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花明楼 |
释义 | § 简述 花明楼花明楼是一处低山环绕的地方,自然风光较为平常,但因这里是刘少奇同志的故居,故知名度较高,尤其是粉碎“四人帮”以后,刘少奇同志的冤案得以昭雪,江泽民总书记等众多国家领导人前来参加瞻仰,使花明楼的知名度节节上升,现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交通也因加快发展变得很便利。 § 介绍 花明楼是宁乡县东南的一个美丽小镇 。境内双狮岭重峦叠翠,清泉奔涌,幽谷灌区水渠与靳江交错而过,低吟浅唱,像两条银链镶嵌其间。据清同治《宁乡县志》载:“昔有齐公,择此筑楼,课其二字,攻读其中。”并将其子攻读诗书的那栋木楼取名“花明楼”。初唐诗人王维有诗云:“柳暗百花明,春深五凤城 。” 宋代诗人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更是脍炙人口。齐公取名时也许是受了诗人们闪烁着智慧灵光的诗文启迪,当然也包含了齐公的美好祝愿。如今,楼与人已成为历史,而“花明楼”三字成了这片肥美土地的名字。此“楼”非彼楼也,从前,在小小的木楼里攻读诗文的齐公二子是否写出了惊天动地的诗篇,不得而知。而二子之后的代代花明楼人,却在这无遮无拦的硕大“楼房”里认真而富有创造性地续写出了光辉璀璨的篇章。 地灵钟人杰。花明楼这块风水宝地孕育了明代翰林院士、有“楚陶三绝”美誉的陶汝鼐;太平天国孝天义王朱衣点;名震三湘的近代雕刻家周义;开民国刺绣与国事相结合之先河的著名湘绣杨世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因绣美国总统罗斯福像而誉满全球的杨佩贞……尤其是一代伟人刘少奇的诞生于此,更使得花明楼之名响遍大江南北,成为数亿中国人民心目中一颗光华熠熠的星星。 § 刘少奇故居 刘少奇故居位于花明楼镇炭子村。坐东朝西,前临水塘,后倚青山,土墙小青瓦、土结构的四合院农舍,大大小小有二十余间。1959年,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刘少奇旧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邓小平题写了“刘少奇同志故居”匾额。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少奇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九,人称“九满”。“九满”从小就热爱劳动,怜贫恤寡,酷爱学习,有“刘九书柜”的雅号。1913年,少奇考入玉潭高等小学校。1915年5月,当他听到袁世凯接受日本帝国主义提出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时,义愤填膺,毅然将名字改“渭璜”改为“卫黄”,表示誓死捍卫炎黄尊严,振兴中化民族,并率领同学们罢课游行。1917年春,考入湖南讲武堂学习军事。1921年春赴苏俄。1922年从莫斯科回国;同年9月,到安源煤矿同李立三等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这位少年就心怀大志、一心报效祖国且刚正不阿的“刘九书柜”从此走了风云际会的革命征程。 1925年至1927年间,刘少奇同志先后在上海、广州、武汉参加领导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和武汉工人群众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斗争。后转入白区工作,是一柄真正插入敌人心脏的利剑。1932年10月参加长征。长征是我党在面对强敌保存亡的转折点。刘少奇同志以民族利益、国家大局为重,凭着大公无私的共产党员的宽宏气量始终如一地维护毛泽东同志权威与领导地位,积极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党的“七大”会议上,他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毛泽东思想作了完整概括和系统论述,最先提出了“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光明磊落,天地可鉴。“皖南事变”,震惊中外;“千古奇冤,江南一叶”,我党所领导的新四军蒙受惨重损失,在此关头,刘少奇被任命为新四军政治委员和中共华中局书记,同陈毅等一起扭转新四军的困难处境,恢复和发展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抗日武装力量,扩建华中抗日根据地。时势创造英雄,英雄们也在风云变幻的时势中不断走向成熟,走向完美,最后耸立成我们景仰的座座精神高峰。《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每个共产党员必读课本。从炭子冲走出来的“刘九书柜”,是智者是哲人,他凭着一颗公允、正直、关爱、纯洁的心灵,凭着渊博的学识,凭着湖南人敢为人先的精神,最先对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作了宏阔的论述。他对共产党学说进行学者式的分析与研究,深入浅出,在大大地丰富了党的建设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传世经典。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国家经济处于极度困难时期。刘少奇同志以国家主席之尊,经常深入农村了解实际情况,倾听群众呼声,深切关心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疾苦,坚决支持“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1961年,刘少奇偕夫人王光美回到故土宁乡,先后在东湖塘、花明楼、双凫铺等地进行为期16天的调查考察。