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藜科 |
释义 | § 概况 灰绿藜 藜科(学名:Chenopodiaceae)是一种开花植物,有大约100属、1400多种植物,单单在中国大陆就已有有39属170种,在华北和西北生长。藜科植物都是草本或灌木;很少是小乔木。藜科植物有不少都可食用。 在克朗奎斯特系统里藜科被分类为石竹目的一个科。 2003年发表的APG II系统则是主张取消藜科这一个科,并将以前藜科的种类并入到苋科内,成为苋科的一个亚科(藜亚科)。 藜科有100属、大约1500种,绝大多数都是草本植物,其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菠菜和甜菜。菠菜是世界性的大众化蔬菜,营养丰富,叶吸嫩茎中富含维生素及磷、铁等物质。甜菜的肥大块根中含糖量为18-24%,是北方重要的制糖原料。 藜科植物很少生长在山林中,海边、荒漠、盐碱地等其它植物难以生活的环境,却是藜科植物大量繁衍的场所。这个家族的成员虽然花小、单被、花朵多为绿色,缺少绮丽的姿容和鲜艳的色彩,但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强,尤其是许多种类具喜盐碱的特性,为盐碱地的绿化作出了贡献。著名的有盐角草、盐爪爪、碱蓬等。它们的细胞液里具有较高的渗透压,能从盐碱土中吸收水分;另外体内贮水组织发达,根扎得深,叶片缩小,甚至完全消失,或变为肉质,因此耐旱能力极强。 梭梭 梭梭是藜科中少数木本植物之一,可以长成数米高的小乔木,也具有很强的耐盐碱和耐干旱能力,是典型的沙漠植物。它不仅根系极发达,而且叶退化成鳞片状,以绿色的嫩枝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在酷署和严冬时,这些嫩枝便大量脱落,以此适应不良环境。梭梭体内含盐量可达14-17%,所以吸水力极强。当土壤含盐量超过0.6%时,大多数植物已不能生长,梭梭却能在土壤含盐量高达2%时生长良好,因此,又被称为“盐木”。 藜科中最常见的种类是一些杂草,如灰绿藜、猪毛菜、藜等,它们在路边、房前屋后、生荒地上随处安家,很难清除。 藜科植物最显著的形态特征是具胞果。它们的花开过后,花被不萎缩,随着果实的发育而增大,并紧紧包在果实上。有些种类的胞果甚至像一朵朵盛开的花,颇具魅力。 中国有藜科植物近200种,各地都有,但以西北地区最多。[1] § 形态特征 藜科 双子叶植物纲石竹亚纲的1科。多为一年生草本,少数为半灌木或灌木,稀为小乔木。茎枝有时具关节。单叶,互生或对生,扁平或柱状,较少退化为鳞片状(盐角草属),草质或肉质,无托叶。花单被,3~5裂,果期增大、变硬或在背部生出翅状、刺状、疣状等附属物。雄蕊与花被裂片同数或较少。子房上位;胚珠1,弯生。果实多为胞果,稀盖果(千针苋属)。种子直立、横生或斜生,较小;胚环形、半环形或螺旋形。具肉质或粉质的外胚乳或无。花粉类型单一;单粒,球形或近球形,直径12~45微米;具散孔16~90,圆形或近圆形,径约1~4微米,一般分布均匀,具薄而透明的孔膜,膜上有颗粒状雕纹,因孔处下凹故花粉轮廓呈波浪形;外层两层,均厚于内层。本科花粉与苋科和石竹科极为相似。藜科花粉的识别在孢粉分析中很重要。如果某一地层样品中它的含量较大,而同层样品中又包含有一些旱生植物如麻黄、蒿属和禾本科植物,大致可以恢复干旱性、盐碱化的古植被和古气候。染色体基数x=6,7,8,9,11,以x=9最多。2倍体种数较多。