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规范汉字
释义

§ 特点

规范汉字是客观存在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规范。如秦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基本消除了战国时期各地文字异形的现象,小篆就是当时的规范汉字。旧中国长期以繁体字为正体,以繁体字为代表的正体字也就成了当时的规范汉字。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投入很大力量进行汉字的整理和简化工作,淘汰了一部分异体字,同时把群众长期以来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手头字、俗字加以整理,确定其正体字的地位,形成现行的规范汉字。在规范汉字中,整体简化或利用简化偏旁类推出来的简化字只占少数,多数还是历史上流传下来沿用至今而未整理简化或不需要整理简化的传承字(如人、山、川、水、火等)。

§ 认识

第一, 规范汉字事实上客观存在。尽管这个术语出现时间不很长,但它不是文字学家们主观臆想杜撰出来的。

第二,规范汉字有层次之分。我们所说的规范汉字,主要指现代通用于我国大陆一般交际场合的汉字。“现代通用”“我国大陆”“一般交际场合”三个要素非常重要,它以“通用”为标尺给出了国别(地区)、时代、领域、场合等等限制,契合当代汉字通行和应用的客观现实。这里的规范汉字特指是中国的,不是外国的;是大陆的,不是港、澳、台地区的;是现代的,不是古代的;是通用于“一般交际场合”的,不是“极特殊领域、场合”使用的。实践证明有所限制是必要的。汉字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曾被一些国家“借用”并分别加以改造,因此在使用汉字的不同国家规范汉字的内涵所指并不一样。比如日本现在仍使用一部分汉字(包括只用于该国的日本汉字),正式文体中实行假名中夹用少量汉字的做法,政府规定法令和公文必须以1981年发布的《常用汉字表》为准,另规定人名用字166个,取名以常用汉字1945个和人名用字166个为限,不得超过;这总计2111个汉字(内有简化字200多个,约占总字数的12%)就是日本的现行规范汉字。汉字有6千多年的历史,我国典籍上出现过的汉字不下五六万之多,排除错讹后仍有3万4千字左右。这些字绝大多数在现代社会一般交际场合早已不用,有些甚至成了 “死字”,有的只应用于某些极特殊的领域、场合。这些当今限于极特殊领域、场合使用的汉字虽然也有字种的选择和字形的规范问题,但那是另一个层面(主要是学术层面或者说专业层面)应用的规范问题,该层面的汉字不属于“一般应用场合”的现行规范汉字。

第三,规范汉字是经过整理产生的。这种整理工作,既是汉字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历代政府都很重视汉字整理工作,这为服务于他们所处时代的规范汉字的形成和相应标准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历史上,周朝太史籀编纂的《史籀篇》就是周朝进行文字正形的范本;秦王朝在用小篆统一全国文字时,首先对秦文字本身作过一番整理,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胡毋敬《博学篇》就是这次整理的产物;东汉熹平四年在碑石上刻了《诗经》《易经》《春秋》《尚书》《仪礼》《公羊传》《论语》七种经书,以便于传写、校正经书,这是汉隶的范本,在当时起到了整理汉字、规范字形的作用;唐以后开始出现“字样”之书,如《干禄字书》《五经文字》《九经字样》等,也都起到了刊正经书、规范字形的作用。

第四,规范汉字是个“历时中包含有共时、共时中包含有历时”的概念。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汉字规范,同时代的汉字规范又因应用领域、场合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共时”和“历时”是相对的。在当代,就“共时”平面而言,收入现行字表中的字即为“一般交际场合”的现行规范字,与之相对应的字(如已简化的繁体字、已淘汰的异体字和旧印刷字形)在“一般交际场合”应该被视为不规范字。汉字规范化、标准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汉字的使用,除“一般交际场合”外,还有许多特殊的需要。就汉字在“特殊领域、场合”的应用而言,法律规定“除外”的情形,即在某些允许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的领域、场合,也有一个用字规范与否的问题。但这里的“规范”主要限于专业学术领域或其他特殊场合,同“一般交际场合”汉字应用的规范化要求不属于同一层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七条对允许繁体字、异体字保留或使用的“特殊”情形作出了规定:(一)文物古迹;(二)姓氏中的异体字;(三)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四)题词和招牌中的手书字;(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六)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这样规定,符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代表了我国现阶段的文字政策,较好地体现了语言文字主体化与多样化的关系。再就“历时”而言,繁体字、异体字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曾经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以规范正字的面貌出现过,为传承中华文化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有些字至今还在一些领域、场合使用着。

