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荣毅仁 |
释义 | § 简历 荣毅仁1916年5月1日 ----- 2005年10月26日 荣毅仁(1916年5月1日 --- 2005年10月26日),江苏无锡人,1937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历史系。实业家,民建成员。1937年任无锡茂新面粉公司助理经理。1939年兼任上海合丰企业公司董事。1943年兼任上海三新银行董事、经理。1945年任无锡茂新面粉公司经理。 1950年后,历任申新纺织公司总管理处总经理、恒大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市面粉工业同业公会主委、华东行政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1957年任上海市副市长、市工商联副主委。1959年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顾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1978年任第五届中国政协副主席。 1979年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82年—2001年3月任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1982年后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暨南大学校董事会董事长。1983年起任第六、七届中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同年当选为中国工商联第六届执委会主席。1992年12月至1993年任第一届海协会名誉会长。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93年3月辞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的职务。1996年9月9日被推举为中国扶贫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荣誉会长。2005年10月2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历任中国工商联第一至五届执委会副主席(副主任委员),第六届主席;民建第一至四届中央常委、副主委。是第一、二、三、八届中国人大代表(上海),第四、五届中国人大常委;第二届中国政协委员,第三、四届中国政协常委。 § 获得荣誉 1957年曾被陈毅副总理誉为“红色资本家”。1979年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1986年底,,1986年底,被美国《财富》半月刊评为世界50名知名企业家之一,是建国后国内企业家跻身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的第一人。 1992年12月获美国加州荣誉公民称号。2000年荣毅仁及他的家族获美国《福布斯》选为中国50富豪之一(排名第一)。 § 主要事迹 创建国际信托帝国 荣毅仁 荣毅仁生于1916年,1937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正值日本全面侵华。荣宗敬自上海避居香港,次年2月不幸病逝。年仅弱冠的荣毅仁开始辅佐父亲经营庞大的家族企业。先后在无锡茂新面粉公司任助理、经理,上海合丰企业公司董事,上海三新银行董事、经理,逐渐成为荣氏二十多个家族企业的代表。建国前夕,荣氏家族其他成员和上海的其他资本家一样,纷纷离开大陆,而荣毅仁决定留下来。1956年,他经过深思熟虑后,把自己的商业帝国无偿交给国家,为新中国的工业振兴做出了卓越贡献,赢得普遍的尊重。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以老市长身份,为荣毅仁助选上海副市长,“因为他既爱国又有本领,应当选为国家领导人。”1957年后,荣毅仁出任上海市副市长、纺织工业部副部长。 