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达斡尔族婚俗
释义

§ 简介

达斡尔族婚俗

新疆的达斡尔族主要居住在塔城县。这个民族的人数虽然不多,他们的婚俗却十分有趣,男女结婚要经过媒人提亲。有意思的是媒人去提亲时,头上要戴一顶帽子,帽子右边还要挂一红布条,并要提上酒。别人一看这种装束,就知道是去女方家提亲说媒的。

不过媒人第一次去提亲,并不一定成功,女方家要认真进行考虑,媒人要等到第二次去女方家时,才知分晓。假如婚事谈成,女方的父母要对未来的女婿进行各种考察,所以男方要随父母到女方家去两次。第一次去,女方家要进行“面试”,在女方家的门口站着一位长者,这就是“监考官”,他负责端详和打量这位未来的新郎的相貌和人品,同时提出一连串问题,要新郎回答,只有回答得满意,方允许进屋,待为上客,这说明婚事已有八九成的把握了。第二次去女方家时,则商定婚期,择吉日娶亲。在举行婚礼的前几天,男方要带上酒和肉去新娘家认亲,这种仪式叫“端盅”。

在媒人的陪同下未来的新郎和新娘要向双亲和家庭成员敬酒、拜礼。结婚前一天,女方家要大摆宴席,热情招待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并要跳舞唱歌,一直闹到深夜甚至天明。第二天,新娘蒙上红色的盖头,由女方家组织的青年男女护送,众人坐在喜气洋溢的马车上,一路上歌声飞扬,欢呼雀跃。歌词的大意是祝姑娘找上了好婆家,愿他们年轻的伉俪幸福长寿,白头到老。男方这天因为娶亲,一清早就开始忙忙碌碌地做各种准备,为了迎接送亲队伍的到来,新郎早已派出两名精干的小伙子端着双杯酒迎候于村头。见面后,大家为新婚夫妇祝福,并敬酒,随即共同一齐进村。喜车来到新郎家门口,地上早已铺好了毯子,新娘踏着毯子缓缓迈进家门。进屋后,新郎亲手揭掉新娘的红盖头,使新媳妇“亮相”。

这时人们向这对幸福的青年夫妇撒五谷杂粮,祝愿他们幸福。然后新娘走进洞房由新郎的嫂子给新娘梳头,表示已正式成为男方家里的一员,这时,来宾纷纷入席,频频举杯,祝贺这对青年人的结合。第二天,还要举行赛马等娱乐活动进行庆贺。娱乐活动结束后,新郎要给岳父岳母准备酒肉和礼品,由护送新娘的送亲人员带回。从此,这对青年人便开始了新的生活。

§ 形式

达斡尔族婚俗

男女青年订婚后,男方要送女方家马、牛、羊和酒,称为“大礼”。这一天姑娘要躲起来,不见未婚夫。婚礼前一个月,男方还要送一次小礼,礼品主要是衣、物,这时未婚夫妇才可以见面,并在一起吃“拉里”和挂面。结婚要置办酒宴,食品和菜肴必须丰盛,特别是在迎亲时,如果沿途碰见行人,不论是否相识,都可分得一份酒肉和点心。结婚仪式后,主人要以炒犴鼻和手把肉等上等菜肴待客。

达斡尔族的婚礼十分隆重,从媒人到女方叩头订亲起,男方要向女方过两次礼。第一次为大礼,男方长辈带上礼品和未婚夫,前往女家。而女方则大门紧闭,由守卫在外的意味长者向送礼人提问,直到满意了才放行进门。当晚双方举行宴席,姑娘则会躲起来,不和未婚夫见面。第二次是在结婚前一个月,双方商量婚期。这次岳父会叫姑娘出来,和未婚夫一起吃饭。

