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2000年中国外商投资报告》 |
释义 | 2000年中国外商投资报告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国社科院国际研究中心编写。本书重点介绍了外商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的投资状况、分析和研究其对中国的投资状况,分析和研究了其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外资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投资政策、环境及其存在的问题对外商投资的影响,以及对今后外商投资的展望等。本书还附有详尽的数据资料,可供研究者阅读。 2000年中国外商投资报告 本书目录 序言 总报告 大型跨国公司投资 地区篇 世界500强在北京市的投资 世界500强在上海市的投资 世界500强在天津市的投资 跨国公司在江苏省的投资 跨国公司在重庆市的投资 世界500强在深圳市的投资 行业篇 世界500强在中国机械工业的投资 世界500强在中国汽车工业的投资 世界500强在中国轻工业的投资 跨国公司在中国纺织服装业的投资 中国食品加工业的外商投资 中国电子工业的外商投资 国别篇 美国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 欧盟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 日本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 专题篇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的研发行为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 中国电信产业的开放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成效的衡量基准探索 附录 附录Ⅰ1998年世界最大500强企业排序 附录Ⅱ1997~1998年外商在华投资情况 附录Ⅲ日本对华投资若干情况 附录Ⅳ若干企业投资情况介绍 附录Ⅴ跨国公司在长春市的投资简介 附录Ⅵ世界500强在华投资企业名录 附录Ⅶ中国社会 2000年中国外商投资报告 文章节选 什么在吸引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 (一)设立研发机构的主要原因 最近几年,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的研发机构逐渐增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投资增加很快,我国连续6年成为跨国投资的第二大受资国。中国已经成为一些著名跨国公司的主要海外市场甚至全球的主要市场。为了使其产品和技术适应我国国内市场的技术结构和需求特点,在当地从事开发与研究活动变得十分必要。 2.技术进步使研发活动全球化成为可能 信息和电讯技术的进步使得跨国公司在全球任何一地设立的子公司,与跨国公司全球体系及时交换资料成为可能,从而使研发活动可以分散在全球不同地点进行。海外研发机构可以通过跨国公司内部的网络,同步获得母公司体系内研究与开发的资源、数据和专门技术。海外子公司还能及时了解客户对产品和劳务需求的细节,保证其开发和设计的产品符合海外客户的需求,并能在公司内部任何一个企业被制造出来。 3.利用我国的科研能力和人才 在发展中国家中,我国的科技水平相对较高,人才优势十分突出。利用我国的科技能力和人才,是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的重要原因。例如北京,是我国高水平科技人才的集中地,有我国科研国家队中国科学院和北大、清华等全国一流院校所,有依托中科院和大学刚的全国最大的科技园区中关村,这种人才集聚的条件,对外商投资研发机构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坦言,在中国设立微软在亚洲的第1个研究院,是因为中国有许多非常优秀的人才。微软中国研究院计划投资8000万美元,用6年的时间,吸收100名科研人员。罗克韦尔中国公司自1998年底开始,实施"罗克韦尔与中国大学共勉"项目,不到1年时间,已经与包括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在内的10所大学形成了合作关系,分别建立了以合作双方命名的联合实验室。 4.树立良好公众形象 近几年来,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引起的一个争论是,一些跨国公司将我国作为生产基地,不仅自身没有研发活动,而且取消或削弱了合资中方的研发机构,使我国在获得跨国公司生产能力的同时,减弱了本国的技术开发能力。一些跨国公司感到,这种形象不利于它们在中国的长期发展,需要加以改善。与政府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和改善公众形象,成为某些跨国公司决定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的重要因素之一。罗克韦尔与中国多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树立良好的社区形象,赢得信誉,取得长久的成功。 5.与地区(国别)总部共生 一些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了多家生产企业,生产和销售的规模较大,产生了在我国设立地区或国别总部,协调所有在华企业行为的内在要求。最近几年,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地区或国别总部(多数称为投资公司或控股公司)增加较多,而许多跨国公司有在地区(国别)总部所在地设立研发中心的惯例。 6.政策引导 最近几年,我国许多地方政府意识到促进跨国公司到本地从事研发活动的重要性,制定了专门的优惠政策,吸引跨国公司在本地区设立国别总部和研发中心。 外资研发机构的组织形式、研发活动的类型和特点 (一)研发机构的三种组织形式 设立独立研发机构,只是跨国公司在我国从事研发活动的一种形式,还有其他形式的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研究外资企业的研发活动,需要将不同形式的研发活动都包括在内。