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藏族民歌
释义

§ 藏族民歌简介

藏族民歌藏族民歌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海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土藏族自治县以及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藏族自称“博巴”,意为农业人群,是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一个农业部落。两汉时属于西羌人的一支,7世纪赞普松赞干布建立王朝,唐宋称其为“吐蕃”,直到康熙年间才称“西藏”,藏族称谓亦由此而来。藏族有自已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卫藏、康方、安多三种方言。现行藏文是7世纪初根据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10世纪到16世纪,是藏族文化兴盛时期。

西藏民歌是西藏民间文学中瑰丽的花,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纵观西藏民歌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西藏民族社会历史、时代生活、风土人情以及文化艺术演变的基本概况。早在西藏文字出现以前,作为口头文学的民族形式,已经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了。藏文产生和运用后,不仅促进了藏民族社会的进步和文化发展,民歌也因此被文人充分采用而得到丰富和发展,从发现的藏文文献中看,古代藏族人民的语言交流,常用民歌作为表达方式。

藏族民歌西藏民歌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和本身的演变,依然具有可诵、可唱并能随歌伴舞的特点。所以,人们往往一谈到民歌,便容易牵连到音乐和舞蹈方面,这是正常的。但有些人常常把民歌与乐曲、舞蹈在概念上混淆。事实上,西藏民歌与音乐、舞蹈是有很大区别的。按其结构和表达形式分,西藏民歌可分为“鲁”(亦称古如)和“谐”两大类。

“鲁体”民歌又分为“拉鲁”--山歌和“卓鲁”--牧歌。文人诗歌与“鲁体”民歌是相同的西藏的佛教经文“措鲁”也近似于“鲁体”民歌。“鲁体”民歌一般句数不等,有三、五、六句,多至址余名,每句的音节相等,一般六至十一个音节。其节奏特点是*** ** ***,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相互对应形成相对稳定的程式。这种民歌形式应用,早在八世纪的时候就有文字记载,可以说是西藏民歌中最早的一种类型。

“谐体”民歌品种较多。从地区划分,“堆谐”--流行于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康谐”--流行于昌都以东的藏区;“巴谐”--即巴塘弦子。从内容与形式来分:“谐青”--颂歌专在仪式、典礼上唱;“勒谐”--劳动的歌;“果谐”--圆圈舞;“达谐”--箭歌;“热谐”--铃鼓舞中唱的歌;“酉仓谐”--酒歌等等。“谐体”一般每首四句,有时六句,但均偶句。每句六个音节,分三顿,每顿二音节,节奏是** ** **。

§ 藏族民歌特点

藏族民歌西藏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称。藏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节假日,不论你走到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到青年男女、老人小孩,拉起手、踢起腿、翩翩起舞。每逢秋收打场时节,农民们一边劳动,一边唱歌,一边围圈起舞。在牧区,经常举行有趣的簧火晚会,人们通宵达旦,跳呀唱呀,没有个完。在城镇,只要天气稍为暖和,人们便举家而出,到林卡里边喝青稞酒,边跳起民间舞蹈,从早到晚,尽兴而归......在西藏,“歌舞”不完全是舞台上表演的概念,而是群众性的一种爱好和娱乐,西藏确实是“歌舞的海洋”,可以说西藏“家家有舞,人人能跳”。

藏族民歌的特点是音调悠长,音域宽广,节奏自由。主要有 两种,一种是劳动歌曲,包括山歌、牧歌,内容是赞美山川、 河流和歌颂生产劳动的,一种是生活歌曲,主要是表达 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歌唱对人、对事、对生活的爱憎之感。 与壮丽的黄河、辽阔的大草原相媲美,相和谐的是阿坝草原藏族民歌, 那嘹亮的歌声仿佛令人置身于广袤的大自然当中,开阔了心胸, 净化了灵魂。著名藏族诗人伊丹才让在早期创作准备阶段,通过搜集、 整理和出版藏族民歌集,从本民族的民间文化中所汲取的文学营养, 为诗人的毕生艺术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就如同他的诗中所写的: “母亲脱口的那首歌,成了我毕生的盘缠. ”

§ 对藏族民歌的称谓

藏族民歌甘、青、川、藏等省区的藏族地区各有不同。就西藏来说,各地叫法也有不尽相同的,这仅是方言叫法而已,而内容与形式基本不外乎“鲁体”与“谐体”之类。

与其他民间文学样式比较起来,民歌更具有劳动人民的特点。从西藏民歌中,我们可以听到西藏人民发自内心的声音,可以看出群众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战争方面的思想见解和政治态度,并能了解到他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基本愿望与要求。

在藏族的民歌中,还体现出一种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的反抗精神,表现了人民群众对社会丑恶的批判和强烈反抗。西藏是长期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社会,宗教稳定地占据着西藏的统治地位,已有五、六百年了。但是,西藏人民在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逐步识破了宗教的伪善与欺诈,看穿了那些披着宗教外衣,道貌岸然的高僧活佛的狰狞面目。于是,他们用歌谣来揭露和批判统治阶级利用宗教对人民的麻醉和毒害。这类民歌虽然数目不多,但就思想性来看,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藏族民歌中,情歌占很大比重。情歌的主题,虽是反映男女青年的自由爱慕,其实也揭露了维护封建农奴制度的礼教对婚姻自由的羁勒,更反映了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反抗统治阶级的斗争。旧制度造成的爱情悲剧和争取恋爱自由的斗争,甚至在统治阶级里也有。十七世纪末,六世达赖仓央加措的“情歌”,就是突出的例证。

