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蒋维乔
释义

§ 详细介绍

生平

蒋维乔(1873-1958年)清末至民国时期气功学家。字竹庄。号因是子。江苏武进人。廪生。肄业于南菁书院,与丁福保、曹颖甫等同学。曾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译,光华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诚明文学院院长等职。1949年后,任上海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早年因体弱多病,患肺结核咯血证,经气功锻炼而愈,因此潜心研究以呼吸疗法以防治疾病,创用静坐法气功保健强身获得效果。著有《因是子静坐法正续编》、《因是子静坐卫生实验谈》、《中国的习静养生法》、《废止朝食论》等。

进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从事小学教材的编写,并主持小学师范讲习所,创设商业补习学校、工人夜校。辛亥革命后,曾任教育部秘书长、参事。1913年蒋氏辞职返沪,仍入商务印书馆,主持编辑中学及师范学校教材。1922年出任江苏省教育厅长,曾皈依佛教,法名显觉。1925年出任东南大学校长。1929年受聘为上海光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中文系主任、教务长、文学院院长。曾从持松阿she(门王)黎法师,修炼东密十八道。1946年兼任上海人文月刊社社长。1947年(75岁)从西藏的贡噶上师(金刚宁玛派)学习大手印法。建国初期,在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开办了中国第一个气功门诊,并赴北京中医研究所等处讲授医疗气功课。蒋氏曾广泛地研究哲学、生理、心理、卫生诸书,及至晚年,犹手不释卷。

主要业绩

蒋氏于1914年出版了《因是子静坐法》,畅销全国各地以及欧、美、东南亚诸国。次年第二次到北京,遇到谛闲大师在京传法,讲授圆觉经,于是从师修习天台宗止观法门。后依据小止观及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旁及他种经论,附以己意,编成《因是子静坐法续编》(1918年)。1954年他又根据藏密功法,结合自身体会,写成《因是子静坐卫生实验谈----中国医疗预防法》,在香港出版。1955年撰写《中国的呼吸习静养生法----气功防治法》(一名《因是子静坐法提要》)。此外曾出版《中国佛教史》、《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佛学概论》等书,与杨大膺合编《中国哲学史纲要》、《宋明理学纲要》。

§ 曾任职务

辛亥革命后,曾任教育部秘书长、参事。1913年蒋氏辞职返沪,仍入商务印书馆,主持编辑中学及师范学校教材。1922年出任江苏省教育厅长,曾皈依佛教,法名显觉。1925年出任东南大学校长。1929年受聘为上海光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中文系主任、教务长、文学院院长。曾从持松阿she(门王)黎法,修炼东密十八道。1946年兼任上海人文月刊社社长。1947年(75岁)从西藏的贡噶上师(金刚宁玛派)学习大手印法。建国初期,在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开办了中国第一个气功门诊,并赴北京中医研究所等处讲授医疗气功课。蒋氏曾广泛地研究哲学、生理、心理、卫生诸书,及至晚年,犹手不释卷。

§ 主要成就

蒋氏于1914年出版了《因是子静坐法》,畅销全国各地以及欧、 美、东南亚诸国。次年第二次到北京,遇到谛闲大师在京传法,讲授圆觉经,于是从师修习天台宗止观法门。后依据小止观及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旁及他种经论,附以己意,编成《因是子静坐法续编》(1918年)。1954年他又根据藏密功法,结合自身体会,写成《因是子静坐卫生实验谈----中国医疗预防法》,在香港出版。1955年撰写《中国的呼吸习静养生法----气功防治法》(一名《因是子静坐法提要》)。此外曾出版《中国佛教史》、《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佛学概论》等书,与杨大膺合编《中国哲学史纲要》、《宋明理学纲要》。

§ 人生经历

蒋维乔居士(西元1873~1958年)字竹庄,别号因是子,江苏武进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生,他是近代的教育家、哲学学者,也是研究佛学颇有成绩的大居士。

光绪21年(1895年),考入江阴南菁书院,与丁福保同年入学,次年又考入常州致用中学。他自二十三岁至二十九岁六年之中,同时攻读两个学堂的课程,按月参加考试,同时还不断阅读《时务报》一类新学书刊,因此他在古文与新学两方面都有深厚的基础,后来南菁书院改组为江苏全省高等学堂,使他接触到革命思潮,思想为之剧变,两所学校毕业,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到上海,参加了蔡元培等组织的“中国教育会”,后来又在武进与何海樵等组织“以变法兴学为宗旨”的常州藏书阅报所,和“以提倡尚武精神为宗旨”的体育传习所,这时国内有主张庙产兴学的风潮,维乔是维新派人物,也赞同这种主张。

