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坎大哈》
释义

§ 基本资料

《坎大哈》更多外文片名:Kandahar

The Sun Behind the Moon

制作公司:

1. Studio Canal [法国]

2. Bac Films [法国]

3. Makhmalbaf Productions [伊朗]

发行公司:

1. New Yorker Films [美国] (2003) (USA) (DVD)

2. Mars Distribution [法国] (2006) (France) (theatrical)

3. United King Films [以色列] (Argentina) (VHS)

4. Madman Entertainment Pty. Ltd. [澳大利亚] (2003) (Australia) (DVD)

5. Alfa Films [阿根廷] (Argentina)

6. Transeuropa Video Entertainment (TVE) [阿根廷] (Argentina) (VHS)

7. Slovenska Kinoteka [斯洛文尼亚] (2004) (Slovenia) (theatrical)

8. Movienet [德国] (France)

9. Wild Bunch [法国] (Argentina) (VHS)

10. 第一出版(香港)有限公司 [香港] (USA) (subtitled)

11. Golem Distribución S.L. [西班牙] (Spain)

12. Avatar Films (USA) (subtitled)

§ 剧情简介

《坎大哈》

由于阿富汗内战爆发,记者纳法斯到加拿大避难。她收到一封国内来信,妹妹在信里说她将在月食前自杀。为了挽救妹妹,她冒着战火返回阿富汗。在阿富汗,到处充满着绝望、死亡。通往坎大哈的路上有许多人踩中地雷失去生命,战争与硝烟不断;地窖里,孩子们从小就接受对武器使用的教育;女人哭泣,抢劫横行……然而,人总是抱着希望生存下去。丈夫为失去双脚的妻子精心挑选假肢;女人们不忘装饰自己;人们唱起情歌……一天即将过去,妹妹有没有自杀?影片最终给予人们希望。[1]

§ 创作背景

《坎大哈》拍于美国“九一一事件”之前,是半剧情半纪录的电影,说一个在加拿大的阿富汗记者,收到其妹妹自阿富汗寄来的信,述说种种在塔利班政权下的惨况,记者决定到阿富汗,带妹妹逃离原乡。

坎大哈和喀布尔是美军重点打击目标,而外界对塔利班政权统治下的民生只略知一二。《坎大哈》是许久以来首部关于阿富汗现状的电影,被《时代》周刊资深影评人理查德·科利斯认为是2001年度的最佳影片。导演马克马巴夫以伊朗人的身份,得以从边境深入坎大哈,观察民生,拍成此片。[2]

§ 主题

这部介于剧情片与纪录片之间的电影反映了今日阿富汗的饥饿、贫困、死亡等种种痛苦和民族灾难。关于这部影片的诞生,马克马巴夫说:“自从我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与女儿同龄的12岁女孩在我怀中因饥饿而死去的那一天起,我就决心把这种悲剧搬上银幕。”

关于导演

马克马巴夫崛起于80年代初,拍过《电影万万岁》和《彩毯传奇》,早年在伊朗巴列维王朝时期是政治犯,出狱后,他拍的一直是批判色彩浓厚的写实电影。

§ 特色

从画面来看,《坎大哈》拍得美不胜收。阿富汗盛产棉花,用棉布做成的称为“布尔卡”的长袍从头到脚把女人们裹得严严实实,外表看上去极像一尊尊雕像,而里面却是女人们一阵阵几近窒息般的急喘。影片女主人公纳法斯的名字在波斯语中意为“呼吸”,可见导演的良苦用心。

§ 影视分析

塔利班政权执行的政策和好些国际知名的事迹,如坚决炸毁“巴米扬大佛”古迹等,大家都知道一点,然而,阿富汗国内的情况,塔利班统治下的生活,对我们来说仍然很遥远。我们从仅有的传媒报道见到的阿富汗,是黄土处处,一片颓垣败瓦,一堆堆包头留须穿长袍的男人,我们可以很笼统的想像在那种政权统治下的社会,人们应该很“惨”。但如何“惨”法?不得而知,不具体地明了,只有模糊的印象。