结婚那天,送亲的喜车一定要在落日前到达。男方会在中途派人迎接,并向客人敬酒。然后一人回去报信,一人陪同缓缓前行。

在到达男方家时,喜车一定要向东方前进。第二天,送亲人回去时,男方还要设宴款待,等送亲人走了,新郎还要带着酒追上去,敬一次酒。

达斡尔族对离婚十分痛恨,一般很少离婚。在达斡尔语人有句俗语:“写离婚书的地方,三年不长草。”离婚的男子要受到众人耻笑。如果实在要离婚,则须举行离婚仪式,这个仪式也是十分庄重,丈夫必须跪卧在地上,让妻子从他颈部跨过。还要把一块白布缠在男家的烟囱上,用来象征丈夫已经死去。

红媒牵线结秦晋

达斡尔族青年男女的提亲,要由媒人出面,自由恋爱者亦如此。通常由男方请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穿戴整齐,在帽子的右边挂一根新红布条,并携带礼品,前去提亲。如女方有意,则与媒人约定下次见面的日期。当媒人第二次来时,若女方表示完全同意,就提些办喜事所需的衣物家具等,这门亲事就算定下了。 男女青年订婚后,男方要送女方家马、牛、羊和酒,称为"大礼"。这一天姑娘要躲起来,不见未婚夫。婚礼前一个月,男方还要送一次小礼,礼品主要是衣物,这时未婚夫妇才可以见面,并在一起吃"拉里"和挂面。结婚要置办酒宴,食品和菜肴必须丰盛,特别是在迎亲时,如果沿途碰见行人,不论是否相识,都可分得一份酒肉和点心。结婚仪式后,主人要以炒犴鼻和手把肉等上等菜肴待客。

察恩特宴认亲人

娶亲的日子,由男方杀鸡占卜选定。当天,由女方父母与介绍人一起把姑娘送到新郎家。新郎家准备酒肉招待。新娘到后与新郎一起握刀杀一只鸡,看鸡肝纹路所示吉凶如何,如不吉利则由新娘新郎各自再杀一只,待杀到鸡肝出现吉象纹路为止。

接着,新娘新郎举行喝酒仪式,每人面前放一碗酒,碗边抹上酥油,自己先喝一口,再喝交杯酒。新娘新郎喝完交杯酒,还共同招待介绍人和所有客人。然后双方客人以及来贺喜的亲戚朋友一起不断地饮酒唱歌和跳舞,直至通宵达旦。

歌声撒满迎亲路

结婚这天,新郎不去接新娘,而是由女方组织人送姑娘,新娘头蒙红纱巾,由五至七个男女青年陪同,清晨从女方家坐车出发,装上嫁妆及陪送的礼品,大家拉琴唱歌,欢声笑语撒满一路。

偷杯窃碟戏新郎

当送亲人陪护着新娘到达男家后,新郎家对送亲贵客格外关照,未进门,先敬"进门盅",进屋后再设"接风酒",可谓细致入微,惟恐怠慢。尽管如此,新娘的男傧相"花大"仍然横挑鼻子竖挑眼,新娘的弟辈"库吐鲁"们则一边吃喝,一边偷酒杯筷子碗碟等藏在身上,以此捉弄新郎和陪客。

因为达斡尔人认为,酒杯是为新郎新娘准备的量粮食的斗,碗碟是盛粮食的箩筐,都是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因而席后男方发现少了东西,便开始搜查。搜出便罚"偷"酒杯者喝酒一杯,"偷"碗者喝酒一碗。第二天,送亲人准备打马回程时,也伺机"偷"走几个酒杯碗碟,待新郎带酒追来,才肯归还。

按达斡尔族的婚俗,订婚以后,男方要择吉日过礼,即送“察恩特”(彩礼)。察恩特包括猪、酒、糕点等,一般是由未婚夫和其长辈陪礼人送到女方家中。这一天,女方家则要摆设察恩特宴,款待贵客及同家族的人。

在察恩特宴上,未婚夫要向女方父母及其他长辈敬酒、磕头,正式认亲。老人们则赠给未来的姑爷钱、钱搭子等礼物。席筵上双方还要互致传统的祝词。

男方陪礼人先道:“贵方的少女我方的郎,千里姻缘系双方。选择这良辰吉日,我们将微薄的察恩特献上。山间的幼松稚柏,今已挺拔健壮,英俊美丽的少男少女,都已长大而且年貌相当。为祝贺两家美好的亲事,我把喜酒斟满举起,光临的众族胞和亲戚,请接受这虔诚的心意”。

