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兰佩(FransEemilSillanp) |
释义 | 基本资料 西兰佩(FransEemilSillanp) 姓名:西兰佩(FransEemilSillanp) 生卒:1888年-1964年 描述:芬兰作家,193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籍贯:芬兰 个人概述 弗兰斯·埃米尔·西兰佩(FransEemilSillanp,1888-1964)芬兰作家。生于哈明库若教区乌拉萨塔昆塔一个农民家庭。父母经受该地移民的种种磨难。西兰佩是他们唯一的幸存儿。他聪明伶俐,在中学读书卓越就表现出优异的才能。1908年,他考进赫尔辛基大学,攻读数学与生物。五年,由于生活困顿,中途辍学,开始为谋生而从事文学创作。 职业生涯 1916年,他的第一部小说《人生与太阳》发表,引起广泛注意。长篇小说《神圣的贫困》(1919)使他一举成名。这部作品表现了作家对农民的贫困、愚昧和悲惨命运的同情,同时对芬兰的国民性也进行了深刻的剖析。193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少女西丽亚》,是继《神圣的贫困》之后的又一部代表作。这部“最负盛名的后期小说”(颁奖辞)流传很广,从冰岛语到希伯莱语,都有它的译本,给作者带来了国际性声誉。此后又发表一部重要长篇小说《夏夜的人们》(1934)。西兰佩的其他作品还有长篇小说《一生中的人》(1917)、《男人的路》(1932)、《八月》(1941)、《人生的美和苦恼》(1945)等。短篇小说集有《茜尔多与拉格拿尔》(1923)、《天使的守护者》(1923)、《紧贴大地》(1924)、《潮流深处》(1933)、《第十五》(1936)等。此外还有自传小说文集《小木山恋》(1925)和文集《多谢,多谢》(1929)等。 个人荣誉 1939年,“由于他对其国家农民的深刻了解,和他刻画农民生活以及农民与大自然关系的精湛技巧”,西兰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个人评价 西兰佩非常熟悉芬兰农民,他的众多小说着重表现了农民的生活,组成一曲芬兰乡土的交响乐。小说的人物大多是孤独的漂泊灵魂,几乎全都成了命运的牺牲品,然而即便在色调最阴暗的小说中,也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辉。特别是在语言的运用上,他的小说显得“单纯、简练、客观,没有丝毫造作,像泉水清澄,反映出一个艺术家的慧眼所捕捉到的事物。”(颁奖辞)。 相关链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