[2] 本科的主要特征:草本,具泡状毛,花小, 单被,雄蕊对萼,子房2-3心皮结合,1室,基底胎座,胞果,胚弯曲。 § 分布情况 本科有100余属1400余种。广布世界各大洲,主要分布于非洲南部、中亚、美洲和大洋洲的干草原、沙漠、荒漠和地中海、黑海、红海沿岸海滨地区。中国有39属180余种。全国各地均产,但主要产于盐碱地和北方各省的干旱地区,尤以新疆最盛。其中苞藜属为中国特有,产于甘肃南部。由于该科中的大多数种类生长在干旱或盐碱地生境中,因而呈现旱生或盐生形态。如多为一年生草本或半灌木,根系发达,叶变小或消失,茎枝为绿色,植株密被毛或无毛;生于海滨或盐碱地的多数种类器官肉质,组织液中富含盐分而具有高渗透压。 梭梭 § 代表植物 梭梭 原称琐琐,又名盐木、梭梭柴。藜科(Chenopodiaceae)梭梭属,为大灌木或成灌丛状。主要 生长在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盐渍土及砾质戈壁上。是沙漠中天然的防风固沙树种。中国有2种, 即梭梭和白梭梭,在中国的西北荒漠、半荒漠地区具有较为普遍的分布,是一种耐干旱、耐风蚀的 优良防风固沙植物,其木质坚硬、火力强,素有“荒漠活煤”之称,当年枝条富含营养,是优良的 饲草。 首先,梭梭为绿洲防风固沙主要的乡土树种。适应民勤独特的沙漠气候环境。绿洲边缘的大部 分防风沙天然固沙林主要由梭梭和红柳构成。50年代,天然沙生灌木林约.33×105公顷。如今流沙 以平均每年6~9m的速度向绿洲挤压,在绿洲最北端两大沙漠已逐渐“握手”。昔日的阻沙天堑,已 被逐渐侵蚀,变成了沙尘暴的发源地。 菠菜 菠菜 藜科菠菜属 别名:波斯草,赤根草 拉丁名:Spinacia oleracea L. 原产亚洲西部的伊朗。有2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据记载中国的菠菜是由波斯传入,故又称波斯草。11世纪传入西班牙,以后普及欧美各国。 以绿叶为主要产品的一二年草本植物。 生长习性: 耐寒不耐热的蔬菜,气温超过25℃即生长不良,品质较差,若利用夏季菠菜高效栽培技术,6~ 7月份也可种植,8~9月份即可上市供应,经济效益极高。 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越冬蔬菜,也是南北各地春、秋、冬季的重要蔬菜之一 。菠菜是一种含有丰富营养素的蔬菜,维他命A的含量只比胡萝卜低一点,是所有蔬菜中维它命A含量 的第二名。 播种前应先深翻土地、耧平、整畦,一般畦宽1.2m、畦埂高15cm、667m2施尿素30kg、硫酸钾复 合肥50kg、过磷酸钙25kg、土杂肥2~3m3.若土壤浓度偏酸,667m2撒生石灰20~30kg。因菠菜在土 壤PH7.3~8.2生长最佳。播种多采用直播法,条播可先划浅沟约2cm深,将种子均匀地点播于沟中, 再用小木板刮平即可。播完后,大水灌畦。一般行距12~15cm。8~10天后,再浇1次大水,以后视 情况可适当再浇2~3次水。 § 经济价值 本科植物中的甜菜是制糖工业的重要原料;菠菜和厚皮菜是普遍栽培的优良蔬菜;而地肤、藜、盐地碱蓬和猪毛菜等嫩时可食;沙蓬种子俗称沙禾,可食;猪毛菜、土荆芥全草入药。后者的茎、叶含土荆芥油,为健胃、通经的药;果实挥发油中含驱蛔素(O10H16C2),为驱虫有效成分。地肤果实称地肤子,为常用中药。杖藜世界各国普遍栽培,除幼苗可食外,茎杆可做手杖,称藜杖。不少种类为干旱地区的主要饲料和固沙植物,其中小乔木状的梭梭属植物是十分重要的沙区造林树种。 [2] § 分类争议 藜科 本科植物的分类位置,历来是将它放在中央种子目(Centrospermae)内。