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谢尔吉圣三一大修道院 |
释义 | 该修道院属于世界遗产 于1993年批准 该遗产原属 1337年俄罗斯古典建筑群的代表作 该遗产现状 属俄罗斯谢尔盖耶夫市 § 谢尔吉圣三一大修道院 英文:Architectural Ensemble of the Trinity Sergius Lavrain Sergiev Posad 类别:文化遗产 入选时间:1993 这是一座极其典型的正宗的大修道院,是15世纪到18世纪期间发展起来的带有军事特征的典例。拉夫拉教堂是谢尔吉圣三的主教堂,是圣母升天的主要场所,与克里姆林宫大教堂同名,内有鲍里斯·戈东诺夫的墓地。在大教堂众多的财富中,比较著名的是谢尔吉的坟墓;著名画家安德烈·鲁比洛夫的壁画《三圣图》(后迁移)、吉奥尼西亚所画的圣像、白石砖砌斋房大厅等。 所属地区: 俄罗斯 § 简要介绍 如果你有机会到莫斯科,除了市内的主要名胜古迹外,一定要去位于莫斯科以北70公里的谢尔吉耶夫镇看看。在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小城里,俄罗斯人能触摸到国家的历史脉搏和精神起源,外国人则或许能揭开该民族精神世界的某些秘密。 我初识谢尔吉耶夫镇是从木制套娃“玛特廖什卡”开始的。数年前在阅读介绍“玛特廖什卡”的文章时了解到,这种几乎被视为俄罗斯传统工艺象征的手工艺,最早由俄国古老的玩具制作中心——谢尔吉耶夫镇的作坊掌握并开发,这座古镇因谢尔吉圣三一修道院而闻名遐迩。 谢尔吉耶夫镇是俄罗斯著名的“金环”旅游线的首站,这条黄金旅游线包括环莫斯科的七座古城,20世纪70年代设立。从莫斯科乘电气火车只需一个多小时便可到达这座隶属于莫斯科州的小城(1930年改称扎戈尔斯克市,90年代初恢复旧称)。经车站广场兜售食品的小贩指点,我们穿过一条幽静的街巷,绕过一幢幢古朴的传统木结构民居,眼前豁然开朗。原来,我们处于高地上,脚下是一条起伏的公路,对面高地上色彩明快、美丽如画的建筑群立刻夺去了我们的目光。其外围极高大的白墙显示这必是谢尔吉圣三一修道院无疑了。 谢尔吉圣三一修道院是俄罗斯最古老和最受敬仰的大修道院之一,是俄东正教的历史中心,由“古罗斯最伟大的圣徒”圣谢尔吉·拉多涅日斯基创建于14世纪中叶。14世纪约30年代,出身于罗斯托夫大贵族的谢尔吉,为了实现幼年就向往的隐居修行生活,和已经做了修士的兄长斯杰凡一起,进入拉多涅日周围的森林寻找幽居之地,拉多涅日当时是莫斯科公国封邑小公国的中心。在一条小河流经的丘岗上,兄弟俩建起了“小教堂”和修道小屋。不久,斯杰凡忍受不了独居修道生活的清苦,扔下已经是谢尔吉修士的兄弟,去了莫斯科主显修道院。不过仅一年后,寻找幽居之所的修士们开始聚集到这里。 教堂 圣谢尔吉·拉多涅日斯基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这个为追求内心深刻的自我完善而栖遁林泉的隐修士,却不得不积极参与莫斯科大公们实施联合统一的政治,从而使圣三一修道院建立不久便成为俄罗斯历史上一些重大事件的见证者和参与者。1380年9月,圣谢尔吉为即将奔赴疆场的莫斯科公德米特里·顿斯科伊祝福,预言俄军取胜,并派去两个谙熟军事的修士作为军中谋士。在这场史称库里科沃会战的战役中,顿斯科伊统帅的俄军与马迈领导的蒙古鞑靼军在顿河畔的库里科沃原野上进行了残酷厮杀,结果以蒙军大败告终,从而为俄罗斯摆脱蒙古鞑靼人的统治奠定了基础。从此,圣谢尔吉的威望因其庇护神力而与日俱增,由他创建的修道院也很快声名远扬。 随着修道院规模的扩大,从15世纪开始,来自社会各阶层的钱物和土地不断向修道院捐赠。