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安妮日记》 |
释义 | § 内容介绍 那种偷偷摸摸见不得人的生活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压抑、寂寞、苦闷、忧郁使得“密室”里的居民们神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因此,争执与吵架——却又只能是压低了声音地吵——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内容。在两年的时间里,安妮写下了几十万字的日记。安妮在日记中记下了她全部的心理活动、她的思想和感受、她的孤独苦闷心情。当然也包括“密室”中的日常生活,她和这个临时大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的关系。她常常在日记本中贴上一些旧照、明信片和画片等,在一旁写下说明。有时为了做补充,她还贴上一些夹页。安妮的笔迹有时工整,有时有些潦草,但笔迹中流露出的却是一个少女特有的稚气。在这些朴实无华的日记中,人们可以看到法西斯主义的恐怖统治如何在一个正在成长的少女心理上投下了浓重的阴影,可以看到一个少女对纳粹分子摧残、扭曲人性的控拆。 § 背景搜索 永恒天使安妮·弗兰克安妮1929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她的父亲奥托是一位商人,也是摄影爱好者。安妮4岁时,希特勒上台,掀起了反犹太浪潮。奥托带着一家人避难荷兰阿姆斯特丹。在那里和友人丹恩一起开了个营业所。他们在荷兰过了几年平静的日子,但灾难再次降临。1940年5月,德国纳粹占领荷兰。 1942年5月,占领荷兰的德军要求所有6岁以上的犹太人必须在左前胸缝上八角星的标志,一场大迫害就要开始了。不久奥托被勒令立即出境。同年7月6日,安妮一家和丹恩一家藏进了普林森格拉赫特街263号楼后的“密室”。开始了2年零8个月的“黑人”生活。 1944年8月4日,由于别人告密,纳粹警察突然搜查并逮捕了密室中的8位居民。安妮和姐姐、妈妈于9月被送往奥斯维辛附近的波肯奥集中营。那个集中营中当时有39000多名犹太妇女。她们到那里的当天就被剃去头发,在胳膊上烙上了号码。一个多月后,纳粹又将安妮和姐姐与她们的母亲强行分开,送到了德国汉诺威附近的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 1945年3月的一天,安妮的姐姐因斑疹伤寒而死,几天后安妮也因同样的病离开了这个世界。安妮被埋葬在贝尔森集中营的万人坑。几周后,英国军队解放了这座集中营。 § 内容精要 安妮·弗兰克的父亲 1943年6月13日,“收音机是我与世界的惟一联系,真的!周围的气氛很糟,但有这来自太空的神奇之声相助,给我鼓气:振作起来,形势定会好转!” 1944年6月6日,“今天是D日(指1944年6月6日盟军在法国北部登陆击退德军,大举进攻之日),12点英国电台广播。说得好!确实如此!登陆进攻已经开始,背街的屋在摇晃,盼望已久的解放果真临近?这太美了,太不可思议了,真的吗?1944年能给我们带来胜利?对这我还不太清楚,但愿我们能振作起来,再次鼓足勇气,使我们变得坚强。” 1944年6月27日,“形势很好,一切顺利。今天攻占了瑟堡、威特斯克和斯洛宾,缴获了许多德军装备,抓获了许多俘虏。五名德军将领在瑟堡丧命,两名被俘。神奇武器(WUWA)全用上了,但这些火箭又能怎样?德国佬在报上大肆吹嘘,但对英军造成的损失是微不足道的。” 1944年7月21日,“形势终于转好,我们有望了!一点不假,形势很好!还有条特大新闻,有人行刺希特勒,不是犹太共产党人干的,也不是英国资本家干的,而是一名正统的德国将军,是个伯爵,还挺年轻的呢!元首算他命大没死,真遗憾!只受了些皮肉之伤和有几处灼伤。他身边的几名军官倒是死的死,伤的伤。行凶主谋遭枪杀。这也许是最好的证明:许多军官和将领对这场战争已深恶痛绝。” § 专家点评 纳粹集中营万人坑1942年6月12日,星期五,早上6点钟,安妮就兴奋地睡不着了,因为这一天是她13岁的生日。7点钟她就走进了父母亲的房间。尽管当时德国法西斯已经占领了荷兰,全家人的命运未卜,可安妮的父母亲还是要给孩子一个欢快的生日。那一天,安妮收到了很多礼物,有胸针、拼板玩具和蜡烛,而她最喜欢的就是一本粉红色格子布面的日记本。从那天起,安妮写日记。 童年的日记总是在洒满阳光、鲜花、笑语的屋子里写成,安妮的日记却是在一个密室里写下来的。这对一个小女孩来说,是一件残酷的事情。 父亲奥托的营业所是一栋四层小楼,在阿姆斯特丹一个偏僻的地方,面对运河。