女方的父亲接过敬酒,回唱道:“为着我们联姻和睦,道远路遥让您饱受辛苦,送来的察恩特项目,请求您代我向族亲们备述……”。优美而有趣的祝词,使喜庆的察恩特宴更加欢乐、热闹。

解放前,达斡尔族社会早已进入了具有父系氏族制残余的封建社会。在婚姻方面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族(宗族)外婚制。也就是以本氏族外异姓成员做为婚配对象,严禁同姓和近亲间的通婚。同姓婚姻被视为乱伦而受到人们的非议和宗族的干涉。

过去,婚姻关系的缔结讲究门当户对,门第、家境、声誉等都是认真考虑的重要因素。而两家原来的友谊也在缔结婚姻时起重要作用。过去达斡尔族一般不与外族(民族)人结婚,特别是不把姑娘嫁到外民族。

在旧社会,达斡尔族中封建的婚姻观念根深蒂固。婚姻大事完全由父母、长辈做主包办,青年男女丝毫没有选择配偶的权利,父母也很少征询子女的意见。男女之间,戒备森严,一点也越轨不得。

“达斡尔嫁娶之道,自古崇尚式简而礼隆,故问婿许女之际,并无所谓卜命课甲之说,惟以婿女年龄相当,两家感情融合,即请媒人,绳之姻缘”。

订婚方式,除极少数特别要好的朋友之间有指腹订亲者外,普遍采用托媒说亲方式。男女请一位与女家有较近关系而又能言善辩之人,带酒到女家,待礼节性问候之后,择机婉言说出来意,继而详细介绍男方的情况,并回答女方父母提出的问题。如果女方父母表示愿意结亲,媒人给女方父母斟酒,表示感谢和祝贺,以示订亲事成(不写文书)。女方即以酒、饭款待媒人,路远者留宿。如果女方不同意,万万不可留媒人吃饭住宿,因为留媒人吃、住就意味着同意订婚。

亲事定妥,需过礼两次。首次叫“察恩特”,礼物必须由新婿亲自送到。礼物一般有:配缰马1匹,表示牵联姻缘,乳牛1头,表示补偿母亲哺育女儿的乳汁,猪2口,其中1口为退毛猪,白酒数斤,糕点若干,另有“瓦特”(用奶干、野果干磨制面成)、“乌如木”(奶皮子)等,当然礼物厚薄因家境贫富而异。女方设宴招待族人,新婿依次拜见岳父、岳母、长辈,一一磕头敬酒认亲。女婿返回时,岳父母赠马匹。

第二次过礼叫“托列”,约在婚前1个月。女婿给未婚妻送来布匹、衣物、首饰等,并商定迎娶日期。两次过礼,男女自应量力而行,礼品厚、薄并无碍婚姻大局。

结婚前2日,新郎盛装驰马亲往迎亲,随同本家族若干人。当晚女方父母备“拉里”(粘性稠粥),请一位儿女双全的妇女督促同席的一对新人,使用一个碗一双筷互相进食,此意在祝愿夫妻婚后感情如胶似漆,生活同甘共苦。

次日凌晨,送亲队伍浩荡出发,女方“华达”(男亲家)、“霍都古”(女亲家)各数人前往。除末尾的“霍都古”是新娘的姐妹或嫂子,其余成员都是儿女双全的夫妻。

送亲乘车、骑马,亲娘乘坐篷车,由她的亲弟或近亲驾车。女婿先驰马回报。男方推选若干儿女双全的男女,以陪来宾。送亲队伍行至村外,必停路旁,点燃篝火,等候迎接。届时,男方老、少旗手各1人驰至,下马,老者向来宾一一敬酒,然后引路前行。导至大门必向东而行,是忌见落日之意,如果因路远在日落后到达,需在大门西侧悬镜一面,以象征太阳。迎宾者排列于庭院,新郎父母及陪客者分立大门左右。新娘头披红巾,在喜庆的爆竹声中由妯娌接下车,左右相扶徐徐前行,娘家来宾亦随其后男左女右缓行。新郎父母把双杯酒,依次敬来宾“接风酒”、“进门酒”。新娘进西屋上南炕面窗盘坐,妯娌姑嫂们为其解下红盖头,梳理头发。男方陪宾者引导来宾进屋入座,女宾坐南炕,男宾坐西炕,装烟献茶问候寒喧,然后排宴劝酒,并宴请本村亲友,叫迎亲宴。宴毕,近亲留下陪客。新娘在妯娌陪同下,拜见父母、舅、姑等长辈。陪客者陪来宾进晚餐,安排就寝后各自离去。

