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苏蒙联军烈士纪念塔 |
释义 | § 苏蒙联军烈士纪念塔 苏蒙联军烈士纪念塔坐落在河北张家口市张北县城南15公里,野狐岭坝头黑风口苏蒙烈士陵园的中央。这不仅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是坝头一道靓丽的旅游景点。 从塞外山城张家口出发沿207国道上坝, 经过一条由低向高,从平缓到陡峭,弯弯曲曲,千回百转的山道,便到达了令人视野豁然开朗的坝头。这里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会有习习的凉风掠过,这就是野狐岭坝头黑风口。在这里放眼望去,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就是塔尖上金色五星熠熠生辉的“苏蒙联军烈士纪念塔”。 § 人文地理 苏蒙联军烈士纪念塔是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光荣牺牲的前苏联、蒙古联军烈士而建。塔高28.8米,苏式建筑,钢筋混凝土砌成,塔上题词“苏蒙联军烈士纪念塔”为原国务院内务部部长谢觉哉同志手书。塔端南、北两面都刻有圆形齿轮、麦穗及中、苏、蒙三国国旗。顶端还有三颗红五星,在日月辉映下闪闪发光;塔底纪念亭正面浅蓝色大理石上,镌刻着烈士名单;南侧刻着聂荣臻和乌兰夫的题词,“苏蒙红军烈士们,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万古长青”(乌兰夫),“苏蒙英雄,永垂不朽”(聂荣臻)。北侧纵刻着谢觉哉和张苏的金色题词,“崇高的友谊,鲜红的热血”(谢觉哉), “伟大的友谊,光荣的牺牲”(张苏)。纪念塔后面百米处的山峰上,安放着六十名烈士遗骨。烈士墓前面建牌坊一座,东面纵刻“苏蒙联军墓”。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到此扫墓、瞻仰。苍劲的青松,陡峭的山峰,挺立的纪念塔昭示着抗战英烈的国际主义精神千古永存,激励着后人不断奋进。 1939年秋,日本侵略者为长期侵占这个军事要地,开始在黑风口两侧山脉构筑野战阵地。数千名民工在日本兵的弹压下,挖战壕、修碉堡、凿山洞。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对日宣战。苏蒙联军由普列耶夫上将率领第27摩托化步兵旅和第3炮兵团及蒙古骑兵一部于8月14日进入张北县城。苏蒙联军每日以大量炮弹倾泻在日军阵地上,威逼日军尽早投降。当时驻守野狐岭一带的日军第2独立混成旅团,约有万余人,妄图凭借险要地形和坚固工事负隅顽抗,拖延时间,以掩护其居住于张家口地区的日本人撤退。19日,苏蒙联军与日军在黑风口一带展开激战,首先突破了黄花坪日军阵地。接着在北路大桥的争夺战中,先后击退日寇数十次反扑。20日,苏蒙联军以猛烈的炮火轰击野狐岭沿线的日军前沿阵地。随着炮火不断延伸,苏蒙联军以轻型坦克、摩托车队为先导,部队一字形展开,冲上正面阵地。终于在午前占领日军主阵地,黑风口战斗胜利结束。苏蒙联军在这次战斗中,击毙日军200多人、俘虏将官1人、军官81人、士兵578人,缴获了大批弹药和军需物资。战斗中,有54名苏联红军、6名蒙古人民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战斗结束后,当地政府和人民为了纪念在战斗中光荣牺牲的苏蒙联军烈士,在山峰上修建了墓地、烈士纪念碑,以致哀悼。1948年进行了整修。1957年,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决定重建,当年10月20日竣工。2001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蒙联军烈士纪念塔,凝结着中、苏、蒙三国人民的战斗友谊,体现着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烈士塔建成后,我国党、政领导人胡耀邦、温家宝、聂荣臻、贺龙、郭沫若及罗瑞卿、萧三、叶圣陶等先后来此晋谒。苏联专家及苏、蒙外交人士曾多次前往祭奠。1959年1月6日,蒙古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副主席率领政府代表团向烈士墓献了花圈。2000年9月7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国防部老战士协会主席率代表团及蒙古人民共和国驻华大使都先后到此扫墓。当地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每逢纪念节日,都前往烈士塔瞻仰,以寄托对阵亡将士的崇敬和哀悼之情。 苏蒙联军烈士纪念塔是国内唯一一处纪念二战期间苏蒙联军在中国抗日战场牺牲烈士的纪念建筑,是培育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不可多得的教育基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