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蓝额红尾鸲
释义 中 文 名:蓝额红尾鸲

物种分类:鸟类→雀形目→鹟科→红尾鸲属

拉 丁 名:Phoenicurus frontalis

英 文 名:Blue-fronted Redstart

是否药用动物:否

是否经济动物:否

Iucn2003:LC.IUCN 2003:Not listed

§ 体形介绍

体重♂15-25g,♀14-20g;体长♂140-165mm,♀142-155mm;嘴峰♂10-12mm,♀10-12mm;翅♂82-90mm,♀78-88mm;尾♂67-78mm,♀64-75mm;跗蹠♂21-25mm,♀21-25mm。雄鸟夏羽前额和一短眉纹辉蓝色,头顶、头侧、后颈、颈侧、背、肩、两翅小覆羽和中覆羽以及颏、喉和上胸概为黑色具蓝色金属光泽。其中小覆羽和中覆羽较深呈暗蓝色,腰、尾上覆羽和下体余部橙棕色或棕色,两翅飞羽和大覆羽暗褐色,羽缘淡褐色,中央尾羽黑色,外侧尾羽橙棕色或棕色具宽阔的黑色端斑。冬羽和夏羽大致相似,但头顶至背等黑色部分各羽均具棕色羽端,两翅覆羽和飞羽亦具宽阔的棕色羽缘。 雌鸟头顶至背棕褐色或暗棕褐色,腰和尾上覆羽栗棕色或棕色,中央尾羽黑褐色,外侧尾羽栗棕色具黑褐色端斑。眼圈棕白色,两翅褐色具棕黄色羽缘。头侧、颈侧、颏、喉、胸淡棕褐色,腹至尾下覆羽橙棕色。 虹膜暗褐色,嘴、脚黑色。

§ 迁 徙

主要为留鸟,具有明显的垂直迁移现象,部分亦进行小距离的水平迁徙

§ 生 境

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4200m的亚高山针叶林和高山灌丛草甸,尤以林线上缘多岩石的疏林灌丛和沟谷灌丛地区较常见,冬季多下到中低山和山脚地带。

§ 体 型

体重♂15-25g,♀14-20g;体长♂140-165mm,♀142-155mm;嘴峰♂10-12mm,♀10-12mm;翅♂82-90mm,♀78-88mm;尾♂67-78mm,♀64-75mm;跗蹠♂21-25mm,♀21-25mm。

§ 食 性

主要以甲虫、蝗虫、毛虫、蚂蚁、鳞翅目幼虫等昆虫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

§ 习 性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在溪谷、林缘灌丛地带,也频繁出入于路边、农田、茶园和居民点附近的树丛与灌丛中,不断地在灌木间窜来窜去或飞上飞下。停息时尾不断地上下摆动。除在地上觅食外,也常在空中捕食。

§ 繁 殖

繁殖期5月末至8月初。通常营巢于地上倒木下或岩石掩护下的洞中,也在倒木树洞、岸边和岩壁洞穴中营巢。巢呈杯状,主要由苔藓和枯草构成,内垫有毛发和羽毛。营巢由雌鸟承担,雄鸟常站在巢域中灌木上鸣唱。每窝产卵3-4枚。卵暗粉红白色、被有淡红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4-21mm×11-15mm。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

§ 种群与保护

蓝额红尾鸲在我国主要见于西南地区,种群数量不甚丰富。

§ 野外鉴别特征

小型鸟类,体长14-16cm。雄鸟前额和一短眉蓝色,其余头颈、背和颏、喉、胸概为黑色沾蓝,两翅暗褐色,其余上下体羽橙棕色。中央尾羽黑色,外侧尾羽具黑色端斑。雌鸟上下体羽均暗褐色沾棕,但下体和两翅、尾以及腰部稍淡。眼周有一明显的白圈。外侧尾羽亦具黑色端斑。 欧亚红尾鸲和赭红尾鸲外形、大小和羽色均与本种很相似,但欧亚红尾鸲和赭红尾鸲头顶至背分别为灰色和黑灰色而不沾蓝色,外侧尾羽均无黑色端斑黑喉红尾鸲虽与本种亦相似,但头顶至背为灰色,外侧尾羽无黑色端斑,明显与本种不同,野外不会混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2 1:3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