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荆芥炭
释义

§ 概述

荆芥

荆芥出自《吴普本草》。资源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黑龙江、辽宁、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河南、四川、贵州等地,江苏、浙江、福建、云南等地有栽培。

荆芥有发汗解表作用,且有祛风功效。主要治疗感冒风寒,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等症,常与防风相需为用。但也可配辛凉解表药或清热解毒药治疗感冒风热、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症,如薄荷、菊花、桑叶、银花等。荆芥有辛散作用能助麻疹透发,常与薄荷、蝉衣、牛蒡子等配合应用。荆芥又常用于疮疡初起有表症者,可配伍防风、银花、连翘、赤芍等同用,既退寒热,又消痈肿。

荆芥炒炭,有入血分而止血的作用,可用于便血、崩漏等症,在临床上常配合其它止血药同用。

§ 药品简述

性味归经: 味辛,微苦、性微温。归肺经、肝经。

功能主治: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用法用量: 4.5~9g 。

规格: 药用聚乙烯塑料袋包装,每袋装 1000 g 。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有效期: 18 个月。

§ 制法

取净荆芥段,照炒炭法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 性状

本品全体黑褐色。长 0.5cm 不规则小段,茎方柱形,体轻,质脆,断面焦褐色。叶对生,多已脱落。花冠多脱落,宿萼钟状。略具香气,味苦而辛。

§ 鉴别

( 1 )本品粉末黑褐色。宿萼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腺鳞头部 8 细胞,柄单细胞,棕黄色。小腺毛头部 1~2 个细胞,柄单细胞。非腺毛 1~6 个细胞,大多具壁疣。外果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黏液化,胞腔含棕色物。内果皮石细胞淡棕色,垂周壁深波状弯曲,密具纹孔,纤维成束,壁平直或微波状。

( 2 )取样品粉末(过 20 目筛)约 5g ,加乙醇 60ml ,加热回流 1 小时,滤过,滤液照下述方法试验:

a  取滤液 2ml 于试管中,加镁粉少许,再滴入浓盐酸数滴,在沸水中加热 3 分钟,溶液颜色加深,显红棕色。

b  取滤液点于滤纸片上,与氨蒸气接触显黄色,当滤纸离开蒸气数分钟后,黄色又消退。

§ 检查

水分: 照 “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 第二法)测定, 不得过 12.0 % 。

§ 浸出物

醇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附录 X A )测定,用 70% 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 8.0% 。

§ 含量测定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 120 ℃ 减压干燥至恒重的芦丁对照品 20mg ,精密称定 , 置 100ml 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每 1ml 中含芦丁 0.2mg )。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 0ml 、 2.0ml 、 4.0ml 、 6.0ml 、 8.0ml 与 10.0ml ,分别置 25ml 量瓶中,各加水至 10ml ,加 5% 亚硝酸钠溶液 1ml ,使混匀,放置 6 分钟,加 10% 硝酸铝溶液 1ml ,摇匀,放置 6 分钟,加氢氧化钠试液 10ml ,再加水至刻度,摇匀放置 15 分钟,照比色法 ( 附录 V B) ,在 500nm 处测定吸收度,以吸收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样品粉末(过 20 目筛)约 2.5g [同时另取本品粉末测定水分(附录 IX H 第二法)] ,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石油醚适量,加热回流至提取液无色,放冷,弃去石油醚液。再加甲醇适量,加热回流至提取液无色,移置 50ml 量瓶中,用少量甲醇洗涤容器,洗涤液并入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作为供试品溶液。

测定法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 1ml 于 25ml 量瓶中,照标准曲线的绘制项下的方法,自“加水至 10ml ”起依法测定吸收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芦丁的重量( m g ),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总黄酮以芦丁( C 27 H 30 O 16 )计不得少于 0.8%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2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