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茄果类虫害:棉铃虫 |
释义 | § 为害特点 棉铃虫是世界性害虫,幼虫食性杂、为害重。以幼虫蛀食蕾、花、果,偶尔也蛀茎,并且食害嫩茎、叶和芽。主要为害形式是蛀果,是番茄的大害虫。蕾受害后,苞叶张开变成黄绿色,2~3天后脱落。幼果常被吃空或引起腐烂而脱落,造成严重减产。 § 发生规律 一年3~4代,以蛹越冬。在华北于4月中下旬开始羽化,5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成虫于夜间交配产卵,95%的卵散产于番茄植株的顶尖至第四复叶层的嫩梢、嫩叶、果萼、茎基上,每雌产卵100—200粒。初孵幼虫仅能啃食嫩叶尖及花蕾成凹点,一般在3龄开始蛀果,4~5龄转果蛀食频繁,6龄相对减弱。早期幼虫喜食青果,近老熟时则喜食成熟果及嫩叶。幼虫共6龄。棉铃虫属喜温喜湿性害虫,成虫产卵适温在23℃以上,20℃以下少产卵;幼虫发育以25~28℃和相对湿度75%~90%最为适宜。在北方尤以湿度的影响较为显著,当月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70%以上时为害严重。但雨水过多造成土壤板结,则不利于幼虫入土化蛹同时蛹的死亡率高。此外暴雨可冲掉棉铃虫卵,也有抑制作用。成虫需在蜜源植物上取食作补充营养,第一代成虫发生期与番茄、瓜类作物花期相遇,加之气温适宜,因此产卵量大增,使第二代棉铃虫成为为害最严重的世代。 § 防治方法 (1)生物防治 在卵孵化盛期,每亩喷洒BT乳剂,HD—1等生物制剂200克或25%灭幼脲悬浮剂600倍液对棉铃虫有一定防治效果;也可在棉铃虫产卵始期至盛、末期释放赤眼蜂,每亩释放1.5万头,隔3~5天再放1次,连续3~4次,卵寄生率可达80%。此外使用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也可使幼由大量染病死亡。 (2)化学防治 田间百株卵量达20~30粒时,掌握在半数卵开始变黑时开始喷洒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1000倍液。3龄前喷洒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或10%【1比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辛·甲·高氯乳油(棉虫净)乳油2000倍液等。注意交替轮换用药。采收前9天停止用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