次日,大摆婚宴,宴上先上酒,后上饭菜。婚宴之上,宾主欢饮,气氛热烈祥和,但座席位次,辈分必须安排合理,否则将引起不快之事。双方有善辞令者,颂吉祥、祝福之词,或以妙语隐语竞智,相讽取乐而无恶意。村中亲友、邻里们亦在各处开怀畅饮,尽欢而散。

酒宴结束,送亲来宾饮茶,稍事休息后,即上归途。男方父母敬“出门酒”,新娘送家人于大门外,新郎则骑马送至村外。男方送女方父母猪一口或酒肉。

达斡尔族人过去不轻易离婚,认为离婚是件不体面的事。旧时离婚,请一位无儿无女的识字者在野外写离婚书,双方画押各扯一半,以为凭证。离婚之后子女归男方抚养。旧社会提倡妇女守节,孀居终生。寡妇再嫁,也必须等到3年服孝期满。

综上所述,达斡尔族婚俗实属解放前的情形。时至当代,那些封建道德观念,父母包办的婚制,繁多的彩礼,繁杂的规矩、礼仪,铺张的婚宴等等旧俗,早以为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婚事简办等新风俗所替代。

达斡尔族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实行氏族外婚制,同一个“哈拉”(姓氏)内部不通婚,有些地区同“哈拉”内的不同“莫昆”(氏族)之间有个别通婚的事例,但同一“莫昆”内部绝对不准通婚。达斡尔族的婚事要经过说媒、订亲、过礼、娶亲等几个程序。先由男方家请与女方家有亲友关系并能言善说的人做媒人,到女方家说亲。媒人要向女方家长详细介绍男方的年龄、相貌、身材、人品及其家庭状况。如两家相距较远而生疏,为谨慎从事,女方父母可对媒人暂不表态,经过从侧面充分了解后,认为对方各方面条件较满意时方可应许。所以媒人说媒往往不是一次就成,有时需往返数次才能说成。如果女方父母表示愿意结亲,媒人要给女方父母和长辈敬酒,表示感谢和祝贺。女方家也备好酒饭款待媒人,因路远者则可留住。如不同意则万万不可留媒人住,否则被认为同意这门婚事。在媒人把婚事说定后,男方家就开始准备过礼,一般是过两次礼,第一次礼叫“察思特”即食礼,包括配缰马1匹,表示牵连姻缘,乳牛1头,表示补偿母亲哺育女儿的乳汁,此外还有猪2口,其中1口为退毛猪,白酒数斤,糕点若干,“瓦特”(用奶干、野果干磨面制成)、“乌如木”(奶皮子)等。礼物轻重厚薄因家境贫富而异。女方家长要邀请亲友参加酒宴,女婿要向岳父母敬酒磕头,并向女方近亲长辈一一敬酒磕头认亲。认亲过礼时姑娘要回避。

