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虎头桥
释义

§ 简介

虎头桥“虎头桥”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北环城路与车站之间的刘家巷,相传为时蜀汉马岱斩魏延处。桥梁早已毁坏,但石碑屹立,大书“古虎头桥”四字,上款:“汉马岱斩魏延处”;下款:“中华民国二十二年七月重建”。所谓重建者,说明前代有碑,被毁后面重新刻立的,为1933年刻。碑顶石刻虎头,犹是当年故物。《南郑县志》——《乾隆版》记载:“汉中府城北门外里许,有虎头桥,平地列数石,其下并无沟渠,殊不成桥,而流传久远,且立碑焉。询之居人。云:三国时魏延死处。”考《蜀志》,“延奔汉中,杨仪遣马岱斩之。”民间之言与史相合。桥距马堰二里有余,延墓周围的饰物,石人、石马现尚残存。[1]

§ 修复

2003年1月,著名的三国遗址古虎头桥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陕西汉中市修复一新。

修复完工的古虎头桥,位于汉中市文化广场的原遗址,门楼高7米,古朴大方。室内古碑修旧如旧,重现了昔日风采。修复时还增添了《修虎头桥碑亭记》和《三国志·魏延传》原文石碑。修复工程由西安古建研究所设计。

汉中市是《三国演义》中重要的古战场之一。古虎头桥是三国时期的重要遗址,始建于公元236年,为三国时马岱斩魏延处。魏延为三国时杰出的军事奇才,史称“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刘备218年夺取汉中自立为汉王,后迁都成都,选择魏延镇守汉中十余年。魏延死后,历朝历代均有民众在此祭祀,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在原址刻立虎头桥石碑,1998年当地政府决定修复重建。[2]

§ 相关历史

虎头桥然则前代竖碑由何起因?可能是根据民间传说“魏延反,马岱斩”而来的。至罗贯中写《三国志演义》时,便生动地描述了一个故事:魏延攻打汉中城,来到虎头桥边。杨仪曾受诸葛亮“锦囊妙计”站在汉中城头上对魏延说“你敢在马上大叫三声:‘谁敢杀我’,我便把汉中城让给你”。魏延便大叫“谁敢杀我……”一声未了, 脑后一人应曰; “我敢杀你!”手起刀落,魏延人头落地。视之,斩魏延者,乃马岱也。

《三国志·魏延传》载,“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刘备)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汉中),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后至后主(刘禅)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出北谷口,魏延为前锋。是年秋,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军中。遗命杨仪、费祎、姜维等统兵,魏延断后,撤兵回汉中。但魏延不服杨仪统率,“率所领迳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诸葛)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这说明,魏延由南谷口,(今石门水库)向南奔汉中,马岱追斩之是事实。至于是否在“虎头桥边斩魏延”,尚无确证。[3]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