据传,修道院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圣三一大教堂,就是由德米特里·顿斯科伊之子、圣谢尔吉的教子尤里·兹韦尼哥罗茨基捐建的。教堂是为安放圣谢尔吉·拉多涅日斯基的圣体而于1422年建造的,它是俄罗斯首批纪念性建筑之一。 这座不大的单圆顶半圆形殿堂用白石切削垒成,光洁的墙体中腰环绕着雕刻的三条装饰带,船底形墙顶和盾形装饰逐渐过渡到塔状盔形圆顶,具有15世纪初早期莫斯科建筑的典型特征,其简洁庄严的雄姿与圣谢尔吉生活的时代、与其禁欲主义和纯洁崇高的统一思想以及博爱再和谐不过了。1425~1427年,莫斯科画派的著名大师安德烈·鲁布廖夫和达尼尔·乔尔内为教堂内部绘制了水彩壁画,可惜没有保存下来。如今我们看到的壁画为1635年重新绘制。不过,鲁布廖夫创作的40幅圣像至今仍装饰着圣像壁,其中闻名世界的《三位一体》成为古代俄罗斯文化的象征之一,从1929年起珍藏在莫斯科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 教堂内的主要圣物,是葬于银制模压圣骨匣(银棺)内的圣谢尔吉·拉多涅日斯基的圣骨,这只异常精美的银棺,系遵伊凡四世(即伊凡雷帝)的诏谕由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兵器署于16世纪制作的。圣骨匣上方的银制宝盖是18世纪安娜·伊万诺夫娜女皇(1730~1740年在位)赠献的。数百年里,莫斯科大公和俄国沙皇们在这里为皇子公主施洗礼,每逢重大国事家事实施前和完成后都要来此寻求祝福。1548年,在圣三一大教堂东南侧接建了风格统一的尼康侧堂。这座不大的无柱教堂建在圣谢尔吉的继任者尼康长眠的地方。 教堂 到15世纪末,俄罗斯诸公国的统一已经为其不仅于政治和经济领域,而且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成果。莫斯科汲取并改进所有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成为石头建筑中新事物的倡导者和昭示者。1476年,位于俄罗斯西部边陲的普斯科夫的建筑师来到圣三一修道院修建了圣灵教堂。这种将教堂和钟楼置于一个圆顶下的普斯科夫式建筑,对莫斯科而言是全新的。建筑外墙用纤细的壁柱分割,显得匀称秀雅,钟楼透孔凸现出钟的漂亮轮廓,其柔和抒情的面貌与圣三一大教堂庄严肃穆的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圣灵教堂引人注目,除了因其独特的秀姿外,还因为盛怒之下刺死儿子的伊凡雷帝就是跑到这里祈求上帝宽恕他犯下的罪孽。 与圣灵教堂相隔不远的位居修道院中央的五圆顶圣母升天大教堂,正是遵照伊凡四世的谕旨而建的(1559~1585),它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名教堂的翻版,不过规模大于后者,而且为砖结构。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几乎所有的修道院都有献给圣母的殿堂,因为圣母被视为罗斯的庇护者。这座教堂就是为纪念俄军在喀山和阿斯特拉罕战胜鞑靼人而建的。教堂内的水彩壁画绘制于1684年,与圣像壁富丽堂皇的镀金雕刻相得益彰。 到16世纪中叶,当莫斯科周围已形成要塞城市环时,谢尔吉圣三一修道院成为从东北部进入首都的前哨。于是,1540~1550年对修道院的木围墙进行了改建,长1.5公里、高6米、厚3米、间有12座军用塔的石头城墙,将修道院变成一流的军事要塞。