但由于各家所依据材料不同,因而在该目内各科变动较大。T.J.马布里(1966)依据甜菜黄质(betacyanin)并结合形态学方面特征,认为中央种子目的范围应缩小到只含有甜菜黄质的10个科,其中包括藜科,而H.D.贝恩克(1976,1977)又根据筛分子质体的超微结构表现出的差异作为划分植物类群的区别特征。E.乌尔布里希(1934)将藜科分为2大类、8亚科和14族。 中国有9族,39属:①千针苋族,千针苋属(Acroglochin)1属。②甜菜族,甜菜属(Beta)1属。③盐角草族,盐角草属、盐千屈菜属(Halopeplis)和盐爪爪属(Kalidium)等5属。④滨藜族,小果滨藜属(Microgynoecium)、轴藜属(Axyris)、滨藜属(Atriplex)、菠菜属(Spinacia)、驼绒藜属 (Ceratoides)和角果藜属(Ceratocarpus)6属。⑤虫实族(Permeae),沙蓬属(Agriophyllum)和虫实属(Corispermum)2属。⑥藜族,苞藜属和藜属(Cheno-podium)2属。⑦樟味藜族,地肤属(Kochia)、雾冰草属(Bassia)和樟味藜属(Camphorosma)等6属。⑧碱蓬族,异子蓬属(Borszczowia)和碱蓬属(Suaeda)2属。⑨猪毛菜族,梭梭属、假木贼属(Anabasis)和猪毛菜属(Salsola)等14属。[2] § 其他品种 藜科 中名:白花藜 英名:fat hen 属名:藜属 产地:欧洲、亚洲 花期:6-8月 中名:白毛藜 英名:mealy goosefoot 属名:藜属 产地:北美洲中部地区 花期:7-10月 中名:多子藜 英名:many-seeded goosefoot 属名:藜属 产地:欧洲、亚洲东部地区 花期:7-10月 中名:壁藜 英名:nettleleaf goosefoot 藜科 植物 属名:藜属 产地:欧洲 花期:6-9月 中名:加州藜 英名:California goosefoot 属名:藜属 产地:北美洲西南部地区 花期:7-10月 中名:格雷滨藜 英名:spiny hopsage 属名:滨藜属 产地:北美洲 花期:春季 中名:灰毛滨藜 英名:bushy atriplex 属名:滨藜属 产地:北美洲 花期:5-7月 中名:密叶滨藜 英名:shadscale saltbush 属名:滨藜属 产地:美国、墨西哥 花期:夏季 藜科 中名:展枝滨藜 英名:common orache 属名:滨藜属 产地:北美洲 花期:6-9月 中名:被粉滨藜 英名:waxy saltbush 属名:滨藜属 产地:西欧、北非、西亚 花期:春夏二季 藜科 中名:滨藜 英名:salt bush 属名:滨藜属 产地:欧洲南部地区 花期:7月 中名:匍匐滨藜 英名:creeping saltbush 属名:滨藜属 产地:北美洲 花期:3-8月 § 生态作用 藜科植物很少生长在山林中,海边、荒漠、盐碱地等其它植物难以生活的环境,却是藜科植物大量繁衍的场所。这个家族的成员虽然花小、单被、花朵多为绿色,缺少绮丽的姿容和鲜艳的色彩,但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强,尤其是许多种类具喜盐碱的特性,为盐碱地的绿化作出了贡献。著名的有盐角草、盐爪爪、碱蓬等。它们的细胞液里具有较高的渗透压,能从盐碱土中吸收水分;另外体内贮水组织发达,根扎得深,叶片缩小,甚至完全消失,或变为肉质,因此耐旱能力极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