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蜘蛛疮 |
释义 | § 疾病概述 蜘蛛疮蜘蛛疮俗称带状疱疹,中医称为“缠腰火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皮肤病,本病毒感染了无免疫力的儿童,就会发生水痘,而感染了曾患过水痘而有部分免疫力的成人,则发生带状疱疹。当感染水痘后,(多为隐性感染),病毒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内或三叉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如患某些传染病、恶性肿瘤,以及受到外伤时,病毒被激活,使已经受影响的神经节发炎,并沿神经传到皮肤,发生水泡,并出现疼痛等症状。本病终身免疫,极少复发。 带状疱疹发病最初期,患者会出现轻度发热、感觉疲劳、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发病部位皮肤感觉过度敏感或有阵发性神经痛等症状。随后会出现局部皮肤潮红,出现沿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的粟米至黄豆大小的丘疹,丘疹很快转变为水疱、大疱或血疱,逐渐增多,融合成片。同时疼痛逐渐剧烈,表现为持续性烧灼感,针刺刀割状痛,昼夜不息。2至4周后大部分病人会好转。 § 疾病病因 蜘蛛疮 (一)现代医学描述 a.带状疱疹为一种病毒性感染。 b.引起带状疱疹的病毒与水痘病毒大小相同,且抗原性亦无异,因此本病也被认为是许多年前,初次感染的水痘病毒(Chicken-poxorVaricella)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的再度活动所致。 c.大概得过一次后不会再复发(体力极度衰弱者,偶会得到第二次)。 (二)传统医学描述: a.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 b.以针灸立场言,带状疱疹病常为心经火旺、脾肺湿热与肝胆火旺所引发。 § 疾病症状 蜘蛛疮好发于春秋季节,成人多见。发疹前往往有发热、倦怠、食不振等前驱症状,经1-3天后,患处皮肤潮红,进而出现多数成群簇集的粟至绿豆大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内容透明澄清,互不融合。皮疹沿皮神经分布,单侧发疹,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多呈不规则带状排列。常见于肋间神经、颈部神经、三叉神经及腰骶神经支配区,如颜面、颈、胸背、腰腹部,亦可侵犯眼、耳、口腔及阴部粘膜、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于发疹前或伴随发疹出现。疼痛沿受累神经去配区域放射。老年患者常于损害消退后遗留较长时间的神经痛。病程约需1-2周,愈后可后遗暂时性色素沉着,不留疤痕,亦可因水疱破溃破形成糜烂或继发感染。 现代医学描述 1常突然发生,集簇性水泡(红色斑丘疹,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节分布区出现,排列成带状。 2伴有强烈疼痛,多数患者有持续性疼痛,往往在皮疹痊愈后疼痛仍不消失。 3本病前前驱症状为沿神经干周围之疼痛约持续三日,且多合并所所属淋巴结肿胀疼痛。 4皮疹为连续性带状或斑状,沿神经分布出现在一至数个及节,初期为隆起性红斑,迅即形成一群有中心脐窝状大小水疱,渐渐为血疱(Hernorrhagicbulls)乃至脓疱,最后覆盖有坏死性痂皮。 5常侵犯腰胁部,胸部,颈部,脸部及大腿内侧面,一般不超过正中线,(非常少数病情严重,或体力极度差患者偶会越过正中线,形成两侧皆有的现象)。 6胸部及腹部带状疱疹之分布,明显地终止在中线,绝无蔓延至对侧可能,此点为诊断特征。 7侵犯至三叉神经、颈部或腰骶部则有时会造成诊断上的困扰。 8三叉神经的眼分枝也可为容易受侵之处,典型的皮疹出现后,头痛将不能避免。 9鼻睫分枝受侵,鼻背的两侧可有水疱出现。 10眼变化将自结膜炎,结膜角膜炎乃至虹膜睫状体炎合并绿内障,临床症状通常为羞明及眼剌痛感。 11患者因有白血病、淋巴瘤而抵抗力降低时,皮疹则不仅局部性,可呈散在性水疱,类似因水痘散发在四肢或躯干。如出现此种临床症状,则应详细检查患者是否有潜在性白血病等。 12皮肤病变通常在发病后十日趋向痊愈,严重的坏死,额部带状疱疹则将延迟,病程约4-6周。 13本病在十五岁以下儿童极为少见,大半数患者年龄超过45岁。 § 病理诊断 蜘蛛疮根据簇集性水疱,带状排列,单侧分布,伴有明显的神经痛等临床表现,易于诊断。有时需与单纯疱疹鉴别,后者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疼痛不显著有复发倾向,多见于高热、胃肠功能紊乱等患者。 1、发疹前数日往往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局部淋巴结肿大,患处感觉过敏或神经痛,但亦可无前驱症状。