光绪29年(1903年)春,应蔡元培之约,携妻、子同到上海。当时,蔡元培在上海创办“爱国学社”,附设有男女校,维乔子入男校,妻入女校,他自己在两校任教员,而爱国男女校自蔡元培校长以次,及教员全为义务职,各另以译述维持生活,故维乔为《苏报》写稿以自给,那时日俄两国在东北作战,爱国学社组织了“拒俄义勇队”(后更名为军国民教育会),维乔为爱国心驱使,在义勇队担任教练,是年“苏报案”发生,章太炎被捕,邹容自首,蔡元培、吴敬恒、黄中央皆走避,维乔以目标较小,仍在爱国女学任教如故,他认为“救国之根本在于教育”,以此理想,他进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从事小学教科书的编辑工作,此一工作,自光绪29年(1903年)至民国元年(1912年),他作了十年之久。光绪31年(1905年),他曾发起并主持由商务印书馆开办的小学师范讲习所,为全国各地训练了三届师范生。此后又主持过商务印书馆主办的尚公小学、商业补习学校、工人夜校等。宣统元年(1907年),他接任爱国女学校长,而任商务编辑工作如故。

辛亥革命之际,维乔随蔡元培在上海,民国元年(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蔡元培出任教育总长,邀维乔到部襄助。

民国元年(1912年)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蔡孑民先生为教育总长,斯时先生与余皆在上海,先生于未就职前,特来访余,邀余进部襄助为理,且谓之曰:“余在欧洲多年,于国内教育状况,多所隔膜,今拟将一切事物,全权托子,子其为我规划之。他们三个人,于元月十二日由上海乘沪宁车赴南京,蔡总长与晋谒过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后,访江苏督府内务司长马相伯,在碑亭巷内务司的楼上借了三大间房子,这就是民初教育部成立时的官署,维乔文中续曰:教育部既成立,是时各部皆依照官制草案,呈荐人员。孑民先生谓余曰:“我之主张,办理部务,当与办社会事业一例:在正式政府未成立,官制未通参议院以前,不必呈荐人员,除总次长已由大总统任命外,其余各人,概称部员,不授官职,为事择人,亦不必多设冗员。”余极赞成之,故南京政府各部人员,下至录事,不分等级,每月一律三十元,全部开支,每月仅及千元,而每日自上午九时起,午后四时半止,分工作事。凡小学、中学、专门大学各项学制,部员各就所学,担任起草,一如书局中之编辑,绝无官署意味。临时政府三个月结束,而中华民国全部学制草案,实于此时,大略完成。

民国元年(1912年)四月,孙中山卸任临时大总统,参议院议决临时政府迁往北京,维乔亦随蔡总长到北京任事。是年七月,蔡元培辞职,范源濂继长教育部,维乔仍在部服务,该调参事职。民二年(1913年)十月,范源濂之教育部总长去职,维乔亦辞职回上海,仍入商务印书馆,主持及编辑中学及师范学校教科书。

民国五年(1916年)七月,范源濂重长教育部,邀请维乔回教育部,仍任参事职,掌管教育法令工作。翌年元月,与黄炎培等五人组成教育考察团,前往日本、菲律宾考察。回国后,在京、津、沪、宁等地演说考察结果。是年九月,仍回教育部任旧职。

浙江海盐徐蔚如,任财政部会计司长,二人在京相识。蔚如自幼信佛,维乔受到他的影响,也开始研究佛学,至此始知佛学之博大圆融,一改其早年排斥佛教之心理,而虔心信佛。时,蜀人张克诚在北京广济寺讲经,徐蔚如并介绍维乔到张克诚处,从张氏学唯识。这时北京佛教界的居士学人,如叶恭绰、蒯若木、梅光羲、黄幼希、徐蔚如等组织讲经会,维乔亦参加了这项组织,讲经会公推徐蔚如南下宁波四明山观宗寺,迎请谛闲法师北上讲经。

民国七年(1918年)三月,谛闲老法师抵京,于江西会馆讲《圆觉经》,有维乔与江味农、黄幼希作笔录,讲经两月余圆满,笔录洋洋数十万言,谛老为之命名曰:《圆觉经亲闻记》,在这次讲经会中,维乔与徐蔚如等都皈依了谛闲法师。

