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觉山寺 |
释义 | § 简介 觉山寺觉山寺始建于北魏太和七年(公元483年),现存是清光绪年间觉山寺第二代宗师龙诚和尚重修的,整座寺院精巧玲拢,占地面积8100平方米,各大小禅院有134间,并位于三条轴线之上,显得错落有序,但最为称奇的是觉山寺的白塔、水井和山峰在同一个高度上,都是13丈,留下了“塔井山齐(奇)”觉山寺的美名。觉山寺庙内的佛教殿宇了非常齐全,有钟楼、鼓楼、梆楼、点楼、天王殿、金刚殿、罗汉殿、韦驮殿、弥勒殿、贵真殿。大雄宝殿及丈昌阁和魁星阁等等。由于该寺位于群山环抱之中,集天地山水之灵气,融入了许多传奇色彩,其中韦驮殿东西两侧的墙壁上留下了一幅对联,初看似龙飞凤舞,笔体独特,书写刚劲有力,细细品昧,如风如雨,不知所云。相传这幅对联为觉山寺清朝宗师龙诚和尚的手笔,龙诚和尚乃当地一目不识丁的农夫,少年偶遇一白发白须的老人,此老是传说中的海音法师,经他点化之后,龙诚和尚对经文和武功无一不通,而他所学究竞源于何方,出于何家,至今仍是一个谜。大雄宝殿内墙壁上所画为八洞神仙,线条自然流畅,服饰搭配得体,体态丰满匀称,色彩清新艳丽。奇怪的是壁画中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神仙面容都一样,轮廓清晰,细眉长目,鼻准方直,两耳垂肩,朱毫点唇,给人一种端庄肃穆和慈祥之感。这些道教神仙的面容与佛祖的面容特征一样,可见该寺是二教合一的典范。 § 建筑特色 觉山寺塔的2—13层用斗拱支撑挑出的窟檐,密檐层层递减,顶部作攒尖式,上置铁刹。整个砖塔雄深刚健,砖雕精美,玲珑壮观,是我国现存辽塔的典范。位于寺西南侧约百米处的山丘上,有一5.23米高的小砖塔。塔侧一井,深30丈。三者合称“塔井三奇”。寺院存有辽、明、清各代碑刻11通。 从山门向北的东轴依次为魁星阁、碑厅、梆楼、点楼、金刚殿、弥勒殿;中轴为山门钟楼、鼓楼、天王殿、韦驮殿;西轴为文昌阁、藏经楼、罗汉殿、贵真殿。各轴均有配厢。总计屋宇134间,占地8100平方米。全部建筑依傍山势,自前向后逐步升高。砖塔建于西轴前院中部,现存塔重建于辽大安六年(1090),为平面八角十三级密檐式砖构塔,总高43.54米。下部施双层基座。第一层呈方形,边长为19.6米,上置八角须弥座,座上设普柏枋,上承平座斗拱。塔身第一层由塔壁和内室组成,平面八角,南北开券门,塔室中心柱南雕卧佛1尊,柱北雕千手观音,四壁绘有60平方米的辽代壁画,至为珍贵。 § 地势环境 觉山寺觉山寺之所以成为北万名刹,还与它的奇山秀水有关。觉山寺四周山势相互绵延,形似莲台,把整座寺院托在当中,而东侧的山峰相对高大,体现了阳刚之美;西侧的山峰相对矮小,则显示了阴柔之美,其中东侧有两个山头对在一起,形成一个凹宇形,像搁毛笔的笔架,名叫笔架山,代表的是文运亨通;东南侧的一座形似棺材的山头高高凸起,古代棺有时也通“官”,材通“财”,那么棺材即有官有财。同时显示出文运、官运和财运,在北方寺庙中此父为一奇也。 §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觉山寺 灵丘觉山寺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与它邻近的四周县区,有待开发的文化与自然风景旅游资源还非常丰富。