皮损表现为局部皮肤潮红,继而出现簇集性粟粒大小丘疹,迅速变为水疱,疱液澄清,疱壁紧张发亮,周围有红晕。 2、皮损沿一侧皮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各簇水疱群之间皮肤正常。皮损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3、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疹前或伴随皮疹出现。儿童患者往往较轻或无痛,老年患者则疼痛剧烈,且常于损害消退后遗留长时间的神经痛。 4、发病迅速,病情急剧,全程约2周。愈后可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若无继发感染一般不会留伤疤。 § 治疗原则 消炎止痛药1.抗病毒治疗。 2.消炎止痛。 3.全身支持疗法,增强机体免疫力。 4.对症治疗。1、调节饮食,忌食肥甘厚味,防止湿热停聚。忌食辛辣之品,以防生热化火。2、调节精神,防止情志抑郁,避免精神刺激。3、久病者,宜加强调节作息,生活规律化,增强抵抗力。4、本病预后良好。少数病人遗留有胁肋疼痛,但经积极治疗,仍可痊愈。 (1)一般患者应注意勿发生细菌感染及减轻疼痛,局部可外用含抗生素之药膏。 (2)冷敷:以生理盐水,或冷开水浸泡纱布冷敷,一次30分钟,每日三次,可使患部迅速干燥,减轻疼痛。 (3)病患能卧床休息则应减少衣服摩擦,疼感及不适等定能减少。 (4)剧痛时,可服用Demerol一颗。 (5)神经痛可用Capsaicine软膏镇痛。 (6)减轻疼痛可用可待因(Codein)常有疗效。 (7)一般内服皮质类脂醇并不能缩短病程,但可防止年老者引起的治疗后之神经痛。 (8)沿神经节以Ethylchloride喷雾冷冻为简单有效方法。 (9)但止痛剂对许多病患并无很好效果。 (10)精神作用对神经痛影响很大,故应鼓励患者恢复原有工作。 § 治疗方法 阿斯匹林 泡腾片一、传统治疗 (一)、主要是一般和对症治疗。原则:抗病毒、减少疼痛、预防继发感染、缩短病程。 1神经痛:可给止痛剂如阿斯匹林、安乃近、消炎痛、布洛芬、新癀片等。疱疹后神经痛需止痛剂和镇静剂合用,如多虑平25mg,日3次口服;甲氰咪胍0.2g,地塞米松1.5mg,赛庚啶2mg,日3次口服,维生素B12 100微克每日一次肌注,共用10天。 2局部皮肤护理治疗;酞丁胺擦剂或炉甘石洗剂外搽,1日3-5次。糜烂者涂2%龙胆紫溶液或涂新霉素糠馏油糊剂。或紫外线照射、音频电疗,激光照射(氦-氖或二氧化碳扩束照射),TDP频谱照射等。 3眼部带状疱疹:可用疱疹净或无环鸟苷液滴眼,为防止角膜粘连用阿托品扩瞳; (二)、抗病毒治疗,主要用于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病人,阿糖腺苷或无环鸟苷。口服高效抗病毒药:阿昔洛韦、万乃洛韦等(临床提示:阿昔洛韦对治疗后遗神经痛无效)外用阿昔洛韦眼药水涂患处。可口服抗菌药或外用红霉素软膏涂患处。如果水泡破裂,可用2.5%龙胆紫溶液涂患处。皮质类固醇激素:短期应用,千万要慎重! (三)、对正在用细胞毒、免疫抑制剂或代谢拮抗剂的患者,因易产生病毒扩散,应尽量减低剂量或停用。 (四)、可配合清热解毒中药和针刺疗法。推荐中成药如肝火炽盛者,口服龙胆泻肝丸;脾虚湿困者,口服胃苓丸或参苓白术丸;气血淤滞者,口服血府逐瘀丸。 二、依辩证论治 1.热盛型: 主证:局部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自觉口苦咽干、口渴,烦闷易易怒,食欲不佳。小便赤,大便干或不爽。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微数。 辩证:肝胆热盛,气滞湿阻,兼感毒邪。 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2.湿盛型 主证:皮肤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饮,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时涯,女性患者常见白带多。舌质淡体胖,舌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辩证:脾失健运,蕴湿不化,兼感毒邪。 治法: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3.气滞血瘀型: 主证: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辩证:气滞血瘀,余毒未尽。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解余毒。 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 三、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一)根据“经之所过,病之所治”的原则选取下列经络: 1、发于脸部,累及三叉神经: a.侵犯眼支:选取膀胱经、胆经、三焦经、小肠经。 b.