女婿返回时,岳丈家送些酒、肉回赠亲家,富裕人家还给女婿送一匹马。第二次过礼叫“插列”,就是在婚前1个月左右,女婿给未婚妻送来布匹、衣物、首饰等,并商定迎娶日期。达斡尔族姑娘以前多在17、19、21奇数年龄时结婚。结婚前2日,新郎盛装随同本家族若干人骑马前往娶亲。当晚女方父母备“拉里”(粘性稠粥),请一位儿女双全的妇女督促同席的一对新人,用一个碗一双筷子互相进食,意在祝愿夫妻婚后感情如胶似漆,生活同甘共苦。次日凌晨,新娘由男女傧相陪同,携带衣柜、衣箱、针线匣、梳妆匣等嫁妆用品及日用品前往婆家。达斡尔族称男傧相为“华达”,女傧相为“霍都古”,分别由3~4人组成。新娘乘坐专门搭制的篷车,由她的亲弟或近亲弟弟驾车,女婿骑马回报。送亲队伍行到村外,必停路旁,点燃篝火,等候迎接。届时,男方老、少各骑马而至,由老者向来宾一一敬酒,然后领路前行,行至家门必须向东走几步,是忌见落日之意,如果因路远在日落后到达,需在大门西侧悬镜一面,以象征太阳。新郎的父母及其直系亲属在大门前满酒迎接送亲的队伍。新娘头披红布,在喜庆的爆竹声中由妯娌接下车,左右相扶徐徐前行,娘家来宾亦随其后男左女右前行。

新郎父母把双杯酒,依次敬来宾“接风酒”、“进门酒”。新娘进西屋上南炕面窗盘坐,妯娌姑嫂们为其解下红盖头,梳理头发。接着开始举行迎宾宴,女宾坐南炕,男方选等数女宾陪坐,男宾坐西炕,男方选等数男宾陪同,装烟献茶问候寒喧,然后开宴劝酒饭。宴毕,新娘在妯娌陪同下,拜见新郎父母、舅、姑等长辈。翌日,大摆婚宴,宴上先上酒肉,后上饭菜。宾主欢饮,气氛热烈祥和,但座席位次,按辈份安排合理,否则将引起不快之事。酒宴结束,送亲来宾即行返回,男方父母敬“出门酒”,新娘送家人于大门外,新郎则送至村外,并送一些酒肉。新婚三天后,新娘由妯娌陪同拜见“莫昆”内的老人和长辈,妯娌们一一告诉新娘老人的辈份和亲属关系,新娘给老人敬烟、敬酒,磕头认亲。婚后一个月,由女婿赶车送媳妇回娘家住半个月,之后,由弟弟赶车将姐姐送回婆家。[1]

§ 习俗

达斡尔族婚俗

按达斡尔族的婚俗,订婚以后,男方要择吉日过礼 ,即送“察恩特”(彩礼)。察恩特包括猪、酒、糕点 等,一般是由未婚夫和其长辈陪礼人送到女方家中。这一天,女方家则要摆设察恩特宴,款待贵客及同家族的人,姑娘要躲起来,不见未婚夫。

在察恩特宴上,未婚夫要向女方父母及其他长辈敬酒、磕头,正式认亲。老人们则赠给未来的姑爷钱、钱搭子等礼物。

席筵上双方还要互致传统的祝词。男方陪礼人先道:“贵方的少女我方的郎,千里姻缘系双方。选择这良辰吉日,我们将微薄的察恩特献上。山间的幼松稚柏,今已挺拔健壮,英俊美丽的少男少女,都已长大而且年貌相当。为祝贺两家美好的亲事,我把喜酒斟满举起,光临的众族胞和亲戚,请接受这虔诚的心意”。女方的父亲接过敬酒,回唱道:“为着我们联姻和睦 ,道远路遥让您饱受辛苦,送来的察恩特项目,请求您 代我向族亲们备述……”。优美而有趣的祝词,使喜庆 的察恩特宴更加欢乐、热闹。

