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蔡继谓 |
释义 | 蔡继谓 出生日期 1929年3月8日 人物简介 蔡继渭,1929年3月8日生于浙江宁波,著名摄影师,导演。蔡继渭出生贫寒,自幼丧父,打过零工,当过学徒,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部队进入四川省,不久到西南人民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1952年毕业后,分配到八一电影制片厂,先后任摄影助理,摄影师,影片《海鹰》是他独立担任摄影的第一部片子。他勤奋好学,从不浪费一寸光阴,他平时喜爱读各类书籍,这为他追求电影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幼年时的生活经历,使蔡继渭对工作兢兢业业,在拍摄《海鹰》时,为达到真实的效果,他将自己绑在船舷外,差一点被大浪吞没。继《海鹰》之后,他又担任了影片《槐树庄》、《南海风云》、《今夜星光灿烂》等的摄影师。在影片中,他能根据影片的内容来确定摄影的风格,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构图讲究,自然真实,色彩明朗,富有诗情画意。另外,他十分重视光线的运用,明暗强弱,恰到好处,让人觉得柔和,自然,真实。 1981年,蔡继渭开始尝试导演影片,他自导自摄了故事片《路漫漫》,他改变“要有几场完整的戏”的话剧式的导演手法,采取循序渐进的叙述方式,不过分强调故事的完整性,而是以主角的性格发展为主线,把重点放在人物的刻画上,摄影手法上,他采用多用阴天,少用晴天,多用烟,少用色,着重写意,这样更能烘托出影片的主题。《路漫漫》获得文化部1981年优秀影片奖。《路漫漫》的成功,不仅鼓舞了蔡继渭,也证实了他的导演才华。从1981年到1988年,他先后导演了《路漫漫》、《四渡赤水》、《通天塔》《女刺客》等影片,其中除《路漫漫》获奖外,《四渡赤水》获文化部1983年优秀影片二等奖;1984年获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1991年,参加了八一电影制片厂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巨片《大决战》的拍摄。在第二部《大决战·淮海战役(上下)》中担任首席导演,影片气势宏伟,人物众多,为拍好此片,他与全体导演们认真讨论,反复研究,兢兢业业,使影片的拍摄很成功,场面大而不乱,人物多而不杂。特别是对领袖人物的刻画,细腻,真实,感人,有大将之才,也有百姓之情。影片公映后,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影片于1992年获第十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集体奖;1991年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详细资料) 参与制作过的电影: 大决战第3部——平津战役 (1992) .... 导演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