根据我们的调研,跨国公司投资企业研发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3种。 1.内设式 一些跨国公司投资企业有内设的专门研发机构,如北京朗讯科技光缆有限公司,北京ABB电气传动系统有限公司,北京JVC电子产业有限公司,三菱四通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北京索鸿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内部都有研发中心。企业内设研发机构,一般要晚于企业设立的时间,多数规模也不大,专职研究人员在2名到30名之间。 2.外设式 有些跨国公司投资企业没有专门的内设研发机构,但其母公司在华设有独立的研发机构,或在其地方总部内设有研发部门,为本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相关企业服务。如诺和诺德(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北京设有专门研发机构,其在华投资的各个企业就不分别内设研究机构。北京宝洁技术有限公司是其母公司在华设立的独立研发机构,为宝洁在华投资企业服务。摩托罗拉在中国已设立两个独立的研发部门,为摩托罗拉在华投资企业服务。日本NEC在北京设立了北京华虹NEC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为其在华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日本富士通公司在华设立了富士通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为富士通在华企业服务。这些研发机构的母公司,在中国都有较大规模的业务,研发机构的研究人员也较多,一般从20名到100名。 3.合作式 有些跨国公司投资企业没有内设的专门研发机构,母公司在华也没有独立的研发企业,但与中国的科研机构或大专院校合作建有专门的研发机构,为企业提供服务。如加拿大北方电讯公司与北京邮电大学合作设立的北邮--北方电讯电信发展研究中心,SMC中国有限公司与清华等三所大学合作设立的以双方命名的SMC气动实验室,罗克韦尔中国公司与清华等10所大学合作设立的以双方命名的联合实验室等。这种合作式研发机构,研究课题由双方共同商定,既进行企业所需的研发项目,也进行部分基础性研究工作。 此外,有少数外资企业,兼有一种以上的研发组织形式,如摩托罗拉既有外设式研发机构,也有合作式研发机构,还有内设式研发机构。 (二)研发活动的分类 从调研看,外资研发机构研发活动的性质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创新型研发、适应型研发和专用技术型研发。 1.创新型研发 是指研发项目在母公司体系内具有创新性质,研发的成果能提高跨国公司某个方面的技术水平,或开发出新产品、新工艺。 2.适应型研发 是指对从母公司引进的技术进行改进,使其适应我国的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这类研发活动往往以产品的当地化为目标。 3.专用技术型研发 是指针对我国市场的独特性,专门研究开发适应我国市场的技术。例如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在洗衣时,往往使用温水,因为洗涤剂中添加的酶在使用温水时效果较好。但中国的消费者用冷水洗衣,因此一些跨国公司在华的研究机构将冷水用酶做为研究项目。 (三)不同类型研发活动的特点 1.技术全面性和技术共用性 技术全面性指研发活动涉及企业产品和工艺的主要技术方面,这种全面性使研发人员能够基本上掌握产品和工艺的设计、制造过程,具备产品与技术升级所需要的全面基础知识。技术共用性指研发活动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往往可以在跨国公司全球体系内使用。显然,创新型研发活动的技术全面性和技术共用性较好。适应型研发与专用技术型研发的技术全面性和技术共用性较差。 2.技术领先性 从事创新型研发活动的外商研发机构,所选研究项目往往具有全球领先性质。从事适应型专用技术型研发活动的外商研发机构,所选研究项目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的较少。 3.所有权特点 外商独资企业的研发机构,往往有可能进行创新性较强的研究。合资企业的研发机构,主要进行适应型研究和专用技术型研究。这种状况主要是出于保持技术垄断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考虑。 4.与跨国公司研发体系的联系 外商研发机构如果进行创新型研究,由于技术的共用性,与母公司的研发机构及跨国公司体系内其他研发机构的联系往往比较密切,研发任务由母公司下达,所承担的研究与开发活动成为跨国公司国际化研究与开发网络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研发机构与整个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体系其他部分间的技术流动将是大量的、经常的,并带有双向流动的性质。从事适应型研发与专用技术型研发的研发机构,与母公司研发机构及跨国公司体系内其他研发机构的联系比较松散,研究项目由研发机构自己选择,或由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地区(国别)总部确定。 5.当地人才使用 不同研发机构对当地人才的使用情况差别较大。创新型研发机构的技术主管和核心研究人员,多数是从母公司研发机构派任或招聘的海外华人。而适应型研发、专用技术型研发机构,核心研究人员甚至研发部门的技术主管,有一部分是从国内企业和研究部门招聘的。 6.技术溢出效应 技术溢出效应指外商研发机构通过与国内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国内企业之间的各种联系,对国内研发活动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产生的积极影响。