§ 汉字规范化

所谓汉字规范化,是指根据文字发展的规律和社会交际的需要,为汉字的应用确定各方面的标准,把那些符合文字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固定下来,加以推广;同时,对一些不符合文字发展规律和没有必要存在的歧异成分及用法,根据规范的要求,妥善地加以处理,使汉字更好地为社会交际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汉字为什么要规范化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第一,从文字的基本功能看,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交际工具,供全社会使用,因此必须有一个为社会成员所共同遵守的标准。规范化正是提高文字的社会交际作用的一种积极手段。用字规范,可以使读者一目了然,使信息传播不致产生人为的障碍,可以加强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社会生活的节奏;用字混乱,必然削弱文字的基本功能,妨碍工作及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因此,文字规范化是实现文字交际功能的必要保证。

第二,从社会发展的大局看,当前,世界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生产建设、经营管理、科学研究等正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要求文字必须规范,有一个共同遵循的标准。有了统一的标准,文字所负载的信息才会成为人们所共同认知的信息,才能为普及教育、扫除文盲、排版印刷、汉字的机械处理和信息处理创造便利条件,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三,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看,文字的运用是否合乎规范,往往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爱国,首先必须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而写字漫不经心,错字、别字连篇,是一种文化素质不高的表现,它标志着文明程度低下、教育落后,有损于国家、民族的形象。因此,文字规范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形象和祖国的声誉。总之,汉字规范化既是汉字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我们每一个汉字的使用者,都有责任有义务提高自身的规范意识,养成规范用字的良好习惯,也就是为实现汉字的规范化而努力。

§ 规范汉字的好处

现代汉字规范化工作指对汉字的数量、字形、字音等方面的规范,包括简化汉字、整理异体字等等。这里,我们主要谈谈建国后的汉字简化工作。

汉字要不要简化呢?我们知道,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文字。从殷墟甲骨时代至今,已经有三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作为文化和信息的载体,它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至今仍在为四化建设服务着。汉字有很多优点,它形体优美,表义性强,它的书法作品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作为艺术晶的文字。但也不能否认,汉字确实难认、难写、难记。这是人所共知的。

首先,汉字的数量多,总数有六万个左右,其中,通用字7000左右,常用字3500左右。笔画多也常常困扰着人们,这是事实。很多汉字在10画以上,甚至20多画,比如“龙“字的繁体字“龙”,就有17画;“郁”字的繁体字“郁”,达29画之多,“和”的异体字“龢”22画,据统计,汉字中7画到18画的字最多,占到了各时期总字数的80%左右,干均每字12画。这么多笔画,这么多的字数,确实给学习和使用汉字的人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为汉字繁难,所以应该简化。

另外,建国后,为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需要简化汉字。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国力薄弱,百姓贫穷,很多人上不起学,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因此文盲、半文盲很多。解放后,为了提高人口素质,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以求国家的发展、国力的增强,因而需要扫除文盲,普及教育。汉字的繁难对实现上述目标是一种制约,因此,需要简化汉字。

再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和社会革新,政治的改革必然带来文化的革新,而汉字改革正是文化革新的一项内容,为了配合政治改革和社会革新,汉字需要实行简化。 [1][2]

§ 规范汉字运动

历史上汉字规范化运动一直在不停地进行,这既是汉字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对汉字的不断要求。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的起源可追溯到6000年以前新时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层和龙山文化层,至少在3600年前,汉字就已形成了较完整的文字符号体系,汉字在早期发展中,曾出现纷繁多样的局面:一个字有若干字形,结构也不固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交际职能。我国最早的以正字形为内容的汉字规范化运动始于西周。周宣王命太史籀作的《史籀篇》(字书),用籀文(大篆)统一了当时的字形。

战国时期,汉字因地域不同也发生异形现象,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采取“书同文”的政策,用小篆统一了天下汉字。自汉以来的《说文解字》《玉篇》等字书,也是为汉字规范而编著的。唐代有正字碑,收当时的规范字刻在石碑上。自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各朝各代,都在程度不同地规范各时期的汉字。汉字的不断规范,促进了汉字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汉字的规范化,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颁布了多种法规。老一辈革命家多次就文字规范化发表文章和讲话。周恩来同志在 1958年《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中指出:“汉字在历史上有过不可磨灭的功绩,在这一点上我们大家的意见都是一致的。至于汉字的前途,它是不是千秋万岁永远不变呢?还是要变呢?它是向着汉字自己的形体变化呢?还是被拼音文字代替呢?它是为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文字所代替,还是为另一种形式的拼音文字所代替呢?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还不忙作出结论。但是文字总是要变化的,拿汉字过去的变化就可以证明。”周总理的上述讲话对我们今天仍有指导意义。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汉字还要继续发挥它的作用。因此,必须搞好当前的汉字规范工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3 16:4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