婚礼前一个月,男方还要送一次小礼,礼品主要是衣、物,这时未婚夫妇才可以见面,并在一起吃“拉里”和挂面。

结婚要置办酒宴,食品和菜肴必须丰盛,特别是在迎亲时,如果沿途碰见行人,不论是否相识,都可分得一份酒肉和点心。结婚仪式后,主人要以炒犴鼻和手把肉等上等菜肴待客。

在达斡尔族的婚礼中,送亲人包括男傧相“花大”,女傧萝相“活多沃”和新娘的弟辈“库吐鲁”。当送亲人陪护着新娘到达男家后,新郎家要对送亲贵客格外加以关照,未进门,便先敬“进门盅”,进屋后又要设“接风酒”,可谓细致入微,唯恐慢怠礼不周,但宴席间“花大”们往往还是故意横桃鼻子竖挑眼,“库吐鲁 ”们则一边吃喝,一边偷酒杯、筷子、碗碟等藏在身上,借以捉弄姐夫和陪客。因为达斡尔人认为,酒杯是为新郎新娘准备的量粮食的斗,碗碟是盛粮食的箩筐,都是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因而席后男方发现少了东西,便开始搜查,搜出便罚“偷”酒杯者喝酒一杯,“偷”碗者喝酒一碗,第二天,送亲人准备打马回程时,也伺机“偷”走几个酒杯、碗碟,待新郎带酒追来,才肯归还。

§ 特色

达斡尔族婚俗

婚俗是达斡尔族吉庆礼俗的重要内容。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达斡尔族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婚俗规矩。达斡尔族姑娘一般都参加田间劳动及采集野菜野果,所以青年男女有相会的机会。当见到自己心仪的对象时,他们常常会用歌声来表达爱慕之心,所以也产生了很多表达爱情的歌曲,如《爱的树》:

男:行行的柳树垂岸旁

对对的天鹅飘水上

心爱的妹妹呀

咱俩好像有句话儿应该讲

女:青青的松树在山冈

展翅的雄鹰在高空飞翔

心爱的哥哥呀

咱俩要说的话好像一个样

男:嫩嫩的桦树叶儿响

南来的大雁排成行

心爱的妹妹呀

咱俩那句贴心的话谁先讲

女:苍苍的柏树百年长

一对鸟儿在头顶唱

心爱的哥哥呀

咱俩要说的话百灵已经讲

但是,在传统婚俗中,青年男女真正要谈婚论嫁时,还得要由父母来做决定,即使是有了自己的意中人,也要经父母同意。达斡尔族婚俗形成了约定俗成的程序,包括定亲、送彩礼、举行婚礼等内容。定亲一般是由男方家长请能使女方信任的人做媒,到女方家说亲。女方父母听了媒人的介绍后,一般不马上表示同意,总要媒人往返几次,确实觉得合适,才答应婚事。女方答应后,要备酒菜以答谢媒人,媒人则要给女方的老人斟酒磕头,表示感谢和祝贺。如果女方不同意,就不能让媒人磕头,也不留媒人吃饭。有一首《媒人自述》的民歌中表达了媒人说媒成功后的喜悦:“主人摆上八仙桌,共饮美酒我心欢畅。酒杯上镶着鹊雀鸟,煎熟的鱼儿喷喷香。”

男方要向女方送两次彩礼。第一次彩礼称为“察恩特”,以食品为主,主要用来宴请女方长辈和亲友。察恩特礼物具体有:“绰斯”,意为血,即送一头乳牛,以回报姑娘母亲的哺育之恩;“硕勒布日”,意为缰绳,即送给姑娘父亲一匹马,以喻连接两家的姻亲关系;还送几口猪,称为“艾米替”,意为有生命之物,根据家里的经济条件,送五口、七口、九口不等,其中有一口要褪毛的,其余为有毛的,以喻以后家里生孩子不会是秃头;还要带去白酒和自制的糕点、奶皮等物。送察恩特时,事先由男方选定吉日,通知女方,由男方家近亲叔叔或兄长带女婿前去。当他们赶着大轱辘车来到女方家门口时,女方家插上院门的横杆,派人守住大门,不许进院。男方人说,我们走了很远的路,人困马乏,需要借住一宿。女方人则说,我们家多有不便,来者不能进院。双方一个执意恳求,一个婉言谢绝,经过一番口舌争辩,还是打开大门欢迎来者进院。而此时女方家的亲戚早已聚集在屋里,等着吃察恩特呢。

察恩特宴开始后,双方要互致祝词。

男方祝词:

你家少女我家郎

千里姻缘结夫妇

割也割不断

砍也砍不裂

松树长高了

新郎长大了

选择吉日良辰

拜见慈爱的父母

送来了丰美的筵席

为了两家的亲事

请接受我的敬意

女方父亲接酒后,回敬祝词:

为了两家的亲事

你们走了遥远的路程

把你们会宴不拖过当年

在吉日上送来了美餐

我约集莫昆亲友

请他们尝一尝……

在这个过程中,姑娘要躲避起来,不能见未婚夫。

第二次彩礼称为“托日”,包括给待嫁姑娘穿用的四季衣袍、鞋以及布料和被褥等,由未婚夫送去。并商订结婚的日子,一般在一个月后就要举行婚礼。

要出嫁的姑娘既期待美好的生活,又对家人怀着深深的惜别之情。达斡尔族民歌中有《出嫁之前》:

“在我出嫁之前,即将别离故居,炕上柜子地下锅台也将和我别离。手拿刷帚涮锅,想起就要出嫁,心中哟,充满别离的忧伤。带上顶针缝衣,赶制结婚盛装,心中哟,憧憬婚宴景象。”

婚礼一般在冬春农历双月举行,这时生产活动较少,有时间准备和操办婚礼。举行婚礼时,女方家的送亲人员中,男傧相称为“华达”,女傧相称为“霍都古”。华达内分达·华达(大华达)、接其·华达(二华达)、古它日·华达(三华达)和胡朱日·华达(末位华达);霍都古内分达·霍都古、接其·霍都古、古它日·霍都古和胡朱日·霍都古。送亲的人们分华达和霍都古乘坐车辆,年轻人骑马,新娘乘坐的车称为“木拉日”,即有围箱和棚子的轿车。

送亲车队早晨出发,家里长辈要在院门口洒酒祝福出嫁姑娘一路平安,生活幸福。如果距新郎家很远的话,路上要在有亲戚的村子里借住。路上如果和其他送亲车队相遇,则要两位新娘交换手帕。在距新郎家二三里处,送亲车队要停车休息,在路边点燃篝火,饮酒吃点心。这时,新郎家要派出二人骑马赶来迎接,问候来者。其中的长者,向送亲人敬酒,表达欢迎之意。而后招呼送亲的人们上车进村。

送亲车队从村子西面进村,迎着太阳来到新郎家。送亲车一到,男方就燃放鞭炮,迎接新媳妇和送亲的人们。新郎父母在碟子里放双盅给送亲的华达、霍都古敬酒,并请进屋上坐,新娘头蒙红布,由胡朱日·霍都古和男方年轻媳妇搀扶下车,进屋后在南炕面朝窗子盘腿端坐,摘去红布。胡朱日·霍都古给新娘梳头,把姑娘时的辫子盘起,象征着成为媳妇。

华达和霍都古落座后,先用茶点招待,而后举行婚宴。婚宴菜肴以手把肉为主,分等次上“瓦其”(尻背)、“达勒”(肩胛)和“叟吉”(胯子)。当手把肉摆上酒桌时,女方大华达和霍都古建议把手把肉端去犒劳厨师。端菜人把手把肉端到厨房,厨师表示领意后,再端回手把肉。在传统习俗中,婚宴不备炒菜,饮食有手把肉、片白肉、肉汤、稷子米饭和酒等。男方家由辈分、年龄相当的人陪同送亲人,称为“嘎吉日浅”。婚宴开始时,男方致词:

“我们有个拿弓箭的男孩,你们有个拿剪刀的姑娘。在成亲的会宴上,讲起我的祝词。我手拿这只箭,祝愿新婚夫妇,在今后的共同生活中,孝顺长辈,慈爱晚辈,像箭的叉口样整齐,像箭杆的羽毛样爽快,像箭杆样笔直,像碾石样相合,像钢铁样坚强,用刀子割不断,用斧子砍不离,走过的地方光明,做过的事情清白,不被人们指斥,不被外人议论……”

婚宴上人们举杯庆贺两家儿女喜结良缘,祝福他们相亲相爱,永远幸福。

第二天早晨,新郎家用肉汤煮饺子招待送亲人并敬酒送别。送亲的年轻人趁人不注意时,偷拿男方一个小碗或碟子,揣在怀里带走,以喻带回新娘的福分。

送亲人走后,新娘要给公婆敬酒磕头。三天后,新娘由妯娌领着到近亲各家串门,给长辈请安。过一个月后,新媳妇回娘家少住而归,开始了新婚之后的生活。 [2]