民国十年(1921年),太虚大师于北京广济寺宣讲《法华经》,维乔与夏仲膺、庄思缄、胡瑞霖、夏寿康、马冀平等参加听讲,太虚大师特别在南池子夏宅,为维乔讲授因明学,因明学为佛学中的论理学,是最难理解的一门学问,此为维乔亲近太虚大师之始。后来谛闲老法师与太虚大师之间形成新旧对峙的局面,维乔始终保持超然的立场,不左右任何一方,其原因在此。

民国11年(1922年)七月,维乔出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在任三年,于十四年七月接长设于南京的东南大学,东南大学的前身是南京高等师范学堂,易园居士江谦曾任校长数年,奠下改组大学的基础,后由郭秉文继任,江谦于民国初年亦一度出任江苏省教育厅长,他们二人两度为同一机关的前后任首长,亦是佛教居士中的一段佳话。

维乔于东南大学任内,曾开讲“佛学入门”及《百法明门论》,远近各校多有人来参加听讲,这是南方高等学府首开佛学课程的先声,使佛学在高等学府中成为一门新颖的学问。

民国十五年(1926年),维乔与南京各校校长组织参观团,赴日本考察教育。民国十八年(1929年),维乔应上海光华大学之聘,任哲学教授,后又历任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教务长兼文学院院长等职,前后执教二十余年。任教期间,还先后兼任过上海正风文学院院长,上海鸿英图书馆馆长,上海人文月刊社社长等职,他的许多佛学和哲学著作,都是完成于这段时间。

1949年,维乔以特邀代表身分出席苏南人民代表大会,被选为主席团主席及常任副主席。一九五八年三月,病逝于上海,享年八十六岁。维乔遗留的著作,有《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吕氏春秋汇要》,以及与杨大膺昏沈的《中国哲学史纲要》、《宋明理学纲要》等,在佛学方面的著作,则有《中国佛教史》、《佛学概论》、《佛教浅测》、《佛学纲要》、《大乘广五蕴论注》等。其中以《中国佛教史》在社会上流传最广。

§ 学术观点

在学术思想上蒋氏主张以科学方法说明静坐原理,革除历代阴阳五行、铅汞坎离等旧说,在中国气功史上卓有建树。尤为可贵的是其求实精神。他曾坦率地说:“从前所写的静坐法,未曾提及外功是一个缺点。我练习太极拳20余年,近来仔细体验,知道他对呼吸习静尤有帮助,所以动与静兼修是不可偏废的。”为此,蒋氏特别强调:“单修外功不修内功,固然不可;单修内功不修外功,也是不宜。”

蒋氏为用现代科学语言解释和研究中国气功的第1人,也是普及气功静坐法的启蒙者,在推广静坐法的过程中,主张“不求速效,持之有恒”。对修养身心之法,也认为“修养身心,与食物之营养同。假如以食物能养人,欲求速效,一旦暴食,过饱伤胃,遂屏食物而不御,天下宁有是理?必如旅行长途然,徐徐缓步,终有达到之日也”,洵属经验之谈。蒋氏“因是子静坐法”在国内外有广泛的影响,对治疗神经衰弱,溃疡病,胃下垂,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都取得较好效果。

§ 人生影响

蒋维乔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佛教学专家、养生家,在近代思想文化界曾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力。在教育方面,蒋维乔在早期几乎将全部的身心致力于近代中国的教育改革, 蒋维乔著作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新教科书十余年里,他认真总结旧教育体制的经验、教训,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活动,研究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并将其贯彻于新教科书和民国新教育制度之中,为中国教育制度的近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哲学研究方面,他通过对中国哲学的考察与思考,先后撰写了《中国哲学史纲要》、《杨墨哲学》、《宋明理学纲要》等数部著作,提出了以哲学思想为经、以哲学家为纬的新的中国哲学史编撰体例和将中国哲学分为自然主义、人为主义、享乐主义、神秘主义、苦行主义、理性主义的新的哲学分派思想,对墨子、杨朱哲学进行了深深的剖析和辨证,对宋明理学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虽然其研究成果在当时影响力不够,但他关于中国哲学史的编写体例和分派思想在当时乃至在后来很长时期里具有自己独特的眼光,是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佛学方面,蒋维乔的《中国佛教史》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佛教史著作,该书不仅对日人《支那佛教史》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而且新增了许多内容,使中国佛教史显得更加完整。《佛学纲要》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佛教知识白话本著作,《佛教概论》是当时国内全面介绍佛教理论比较早的著作,这对佛教知识的普及和近代佛教的复兴,特别是居士佛教的复兴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在著作中,蒋维乔还结合自己的佛法修证和佛学研究经验,指出了佛学研究的方法及其重要性,在养生学方面,蒋维乔以自己的实践研究中国传统的"静坐"养生法,不仅强调了道家"静坐"的养生意义,而且通过自己对佛法研修的结合,进一步肯定了佛法修炼的养生作用,从而改变了世俗界对佛法修炼的偏见,这对佛法的进一步推广和佛教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无论从哪方面讲,蒋维乔不单纯是一位居士佛教史专家,也不单纯是一位养生家,而是一位在教育、哲学、佛学、养生学等领域都具有突出成就的历史人物。他既是学者,同时又是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 因是子由来

