会事业更加繁荣兴旺,城市管理更加井然有序,人民生活将提前两年实现小康。古老城区将展现新的风貌,为全国人民和境外宾客来此游览、购物、经商、从事公务提供更加优美、舒适、便利的环境。

§ 区位优势

西城区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40米左右。长河水自西北注入积水潭、什刹海、北海、中南海等湖泊,逶迤相接、纵贯西城全区。

北长河位于海淀区玉泉山和颐和园之间。历史上曾是北京市主要水源,发源于玉泉山“天下第一泉”,经青龙闸流入昆明湖。再由南长河入城内“三海”。玉泉山泉水断流后,成为排水河道。1965年,京密引水渠建成,废除青龙闸,建安河闸。1977年,北长河终点改在安河闸,原部分河道为京密引水渠占用。经三院闸向京密引水渠排 水或补水。河道长1.2公里,上口宽30一40米,流域面积 8.75平方公里。

§ 旅游景观

西城区境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展现了东方大国的古都风貌。全区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06处,约占北京市的四分之一。北海、景山、动物园等著名园林是中外旅游者必到之地。

北京动物园是中国开放最早的动物园,距今已有90 余年的历史。公园占地面积约90公顷,饲养展出动物近500种(海洋馆除外)5000多只,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达200多种。北京动物园年游客接待量近600万人次,为国内动物园之首,并挤身世界十大动物园的行列。在这里可以看到许多珍禽异兽,如国宝大熊猫、金丝猴、白叶猴、扬子鳄、朱鹮、东北虎、羚牛、白唇鹿、黑颈鹤等我国的珍稀特产动物和犀牛、长颈鹿、大猩猩、鸵鸟、野牛、袋鼠、白熊、非洲象等世界各地的珍贵动物,此外许多国家领导人和知名人士赠送给中国政府和人民的礼品动物也都在这里饲养展出。这里造型各异的动物馆舍掩映在碧水绿茵之间,挺拔婀娜的杨柳成荫蔽日,为这座古老的园林增添了无限生机。[1]

§ 合并

2010年6月底,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北京市政府关于调整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的请示,同意撤销撤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区,设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区,以原西城区、宣武区的行政区域为西城区的行政区域。合并后新设立的西城区,辖区范围为现西城区和宣武区辖区范围,面积50.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4.6万人。

原因

一是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区域均衡发展。由于行政区划划分过细,四个区的发展受到空间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崇文区和宣武区发展受空间因素制约更为明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于核心区北部。通过核心区行政区划的合并调整,有利于对现有的空间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推进核心区南北均衡发展。

二是有利于提高核心区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核心区区划的合并调整,可以大幅度提高合并后的两个区的综合实力,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有利于提高核心区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也有利于解决四个区结合部管理薄弱的状况。

三是有利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和专项规划,核心区与旧城保护区基本重合。旧城保护任务由四个区承担,不利于统一建设、管理和整体保护。区划调整后可以集中力量加快老城区改造,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四是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行政区划调整后,核心区减少两个行政区,有利于精简机构,合理配置地区经济、社会资源,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提升核心区规划建设和整体管理水平,增强“四个服务”的能力,以更高的标准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把首都功能核心区打造成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示范区。 [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2 3:5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