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蠕虫病
释义 蠕虫病

§ 概述

蠕虫病

蠕虫(helminth)为多细胞无脊椎动物,藉身体的肌肉收缩而作蠕形运动,故通称为蠕虫。

在动物分类学史上,蠕虫曾被认为是独立的,具有特殊性的一类动物。但在分类学研究不断发展之后,人们发现蠕虫,实际上与人体有关系的包括扁形动物门(Phylum Platyhelminthes)、线形动物门(Phylum Nemathelminthes)和棘头动物门(Phylum Acanthocephala)所属的各种动物。因此在分类学上,蠕虫这个名称已无意义;但习惯上仍沿用此词。由蠕虫引起的疾病称为蠕虫病,具有重要意义的蠕虫种类几乎全部属于前两门。

在流行病学上,常将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土源性蠕虫,将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生物源性蠕虫。

§ 分类

吸虫:华支睾吸虫,布氏姜片虫,肝片形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血吸虫,其它人体寄生吸虫

绦虫:曼氏迭宫绦虫,阔节裂头绦虫,链状带绦虫,肥胖带绦,微小膜壳绦虫,缩小膜壳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犬复孔绦虫,其它人体寄生绦虫

线虫:似蚓蛔线虫,毛首鞭形线虫,蠕形住肠线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粪类圆线虫,旋毛形线虫,丝虫,其他人体寄生线虫

猪巨吻棘头虫。

§ 所属分类

寄生虫病

生物致病因子和生物源性疾病

§ 危害

蠕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疾病。可寄生于人体的蠕虫有250多种,中国已发现40种以上,蠕虫并不是分类学的名词,包括无脊椎动物若干门中的许多虫种,广义上包括线形动物、扁形动物(吸虫和绦虫)及棘头动物。从对人体的寄生关系看,以线虫、吸虫和绦虫为主,其次是棘头虫。寄生蠕虫在寄主体内的寄生部位、数量、时间及对寄主的适应性不同,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蠕虫病对人类及动物危害极大。据世界卫生组织1954年统计,全世界感染蛔虫者达10亿人,钩虫9亿人,绦虫5000万人。多呈世界性分布,特别是在气候温暖、潮湿及生活和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更易流行,有时一人可罹患多种蠕虫病。

§ 诊断

蠕虫病

蠕虫具有体软、无骨骼系统及能蠕动的特点,虫体两侧对称,由体壁包裹,无体腔或仅有假体腔,体内已有分化的器官系统。各种吸虫均呈扁形,具口、腹吸盘;线虫呈圆线形;绦虫则为带状分节。寄生性蠕虫因对寄生生活适应,在形态和生理上与自生生活虫种有较大不同。寄生蠕虫生活在容易取得丰富食料的寄主环境中,消化器官部分或完全消失;体表有皮棘、吸盘、腺体开口及头、尾端的乳突感器等结构,这些结构与虫体的附着、侵入组织、破坏溶解组织以利穿行及消化周围物质获取营养、感觉作用等多种生理功能有关。各种蠕虫对寄主有一定的寄生特异性。有的极为专一,如只寄生人体的有人蛲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等;有的可寄生多种寄主,如马来丝虫、中华分支睾吸虫、日本血吸虫、姜片虫、肝片吸虫、微小膜壳绦虫等等,除寄生人体外也寄生于其他动物,这类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为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寄主感染蠕虫后,如果感染的数量少,或寄生于非重要脏器和组织,可以不引起明显的病变和症状,称寄生虫感染。寄生蠕虫的致病作用包括机械性和化学性:机械性如破坏组织、阻塞或压迫器官;化学性如引起组织溶解及致敏寄主后产生变态反应等,并引起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蠕虫感染过程中,寄主营养状况对寄生虫和寄主均可产生影响。寄主食料的改变或某些成分的缺乏,与某些蠕虫的易感性或虫体的自动排出有关,营养缺乏影响一些抗体的产生,可以使炎症反应减退及抵抗力减弱。

本类疾病的诊断多数靠检查粪便或其他排泄物中的虫卵而确诊。治疗中根据感染的虫种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药物,更要注意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 治疗

(一)苯咪唑类化合物

为广谱驱虫剂,可杀死蛔虫、钩虫等。其杀虫机理为药物对虫体有选择性、不可逆性地抑制其摄取葡萄糖的作用,使虫体内源性糖原耗竭,并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阻碍三磷酸腺苷产生,致使虫体无法生存与生殖,最终死亡。常用的药物有:

1.甲苯咪唑(Mebendazole)儿童用量每天为50-150mg,成人每次100mg,早晚各次,连服3天;若未驱尽,三周后可再用第二疗程。该药驱蛔效果较佳,副作用少见,大量感染用此药驱虫时,可有腹痛、腹泻,但较轻微。

2.丙硫咪唑(Albendazole)商品名肠虫清,为新的广谱驱虫剂。剂量为400mg,一次吞服。疗效达90%以上。但在大规模治疗中,偶有发生口吐蛔虫的反应。

3.左旋咪唑用量为150mg,一次服用,本药驱蛔作用不及甲苯咪唑,但较哌嗪为优,副作用轻微,偶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少数病人服药后出现 肝功能轻度损害。早期妊娠、肝、肾疾患应慎用。

4.噻苯咪唑(Thiabendazole) 成人每公斤体重25mg,早晚各1次,连服3 天,日用量不可超过3g,此药已被甲苯咪唑所取代。

(二)噻嘧啶(Pyrantel)

(商品名抗虫灵、驱虫灵)是广谱抗虫药,能使蛔虫肌肉剧烈收缩,引起痉挛性麻痹。用量为5-10mg/kg,晚1次顿服。副作用有头痛、头晕、呕吐等,对孕妇、急性肝炎、肾炎、严重心脏病及发热病人应暂缓给药。

(三)驱蛔灵(枸橼酸哌嗪)

成人每次3-4g,儿童每日每公斤体重150mg(最高量不超过3g)睡前顿服,连服2天,便秘者加服泻剂。副作用轻, 偶有眩晕、呕吐、头痛等。此药已渐少用。

(四)苦栋皮

有效成分为川栋素。实验证明它能麻痹猪蛔虫头部,故亦有一定的驱蛔效果,但用量大时,有毒性作用。成品为川栋素片,成人200-250mg,空腹顿服,此药目前较少用。

(五)其他

有报道氧气驱虫及针炙驱虫,有时有意料不到的效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