《坎大哈》没有真正拍到坎大哈,即是塔利班政权根据地心脏地带,只是去到坎大哈边缘,拍一点在塔利班政权统治下的人民生活,真正的坎大哈仍是讳莫如深,据说拍这部戏的伊朗导演麦马巴夫,已经没有将更悲惨骇人的事情拍出来,而影片却已展示了一个教人欲哭无泪的人间炼狱,被压迫的人民,特别是妇女,过着毫无尊严自主的贫瘠日子。影片呈现的,亦不过当时生活的冰山一角。诚然,拍的是位伊朗导演,伊朗同阿富汗有相类似的信仰文化,历史上亦较能连线,即使《坎大哈》拍摄技巧粗糙(据说很多是偷拍的),视野亦不外如是,但落在一个有心的伊朗导演手上,总好过落在美国人手上。《坎大哈》并没有刻意煽情,用特写拍女孩的眼泪平民的惨样,算相当克制而有感情,要是美国人去拍,可以想像会如何庸俗一面倒催泪。 《坎大哈》

影片中的阿富汗裔女记者娜丝拉,虽然原是阿富汗人,但已在西方国家生活并有着西方文化的薰陶,她进入阿富汗带妹妹走,当中过程是拍摄者展现的塔利班统治下的社会,这个女主角对原乡的一切似乎并没有什么感情,她只觉得可怕,但没有展露悲痛。带走她的妹妹是她的唯一目的和心愿。在一个黑暗不公平不合理的政权统治下,逃离是《坎大哈》展示的出路,可是,一个妹妹逃出了,尚有无数个妹妹弟弟哥姊父母仍在当中受苦。《坎大哈》单向的视野,只能提供一点流离无奈的小人民小爱。或者,乱世中,自救已非常困难。[3]

§ 幕后制作

坎大哈位于阿富汗南部,地理位置重要,这个城市一直是阿富汗南部的商业中心和军事重镇。1995年初,“塔利班”曾把总部设在坎大哈。《坎大哈》获第5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如果你认为这样苦涩的话题和你甜蜜的生活无关,请你不要读下去。” 导演莫森马克马巴夫如是说。马克马巴夫深受西方现代电影的影响,这部看似记录片的电影反映了阿富汗的悲剧,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承载了太多的苦难,几乎让人窒息。导演的镜头深入到阿富汗内部,记录下种种苦难。与阿巴斯远离政治的倾向相反,马克马巴夫的作品有很强的时代感与历史感,沉溺于终极命运的思考。[4]

§ 影评

2001年年底,伊朗影片《坎大哈》在美国公映,吸引了数不胜数的观众。美国观众为何如此青睐一部外国影片?原因除了美国正在阿富汗进行的反恐怖战争外,美国警方惊讶地发现,一名被美国通缉的杀人犯竟然在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能否将他引渡美国,成了摆在美国和伊朗政府之间的头痛事。美不胜收的《坎大哈》。

坎大哈是一个充满恐惧的炼狱,脚下土地里比任何树上都要丰盛的地雷,饿死的、病死的、炸死的、打死的,在挣扎中生不如死的人,如果这也是人间,也是人生活的地方。《坎大哈》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出现坎大哈,坎大哈不过是一个在加拿大避难的阿富汗女记者要去的目的地,镜头从布加揭开开始,到布加放下结束。纳法斯要到坎大哈去拯救自己要在月蚀那天自杀的妹妹,影片便是在她从加拿大到达伊朗开始的。直到影片结束,我们都不知道记者纳法斯是否到达了坎大哈,及时地救了她绝望无助的妹妹,太阳的降落又一次将她的希望减弱。如果我们的影片不是跟随纳法斯进行的,谁又会为她打算自杀的妹妹担忧呢。这不是一个人道与否的问题,问题是在阿富汗,在坎大哈,甚至是坎大哈的周围,这样的事情多得让我们已经麻木了。

当镜头出现在只有悲哀的地方,它看到也只有悲哀,到最后它看到的任何悲哀都不是悲哀了。

全世界女孩子搂着睡觉的布娃娃在一个明天就要结束她们学习生涯的学校操场上,是女孩子们最后一课的道具,课程的内容是谁如果踩中了会叫的娃娃,谁就输掉了自己的生命。在一个小姑娘凄凉的歌声中,女孩子们小心地绕开着布娃娃,你能看见然后躲开随意散落并不狰狞的布娃娃,你又怎么能看见地下无处不在的狰狞的地雷?也许这也是一种关于布娃娃的游戏种类,只是输掉游戏的代价就是输掉自己的生命,微不足道的生命。

