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艾煊
释义

§ 简介

艾煊

艾煊,原名光道。作家。1922年12月22日出生,2001年8月10日在南京病逝。安徽舒城人。毕业于抗日中学。1939年春,在国统区救亡团体中工作,1940年参加新四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开始发表作品。[1]

§ 人生经历

艾煊安徽舒城人。中共党员。毕业于抗日中学。1940年参加新四军,历任文工团指导员,抗日军政大学八分校队长、教员、指导员,新四军《抗敌报》及《先锋报》记者、编辑,华东野战军前线新华社分、支社编辑主任、采访主任、特派记者,曾在涟水、鲁南、莱芜、孟良崮、莱阳、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中进行火线采访报道,《新华日报》编委、特派记者、副刊主编,中共江苏省委文艺处长,江苏省文联副主席、秘书长,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党组书记。1943年开始发表作品。[2]

§ 主要作品

艾煊作品

著有中长篇小说《战斗在长江三角洲》、《秋收以后》、《大江风雷》、《山雨欲来》、《乡关何处》、《散发弄扁舟》、《清浊界》、《郊鄂外史》、《太极之野》、《苍颉之过》,散文集《碧螺春汛》、《太湖漫游》、《雨花棋》、《艾煊散文选》、《金陵•秣陵》(后改名《金陵梦华录》),散文套书《烟水江南绿》(包括《人之初》、《茶之余》、《海之潮》、《绿醉天涯》、《醒时的梦》、《海内存知己》)等6部,电影文学剧本《风雨下钟山》(已拍摄发行)等。

§ 任职情况

曾任文工团指导员,抗日军政大学八分校队长、教员、指导员,新四军《抗敌报》及《先锋报》记者、编辑,华东野战军前线新华社分、支社编辑主任、采访主任、特派记者,曾在涟水、鲁南、莱芜、孟良崮、莱阳、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中进行火线采访报道,《新华日报》编委、特派记者、副刊主编,中共江苏省委文艺处长,江苏省文联副主席、秘书长,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党组书记。

§ 人物评价

艾煊

我看来,具有像艾煊这样革命经历的作家亦可算是老革命老作家了,然而令我钦佩的倒是,他资格虽老,观念和心态却一点也不老。艾煊一生当过战地记者、报刊编辑、行政官员,1957年因“探求者”集团的牵连也下放农村当过农民,之后又担任省作协党组书记,然而他最看重的却是当农民、当百姓和当普通作家这段日子。省内外大凡接触过艾煊的作家、记者、编辑,都有这样的鲜明印象:有官位、官职却很少官话、官气。谈起文学论及社会历史来,则大抵兴味盎然,滔滔不绝,且观念绝不古板老化。作为《钟山》的编辑与负责人,在不同主管部门的处置下,我更能体会到这些不同主管部门领导同志的思想解放程度,所给予期刊的不同影响是多么明显。以至时至今日,我仍清楚记得1984年《钟山》转入省作协主管后,以艾煊为书记的作协党组对我们刊物的热情关怀和全力支持。

与艾老接触稍多的人都知道,艾煊委实是个不恋官位爱写作、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的作家,因而大家都觉得,与其说他是位老革命、老干部,不如说他是位老文人,或文人气息很重的老作家。如果在官员与文人、做官与为文之间选择,我相信,他一定会选择文人与为文的。

艾老既非出生在官宦之家,亦非书香门第。近60年来,除了作为战地记者所写通讯,他之所以能创作、发表了近700万字的文学作品,全凭的是他对文学的钟情挚爱,还有他的感悟和勤奋。他不愿在官场厮混,也无意参与文坛的纷争,他把毕生的主要精力和聪明才智都投入了文学创作。在解放后不到50年的创作时间内,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在位为官,还是削职、离休为民,他总是坚持创作从不懈怠。如果说,那本给他带来“艾江南”美誉的散文集《碧螺春讯》就是他受到“探求者”一案牵连,全家下放到农村之后不久的发愤之作与真情显现,那么,90年代之后他大量的充满正气和机智的文化散文,还有那一部部长篇小说,便更是这位老作家心灵、才情的再次喷涌与流露。

90年代中期,艾煊将自己近10年所写的散文随笔自费结集出版了一套丛书《烟水江南缘》,并且邀集亲朋好友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讨论会,会后又自费招待与会者吃了一顿简单的盒饭。作为与会者,我觉得,这既是一次新颖又意味深长的作品讨论会,也是艾煊最能展露自己个性与才情的得意之作。作为编辑和评论工作者,在此前后我曾参加过多次的作品讨论会,虽然这次讨论会开得最节俭最朴素,然而我始终觉得这实在是一次最成功最有特色的讨论会。

春节前后,我去艾煊家中探望病中的艾老。只见刚刚做过化疗的他面容消瘦头发稀疏,精神已大不如前了。可他仍在忙着编纂自己的文集。作为编辑的我,实在不好意思再向他开口约稿了,但归来不久,他打来电话,说最近写了一篇回忆文章,想交我看看。未几,这篇题为《梦魇》的文稿便托人放在我的办公桌上。再后,便听说他老人家又一次病危住进了医院。前几日,当我与傅晓红代表编辑部去医院看望他时,他虽然头脑清晰,陪我们说了一会儿话,但已是全身衰竭,气息奄奄了。

未曾料想,摆在面前的这篇《梦魇》竟成了艾老的绝笔之作。从医院归来,正当我再次拜读、编辑这篇文稿,准备交付《钟山》发表之际,忽闻艾老阖然去世的消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怎不叫人心潮翻滚、悲从中来?