上颚支:选取胃经、小肠经、胆经。 c.下颚支:选取胃经、大肠经、胆经。 2、发于颈部: a.胃经:距任脉1.5寸的当颈动脉搏动处。 b.大肠经:在颈部前外则,距任脉3.0寸。 c.小肠经:在颈部侧面,距任脉3.5寸。 3、发于胸、腰、背部: a.任脉:循胸腹正中,利用病区旁取中之原则。 b.肾经:腹部-距中行任脉0.5寸。 胸部-距中行任脉2.0寸。 c.胃经:腹部-距中行任脉2.0寸。 胸部-距中行任脉4.0寸。 d.脾经:腹部-距中行任脉3.5寸。 胸部-距中行任脉6.0寸。 e.肝经:上贯膈,布胁肋。 f.胆经:循胁里,其直者季胁。 g.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分布于腰背,距督脉1.5寸及3.0寸区域。 h.督脉:主背脊柱正中,统率一身阳经。 4.发于腿部: a.胃经:行腿部阳面前路。 b.胆经:行腿部阳面中路(侧面)。 c.膀胱经:行腿部阳面后路。 d.脾经、肝经、肾经:行腿部阴面之前路,中路与后路。 (二).选穴处方(选用之腧穴): 胆经脸部 (1)胆经: (a)远部取穴:阳陵泉、足临泣、绝骨。 (b)局部取穴:瞳子胶、上关、听会、风池。 (2)胃经: (a)远部取穴:足三里、上巨虚、内庭、丰隆。 (b)局部取穴:承泣、四白、地仓、颊车。 (3)大肠经: (a)远部取穴:合谷、曲池、足三里、偏历。 (b)局部取穴:禾胶、迎香。 (4)三焦经: (a)远部取穴:支沟(十总穴:胁肋寻支沟)、中渚、外关。 (b)局部取穴:丝竹空、耳门、翳风。 病变部位局部取穴: a.在水疱的周围扬刺(即在距球水疱四周的0.5-1.0寸处用五针横刺),或局部灸(用泻法)。 b.施针时,针尖刺向疱疹中心区呈10-30度角横刺,此又名为围针穴。 取穴规律: (1)局部皮下(阿是穴)或邻近取穴(即围针穴)。 (2)背部取病损部位的神经根(即夹脊穴)。 (3)远距离取穴(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身柱、内关、阳陵泉)。 (4)对症加用穴。 § 民间验方 蜘蛛疮--民间验方一涂擦法 1雄黄30克,明矾30克,百部30克,五倍子30克。加75%酒精250毫升,浸泡5-7天,取浸泡液外涂患处,每日数次。 2七叶一枝花50克,大黄50克,研细末,用麻油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每日4至6次。 ⒊蜈蚣5条,全蝎10克,冰片10克。加75%酒精250毫升,浸泡3至5天,取浸泡液外涂患处,每日数次。 二内服法 1白花蛇舌草30-60克,板蓝根、大青叶、蒲公英、紫花地丁、马齿苋、金锁匙各15-30克,金果榄10-15克。每日一剂,水煎服。清热泻火,解毒利湿。适用于带状疱疹,湿热俱重,症见皮损鲜红,皮肤灼痛,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等症。 2土茯苓、金银花、七叶一枝花、木贼各15-30克,夏枯草、青蒿、柴胡、黄芩各10-15克。每日一剂,水煎服。清热解毒,清解肝经风火。适用于带状疱疹肝胆风火型,症见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燥易怒,大便干,小便短少而黄,脉弦数。 3桃仁、生地、牛膝、女桢子、枸杞子各15克,红花、当归、赤芍、枳壳、玄胡、川楝子、青皮、麦冬各1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滋养阴血,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之症。 4大青叶、大田基黄、车前草、金钱草、葫芦茶各15-30克,山栀子10-15克,每日一剂,水煎服。清除肝胆湿热。适用于带状疱疹症见皮疹色较淡,疮壁松弛,疼痛不甚,口不渴或渴不欲饮,舌苔黄腻,脉滑数等症。 § 注意事项 抗生素1、治疗阴部疱疹时,应防止继发细菌感染,而延长病程。首先要防止水疱破裂发生糜烂面,尽量局部保持干燥,早期结痂。此时可外涂紫草油,不可强剥痂,不能用清洁剂冲洗,避免水疱壁破裂及糜烂。 2、数并发细菌感染者,腹股沟淋巴腺肿大,则须内服抗生素或磺胺类产品。 3、凡多次复发患者,尤其是男性,思想负担及精神压力甚大。需给安慰剂及镇静剂,常用多虑平中羟嗪(安全乐),口服,每次25mg,每日1-3次。 4、凡阴部疱疹患者必须做RPR或USR梅毒血清检查。甚至还须做衣原体及支原体检查,因为同时合并3-4种性病感染者,并不罕见。 5、孕妇感染HSV-2之后,新生儿如何分娩据国外资料,妊娠末3个月阴部无症状,有短暂复发亦可从阴道分娩,如阴部有明显皮疹又有早期破冰,胎儿肺发育及功能已成熟,应行剖腹产。 § 相关词条 外耳道炎打呼噜声带小结声带息肉过敏性鼻炎 神经性耳鸣慢性喉炎突发性耳聋鼻出血鼻中隔偏曲 § 参考资料 1、http://iask.sina.com.cn/b/12170094.html 2、http://iask.sina.com.cn/b/9868167.html?from=related 3、http://www.lolong.com/c?in=0&id=5086455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