半个世纪后,支持伪德米特里二世的波兰—立陶宛军队用炮火围攻修道院长达16个月,这座牢固的城堡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当时,莫斯科东北部城市均被攻占,首都也告急,谢尔吉圣三一修道院几乎完全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然而,500个勇士和大兵压境时躲进修道院的附近2000多居民,对近3万敌军进行了殊死抵抗,并经受了严寒、饥饿和瘟疫等比炮火还严酷的死亡威胁,直至援军的到来。从此,谢尔吉圣三一修道院英勇的防线成为激励俄罗斯人与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楷模,修道院被视为俄罗斯国家统一和复兴的象征,而爱国主义和顽强的精神力量与修道院的名字一起融入后人的精神世界中。后来,俄罗斯所有的统治者在军事行动前和结束远征后都要到圣三一修道院朝觐,并有圣谢尔吉圣像护佑军队,绝非偶然。 尽管谢尔吉圣三一修道院在“混乱时期”(指俄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战事不断、纷乱迭起的时期)遭受灾难和毁坏,但它很快就恢复了元气,这主要靠来自贵族阶层的慷慨奉赠。到17世纪上半叶,圣三一修道院几乎在俄国所有的县都有自己的世袭领地。同时,修道院还开展积极的贸易活动,在莫斯科、诺夫哥罗德、特维尔、下诺夫哥罗德等许多城市拥有自己的会馆和商业网点,甚至有盐井和盐场、渔场和海狸场。当时流行这样一个说法:莫斯科有三大权势者——沙皇、大牧首和圣三一修道院的财务主管。此外,圣三一修道院的长老还参加国君遗嘱的起草、沙皇加冕典礼、外交接见等重大国事活动。可以说,谢尔吉圣三一修道院的权位在17世纪已经如日中天,其领地和收入与皇室相差无几,成为国家重要的宗教、军事和经济支柱。 17世纪上半叶,复兴中的修道院进一步巩固了防御工事:城墙的长度和高度均扩大了一倍,重建的八角形角塔像座攻不可破的碉堡,共有六个战斗层面,地下层为军火库。而白石红砖垒筑的鸭塔造型生动活泼,尖顶立着一只石雕鸭,为这座军用建筑增添了艺术魅力。不过,此后这座坚固的城墙再也没派上用场。 如果说修道院的首批石结构建筑以庄重简洁为主要特征,那么,于17世纪末落成的建筑则在形式、色彩和装饰方面赋予了修道院宏伟华丽的风貌。 位于修道院南侧的斋堂建于1686~1692年,它就像一艘豪华的大船,缓缓地驶过了几个世纪的航程。这座矗立在高大稳固的堆房上的漂亮建筑,四周带回廊,东部是高耸的圣谢尔吉教堂——颇似轮船的驾驶舱。与古代教堂几无装饰的白墙不同,斋堂仿佛被裹上了漂亮的花毯,棋盘格状的多彩墙体,与雕刻繁复、盘绕着葡萄藤装饰的白石柱、门窗饰框,以及墙顶贝壳形装饰十分协调。面积达510平方米的大厅是俄拱顶无支柱支撑的最大的厅,用于节宴、盛大的礼拜和接见。 与这座被称为莫斯科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同时建造的还有皇宫殿堂,它是专为经常光顾修道院的皇室人员而建的。这两座南北遥相而立的建筑虽然功能不同,但风格一致,为修道院素朴的建筑群增添了华丽的色彩。如今,皇宫殿堂是莫斯科神学校和神学院所在地。 可能是同一批建筑师,在圣母升天大教堂西南角的泉井旁,修建了“井上”小礼拜堂。它颇似一只盛装珍贵物品的精致的小匣子,是莫斯科巴洛克层式教堂的微缩样板:一层平面为四角正方形,上接尺寸逐层递减的三个八角形建筑,;首层棱边装饰着雕刻精美的彩色乌釉双螺旋柱,一二层窗框和二层八角棱边采用同样的装饰柱。 17世纪末,圣三一修道院再度成为全俄关注的焦点。1682年,未来的彼得大帝和兄弟伊万、姐姐索菲亚公主,从暴乱的火枪兵手中逃脱后躲进圣三一修道院。七年后,索菲亚公主发动兵变期间,这里再次成为彼得的避难所。当暴乱被平息后,彼得从修道院返回莫斯科时已是俄罗斯大国的统治者了。 1693~1699年在修道院主大门上方修建了金碧辉煌的先知约翰“门上”教堂,这是俄国首批商业和实业家族——著名的斯特罗加诺夫家族出资兴建的。