藏族酒歌是喝酒、敬酒时唱的民间歌曲,有时伴随简单的舞蹈动作,是藏族城乡人民非常喜爱的艺术形式。每逢传统节日、亲友聚会或举行婚礼时,人们以辈分大小为序围坐在藏式方桌旁。斟酒人一般由妇女担当,按年龄大小轮流给每人斟酒,并载歌载舞。饮酒人则要 按照歌声和词意依次完成接酒杯、用无名指向天上弹酒三下、喝三口酒、干杯等程序。

一九五一年西藏和平解放,西藏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时代变革,民歌也产生了一种新颖、热烈的反映新时代的内容和风格,这就是通称的西藏新民歌,以区别西藏传统民歌。新民歌与传统民歌无论在题材、思想和形式等方面都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新民歌以颂歌为主,它用丰富而生动的语言,热烈而朴实的感情,歌颂共产党、毛主席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歌颂新社会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歌颂平叛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所取得的伟大胜利。西藏新民歌平地崛起,类似《家乡变换新颜 》《北斗星光辉照高原》、《犹如甘露滴心窝》、《唱不完心中美意》等这样的民歌,到处都有,为大家所熟悉。这说明了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赋予民歌丰富多彩的内容。

§ 藏族民歌演唱艺术---常留柱

藏族民歌常留柱,男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1960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并留校任教,同年支援西藏。在西藏自治区歌舞团担任独唱演员和声乐教员工作,并先后担任自治区歌舞团副团长,自治区文化局副局长,自治区第三届人大代表和人大委员等职。1980年调回上海。由他本人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我心中的歌献给解放军》曾风靡全国。

在常教授的眼中,西藏民歌正是以一种永恒的艺术表现了藏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和怡然自得的生活方式,这也是为什么他深深地被藏民歌艺术吸引的原因,在西藏一呆就是20多年,以他自己的话说:在藏民歌的海洋中,我拾到了世界上最美的贝壳,学到了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藏族民歌藏族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常教授主要为我们介绍了以下几种普遍的、流传度比较高的民歌形式,并邀请自己的学生现场表演,得到了台下观众的极大欢迎,也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藏民歌的美丽。首先是“果谐”,果谐是一种古老的歌舞形式,流传广泛,多在节日喜庆、劳动之余和宗教仪式上演唱,一般由慢歌段和快板段两部分组成,后者是前者旋律的简化和紧缩。其次介绍了弦子,弦子发源于四川巴塘,固称巴塘弦子,以曲调优美,曲目丰富,舞姿舒展而著称。一位美丽的藏族学生为我们带来了极具代表性的“果谐”和“弦子”,有一种余音绕梁的感觉。听惯了哼哼哈哈的流行歌曲,再接触到完全别样的藏民歌,整个人都觉得轻松怡然。而“堆谐”则是一种表演性很强的踢踏舞,把表演和演唱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听着表演者动听的歌声,看着她优美的舞姿,真切地感受着这种异族情调。常教授还简单介绍了一下“囊玛”这种形式,“囊玛”主要流行在拉萨地区,其音乐基本上由中速的引子、慢板的歌曲及快板的舞曲三部分组成。在藏民歌中,酒歌也是一种很流行的歌曲,它是喝酒、敬酒时唱的民间歌曲,有时伴随简单的舞蹈动作,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酒歌也反映了藏族人民的豪爽性格,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刚认识的陌生人,他们都会表现出格外的热情和好客,请你尽情的喝酒。藏族的民风民情尽显其中,扎根在西藏20多年的常教授对此深有体会。藏民歌还有很多形式,如山歌、牧歌、农歌等各种各样,常教授也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的为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下,与我们一道分享属于他的艺术追求。藏族民歌藏民歌以它独特的演唱方式深得艺术家的青睐,要唱好它,技巧也是一个值得学习的重点。常教授讲述了自己曾经是怎样求教于当地艺人,向他们请教学习,终于在若干年后取得了骄人成绩的。这也说明了艺术的道路也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汗水的。

在讲座结束之余,常教授还为我们高歌一曲。虽然早已上了年纪,不能一显当年的风采,但他的歌声依旧打动人心,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位听众。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藏民歌不仅是我们的骄傲,更是世界的骄傲。在各种音乐艺术崛起的今天,它仍是一朵艺术中奇葩,正以永恒的经典接受时间的检验,并随之发展。因为在它身后,有一群为之奉献的艺术工作者,他们把它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并为之奋斗。

§ 相关链接

1.http://baike.baidu.com/view/258603.htm

2.http://music.ent.tom.com/2007-09-30/0BIB/12870972.htm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