在文革中,荣毅仁身处逆境,英雄无用武之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荣毅仁开始了新生。为了探索国际经济合作之道,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于1979年10月成立了一个直属国务院的CITIC投资机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邓小平以三顾茅庐之礼数,聘请荣毅仁来当首任总裁。不久,荣毅仁便以大上海资本家的经营谋略和中国政府的强大背景,将CITIC发挥到所向无敌的地步。 公司成立第一年,荣毅仁就接待了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人达4000多人次,国内前来洽谈业务的也有3000多人次。荣毅仁不遗余力网罗人才,聘请到为中美建交立下汗马功劳的前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为顾问,成为脍炙人口的美谈。 “仪征模式” CITIC的触角伸向各个领域,具有银行、贸易公司、法律、会计事务所等各项功能,涵盖贷款、进出口贸易、咨询、国际投标代理等业务,在国际经济合作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首先是发行海外债券。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22项重点工程中的大项目———江苏仪征化纤工程,因投资不足准备下马。中国急需化纤产品,此项目下马损失难以预料,纺织部找到中信公司寻求帮助,中信公司经慎重研究,提出了向海外发行债券的办法。1981年2月,中信公司成功地在日本发行了100亿日元的债券。今天各种企业债券纷纷上市,人们对此已习以为常,而当时中信的这一举动,一度引起过争议,习惯于“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封闭式思维的人们,对此确实难以理解。一些思想较为保守的人,也不赞同债券利率高于一般政府贷款和进出口贷款,说中信干了一件赔钱买卖。但事实胜于雄辩,仪征化纤厂以突出的效益证明中信的选择是正确的,这次集资创举被称为“仪征模式”。荣毅仁在对外发行债券的同时,中信公司大胆地开拓租赁业务。1981年,中信与北京机电公司、日本一家公司共同筹建租赁公司,为北京市的“北京”和“首都”两家出租汽车公司从日本租赁汽车各二百辆,中信公司帮助出租车公司解决外汇问题,汽车公司则付人民币。尽管这一计划初提出时被一些人指责为变相进口,但在不到两年时间,两家出租公司所租赁来的汽车就赚回了所付的全部资金。自此以后,租赁业务在中信大张其帜,甚至发展成为其一大重要的业务系统。该系统包括:中国租赁有限公司,与外资合作经营的中国东方租赁有限公司,中信实业银行的租赁部等。 . 既是资本家又是政治家 上世纪80年代后期,CITIC发动了收购香港之战。1987年1月16日,香港CITIC决定收购国泰航空12.5%的股权。其后,又收购港龙航空38.3%的股权,取得香港电信公司20%的股权。香港媒体一片惊呼:荣毅仁“收购香港”。实际上,当时投资于香港的内地资本系统企业已超过1千家,其投资总额超过250亿美元,遥遥领先日本120亿美元和美国70亿美元,而其中2/3以上是以CITIC为首的华润集团、光大实业、中国银行、招商局、中国旅行社等所占有的。 1993年,第八届中国人大选举荣毅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这位76岁的红色资本家又重新扮演起政治家的角色,再次把自己亲手缔造的商业王国交给了他的助手魏鸣一和王军。 荣毅仁的一生,始终在资本家与政治家之间转换。有一位香港记者这样形容荣毅仁:“身材高大、满头银发,一身法式双排扣西服,挺直的腰板,总给人以器宇轩昂的感觉。”其实,刚毅仁厚的荣毅仁喜欢的名言是:“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 显赫家族 荣家祖上就有人做过大官, 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曾经家世显赫,但到了荣毅仁的曾祖这一辈,家道开始中落。荣毅仁的祖父荣熙泰很小的时候就进入铁匠铺当学徒,成年后在外给人当账房先生、当师爷,勉强养家糊口。