密密匝匝的教室里千挑万选出来的男孩子在长廊的地窖里前仰后合地诵读着可兰经,我对于这些要成为毛拉的孩子不停地背诵着什么是“马刀”和“卡沙什尼科夫冲锋枪”并不惊奇,让我震惊的是他们在回答老师“马刀是执行上帝命令的武器,用来砍贼手、砍杀犯人头”、“卡沙什尼科夫冲锋枪是半自动武器,具有反复射击威力,用来杀人、毁灭肉体和毁伤已经死去的人”的时候,他们《可兰经》的旁边就放着这些武器,抽出马刀打开枪栓的动作和他们稚嫩的回答问题的声音同时进行。

横尸遍地的沙漠尸骨的头上是联合国的旗帜,在可以保护一家人平安到达坎大哈的联合国旗下司机抢劫了他们所有的财物,而一家之长唯一做的便是双手向上赞美上帝:“上帝是宽大仁慈的!”有一天世界会看到你们的生活,有一天世界已经看到了你们的生活,可世界又能对你们做什么?世界用什么来保护你们?世界能给你们的,就是在你们被地雷炸断了腿后让你们等待1年,然后开着像上帝一般的飞机空投下几对假肢,支撑着你们在这块土地上继续。没有腿的人们拄着拐杖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跳舞般地前进,奔向一对对从飞机上抛下的倒在贫瘠土地上的假肢,如果地狱还保留了他们一丝善良,那便是对你的忠告:“多准备几只腿吧,总能够用上。”

我真的不知道在这个自己都不能保全生命完整的国家里,人们怎么还有那样的精力去计较象征男人荣誉的布加。“布加不是装饰品,是男人的荣誉。如果你的布加不是旧的,不是用来看的,别人会嘲笑我的。”我们只通过布加看到了一次外面的世界,那是太阳落山,从布加只有脸部的巴掌大的空格中,从一格降到另一格。太阳一格一格地降落,离月蚀和纳法斯妹妹的自杀也就越近了。死亡和拯救其实都不重要了,在最后一课里伊朗的老师告诉女孩子们,“不要放弃希望,如果围墙过高,天空也更高。”他们随时可能一无所有,她们从来就一无所有,所以给她们一点时间,让她们贪婪地增加手臂上花花绿绿的手镯吧,让她们在布加浑身包裹下涂上毫无价值的口红吧,让她们在随时可能死去的旅途上唱歌吧——因为我们无能为力。[5]

§ 风波

《坎大哈》首先在伊朗引起轰动,很快便在欧洲一些国家上映。2001年年底,《坎大哈》成功地登陆美国。

然而,谁也不会想到,当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涌进影院欣赏这部影片的时候,美国警方传出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在《坎大哈》一片中饰演照顾阿富汗女病人的黑人医生坦泰的男子其实是在美国出生的一名伊斯兰教徒。按美国官方的说法,八十年代,此人曾在美国境内为当时的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执行刺杀任务,后来逃至伊朗,现在就住在那里。

马里兰州蒙特戈梅里县检察官道格拉斯·甘斯勒指出:“在《坎大哈》中饰演那名黑人医生一角的哈桑·坦泰,他的真实身份是今年51岁的达奥德·萨拉胡丁。他说:“我们坚信,他们是同一个人,他是一名恐怖分子,一名逃犯,而且他以前承认了那起谋杀案。”

杀人犯成了电影的主要演员,这件事立即在美国引起轰动。人们的目光立即转向《坎大哈》的导演马克马巴夫。杀人犯走上银幕,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

马克马巴夫在一份声明中指出,片中的演员都是他从拥挤的大街和广袤的沙漠里挑选出来的,他压根就不知道萨拉胡丁是杀人逃犯。马克马巴夫说:“我拍片子时从来不问我选的演员以前做过什么,也永远不会问在演完我的电影后他们将会做什么。《坎大哈》也不例外。”当年发生的血腥一幕 《坎大哈》

萨拉胡丁原名大卫·贝菲德,他在1980年7月22日通过贿赂朋友,借出一部邮车,将一支枪藏在包裹中,然后驶到伊朗外交官阿里·亚克巴·塔巴塔拜在美国马里兰州比塞大的住处。由于他身穿邮差服,所以很容易骗过了门卫。当时,塔巴塔拜是伊朗驻美国大使馆的发言人,是霍梅尼的反对者。毫无戒备的塔巴塔拜来到门口取包裹,这时,萨拉胡丁从包裹中掏出手枪,向他连开三枪,然后逃之夭夭。塔巴塔拜不治身亡,据美国掌握的情报,萨拉胡丁先是逃到了加拿大,后来又潜入瑞士,最后来到伊朗,从此隐姓埋名。

