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肇特 |
释义 | § 基本资料 姓名:李肇特 职业:组织胚胎学家 籍贯:四川省巴县人 § 简历 193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生物系。曾任北京大学医学院讲师。1949年获美国圣路易华盛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6年至1958年在苏联莫斯科医学科学进修组织化学。历任北京医学院副教授、教授、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主任、主任兼中医研究院经络所教授,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九三学社社员。专长组织化学。对神经和内分泌腺在疾患自愈过程中的组织化学变化进行了研究。证明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是体有与内脏相互联系的主要信息途径。与马文昭共同主编有《磷脂类对于组织的作用》。 § 重要成果 李肇特教授,1913年2月出生于呼和浩特。193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士学位。1936~1939年6月在燕京大学生物系任助教,1939年为北京协和医学院解剖科示教员,并在燕京大学研究生院作研究生,于1942年完成学术论文,1946 年获理学硕士学位。1942~1947年在北京医学院解剖科任讲师。1947~1949年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研究院学习细胞学,并获哲学博士学位。1949~1953年为北京大学医学院解剖科副教授。1953年9月提升为教授,并出任北京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组副主任。1956~1958年以进修研究员的身份赴苏联莫斯科医学科学院脑研究所进行考察研究生培养和参加神经组织化学研究工作。1972~1983年为北京医学院组织胚胎教研室主任、教授。曾任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第四届、第五届《解剖学报》主编、中国解剖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九三学社社员。 李教授自1936年至今的60年间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教学和科学研究事业上,治学严谨,兢兢业业,取得一些较重大成果,对我国的组织胚胎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936年在燕京大学生物系时就进行了雨蛙与青蛙内分泌腺的发生与蜕变关系的研究。1939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解剖科由遗传学家富顿教授指导下完成了单杂合体黑鼠胚胎时期黑色素发生的硕士论文,并在荷兰遗传学报(Genetica)发表。1947年赴美国,在细胞学家考得瑞教授指导下研究了鼠肝细胞内核糖核酸与钙的结合,并进行了早期蛙胚和线粒体的氨基酸的纸色层分析,在《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顺利地通过了博士论文。1955年在苏联进修期间完成了“蛋白酶对各种脊柱动物脊髓神经元的作用”的研究工作,论文发表在苏联科学院学报上。1958年回国后着手创建组织化学实验室。开展了骨折、烧伤的组织化学及骨折愈合过程的内分泌组织化学的研究。此外,还主办了多期组织化学讲习班,使组织化学研究方法在我国广泛地应用起来。20世纪70年代,他创立了针刺麻醉原理形态学研究组,专门研究经络实质,即体表与内脏相关的途径,先后与其他同事一起建立了胃溃疡、腹膜炎和心肌梗死三种实验性模型。用动物实验证实了体表与内脏相关的生理联系。随后在胃溃疡模型上用切除神经的方法,证明了肾上腺能神经纤维的存在是保证这种体表与内脏联系的主要物质基础。首次用动物实验证明了经络的实质与植物神经系统有关。发表了“家兔实验性疾患的耳廓电阻反应以及体表内脏联系途径与交感神经的关系”等九篇文章。从神经-内分泌腺在内脏疾患自愈过程的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阐明了体内化学信息对内脏机能的调节作用,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推动了针刺麻醉原理的研究,获科技大会一等奖。20世纪80年代初,李教授把原来的组织化学实验室发展成神经-内分泌组织化学研究室,并担任研究室主任。带领全室同事共同研究“机体自然抗病机制”这个专题。腹腔神经节和心脏小强荧光细胞特性、心房肽、甲状腺、肾上腺、胰岛等多方面探讨神经、体液在抗病过程中的拮抗与协调作用,取得了重要成果,陆续发表了学术论文70余篇。 李肇特教授主编与参编的主要著作有:“组织学讲义”(与马文昭合编,北京医学院印刷)、《组织胚胎学》(卫生部试用中级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胚胎学》(全国统编教材,王有琪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磷酯对细胞的作用》(与马文昭合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主译:俄文版扎瓦尔金的《组织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主译英文版的《细胞与细胞器》(科学出版社)。由他主编的医学百科全书《组织学与胚胎学分册》于1988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关于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具有权威意义的参考书。 李肇特教授所担任的重要职务和获得的殊荣有:197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届评议员;1977年卫生部学术委员会委员;1989年获有特殊贡献学者称号;1990年获北京医科大学桃李奖。 § 组织化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相互关联的两门学科,在我国,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组织学是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相关功能的科学,它是以显微镜观察切片为基础方法,故又称显微解剖学。李肇特教授对我国组织学的一大贡献是他在20世纪50年代末率先应用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组织化学”技术。从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起始,组织学发展迄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英国人Hooke(1635~1703)用放大镜观察软木塞薄片,首先描述细胞壁所组成的小室,称之为“Cell”。后来意大利人、荷兰人用较高倍数的放大镜观察脾、肺、肾的组织结构以及精子、红细胞、肌细胞、神经细胞等。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光学显微镜、切片技术及染色方法的不断改进与充实,推进了组织学的继续发展,使人类对生命现象的结构基础的认识不断加深。 