由于家境贫寒,荣熙泰的长子荣宗敬在14岁时就不得不离开学堂,到上海南市区一家铁锚厂当起了学徒。当时是1886年。比荣宗敬小两岁的荣德生在私塾学校读书,因为父亲对他抱有很大的希望,认为他将来一定可以考科举当大官。荣德生却并不这么想,他一直以哥哥为学习的榜样,想早日为家庭分忧,三年后,15岁的荣德生来到上海。 在兄长的引荐下,荣德生进入上海通顺钱庄做学徒,此时的荣宗敬则在另一家钱庄做学徒。这为几年后他们和父亲一起在上海鸿升码头开一个名叫广生的钱庄打下了业务基础。经营上的稳妥再加上从不投机倒把,两年不到,荣氏兄弟便掘得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桶金。就在生意蒸蒸日上之时,荣德生南下广东,留下荣宗敬一人打理钱庄。在那里他呆了整整一年,广东人思想活跃,敢于开拓,善于经营,这些都使荣德生大受启发。他发现,从外国进口物资中,面粉的量是最大的,尤其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销路非常好,而国内面粉厂却只有天津贻来牟、芜湖益新、上海阜丰以及英商在上海经营的增裕四家。 荣德生看出了面粉行业的商机,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荣宗敬时,兄弟俩一拍即合。20世纪的第一个年头,荣氏家族事业迈出了其决定性的一步。农历二月初八,荣德生挑了这一良辰吉日破土动工,地点是在无锡西门外的太保墩,取名保兴,有保证兴旺的意思,这是无锡历史上第二家近代企业。17亩地皮,四部法国石磨,三道麦筛,两道粉筛,这是面粉厂的所有家当。从1914年至1922年8年间,荣家的面粉产业发展迅速,其产量占到当时中国面粉总产量的29%.这种高速度不仅在中国绝无仅有,在世界产业史上也非常罕见。到抗战前,荣家的面粉厂已飙升到14家,另外还衍生出了9 家纺织厂。 § “红色资本家” “固守稳健、谨慎行事、决不投机”,这是荣熙泰留给两个儿子的遗训。兄弟俩一直以这句话来警戒自己,并因此在商场上建立了良好的信誉,每当资金紧缺之时,沪上一些银行老板甚至会主动上门争相要求帮忙。“孔家、宋家都是当时上海滩数一数二的金融资本家,由于跟他们关系密切,银根紧缩的时候,别人借不到,荣家却可以借到。”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马克锋说。荣氏兄弟性格迥异,荣德生处事慎重,考虑周密,而荣宗敬则敢于冒险,做起事来很有魄力,在兄弟俩默契配合下,荣家企业扩张步伐在不断加快,渐渐地厂房就从华东铺向了中国各地。1949年,国民党政权倒台前夕,荣氏家族内部出现了大震荡,这一年也是个分水岭,荣家由此走向低潮。国民政府在前一年推行币值改革和限价政策,不久就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引起抢购狂潮,上海经济渐趋瘫痪。 上海产业界人士纷纷迁资海外,寻求新的出路。1948年11月,荣宗敬的长子荣鸿元因套购外汇被国民党政府判处缓刑,后交了一百万美元才算了结,情绪一度陷入低潮,不久就将鸿丰二厂纱机及设备售与大安纱厂,他则去香港另设大元纱厂,最后远走巴西,1990年客死他乡。其弟荣鸿三、荣鸿庆和荣德生之子荣尔仁、荣研仁等也先后离开上海。资金的外流,致使留在内地的荣氏企业元气大伤。这让荣德生气愤不已,“生平未尝为非作恶,焉用逃往国外?”在最后关头,荣德生和荣毅仁父子经再三斟酌决定留在大陆。 荣毅仁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不仅资金紧张,原料也供应不足,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扶持,实现了新的复苏。荣德生父子加深了对共产党的信任感。荣毅仁在1954年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得来。 “荣家之所以能一直这么富有,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很善于处理跟政府之间的关系。”一位对荣家颇有研究但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学者表示。如今,荣氏家族已经有第五代了,除少数仍继续留在大陆,大都旅居海外,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德国和港澳等地。