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章回小说 |
释义 | 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是长篇小说的一种,中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讲史说的是历史兴亡和战争故事,如《金相平话五种》、《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等。说话人不能把每段故事有头有尾地在一两次说完,必须连续讲若干次,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的一回。在每次讲话以前,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小说回目的起源。从章回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和“看官”字样,可以看出它和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 历史发展 《水浒传》经过宋元两代的长期孕育,元末明初出现了一批章回小说,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水浒传》等。这些小说都在民间长期流传,经说话和讲史艺人补充内容,最后由作家加工改写而成。它们比起讲史有很大发展,其中人物和故事的核心虽然是历史的,但更多的内容是后人所创造,篇幅比讲史更长了,主要是供读者阅览的,而且明确分为若干卷,每卷又分为若干节,每节前面有一单句目录,如“刘玄德斩寇立功”。到了明中叶,章回小说的发展更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金瓶梅》等。这些章回小说故事情节更趋复杂,描写更为细腻,内容和“讲史”已没有一定的联系,只是体裁上保持着“讲史”的痕迹。这时章回小说已不分节,而明确地分成多少回,回目也由单句发展成为参差不齐的双句,最后成为工整的对句。如明嘉庆后出现的各种版本的《三国演义》,它们把嘉庆本《三国演义》的两节合并成一回,两节的节目作为回目的两句。起初两句不是对偶的,到了毛宗岗修改《三国志演义》时,为了“务取精工,以快阅者之目”,就把“以参差不对,错乱无章”的回目改为对偶整齐的二句。 § 人物设计 《红楼梦》每一部小说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作者是以自己的价值观念去塑造、评价人物,表现、设计不同的价值人生,从而形成不同的价值人格。尽管章回小说反映了丰富多彩的人生,但是,群体人格和个体人格仍然构成了章回小说最为基本的人格模式。《三国演义》、《水浒传》强调的是群体人格,在这两部作品中,价值人格集中体现为伦理人格,以传统道德为轴心的社会价值构成了理想人格的核心内容。《三国演义》主要通过对统治者之间的伦理关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的人格要求;《水浒传》则主要通过对被统治者之间及其和统治者之间的伦理关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人格追求。《儒林外史》、《红楼梦》注重的则是个体人格基础上的人文追求。在这两部作品中,价值人格集中体现为个体人格和人文人格的统一,以具有人文精神的自我价值构成了新的人格理想。《儒林外史》主要通过杜少卿等形象的塑造,以及传统文化中人文因素的发扬,表现了作者新的人格理想。而《红楼梦》则通过贾宝玉这一形象的创造和新的人文精神的探索,表现了作者对人文人格的追求。 章回小说不仅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设计并表现了相应的价值人格,更重要的是,还通过价值人格与社会现实,以及不同价值人格之间的悲剧性的矛盾冲突,揭示了价值人格的毁灭及其毁灭的原因和过程。一方面,章回小说通过价值人格和社会现实的矛盾冲突及悲剧结局,表现了作者对价值人格的探索和社会的批判;同时,又通过不同的价值人格之间的矛盾冲突及其悲剧结局,表现了作者对新的价值人格的赞美和对传统的价值人格的批判。正是通过悲剧性冲突的描写和悲剧成因的揭示,章回小说充分显示了其社会批判意义和伦理批判意义。 § 批评意义 《七侠五义》在章回小说研究中,章回小说的社会批判意义是一个早已引起人们充分注意并得以普遍深入探讨的课题。近代,王钟麒就通过章回小说的当代观照,高度肯定和评价了章回小说的社会批判意义。他在《中国历代小说史论》中认为,章回小说的批判精神,“一曰愤政治之压制”,因为“吾国政治,出于在上,一夫为刚,万夫为柔,务以酷烈之手段,以震荡摧锄天下之士气”。作为对封建专制政治的批判,古代小说的创作“设为悲歌慷慨之士,穷而为寇为盗,有侠烈之行,忘一身之危而急人之危,以愧在上位而虐下民者,若《七侠五义》、《水浒传》皆其伦也”。章回小说的批判精神,“二曰痛社会之混浊”,因为“吾国数千年来风俗颓败,中于人心,是非混淆,黑白易位。富且贵者,不必贤也,而若无事不可为;贫且贱者,不必不贤也,而若无事可为”。作为对黑暗现实的批判,明清章回小说“描写社会之污秽浊乱贪酷淫xiè@①诸现状,而以刻毒之笔出之”(注:郭绍虞等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四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60页。)。黑暗的封建专制和污浊的社会现实构成了章回小说人格悲剧最为本质的社会根源。这一点正如陈忱在《水浒后传论略》中评价《水浒传》时所言: 《水浒》,愤书也。宋鼎既迁,高贤遗老,实切于中,假宋江之纵横,而成此书,盖多寓言也。愤大臣之覆sù@②,而许宋江之忠;愤群工之阴狡,而许宋江之义;愤世风之贪,而许宋江之疏财;愤人情之悍,而许宋江之谦和;愤强邻之启疆,而许宋江之征辽。(注:曾祖荫等《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选注》,长江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156页。) 章回小说的价值人格寄寓了人们对封建社会黑暗现实的愤慨,而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和章回小说价值人格的矛盾,又规定着章回小说价值人格的悲剧实质。