上海沦陷期间,敌伪头子汪精卫在上海愚园路寓所宴请部分大学校长和教授。汪在门口迎客,见一年长者问:“您是蒋竹庄先生吗?”旁人答这是某校长。其他客人到齐后,蒋仍未来, 蒋维乔

有人催入席,汪说:“再等十分钟”。其实汪的请柬早就被蒋丢弃在字纸篓了。这位不受敌伪诱胁的蒋竹庄就是著名教育家、哲学家和近代倡导中华科学气功静坐法的蒋维乔(1873-1958)。蒋青少年时,因主张“不主故常,而唯其是从之”而号因是子,字竹庄,与吕思勉并称常州二先生。早年就读于南菁书院时,接触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后应蔡元培请赴沪任爱国学社教员。同时以“救国之本还在教育”的宗旨,进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与张元济、高凤谦、庄俞等合作编成初小国文、历史教科书多种,行销全国。辛亥革命后,历任民国教育部秘书长、参事、江苏教育厅厅长,曾主持草拟《中华民国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大、中、小学学制体系方案,并颁行大量教育法令,奠定了民国教育体制的基础。1917年始研究佛学,翌年建议北京大学哲学系开设“唯识”课,为中国大学有佛学课之始。1929年后,历任光华大学教授、教务长、文学院院长等职,其间完成大量哲学和佛学著作,《中国佛学史》为近代较早的一部有系统的佛教通史。蒋年轻时因身体羸弱而自学气功静坐法,长期坚持疗效显著。1914年以通俗易懂语言编著《因是子静坐法》,该书“一扫向者怪异之谈,而以心理的、生理的说明之”。再版20多次,影响远及南洋海外,50年代又在上海开办中国第一个气功门诊,是中国倡导科学气功静坐法的第一人。解放后曾作为特邀代表出席苏南人民代表大会,被选为主席团常务副主席。

§ 佛学研究

蒋维乔也是近代居士佛学的代表人物,又是南方高等学府开讲佛教哲学的前驱先路。蒋氏字竹庄,号因是子,清同治十一年(1872)生于江苏武进,属清末维新派人物。四十余岁皈依天台大师谛闲,倾心佛学研究,修止观法门,又与太虚交往,并从之习因明学。五十余岁又专修密宗等,是一个禅净双修、显密兼备的佛教学者。蒋氏主持教育行政多年,于江苏教育厅长和东南大学任内,首先于东南大学开讲《佛学入门》、《百法明门论》等。其佛学著作有《佛学概论》、《大乘广五蕴论注》、《因是子静坐卫生法实验谈》等,传诵甚广。《中国佛教史》则是其佛学研究的一部力作。

蒋氏对佛教哲学自有其独到见解。他认为“古来创设宗教者,殆无不对宇宙之大原,从事考察”。一方面考察宇宙的生成,另一方面考察现象产生之本体,进而考察本体与现象的关系。就本体而言不外有神论(人格神论)和泛神论(即天神论)两种,佛教的宇宙观则属于后者。他进一步指出:小乘佛教视世界道德为神,视绝对理想为实在之反映,是伦理上的泛神论。换句话说,小乘佛教是特殊的泛神论,大乘佛教则直视宇宙万有为神的实在,是普遍的泛神论。就现象而言,佛教哲学属缘起论,而说明宇宙本质的性质,它又属实相论(蒋维乔《佛学概论》)。泛神论、缘起论及实相论三者构成了蒋氏佛学思想的理论支柱。[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2:3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