§ 特点

达斡尔族婚俗

达斡尔族传统婚俗,是居住在黑龙江省境内的达斡尔族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具有达斡尔民族特点的传统婚俗。这种民间文化现象能延续下来,不仅是对人类文明的充分体现,同时也反映出达斡尔族人对人类繁衍的推崇、对大自然的崇尚与尊重,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达斡尔族人聚集的村落富拉尔基罕伯岱村,是黑龙江、嫩江流域最早的达斡尔族原始部落。从清初落居嫩江流域到现在,300多年漫长的历史空间,让以渔猎、放牧为生的达斡尔族人既创造了本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也形成了独特的达斡尔民族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其中极具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的达斡尔族传统婚礼,就是达斡尔族先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其婚礼仪式程序犹如一部史诗般的生动画卷,婚礼前后的整个过程无不蕴含着达斡尔民族传统文化的元素。

按照传统习俗,达斡尔族人的婚礼要经过提亲、定亲、过彩礼定结婚日子及结婚四个步骤。从男方提亲开始,融入了古老的信仰文化、民族文化、性文化、道德文化等婚俗礼仪的达斡尔族传统婚俗便开始显现出其独特的风格。

一般来说,“提亲”时要由族内德高望重的长者或族长(莫坤)来为青年人做媒,而且媒人要给女方家带上见面礼坨烟和坛酒。对方同意提亲后,便会用酒敬天、敬地、敬神,并与媒人饮酒相互祝贺。等到“相亲”时,男方就要带上“定亲礼”或大牲畜等,而且必须要叩拜女方长辈,并接受长辈们的品评和教诲。到了“过彩礼、定结婚日期”的日子,男方可视自己的经济条件量力而行,大到车马牛羊,小到猪羊肉及新娘所需衣物均可。但结婚日期一定要请阴阳先生根据双方的生辰八字来定,有禁忌属性的人则要排除在外。

到了结婚那天,新娘要梳洗打扮绞脸修鬓,并接受妈妈的婚前嘱托。然后由嫂子盖盖头,哥哥背上车,并且是由女方家组织车队送新娘到新郎家。为辟邪,新娘所经之路的水井要用红布或红毯盖上,以示安全。到男方家后,新郎会把新娘背下车,到院中西南角摆设的供桌前举行拜天地仪式。拜天地仪式结束后,新郎要搀扶新娘进新房,等到了新房门口时,新郎会用“骑马鞭”挑下新娘的“盖头”扔到房上,以示新生活的开始。新娘进屋后,还要在炕上面朝南“坐福”。

婚宴开始后,要由娘家人先用餐。期间不仅有歌舞相随,新娘还会收到给长辈点烟敬酒的“点烟钱”和亲朋送上的“彩礼”。而公婆在接收新娘拜见时,“改口钱”则是一定要给的。等到新郎、新娘吃团圆饭时,除了新娘要吃面条表示地久天长外,有一道菜也必不可少,那就是猪头菜,因为新郎、新娘要各切下一支猪耳朵以表示当家立业。席后新娘要由娘家嫂子陪同入洞房,而且新娘要由娘家嫂子陪住三天,以便进行婚前教育及培训新娘婚后照顾公婆等相关生活常识和礼节。三天后,娘家嫂子与新娘新郎一同“回门”。至此,整个婚礼程序才算圆满结束。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罕伯岱村是达斡尔族传统民歌的故乡,人人都能歌善舞,因此达斡尔族传统婚俗中还穿插着大量传统民歌。像提亲时唱的“提亲歌”、相亲后唱的“思念歌”、出嫁时妈妈唱的“嘱托歌”、婚宴中的“祝酒歌”、“醉酒歌”以及回门时唱的“回娘家”等等,这些针对达斡尔族人婚礼不同阶段创造出来的传统民歌,体现的不仅是达斡尔族人的文化特色和智慧结晶,亦衬托出达斡尔族人浓烈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情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5: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