艾老走了。值得欣慰的是,他给《钟山》给我留下了《梦魇》,给读者给历史留下了文集八卷。我想,编好这文稿这文集,便该是对他老人家最好的纪念。[3]

§ 作品介绍

艾煊作品

《祖先的慧光》是艾煊先生在世纪之交,奉献出的一部散文力作。

艾煊先生是安徽舒城人,早年投身革命,从事新闻 编辑工作,战火与血光却洗炼了他一副诗家笔墨。建国后,作为作家的他,长期生活在六朝古都南京,凝重而

悠长的历史,给了他博大浑厚、包容万物的胸襟。残酷与纯美,由此构成他散文美学的两元。

艾煊先生的散文总是给人以灵秀、飘逸而又浑朴的感觉,在辽阔的国土上,拥有广大的读者群体。

而这一部《祖先的慧光》,却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 新的文本,那是他对绵长而又浑厚的中国历史所提出的 一种文化的思考。在他的这些散文中,体现了文化、历 史以及散文语言的亲合力,体现着一种大文化的穿透。

在《始祖祭》中,艾煊先生写道:“人类有文字记 载的历史,不过几千年,是从始猿开始后的万分之一的 时间。路漫漫兮,若再过四五千年,人类衍进的面貌又将如何? 这是连科幻小说也难以想象的题材了。”历史,被称为唯一的科学,也是任何文学作品永恒的母题。艾煊先生笔下的历史,却展现着一种穿越时空的活力,他提纯着历史中的散文美学,同时,又在散文美学中注入深邃的历史精神。

他的散文既不是游山玩水之作,也不故作模山范水之笔,他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别有一番大境界,这是艾煊先生的大山水,大般若。《灵洞》中通过人类与酒的渊源关系, 写出了最原始的人类自由意志和生命的根性。透过《汉字之祖》中折射着的文字的辉光,我们看到了一脉相承的大文化无所不在的伟力,这种对历史“打破沙锅”的追寻,体现着模本神化的浪漫和“天人合一”的理趣。

诚如艾煊先生谈他的散文创作时所言:我写散文没太注意地域因素,更多注重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上古文化虽无文字记载,现已被考古发掘所证明,不仅发现了古代文化,同时也发现了古代的哲学思想,中国文化的根在秦汉,在黄河中游,这是我们所能够接触到、看到的。我们有责任对历史作出回答,我写的散文因此不是游山玩水之作。

这是对散文创作极精辟的见地,艺术不仅要表现第一形态,还要创造第二形态,舍此就失去艺术理性的精神光辉。

艾煊先生散文中的史家笔墨又是一副诗家笔墨,从《游临淄》、《中国第一任烹饪大师》中,我们读到了蕴藉在妙趣横生中严峻的思考。高屋建瓴的《嘶马悲风》,对历史、战争与人的命运的揭示,深沉而旷远。《祁连古道》的思考是冷峻而肃穆的,这种冷峻和肃穆,表现在作为主体的人的退场,而另一个主体———自然,则在辽远的人文背景中凸现。《辉煌的六朝灯火》,洗尽金粉,勘落繁华,写出了一个风采独具的美学时代。

《访奄君》、《追踪西楚王》、《杨坚的万世基业》、《永生不死的皇帝》等一系列以抒情主人公为主线的散文,则把人物放在历史错综闳阔的背景之下,展现人物的历史命运,挖掘出了“历史即人”这一骇俗的大历史观。臧否人物,指点江山,自是别一种豪情。

艾煊先生散文的思考,充满了机智,而他的许多篇什,你必须用机智才能去领悟、去感受。不妨读读这样的句子:中国的国情不同。中国的皇帝,太平年月,既 爱江山又爱美人一旦面临亡国之灾,那就只爱皇帝的权位和享受,而将亡国的罪责归咎于美人了。唐玄宗李隆基不惜犯逆伦罪来爱儿媳杨玉环,此时,正统的伦理

道德,全从陛下的眼中消失了。但当他的皇帝权力受到安禄山威胁时,竟绝情绝爱地将杨玉环娇嫩的颈脖,吊到路边的大树上。如此推论下来,希特勒的灭亡,是否也应该归咎于演员爱娃? 但爱娃并未蒙受此委屈。这就是中国和西洋国情不同的地方。 ( 《胭肪井》) 连同他的幽默、他的旷达、他的放逸、他的即兴式的追思,也全是诗意的拓展与深化。在这里,艾煊先生注意的不是一连串个人命运的追问,不是道德的评判,而是体现着另一种价值的解体。

读《火刑牡丹》,你会读出一种感动:“繁花万种,凡心则一,它们常常只满足于自身具有的美姿艳容,因而临风摇曳,搔首弄姿,企人鉴赏,这几株遭遇火刑 、贬谪、历尽千年沧桑的枯枝牡丹,铁骨柔心,似更能理解人间社会,与人默契心印”。花非花,它是历史沧桑的另一种展示。

《头发战争》诙谐中所透出的那一份凝重,《九千岁》嘲讽中蕴藉的那一份思索,《冤魂祭》激情中包涵 的那一种诘问,无不体现着一个最深刻的命题———对 回归的认识,这是文化的回归,也是心灵的回归。

乃至一些短文也别有一番韵致,《并非腊人》、《 何处桃花源》、《顾渚紫笋》、《松雪斋中管夫人》等 小品,独抒性灵,微言大义,一样有着灵光独远的思考 。

读艾煊先生的山水散文,你会感悟到吴道子画嘉陵 山水三百里一日而尽的风采,这是大山水中的文化消解 精神。

这本集子的选编,得到了艾煊先生的鼎力支持,全 部篇章由他亲自提供,取舍则完全采纳了编者的建议, 长者之风可钦可敬。

相信这一条文化与历史的松石宝串,能让读者领略 到山光水色中的无限风光。 [4]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4: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