它是俄罗斯新时代的象征——标志着俄国工商业阶层进入国家政治生活。新型经济关系的产生给谢尔吉圣三一修道院的地位带来了巨大变化。 1744年,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女皇授封圣三一修道院为“大修道院”。大修道院自1721年起属俄罗斯正教会主教公会管辖,此前只有基辅洞窟修道院(1598年起)为大修道院,后来又有圣彼得堡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1797年起)被封为大修道院,它们构成俄东正教著名的三大寺院。而圣三一修道院此前已成为俄东正教的神学研究中心,1742年,莫斯科神学院在此建立。然而20年后,叶卡捷林娜二世的改革冲击了修道院的利益,圣三一修道院的大部分土地和一万多名农民被没收充归国有,每年只享有一定数额的拨款,并被限制修士和差役的数量。但修道院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经济条件,以经商、建造旅馆、店铺和酒馆等弥补津贴的不足。尽管如此,谢尔吉圣三一修道院仍然是俄国最大、最有影响力的修道院,仍然受到皇廷的庇护。 俄罗斯修道院的雄姿丽影和盛名荣誉,经常与其高耸挺拔的钟楼联系在一起。谢尔吉圣三一大修道院的钟楼(建于1740~1770年)是俄境内最高(87米)的钟楼,它既为修道院建筑群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又将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建筑串联起来。钟楼共五个向上递次缩小的通透的楼层,天蓝色墙体的四面装饰着众多白柱和柱形栏杆,使其看上去轻盈纤秀,而王冠状金顶又为它增添了高贵典雅的气质,在天鹅绒般湛蓝的天空下十分耀眼。钟楼内原有50口钟,1784年安上了带自鸣钟的塔钟,现今使用的是1905年更换的。 谢尔吉圣三一大修道院的建筑风格,在俄罗斯建筑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像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成为其他城市建造内城的榜样一样,圣三一修道院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俄国修道院建筑的范本。 在长达七个世纪的历史中,谢尔吉圣三一修道院发展成真正的建筑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特权和富有使修道院吸引来优秀的建筑师、画家、木刻艺人、珠宝匠等在此创作,而王公贵胄的敬献捐赠使这里成为珍贵的宗教艺术品的集萃地。这些代表古罗斯文化的绘画和装饰艺术品,反映了俄国宗教文化的巨大成就和鲜明个性。今天,谢尔吉圣三一修道院作为俄罗斯历史文化的综合载体,悉心保护着孕生于其间的俄罗斯灵魂。 在修道院扩大发展的同时,其周围逐渐出现了村镇,形成了谢尔吉耶夫镇。而朝觐的香客源源不断的到来,促进了这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家庭手工作坊主要制作十字架、圣像、木制彩绘玩具和餐具等,发展成至今不衰的享有盛名的俄罗斯传统手工艺。在修道院外的集市广场上,人群熙攘,商贩、旅游者、僧侣和朝圣者汇成的人流络绎不绝,游客们操着不同的语言欣喜地挑选五彩缤纷的工艺品。尽管我已有了几个套娃,但还是为自己选了一套——它毕竟是“原装”的,或许还沾了这大修道院的些许神力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