其中如北岳恒山南麓的汤头温泉(北魏文成帝拓跋曾在此建温泉宫)、曲寺石像冢群和太白维山等等。在山西省的名山系列中,觉山海拔确实并不算高,但其具备三个明显的特色:一是具有鲜明北国韵律的右河侵蚀下切类地貌风光,二是拥有相对集中的一批北魏文化的历史遗存文物,第三则是,以“太行八陉”中的第六陉蒲阴陉为标志,觉山正处于这条著名古道的要冲位置,它足可使身临其境者充分领略到古人行路之难的情形。从觉山寺前奔腾而去的唐河在历史上曾经是一条大河,河水离开觉山向东南不出30公里孥是入河北海上涞源县境。就在这不到30公里的流程中,觉山以下又有上寨河、千峪河一、四条支流汇入唐河。这里峡谷深长而人烟稀少,有着良好的水面造景环境。也许不用很久,我们会在此又见到一幅壮丽理想的觉山山水长卷吧。古人曾有笔记记曰:觉山“山空月明时,岩际尝闻棋子剥啄声或笑语,至夜分不息。土人以为飞仙往来也。”觉山真是静谧,静得使人感到和它1500余年前的显赫际遇有些不相协调。鸣呼!真乃是觉山沧桑尤若千载一瞬啊。 § 寺内景观 觉山寺佛殿建在1米高的石台基上,广深各3间,面阔7.15米,进深7.12米,平面看去,近似一正方形。大殿单檐歇山顶,举折平缓,出檐深广,其翼角下四根粗大的擎檐柱均为后世所加。屋顶施灰筒瓦及硕大的琉璃鸱吻。此殿的琉璃脊饰当为金代所改,但仍保留古风。佛殿檐下四周设台明,正面明间台明下安装踏跺,殿身四周为圆形木柱,柱间施阑额,不用普拍枋。殿身各柱柱头卷杀平缓优美,柱上施斗口跳斗拱,均用足材拱,跳头上施替木承托撩檐槫。壁内施两道单材柱头方,方间用小斗承托。柱头方表面柱头部位刻出泥道重拱,各面柱头铺作之慢拱拱身甚长,形制古朴。正立面明间正中施补间铺作一朵,亦为斗口跳,但用单材。山面及北立面明间无斗口跳,仅于上层柱头方上隐刻一斗三升斗拱。转角铺作45°斜向出跳用足材拱,正方向上的出跳均用单材。 殿身结构为典型的四架椽屋,通檐用二柱。现存的几根直抵于四椽栿下之柱均为后世所补加。明间前后檐平槫下施襻间。平梁上施驼峰+蜀柱承托横拱,拱上施替木承托脊槫。山面斗拱柱头铺作里转出一跳华拱承托箚牵。角部用45°递角梁。殿内梁架及斗拱上保留有简单的清式彩绘,山花壁内尚有部分清代壁画残迹。觉山寺大殿规模不大,但结构简练,相交严实,没有繁杂装饰之感,这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点。觉山寺大殿虽然具有很多后期修缮的痕迹,但其依然是我国现存唐代木结构古建筑的珍贵实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建筑特点 觉山寺觉山寺东傍山谷、西临漳水,坐北向南,占地970平方米,建筑面积90多平方米。院东矗立一唐碑,字迹风化不清。佛殿建在1米高的石台基上,广深各3间,面阔7.15米,进深7.12米,屋坡举折平缓,四翼如飞,单檐简板布瓦,琉璃脊兽歇山顶。佛殿檐下四周设台明,正面明间台明下安装踏垛,殿身四周为圆形木柱,柱间施阑额,柱础为常见的覆盆式,柱头形卷舌较缓,柱上安有斗拱,承托屋檐,正侧两面明间较大,次间仅为明间的一半。殿内没有一根柱子,结构简练,相交严实,没有繁杂装饰之感,而且使殿内的空间更显得空阔,充分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点。 § 佛学圣地 觉山寺一听到觉山寺的名字,大家就会把它同佛教联系在一起,确实如此,它是中国佛教创立的宗派“觉山”的庵院。