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豆蔻散 |
释义 | § 豆蔻散-《活幼口议》卷十九。 【来源】《活幼口议》卷十九。 【组成】肉豆蔻1个(煨) 木香 丁香 白术 白茯苓 甘草(炙)各3克 藿香叶3克 【用法】上药研末。每次4~5克,煎藿香、枣子汤或生姜汤调服。 【功用】温脾理气,和胃止呕, 【主治】小儿脾寒不运,胃失和降,呕吐,脘闷。 § 豆蔻散-《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来源】《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组成】肉豆蔻(去壳,炮)5枚 甘草(炙,锉)30克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45克 【用法】上三味药,捣罗为散。每服2克,米饮或汤调下,空腹时温服。 【功用】温中燥湿。 【主治】脾胃伤湿,濡泻不止。 § 豆蔻散-《圣济总录》卷一一八。 【组成】肉豆蔻(去壳)半两,红豆蔻(去皮)半两,草豆蔻(去皮)半两,白豆蔻(去皮)半两,细辛(去苗叶)1分,丁香半两,桂(去粗皮)1两,甘草(炙,锉)半两,人参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一八。 【主治】口臭。 【方法】上为散。 【用法】每服1钱匕,熟水调下,日3次,不拘时候。 【附注】将本方改为丸剂,名“豆蔻丸”(见《普济方》)。 § 豆蔻散-《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组成】肉豆蔻(去皮)3个,木香半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半两,人参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甘草(炙,锉)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诃黎勒3枚(炮,去核),槟榔2枚(锉)。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主治】五种膈气。 【功效】治气补劳,通血脉,益脾胃。 【用法】上为散。每服2钱匕,如茶点服;若入姜、枣同煎亦佳。 § 豆蔻散-《活幼口议》卷十八。 【药物组成】肉豆蔻1个(煨),胡粉(炒)2钱,龙骨(生)1钱,白矾(枯)1钱。 【处方来源】《活幼口议》卷十八。 【方剂主治】婴孩小儿肠胃虚弱,糟粕不聚,泻痢不止,或赤或白,冷热不调,日夜频并,愈而又发。 【制备方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每服1钱,温饭饮调服,不拘时候。 肉豆蔻五个(面裹煨)炙甘草三钱浓朴五钱上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一盏调下,食前,白汤亦得。岁水不及,湿乃大行,长气反用,民病濡泄。濡,润也。杨子曰∶泄,歇也。谓洞泄下水,阴之之。可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