在荣氏家族中,荣毅仁这一辈健在的已经不多,比较活跃的只有荣宗敬的幼子荣鸿庆一个。现任台湾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董事长的荣鸿庆24岁即赴香港经营南洋纱厂,在经营55年后把事业重心转向台湾,该厂则交由其子荣智权打理。 § “智字辈”皆为商业翘楚 荣智健的同一辈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大都事业有成,在海外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成为了继承荣家衣钵、延续荣家商业辉煌的中坚力量。荣智健以外,“智字辈”里事业最成功的首推荣智鑫,1975年,电脑业一度成为香港制造业中的热门。荣智鑫及时抓住这个契机,投资200万港元,成立了荣文科技有限公司,1982年7月这家公司在香港上市,揭开了荣智鑫事业发展历程新的一页。荣文成立仅隔三年,荣智鑫又把挣来的一部分钱与其兄荣智谦合伙开办爱卡电子厂,当年,荣智健初到香港,兄弟俩决定邀请这个远道而来的堂弟一起加盟。 荣智鑫的二姐荣智美,曾任德国尤尼可公司经理,有德国商界女强人之称,自1954年定居德国之后,一直致力于推动德中两国贸易的发展。1979年中信创立时,荣毅仁才恢复工作一年多,她特地向德国奔驰汽车制造厂定制了一辆豪华面包车,作为礼物送给四叔荣毅仁。车子左右两边印有蓝色的中信中英文名字,在当时北京城里绝无仅有,很出风头。荣毅仁二哥荣尔仁的次子荣智宽,是巴西环球公司总裁,在巴西商界拥有崇高的威望,曾随巴西总统和外交部长多次出国访问。荣毅仁的侄女婿沙曾鲁,长期在美国从事核能研究,在著名的阿岗研究所工作已长达20多年,是享誉世界的核能专家。“当年,邓小平之所以让荣毅仁创办中信,除了看重他的个人能力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拥有这些广泛的海外关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郑也夫说。1979年尼克松访华之后不久,荣毅仁在香港从事电子产业的侄子荣智鑫,以及在美国的外甥李乐莘是率先与国内建立业务往来的华人企业家。 § 爱情故事 1937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历史系時1937 级学生荣毅仁毕业照1930年代,无锡观前街省立无锡中学的操场上。荣毅仁和他在豁然洞读书的同窗好友过赓先一起在无锡中学进修。那天中午,他俩在无锡申新三厂吃罢饭回校,在操场上散步,遇见了当地名门杨干卿的二小姐杨鉴清。当时她从上海圣玛利亚女中转回省立无锡中学读初中。 荣毅仁从小就喜欢踢足球,偏巧杨鉴清也喜欢运动,爱打排球。荣毅仁10岁时订过婚,女方是茂新面粉厂一位主任的女儿。荣毅仁看过她的照片。不幸,那位小姐两年后即病故了。以后来荣家说亲的、送“八字”的人很多。 少年荣毅仁慢慢长大了,也有了主见,心想:“我要自己挑喜欢的人。”提亲的来了,他总是对父母说:“我不要。”多少次提亲都没有提成。 一天,荣宅旁竞化小学的施校长专程来荣家给荣毅仁做媒,拿来了一家小姐的“八字”。这“八字”已经放了一些日子,荣家一直不置可否。女方家里正想收回“八字”,荣毅仁一打听,得知那位小姐正是自己看中的杨鉴清,不禁喜出望外,赶紧不好意思地对娘说:“娘娘,这家小姐我中意。”荣家这头没问题了,杨家那头因为女儿的“八字”送过去后迟迟听不到回音,这回又听说荣毅仁在学校见过自己的女儿蛮对心思的,他们也是有身份的人家,尽管很愿意与荣家攀亲,也不免要端几分架子。杨干卿对谋人说:“他们看中了,我们还要看一看呢。” 接到媒人回话,荣毅仁这个“毛脚女婿”就上门拜访未来的岳丈、岳母了。他高高个子,英俊潇洒,一表人才。杨鉴清的父母端详了荣毅仁半天,自然满心欢喜。再一交谈,杨干卿夫妇觉得荣毅仁还彬彬有礼,而且谈吐不俗,很有见识,更是暗暗为女儿庆幸!荣杨这门亲事订下了。时为1932年,荣毅仁16岁,杨鉴清15岁。 30年代的无锡,男女交往还不是那样开放,未婚夫妻还是羞于公开接触的。他们就鸿雁传书交流感情。有趣的是,杨鉴清第一封情书并不是她自己写的,而是由她父亲捉刀,用的还是文言文,之乎者也。文言文对荣毅仁来说,自然游刃有余,他就“对等”地也用文言文给她写回信。老丈人本是满腹经纶之士,看了荣毅仁写的信也眉开眼笑,他没想到未来的女婿古文根底这样好,满意得很,“示范”了一下以后,就“权力下放”。