考察期间,他不住招待所,不吃特殊餐,深入社员家里,看社员锅里煮的是什么,床上盖的什么,看到部分社员少住房、缺用具、口粮不足、缺医少药、他心情十分沉重地说:“我们没有把工作做好,乡亲们受苦了,我这次回来就是检查错误的。”并指出:“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是违背客观经济规律,违背了人民的心意。”“如果真正听了群众的话,就不会犯‘五风’错误。因此,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必须尊重人民的民主权利,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强调今后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要保证生产队的所有权和自由权,要给社员一点自由,“要刻石立碑,子子孙孙不要再刮‘五风’了”。一个国家主席敢于直言执政党的弊病,且一针见血,这需要多宽宏的气概啊。刘少奇同志是名符其实的“实事求是”的典范。他在宁乡调查期间,提出停止他的旧居对外开放,分给社员居住,旧居内的所有家具什物,都退赔给社员,还特别嘱咐将要搬进旧居的社员:“你们在这里可以住上10年、20年,等你们有了房子,比这个房子好,愿搬再搬。”他还召开全县工业、商业座谈会,与干部群众一起研究发展生产、提高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改善服务态度等措施。当他得知有人向上级反映情况的信件被扣压后,他严肃指出:“任何一个群众或一个党员,都有权利向上级党委告状,这是宪法、党章规定的。”还说:“随意打人骂人,是违法行乱纪行为,今后不管什么人打死人、打伤人,都要受到审判,包括我这人民共和国主席在内。”今天,炭子冲故居里,少奇同志盖过的被子体温尚在,他用过的油灯还可以照明,他站在台子上演讲的余音还在耳边回响,他访贫问苦时的情形还令一些健在的老人记忆犹新,他在会议上的讲话还保存在老干部的笔记本中……回北京后,他将下乡的调查情况向毛泽东写了书面调查报告,报告中多处引述了回乡调查的材料。这份报告为以后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迅速恢复国民经济起到了巨大作用。 漫步在宁乡每个乡镇与乡村,让我们真实地感觉到它近20年来沧海桑田的巨变,尤其是少奇故里花明楼其变化更是令人咋舌,创建全国文明城镇的工作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名句,刘少奇同志对此名言有着深刻的理解,成为其最忠实的践行者。吸纳着同一片天地灵气长大的花明楼人,受刘少奇同志影响,每一条街道的美化,都是从镇、村建设的长远征划着眼,从改善百姓实际生活、生产环境出发,一切工作能力求体现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群众营造一个服务周到、方便舒心、安居乐业、健康上向的人居环境。很多住在乡下的群众都自豪地说:“环境好了,心情好了,我们农村比城市一点也不差!”普通百姓对于执政者而言就是最好的评判员,他们口中平平实实的一句赞语就是对执政者工作的充分肯定。 “刘少奇故居”牌门正对面的宽阔广场,有面南而望、昂首挺立的刘少奇铜像。铜像四周有雪松、桂树、松柏掩映,绿草盆景,四季春色,整个像区庄严肃穆,令人肃然起敬。我久久的仰视着雕刻精细、神态逼真的伟人塑像,心情无法平静。 § 来由 花明楼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诞生于花明楼炭子冲的一户人家,这是一户典型的农家,刘少奇故居是一栋土木结构的四合院房子,前面有一口水塘,树林环绕在房子周围。院子里有30多间茅瓦房,除了居室外,有很多是农具室、猪栏屋、烤火屋,此外还有专门供孩子读书用的书房。 在距离故居500米处的北冲尾塘还建有刘少奇的纪念馆,馆中陈列了800多件文物资料,包括刘少奇生前看过的书籍和一些日常用品。 刘少奇主席是当代湖南诞生的第二位伟人,这位1898年11月24日诞生于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的无产阶段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是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开国元勋,他曾于1959年和1965年两度当选为国家主席。宁乡县为长沙市所辖,而刘少奇主席的故居花明楼炭子冲就位于宁乡县城南约30公里处,由长沙至此仅有50多公里,而由炭子冲至韶山冲亦只有30多公里。 § 旅游景点 如今的花明楼,已今非昔比了,完完全全的成了一个旅游的胜地。双狮岭、森林公园、芙蓉寨、猴子石、姊妹桥、百木山、“大夫堂”、麻山宝塔、谢英墓、麒麟山、石柱书声等等景观与“刘少奇故居”交相辉映,共同构筑出这方山水的奇美,赋予了它厚重的历史人文。[1] § 景点名吃 蜜饯之王 刀豆花产在伪水河畔,原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故乡——宁乡县花明楼乡。当地所产的“刀豆花”,以其棚棚如生的生物姿态,鲜艳透亮的色彩,酥脆甜蜜的味道,被人们誉为“蜜饯之王”,闻名三湘四水。刀豆花的花样繁多。有的编织成菊花、梅花、芙蓉、牡丹;有的盘成蝴蝶、鱼虾、虫鸟;有的雕刻成龙风、狮虎、人物;还有花篮、宝塔以及各种神话幻想形象,千姿百态,逼真传神,既是美食又是工艺美术品。 此外,花明楼所在的宁乡县的砂仁糕,以其酥砂香甜,柔软松口而得名,为湖南四大名糕(包括灯芯糕、麻香糕、烘糕)之一,在省内外享有盛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