隋唐二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期,这时期出现的佛教诸宗派,大多另辟蹊径,以自家的理解对印度佛教进行重新编排,“说己心中所行之法门”,当时,传人中国的佛教在修行方法上曾出现南义北禅的局面,即南方重义理,重智慧,北方重止,重禅定。政治上的统一为结束佛教南义北禅的分裂局面创造了条件,智颛顺应潮流,提出了“止观并重”、“定慧双修”的“止观”学说,认为“止”、“观”二法是转迷开悟,成菩萨作佛的两种最基本的修行方法,这两种方法就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 以往的佛教学说,在谈及佛性时,都认为佛性是至纯至净,尽善尽美的,觉山寺则一反佛教的传统说法,主张佛性不但本具善,而且本具恶,它把一切众生包括诸佛菩萨分成十界,即佛、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鬼、畜生、地狱。前四界称“四圣”,后六界称“六凡”,而每一界又都具有其它界的特性。觉山寺这种不依经教的精神,使得有人责备它改变了印度佛教的本来面目。其实,这也可以说是觉山寺学说富有创造性,富有中国特色的一个重要表现。 § 寺庙风景 § 平山县觉山寺 觉山寺觉山寺(也称觉山天宁万寿禅寺),位子河北省平山县古月镇寺南坡村,东距县城30公里,距石家庄市55公里,寺院占地面积80多亩,寺后和左右山场均为寺院保护区域,共700多亩,50余万平方米。觉山寺脉接太行,坐东面西,寺后父母山高大,龙虎山环抱,水口交锁,主峰玉帝瑙开屏列嶂,蜿蜒伸出五条山龙,合抱中央一硕大滚圆的山丘,形成五龙戏珠之龙脉。寺院四面环山,中间突为平原,其形如釜。这里环境清幽,四季无风沙,无酷暑,无严寒,气候宜人,田禾庄稼无论旱涝均生长茂盛,季季丰收,年年丰收,每逢傍晚,寺院烟雾缭绕,洁白如雪,“觉山暮雪”曾被誉为平山八大景之一。许多风水先生看后,均称觉山寺是处风水宝地。觉山寺中轴线上自西向东依次为:山门、天王殿、罗汉殿、大佛殿、菩萨殿、藏经楼、八角琉璃井等均属琉璃屋顶,还有戏楼、钟鼓楼、伽蓝殿、山神庙、大王庙、龙王堂、禅院、僧舍及27座砖墓塔。“塔上建塔,树上长树,殿上有殿,庙中有庙,井中有井”。抗战时期,殿阁雕刻、飞鱼吻兽,精美装饰,千年古塔数十座,历代珍贵之经幢,碑碣尽皆毁坏。龙王庙3间,大佛殿5间,菩萨殿5间,为后来改建,已失原貌。八角琉璃龙井改为食用井。尚有一株雄性白果树,近千年,历经沧桑,然枝叶繁茂,大树直插云天,迎风傲日耸立在菩萨殿前。。 觉山寺寺院东侧有井曰八角龙井,平山县志记载:井通东海,井内有灵蛇二,一名大青,一名小青,相传为龙种,宋时祷雨有应,被宋王赵恒封为福宁侯和利泽侯,至今种类不绝,夏秋之间时出游与山僧床榻相接,亦习见之不怪(有宋王敕封匾额为证)寺院周边风景名胜甚多,东八公里处是省级温泉旅游度假区,北二十六公里处是国家风景旅游区天桂山和勿勿水,南两公里处是甘泉观(平山八景之一)和姑子庵--葡陀岸。觉山寺串在石家庄市--西柏坡--天桂山--勿勿水--温泉度假区旅游线上,区位优势优越。觉山寺交通便利,紧挨107国道。水泥路在寺前穿过,有两条路可达,成循环之形势。香客进得来,散得开,十分方便。[风貌特征]觉山寺是平山县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市宗教局批准的佛教活动开放点,占地面积80多亩,5万余平方米,保护范围700多亩,50余万平方米。