1994年,萨拉胡丁曾给当时的美国司法部长珍尼·里诺写了一封信,提出了很多他自首的条件。他希望在审判他时,前总统卡特能出庭作证。他甚至要求在等待审判期间,他有权在美国自由活动。当然,美国政府是不会接受这些条件的。

1995年,萨拉胡丁突然公开露面,他在土耳其接受了《华盛顿邮报》和美国广播公司的采访时承认,霍梅尼在1979年发动革命推翻巴列维统治后,有一名伊朗特工找到他,问他是否愿意干掉塔巴塔拜,他同意了,报酬是4000美元。在逃杀人犯难引渡

塔巴塔拜的双胞胎弟弟穆罕莫德一直要求美国政府将萨拉胡丁捉拿归案,让他震惊的是,萨拉胡丁不仅没有归案,反而由一名在逃犯摇身一变成了电影明星。71岁的穆罕莫德气愤地说:“这太可怕了。现在整个美国都在反恐怖,然而,逃亡21年的逃犯竟然以一位电影明星的身份重返美国。”

他认为,《坎大哈》这部影片不应该在美国和伊朗上映,观众购票看这部影片实际上是在资助萨拉胡丁的犯罪行为。

一些评论人士认为,种种迹象表明,萨拉胡丁目前仍在伊朗,但将他推上审判席的机会似乎很小。虽然伊朗与美国的关系在最近几年有了很大改善,但两国并未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更没有签署引渡协议。但穆罕莫德建议美国政府,将引渡萨拉胡丁作为与伊朗建立外交关系的条件之一。他说:“我希望这个家伙能受到审判,但不希望将他处以极刑。”

伊朗派驻联合国的新闻秘书穆罕莫德·诺斯拉特表示,他过去从未听说过哈桑·坦泰与萨拉胡丁之间的关系。那么,伊朗是否会同意引渡萨拉胡丁?诺斯拉特说:“就伊美两国目前的关系看,我真的不知道这种事该如何处理。”[6]

§ 获奖

获第5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 经典对白

“我把我的灵魂投入到这次旅行中,去走一些从未走过的路,就为了给你一个活下去的理由。 如今,我终于穿越了那一片布满干罂粟与地雷的沙漠——我给你带来了一千个活下去的理由。” “你知道,我必须去坎大哈找我妹妹。——我可以为你死去的亲人背可兰经吗?阿富汗太不安全了——咱们死定了。如果你要背可兰经,就为咱俩背吧。”

“你绝对不能失去希望。围墙再高,不要忘了,天空更高。终有一天,世界各地的人们会了解你的困境并帮助你。如果没有这一天,那么你应该帮助自己。你要是觉得这个家园太小了,请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是只蚂蚁,然后你会发现这个小小的家园是如此广大——”

§ 发行日期

法国 France 2001年5月11日......(Cannes Film Festival)

英国 UK 2001年8月15日......(Edinburgh Film Festival)

加拿大 Canada 2001年9月8日......(Toronto Film Festival)

加拿大 Canada 2001年9月30日......(Vancouver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法国 France 2001年10月24日

西班牙 Spain 2001年10月26日......(Valladolid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比利时 Belgium 2001年11月7日

以色列 Israel 2001年11月8日

韩国 South Korea 2001年11月11日......(Pus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英国 UK 2001年11月16日

西班牙 Spain 2001年11月23日

希腊 Greece 2001年11月23日

哥伦比亚 Colombia 2001年11月23日

瑞士 Switzerland 2001年11月29日......(German speaking region)

捷克 Czech Republic 2001年12月6日......(premiere)

土耳其 Turkey 2001年12月7日

捷克 Czech Republic 2001年12月13日

美国 USA 2001年12月14日......(New York City, New York)

荷兰 Netherlands 2001年12月20日

德国 Germany 2002年1月3日

阿根廷 Argentina 2002年1月10日

日本 Japan 2002年1月12日......(Tokyo)

秘鲁 Peru 2002年1月17日

波兰 Poland 2002年1月25日

瑞典 Sweden 2002年1月26日......(Gothenburg Film Festival)

瑞典 Sweden 2002年2月1日

马来西亚 Malaysia 2002年2月28日

澳大利亚 Australia 2002年3月28日

新加坡 Singapore 2002年4月11日......(Singapor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斯洛文尼亚 Slovenia 2004年7月21日

匈牙利 Hungary 2006年1月23日......(TV premiere)

[7]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20:5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