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虚拟水 |
释义 | § 概念 "虚拟水"概念,一杯咖啡=140升水 “虚拟水”是英国学者约翰·安东尼·艾伦(Tony Allan)在1993年提出的概念,用以计算食品和消费品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用水量。2002年以虚拟水为主题的第一次国际会议在荷兰召开。2003年3月在东京举行的第三次世界水论坛上对虚拟水问题进行了专门讨论。2008年3月19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水资源研究所宣布,提出该概念的约翰·安东尼·艾伦获得2008年斯德哥尔摩水奖。[1] “虚拟水”指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即凝结在产品和服务中的虚拟水量。因此,“虚拟水”用来计算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这一概念认为,人们不仅在饮用和淋浴时需要消耗水,在消费其他产品时也会消耗大量的水。比如,一台台式电脑含有1.5吨虚拟水,一条斜纹牛仔裤含有6吨虚拟水,一千克小麦含有1吨虚拟水,一公斤鸡肉含有3到4吨虚拟水,一公斤牛肉含有15到30吨虚拟水。[2] § 特征 虚拟水的特征主要有三点: 第一,非真实性。顾名思义,虚拟水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而是虚构的水,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看不见”的水,因此虚拟水也被称为“嵌入水”和“外生水”。“嵌入水”指特定的产品以不同的形式包含有一定数量的水,如生产1kg粮食需要用1000L水来灌溉,1kg牛肉需要消耗1.3万L水,这就是在产品背后看不见的虚拟水。“外生水”暗指进口虚拟水的国家或地区使用了非本国或本地区的水这一事实。 第二,社会交易性。虚拟水是通过商品交易即贸易来实现的,没有商品交易或服务就不存在虚拟水,并且强调社会整体交易,非个体交易,商品交易或服务越多,虚拟水就越多。 第三,便捷性。由于实体水贸易运输距离长远、成本高昂,这种贸易通常是不现实的,而虚拟水以“无形”的形式寄存在其他的商品中,相对于实体水资源而言,其便于运输的特点使贸易变成了一种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有用工具。[3] § 影响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水资源研究所认为,“虚拟水”概念对全球贸易政策等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促使人们改进水政策和对水资源的管理,提高了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率。[1] “虚拟水”概念提出以来,其理论已经在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和地区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约旦和以色列等一些干旱国家已经有意识地制定了规划政策以减少高水分产品的出口,特别是农作物的出口。实际上这些国家已将虚拟水视为非常重要的、增加的水资源,他们以虚拟水形式进口的水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其出口的虚拟水量。 据有关专家估算,中东地区每年靠粮食贸易购买的虚拟水数量相当于整个尼罗河的年径流量。因此,通过增加虚拟水,可以平衡区域水资源,缓解缺水国家和地区水资源短缺,保障当地水资源安全。[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