正是通过价值人格的悲剧,章回小说体现出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章回小说的社会批判意义首先在于通过群体人格和社会现实的矛盾冲突以及群体人格的悲剧结局,表现出对封建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章回小说的这一悲剧特征在《三国演义》中得到了典范的体现。群体人格的显著特点是强调人的社会价值,以道德规范作为价值人格的基本内容。在《三国演义》中,体现作者人格理想的人物,不论是刘备还是关羽,或者诸葛亮,都体现了这一特点。作为“仁君”的典型,“仁慈宽厚”、“躬行仁义”构成了刘备性格的基本特征,通过这一特征,寄寓了人们对最高统治者的道德要求。而作为“贤臣”的典型,诸葛亮的性格集中体现为超人的智慧和对蜀汉的忠贞,这种性格也体现了作者对臣僚的人格要求。而作为“义友”的典型,“义重如山”是关羽的主要性格,通过这一性格表达了人们在人际关系上的人格理想。仁君、贤臣、义友这些以伦理规范为内容的价值人格,形成了一个理想人格体系,表现了作者和当时的人们对统治者的道德要求和人格理想。而作为矛盾冲突的另一方面,曹操在《三国演义》的总体构思中是作为理想人格体系的对立面出现的。残忍狠毒、阴险狡诈、损人利己构成了曹操性格的主要特征。尽管在他身上也有着“雄”的一面,但着眼于伦理价值,曹操仍然是“恶”的象征。“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就是曹操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他那种对上不忠、对下不仁、对友不义的恶德和《三国演义》中仁君、贤臣、义友的理想人格形成鲜明的对立。这种对立,与其说是一种政治的对立,还不如说是一种伦理的对立,是善与恶、群体人格和黑暗现实的对立。就总体构思而论,《三国演义》正是通过善与恶的矛盾冲突以及理想人格最终毁灭的悲剧结局,在表现了对群体人格热烈赞颂与深切同情的同时,又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表现出极大的愤慨,从而实现了对“是非混淆,黑白易位”的混浊社会的深刻批判。 § 伦理道德 贾宝玉伦理道德自身是一个动态系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这种发展变化在以下两个层面上得到突出体现。第一,具体道德规范之间的相互消长。伦理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必须通过具体的道德规范,如忠、孝、节、义,才能起到调剂人际关系的作用。但是,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各种具体道德规范之间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对某一道德的肯定,有时会导致对另一道德规范的否定。如“忠孝不能两全”之类的说法,就是这种情形的写照。第二,新旧道德规范之间的转化。道德的本质是调整个体和群体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最终受制于经济基础。由于经济关系的变化,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得到不断的调整,从而引起道德观念的变革。而新的道德观念的出现,必然导致对旧的道德观念的批判。因而伦理道德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实现自身批判的过程。体现在章回小说的发展中,尽管伦理判断是章回小说价值判断的主要形式,并直接影响到章回小说价值人格的建构,但由于伦理本身是一个动态系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所以,章回小说价值判断的发展和价值人格的演化过程,也是实现对传统伦理的批判过程。而章回小说正是通过价值人格自身和不同价值人格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理想人格的悲剧结局,实现了对传统伦理的批判。 章回小说还通过个体人格和道学人生的矛盾冲突及个体人格的悲剧结局,表现了对封建道德的批判。明代中叶以后,随着个性解放思潮的兴起和主体意识的弘扬,重视人的存在,肯定人的尊严,追求自由生活形成了新的人格价值取向。这种个体人格思想在贾宝玉这一形象上得到最为突出的体现。在这个时代的先行者身上,“重情不重礼”,“一味的随心所欲”,构成了贾宝玉价值人格的核心。这种价值人格体现在人际关系上,形成了贾宝玉以反对“男尊女卑”,否定封建等级观念,主张人格平等的人格理想;体现在人生道路上,形成了贾宝玉厌恶贵族生活,蔑视仕途经济,追求自由生活的人格理想;体现在婚姻观念上,形成了贾宝玉以反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及“门当户对”为主要内容的封建婚姻观念与婚姻制度,强调自主婚姻的人格理想。贾宝玉的个体人格理想不可避免地导致和封建道学人生的冲突。贾宝玉和贾政之间的矛盾就是这种冲突的直接体现。在《红楼梦》中的贾政身上,典型地体现了正统的道学人生。作品的第二回就借冷子兴之口介绍说:“贾政自幼酷喜读书,为人端方正直。”作为官僚,他“居官更加勤慎”,“人品端方,风声清肃”;作为家长,他“训子有方,治家有法”;更重要的是,“贾政最循规矩,在伦常上也讲究”。贾政的人生是按照封建道德规范设计的正统的道学人生,而作为两种不同价值人生冲突的结果,贾宝玉的人格理想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悲剧结局,宝黛爱情悲剧和宝玉中举出家就是这种结局的具体表现。而《红楼梦》正是通过贾宝玉人格的悲剧和理想的毁灭,揭示了封建伦理道德以及以此为基础的道学人生对个体人格的窒息与扼杀,作品的封建伦理批判意义也在这里得到深刻的体现。 § 参考资料 文革小说明清小说 推理小说京派小说 非主流文学问题小说 公案小说明清小说 § 参考资料 http://www.lunwenda.com/wenxue200804/4677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