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从迷人的音乐中感觉和声的魅力 (上)》 |
释义 | 从迷人的音乐中感觉和声的魅力 (上) 内容简介 为了便于学习,我们在乐曲中,适当加了调性和少量的和弦功能标记,关于这些标记的含义,请见【附录一】中的说明,凡有仅由标记难以说明的,即在附录的【大小调功能性和声思维简述】及【本书曲目和声语言、方法简述】中,将古典和声理论的要点,以及该作品和声语言的主要特点,加以简单的介绍。 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主要选取了在传统和声范围内的古典雨乐曲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大致上按照和声学教学的顺序,也就是正负三和弦、各种变和弦、离调和转调......等等进行编排。下册则选取了通俗性的乐曲以及少量的具有二十世纪和声语言特点的乐曲。 正如音乐学家们早就指出的:通俗音乐基本上是重复运用古典作曲家已经用过的音乐语汇。即使如此,读者仍可以从中了解现代通俗音乐是怎样实际运用古典和声的。 从迷人的音乐中感觉和声的魅力 (上) 本书目录 致读者 正、副三和弦-常用基本和声语汇 第一首 勃拉姆斯:歌曲《摇篮曲》 第二首 德沃夏克:第九:"新世界"交响曲第三乐章 第三首 舒伯特:歌曲《老艺人》 第四首 比才:《阿莱城的姑娘》组曲第一乐章 第五首 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第二乐章 第七首 马斯卡尼:歌剧《乡村骑士》前奏曲 副属系统变和弦 第八章 莫扎特:歌剧《魔笛》选曲-帕帕基诺谣唱曲 第九章 圣桑:组曲《动物狂欢节》曲十一-《天鹅》 第十首 列昂卡瓦罗:歌曲《黎明已来临》 第十一首 门德尔松: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 第十二首 李斯特:钢琴曲《爱之梦》 第十三首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第十四首 格林卡:歌曲《云雀》 第十五首 比才:歌剧《卡门》选曲-童生合唱《街头孩子们的进行曲》 平行与同名大小调交替 第十六首 卡林尼科夫:第一交响曲第二乐章 第十七首 门德尔松:钢琴曲《失去的幸福》 第十八首 舒尔根:歌曲《迎着曙光》 第十九首 贝多芬: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 第二十首 柴可夫斯基:舞剧《天鹅湖》场景 第二十一首 普契尼:歌剧《托斯卡》选曲《星光灿烂》 第二十二首 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之八) 第二十三首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歌剧《萨特阔》选曲《印度客商之歌》 第二十四首 瓦格纳:歌剧《汤豪赛》选曲《晚星之歌》 第二十五首 瓦格纳:歌剧《汤豪赛》序曲 第二十六首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新世界)第二乐章《广板》 小下属与副下属和弦 第二十七首 舒曼: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第二十八首 柴可夫斯基:《罗米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副部) 第二十九首 格丽爱尔:声乐协奏曲第一乐章 第三十首 肖邦:马祖卡舞曲(作品六之一) 第三十一首 拉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第18变奏) 第三十二首 舒曼:钢琴曲《间奏曲》 第三十三首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副部) 第三十四首 维尔第:歌剧《弄臣》选曲《四重唱》 第三十五首 舒伯特:歌曲《圣母颂》 第三十六首 莱哈:轻歌剧选曲《你是我的欢乐》 第三十七首 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曲二) 第三十八首 柴可夫斯基:歌剧《欧根・奥涅金》选曲《连斯基咏叹曲》 第三十九首 列昂卡瓦罗:歌剧《丑角》选曲《穿上戏装》 第四十首 哈恰图良:《假面舞会》圆舞曲 第四十一首 斯克里亚宾:钢琴曲《前奏曲》(作品十一之一) 非大小调德调式和声手法 第四十二首 马思聪:小提琴曲《思乡曲》 第四十三首 鲍罗廷:第二交响曲(勇士)第二乐章 第四十四首 穆索尔斯基:歌剧《霍宛兴那》前奏曲 第四十五首 福雷:《佩莉亚斯与梅里桑德》组曲第三乐章 第四十六首 巴托克:《罗马尼亚民间舞蹈组曲》 第四十七首 鲍罗廷:歌剧《伊戈尔王》选曲《波罗维茨舞曲》 第四十八首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天方夜谭》组曲第一乐章 第四十九首 拉赫马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 第五十首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天方夜谭》组曲第三乐章 九和弦及远关系转调 第五十一首 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 第五十二首 卡巴列夫斯基: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 第五十三首 柴可夫斯基:《曼弗里德》交响曲乐章 第五十四首 卡巴列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 第五十五首 舒伯特:第八交响曲第二乐章 第五十六首 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第五十七首 比才:歌剧《卡门》选曲《这是你扔给我的花朵》 第五十八首 肖邦::《练习曲》(作品二十五之一) 第五十九首 古诺:歌德《浮士德》选曲《珠宝之歌》 第六十首 李斯特:第二钢琴协奏曲(主题及展开部的一部分) 附录一 主要和弦标记举例 附录二 大小调功能性和声思维简述 附录三 曲目和声语言、方法简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