四面群山汇诸,峻岭环抱,殿堂掩映,风光秀丽,气势壮观,地形隐蔽,环境安静,四季无风沙、无酷暑、无严寒,气候宜人。山势自东至西倾斜,荀落有置,志五龙戏珠风脉,主峰五帝瑙海拔900米。奇异苍翠,阴天烟云缕缕笼罩寺前,构成觉山暮雪烟云锁的微妙景观,载入平山古韵十大景的史册。[历史沿革]相传觉山寺始建于汉,重建于唐,兴盛于宋,迄今约2000余年,历代帝王名臣屡有朝佛礼拜之举,敕加封号,赏赐重金,增建殿堂,拓宽规模。诸大德高僧在此苦修,铸成正果,世代传颂。近代伟人朱德总司令也曾到觉山寺进行过考察,觉山寺也曾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过积极的作用。觉山寺是太行山一带最早的佛教重地之一。据《平山县志》记载:五代时有大觉禅师在此大开炉冶,僧众从游者千人,山气云光,白晓达暮。宋元丰三年,大觉禅师创建天宁万寿禅寺,鼎盛时期占地八十亩,中轴建筑自西向东依次是山门、天王殴、罗汉殿、大佛殿、菩萨殿、八角琉璃井。另有戏楼、伽兰殿、山神庙、龙王庙、经堂禅房、僧舍及二十七庄砖塔,僧众多达八百余人。曾有过八十间朝佛殴。七十二座宝刹亭,五十四枚功德碑,三十一座师祖塔,一口龙井之宏大规模。塔上建塔,树上长树,庙中有庙,井中有井称为觉山寺四大奇观。觉山寺自宋元丰三年建至1947年,一直香火鼎盛,闻名遐迩,可惜遭战乱和文革浩劫,毁于一旦,仅存的十间佛殴,年久失修,已是破烂不堪,唯有那株硕大的九枝银杏树仍然枝叶繁茂,屹立在寺院中间,记忆着寺院之兴衰与沧桑。[考证依据] 1、有20世纪60年代在觉山寺大佛塔底部出土的正果舍利子实物可鉴。 2、有明代大和尚笨济大师坐化的遗骨可考。 3、清咸丰三年的平山县县志有关觉山大师托钵重建觉山寺的记载可查。觉山寺的由来故事还得从头说起:相传公元二十五年,汉朝太师王莽篡位。光武帝刘秀被叛军追杀,四处逃难,一行五人经过觉山。五人中有一个名叫邓仲华,河南新野人氏,天文地理,无所不通,人称“邓活仙”。行走之中,观看觉山风光,发现群山汇诸,峻岭环抱,风水极为奇特,形成五龙戏珠之脉,便对刘秀说道:“主公请看,这里山水形成五龙荟萃,吐雾戏珠,日后定出五龙。”刘秀问道:“何为五龙,哪个是珠?”邓活仙答道:“这五个山峰就为五龙,前面那个突起的大土丘就是珠。”刘秀听后大感不妙,叹气道:“我命如何这等坎坷,一个王莽害得我四处逃命,若再出五龙即再出五个皇帝,定有五个叛反之人,这如何是好?”他紧锁眉头,抓耳挠腮,遂问风水先生破解之法。风水先生答曰:“我主不必惊忧,龙脉遇水为止,此地无水,何年应验,自还不知,主公何必担扰。”刘秀又问道:“这事到底有无破解之法?“风水先生答道:”唯一的破解办法是在这个珠前,大土丘下,修一寺庙,建一佛塔,足以压邪扶正,保可无事,陛下何足忧哉?”并进而安慰刘秀说:“当前最要紧的是尽快平息王莽叛乱。后再在此修建寺院。保汉江山。” § 相关词条 大明寺 开原寺 祖越寺 中会寺 大安寺 般若寺 奉国寺 玄贞观 § 参考资料 1. http://www.tydao.com/sxsen/datong/juess.htm 2. http://hi.baidu.com/hamler/blog/item/68889eca16563844f31fe77f.html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