于是乎,杨鉴清丢掉“拐棍”,自己动手写情书了。荣毅仁进修半年之后,1932年夏考进了上海圣约翰大学。杨鉴清则在苏州镜海师范女中读高中。两地书就频频来往于苏州、上海之间。 婚事 1936年,荣毅仁毕业前一年,杨鉴清高中毕业。双方家里开始给他们操办婚事。这一年,适逢荣氏企业否极泰来,出现了新的生机。在好年景办四儿毅仁的婚事,荣德生自然神清气爽,喜上眉梢,人们说这是荣毅仁运道好。他出生那年企业兴旺发达,结婚这年企业转危为安,摆脱困境,上苍对他似乎特别眷顾。荣杨联姻,一时被人称为富贵结合。喜事在无锡老家举办,佳期定在农历九月初七。荣宅自1907年、1922年先后扩建后,相当宽敞。喜酒摆了好几十桌,前厅、后厅、大厅、花园、三间厅、五间厅都摆满了。大家又是吃喜酒,又是闹新房,热闹非凡。前三朝,后三朝,荣宅忙得不亦乐乎。 相爱到白头 建国后,荣毅仁一直住在北京东城一座四合院里,这是叶剑英元帅特地嘱咐王震给安排的。最早是傅作义的房子,后来经过修缮,前中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井泉曾在这里住过。院落很紧凑,前面是会客厅、餐厅和警卫人员等住所,后面是坐北朝南的一排正房,有荣氏夫妇的起居室、卧室和荣毅仁的书房兼办公室等,另一间是儿子荣智健回京时的卧室。两边厢房则是女儿们和亲戚来京时的住房。在德国的侄女智美等回国,一般都不愿住宾馆,愿意住在荣家,以享受家庭的温馨。在这座四合院里,荣毅仁和杨鉴清度过了结婚50周年的金婚、60周年的钻石婚。他们相知、相爱、相守到白头。荣氏夫妇是人所公认的幸福的一对。 他们生有四女一子。大女儿智和生于1939年,已经有了第三代,荣毅仁夫妇都已当上太公太婆了。智和夫妇及二女儿智平均住上海。老三智健是独生子,现为“中信”香港集团总经理和香港上市公司──“中信”泰富集团董事长。老四智元很不幸,上中学时因患脑炎被误诊,落下痴呆后遗症,1993年死于肺癌。老五智婉远嫁澳门,是中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的儿媳。荣毅仁和夫人杨鉴清杨鉴清,这位很少公开露面的女性,秀外慧中,是典型的东方贤淑夫人。她谈吐文雅,性格温柔内向,具有良好的素质和文化涵养,“文革”后尽管没有出来工作,但她仍关心政治,关心大局,每天要看很多报纸和书刊,这也正是荣毅仁所嘱咐和希望的。她对事颇有见地,并不随波逐流。只要与她交谈,就能发现她对一些大事是很关心的,头脑清晰,还能有所褒贬。即便如此,她在跟随荣毅仁多次出国时,荣毅仁总是一再叮嘱,要她“藏拙”。 杨鉴清非常关心和支持“中信”的事业,但从不“干政”。荣毅仁主持中信工作期间,每天工作相当劳累,回到家里有时连话也懒得说了。 杨鉴清爱嗔地对人说:“他只有国家,只有公司,家里事都不管,钻到牛角尖里去了。我劝他:你这样拼命做事,要伤身体的,他连睬都不睬我。他真心为国家,对国家爱得不得了。”杨鉴清心疼他,对他体贴入微。她说:“家里人来客往和一切琐事,我都自己安排处置,不让他分心。每样事总是尽可能顺着他,使他回到家里开开心心。”每天,她总是把荣毅仁第二天要穿的衣着安排得妥妥帖帖的。她说:“每天晚上都是我自己动手给他擦好皮鞋的。”“为啥你要亲自擦?你家里不是有阿姨吗?”有人不解地问道。“皮鞋油不能擦多了,也不能擦得不匀,我总是薄薄地匀匀地擦上一层,这样穿起来就不会弄脏裤脚管了。”这位贤内助又接着说:“他的皮鞋穿后,每天晚上都要给它用鞋楦楦好。他的衣服天天换洗,天天烫。衣着若是保养好了,穿得省,一点不浪费。他的衣服、鞋子都像新的一样,一年只要添一两双鞋子就够了。” 这位贤淑夫人深得“中信”人士的敬重,大家都叫她“杨老”。“中信”创业之初,杨鉴清十分关心上海来的老工商界人士。她说:“徐昭隆、王兼士、吴光汉、雷平一等到北京都已六七十岁了,为了协助毅仁搞好信托投资公司,离开上海的妻室儿女,放弃优裕安定的生活,独身在公司工作。我深感自己有责任,便经常烧些南方菜和粥给他们送去,还请人帮他们洗衣服。休息日或逢年过节,便把他们请到家来叙叙,吃顿饭,这不也是工作嘛。”荣毅仁年轻时喜欢唱京戏,他是唱老生的;还喜欢摆弄汽车和照相机,现在工作忙得无暇顾及,一些高级照相机只好束之高阁。 § 其他資料 父亲:荣德生; 伯父:荣宗敬; 夫人:杨鉴清; 儿子:荣智健; 爱好:业余摄影、收藏照相机、养玫瑰花;足球,尤爱女子足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