从事创新型研发活动的外商研发机构,与我国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较多,对我国基础性、应用性研究能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从事适应型、专用技术型研发活动的外商研发机构,除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外,与用户企业、分销企业、配套商之间也产生多方面的联系,促进这些相关企业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的提高,总体上技术溢出效应较大。 (四)不同类型研发活动的比较 表3是对上述三种类型研发活动特点的分析总结。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三种类型的外商研发活动,各有其优点和缺陷。创新型研究的技术领先性,技术全面性和技术共用性较好,与跨国公司研发体系的联系密切,但在使用我国人才和产生技术溢出效应方面的作用相对较弱。适应型研发和专用技术型研发活动,虽然技术先进性、技术全面性和技术共用性相对较差,但能够更多地使用我国人才,产生较多的技术溢出效应。因此,不能认为哪种形式的研发活动绝对地优于其他形式的研发活动。要综合考虑研究活动所处的产业、我国的技术与产业基础、跨国公司的分工形式等具体因素,才能做出判断。 (五)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活动的特点及原因 根据我们的调研,跨国公司在我国的研发行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适应型、专用技术型研发占主要部分 几乎所有面向国内市场的外商投资研发机构,都从事适应型、专用技术型的研发活动。这是由我国市场的特点所决定的。尤其是通讯设备、软件、光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环境保护设备等,由于国内的需求特点和技术平台有别于跨国公司母国,因此适应性研究和专有技术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部分企业兼有创新型研发 外资研发机构,主要从事创新型研发活动的几乎没有。有一部分外资研发机构,兼有三种类型的研发活动。这些企业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或其中一个特点。第一,所处行业的核心技术在全球市场是高度同一的。因此技术不需要根据不同国家的市场情况加以适应性改动,例如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制药行业中的某些外资研发机构,部分研发活动具有基础性、创新性的共用技术。第二,中国是最重要的市场。某些中国已成为其最重要的海外市场甚至全球最大市场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生产规模很大,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在中国设有国别或地区总部。例如中国已经是摩托罗拉和诺基亚最大的海外市场,是爱立信全球最大的市场。这类企业设在中国的研发机构往往也是其全球主要的研发机构之一,在中国进行的研究与开发项目已经成为其全球研发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摩托罗拉公司在其手机事业部和蜂窝电话事业部分别设有两个研发部门,与中科院计算所建立了人机通信技术联合实验室,有些研究领域创新性很强,已经接近世界前沿。再如宝洁公司在中国市场占有很大份额,是其重要的海外市场,宝洁在中国设立了研发机构,从事的研究项目,部分面向全球市场,开发新配方、新技术、新产品。第三,母公司采用全球深度分工体系。在这种分工体系中,跨国公司在全球的投资都是着眼于全球市场的,而不主要着眼东道国的市场。在各个国家的投资企业,都是其全球分工体系中的一部分,加工某个零部件或某道工序。正因为这种分工模式,在某个国家的企业就可能是其母公司某个零部件或工序的生产加工中心,代表着这一部分生产的最高水平,相应的研发活动也是创新型的,而且是世界领先水平。第四,国内市场的竞争激烈。当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之间存在激烈竞争时,往往会迫使外商投资企业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并不断进行创新型研究,以争取有利的竞争地位。这样的事例已不少见。当一个外商投资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处于相对垄断地位时,产品与技术长期不变,不但不是世界领先水平,而且是其在国外市场上已经淘汰的产品和技术。一旦同样量级的其他大跨国公司进人我国市场并威胁其垄断地位时,很快就推出新的产品和技术,研发活动也随之上水平。 2000年中国外商投资报告 作者介绍 王洛林,男,1938年出生。1949~1950年在北京清华大学附中念初中一年级,1951~1952年在北京育英中学(现二十五中)念初中二~三年级。1953~1955年在北京五中念高中一~三年级。1955~1960年在北京大学经济系五年制本科学习。1960年9月大学毕业以后,到兰州甘肃师范大学政教系工作过半年,1961年初调往厦门大学。1961~1993年在厦门大学经济系、国际贸易系任教,在厦门大学工作期间,从1980年初到1981年底在南斯拉夫尔格莱德经济研究所进修。1984~1993年担任副校长,其中1989~1993年兼任党委书记。1993年7月调中国社会科学院担任副院长。1978年10月入党,1985年参加中共全国代表会。1987年参加中共十三大,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97年参加中共十五大,当选为中央委员。1983年被评为副教授。1990年晋升为教授,1994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金融学会副理事长,现代经济史学会副会长,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企业管理学会副会长,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会长。1997年被授予香港岭南学院名誉博士。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