阿姆斯特丹那密如蛛网般的运河旁,这样的四层小楼数也数不清。惟一不同的是这幢小楼的后面还紧贴着一个三层的小楼,从正面的大街上无法看到。那便是安妮所称的“密室”。在这个“密室”中,安妮与父母、姐姐和另外4个犹太人度过了两年多的时间,她用自己的日记记录了“密室”中的生活。 纳粹集中营中的囚犯他们生活在那里,不能大声说话,不能出去散步,不能烤制食物,更不能有任何社交活动。总之,他们必须对外抹杀自己的存在,不能发出任何声响,晚上也不能点灯。他们和外界仅有的联系就是奥托的无线电收音机和他的4个正直勇敢的雇员,他们给奥托等人偷运来食物和书报。这种偷偷摸摸见不得人的生活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压抑、寂寞、苦闷、忧郁使得“密室”里的居民们神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因此,争执与吵架——却又只能是压低了声音地吵——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内容。 在两年的时间里,安妮写下了几十万字的日记。安妮在日记中记下了她全部的心理活动、她的思想和感受、她的孤独苦闷心情。当然也包括“密室”中的日常生活,她和这个临时大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的关系。她常常在日记本中贴上一些旧照、明信片和画片等,在一旁写下说明。有时为了做补充,她还贴上一些夹页。安妮的笔迹有时工整,有时有些潦草,但笔迹中流露出的却是一个少女特有的稚气。在这些朴实无华的日记中,人们可以看到法西斯主义的恐怖统治如何在一个正在成长的少女心理上投下了浓重的阴影,可以看到一个少女对纳粹分子摧残、扭曲人性的控拆。 被关在铁丝网中的犹太人同时,人们还可以在日记中看到,安妮是如何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具有成熟女性心理的“大人”。青春期的骚动与渴望,心理压抑的郁闷与苦恼,初恋的甜蜜与颤栗,都在日记中得到了真实的记载。 这些日记被保存下来并出版,完全是由于一种偶然。安妮的日记写好后,被允许放在父亲的公文包里。当纳粹警察突然来袭时,日记被弃置在楼板上。几天后,奥托的助手冒险偷偷回了一趟“密室”。她看见了安妮的日记,决定把它保存起来。 战后惟一幸存的奥托回到阿姆斯特丹,从助手手中接过了女儿的日记,不禁老泪纵横。按照女儿生前的愿望,在朋友的帮助下,奥托几经努力,终于在1947年6月25日,出版了《安妮日记》,首印1500册。不久,英文、日文、法文、意大利文和德文版也相继出版。各国读者反响热烈。人们给奥托写来了信,寄来各种各样的小礼品,在安妮生日时送来许多鲜花。 柏林街头的纳粹分子最强烈的反应来自德国。德国是制造这场人类悲剧的罪魁祸首,战后几年中,德国政府试图教育国民认识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罪恶本质,却总是收效甚微。然而,这次,安妮的日记却使他们大大震动了,他们从中看到了自己过去所犯下的罪行。当根据安妮的日记改编的剧本《安妮·弗兰克》在德国众多城市上演后,德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与反省之中。一位评论家说:“《安妮·弗兰克》一剧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它使观众理解了历史。我们观看这出戏就像观看一份用最谦卑而可怜的措辞写的控诉书,控诉那些人丧失人性。没有人因我们是德国人而谴责我们,我们自己谴责自己。”一位过去的纳粹党员来信说:“我曾是一个忠实的纳粹党员,但直到那天夜里看这出戏前一直不知道纳粹意味着什么。” 从1947年至今,安妮日记经两次补充,翻译文字多达67种,目前在全球印行达3100万册,是全世界最畅销的日记。而安妮曾经居住过的密室也成了举世闻名的纪念馆。每一个来过这里的人都明白,人类的历史上有一个安妮就足够了,那种丧失理性、摧残人性的时代应该一去不返了。当我们凝视照片上安妮美丽的双眼时,会发现那纯真的眼眸里蕴涵了多少美好的希望和期盼。“我就像一只被折去翅膀的小鸟,在一片黑暗中飞翔,却碰在了囚禁她的笼子上。”安妮在1943年10月29日这样写的。安妮在1944年4月5日的日记中写道: “我希望在我死后, 仍能继续活着。”安妮,你已如愿以偿! § 妙语佳句 我就像一只被折去翅膀的小鸟,在一片黑暗中飞翔,却碰在了囚禁她的笼子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