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草鸮 |
释义 | § 概述 草鸮 草鸮(拼音:cǎo xiāo)别名猴面鹰,属于草鸮科,学名为 Tyto capensis。中型猛禽。全长35厘米左右。上体暗褐,具棕黄色斑纹,近羽端处有白色小斑点。面盘灰棕色,呈心脏形,有暗栗色边缘。飞羽黄褐色,有暗褐色横斑;尾羽浅黄栗色,有四道暗褐色横斑;下体淡棕白色,具褐色斑点。嘴黄褐色。爪黑褐色。栖息于山麓草灌丛中,以鼠类、蛙、蛇、鸟卵等为食。筑巢于隐蔽的草丛间。每窝产卵2~4枚,乳白色。雌鸟孵卵,孵卵期22~25天。雏鸟两个月后离巢自营生活。为河北南部、山东至长江以南各省留鸟。草鸮在我国南方农田地区分布较广,对控制鼠害有积极作用,应加强保护。[1] § 形态特征 草鸮 中型猛禽。全长35厘米左右。上体暗褐,具棕黄色斑纹,近羽端处有白色小斑点。似仓鸮,面盘灰棕色,呈心脏形,有暗栗色边缘。飞羽黄褐色,有暗褐色横斑;尾羽浅黄栗色,有四道暗褐色横斑;下体淡棕白色,具褐色斑点。嘴黄褐色。爪黑褐色。虹膜-褐色;嘴-米黄;脚-略白。 叫声:响亮刺耳。 § 主要分布 草鸮草鸮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大洋州大部分和整个美洲;新几内亚、日本、澳大利亚、印度次大陆至中国西南及华南、东南亚、菲律宾。中国为河北南部、山东至长江以南各省留鸟。草鸮在中国南方农田地区分布较广,对控制鼠害有积极作用,应加强保护。有时被视为东方草鸮 T. longimembris的一个亚种。[1] § 生活习性 草鸮白天,草鸮躲在树林里养精蓄锐,夜间却非常活跃。草鸮的身体结构和功能都适应于黑夜捕捉老鼠。 第一,草鸮的眼睛内的视锥细胞密度是人眼的八倍。加上草鸮眼睛的瞳孔很大,感光能力强,所以草鸮能看清黑夜里活动的老鼠。 第二,草鸮有一对听力极强的大耳朵。不论在空中飞翔,还是在树枝上“守株待鼠”,老鼠在地面活动时发出的微弱响声,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第三,草鸮的头部可以自由地旋转270度,也就扩大了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的“扫描探测”范围。第四,草鸮全身羽毛尤其是翅膀上的羽毛特别柔软蓬松。飞行的时候无声无息,能出鼠不意而捕杀之。加上它有钩子般的趾爪和利喙,捕杀老鼠是百发百中。[2] 草鸮性格凶猛、残暴,抓到老鼠后,个小的整头吞食,对个大的老鼠则先啄食其头部,然后撕其身体,即使吃得饱饱的,见到老鼠也仍不会放过。 栖息于山麓草灌丛中,以鼠类、蛙、蛇、鸟卵等为食。筑巢于隐蔽的草丛间。每窝产卵2~4枚,乳白色。雌鸟孵卵,孵卵期22~25天。雏鸟两个月后离巢自营生活。 一般来说,某一个地区老鼠多,该地区的草鸮每窝就会产较多的卵,反之则产较少的卵,很会“计划生育”。 § 濒危等级 草鸮 CITES濒危等级: 附录II 生效年代: 1997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二级 生效年代: 1989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低危(LC)。 是世界濒危物种其中之一,为联合国《濒危野生动物名录》其中一种。 § 亚种 草鸮包括以下亚种 1、(学名:Tyto capensis amauronota (Cabanis, 1872)) 2、草鸮指名亚种(学名:Tyto capensis capensis (A. Smith, 1834)) 3、草鸮华南亚种(学名:Tyto capensis chinensis)。在中国分布于南方各省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福建水口。 4、(学名:Tyto capensis longimembris (Jerdon, 1839)) 5、(学名:Tyto capensis papuensis (Hartert, 1929)) 6、草鸮台湾亚种(学名:Tyto capensis pithecops)。分布于印度、孟加拉、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越南、台湾岛等地,主要生活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稠密草丛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西南部。 7、(学名:Otus spilocephalus vandewateri (Robinson & Kloss, 1916)) 8、(学名:Otus spilocephalus vulpes (Ogilvie-Grant, 1906))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