我国组织学教学与研究起始于20世纪之初,组织学是从人体解剖学分化出来的一门较年轻的学科。我国老一辈组织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院士)马文昭教授(1886~1965)等在学科建立、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然而,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直到50年代组织学的教学与科学研究仍停留在对细胞、组织与器官形态结构的观察上。1958年李肇特教授从苏联访问、考察回来,首先在北京医学院组织胚胎教研室创建了“组织化学实验室”,并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开办了近百期的“组织化学”讲习班,为全国各地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是通过化学或物理反应显示组织切片或细胞内各种化学成分,进行定位、定量及其与功能相关的研究。如糖原、脂类、酶、核酸等与试剂发生化学、物理反应,形成有色终末产物,有的可在光镜下观察,有的可以在电镜下观察。这就大大地推动了组织学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做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实验需要大量的试剂,而20世纪50年代,我国遭到西方国家的封锁,试剂奇缺,李教授就把留学时的津贴省下来,购买这些试剂带回国内,这对当时开展科研起到了重要作用。即使已是90岁高龄的李肇特教授仍愿意主持“组织化学”课的开办,并亲自讲授理论课,启发、传授做人之道、做学问的规则,激励年轻的硕士生、博士生、教员要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 金凤汉小体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的友好邻邦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就是所谓“金凤汉小体”的发现。“经络”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在治疗各种常见病、慢性病及针刺麻醉等方面都起着关键的作用,但“经络”的原理,它的结构基础是什么,一直是引起中外学者关注和探索的课题,而“金凤汉小体”被说成是经络的物质结构,这在当时是一个“天才、划时代”的发现,邻国的领导特邀中国科学家前往观察。1963年我国派去了以卫生部部长为首的经络考察团,李肇特教授就是其中主要的专家之一,考察中发现不少疑点。1964年在国内重复工作,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深入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于当年4月彻底证明所谓“金凤汉小体”不是什么新发现,而是科学早已知晓的组织结构。这个结论的提出完全否定了“金凤汉系统”是经络的物质结构。这在当年是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和承担巨大责任的,然而由于李肇特教授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因此他所做出的结论受到我国政府领导的肯定和赞扬,也为邻国科学家所认同,历史也证明李教授是完全正确的。李肇特教授历来对于科学研究中不实事求是、弄虚作假等不良作风非常反对、深恶痛绝。在严谨治学、求真务实、坚持真理、开拓进取方面,李肇特教授可称得上是一位楷模。 § 桃李满天下 李教授另一突出贡献是为我国组织胚胎学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这些人分布在北京、上海、河北、河南、山西、甘肃、四川、贵州、湖北、福建、内蒙及海外各地,现在都是业务骨干,有些已是学术带头人。直到他82岁(1995)以前仍孜孜不倦地工作。每大都很早到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指导研究生、审稿、著书。不管刮风下雨、寒暑假,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事业中来。这种勤奋工作的精神和严谨治学之道感染了周围的中、青年人,都以李教授为榜样,刻苦努力,积极上进。1984年他为我国组织胚胎学界培养出了第一个博士生,成绩突出,受到同行们的一致赞扬。这位博士生的毕业论文“SIF细胞的细胞学特性”获得1985年北京市科技进步奖。截至1995年李教授一共培养博士生7名、硕士生5名。 李教授不仅在我国细胞学、组织胚胎学、解剖学界享有较高的威望,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声誉。1974年他应邀去加拿大作了“家兔内脏疾患耳廓皮肤电阻的变化”报告。1977年他曾任国际解剖学会名词委员会委员。1984年他又赴香港出席了第六届亚澳地区神经外科年会,报告了“内脏疾患自愈过程中的内分泌调节”专题,受到了与会者的欢迎,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做出了贡献。在政治上,李肇特教授一贯追求真理,要求进步,热爱祖国。早在20世纪30年代,李教授在读中学时就阅读进步书刊,积极进取,与同学们自发组织起来学习“自然辩证法”。在燕京大学时,他分发过党的地下刊物“燕京报”。解放战争胜利的喜讯传到美国,使李教授异常兴奋,备受鼓舞,他克服重重困难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回到祖国,投身到新中国建设中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李教授积极参加各项政治运动。在运动中锻炼自己,提高觉悟,充分显示了他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信社会主义制度,坚信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的国策,为人耿直、真诚,作风正派,积极献身于科学事业的品格与精神风貌。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李教授精神振奋,更激发了他干工作的热情。近年来,因年事已高,李教授主动提出不再担任行政领导工作,但仍积极支持改革,热情扶持、关心中青年科技人员的成长,关心和帮助教研室的工作,为教研室的长远发展献计献策,仍在关心我国组织胚胎学科的发展。 § 主要论著 历任《解剖学报》主编等。致力于组织化学,特别是神经内分泌对机体疾患自愈过程的调控作用的研究。主编有《磷脂对细胞的作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组织分册》《组织胚胎学》《组织学》《医学百科全书·组织学胚胎学分册》等书,发表了大量的科学研究论文。 § 荣誉 北京解剖学会理事长、国际解剖学会组织学胚胎学名词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员,卫生部科技委员会委员,组胚分会副主任委员和针灸分会委员。曾获全国第一届科技大会一等奖(1978,集体奖),1990年荣获北京医科大学“桃李奖”,1990年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待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