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辽沈战役 |
释义 | § 简介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会战”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中国共产党的林彪、罗荣桓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发起进攻中国东北,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军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所带领的1个剿匪总司令部、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3个师、空军各型飞机143架、海军作战舰艇26艘,共47.2万人,并攻占了东北全境。[1] § 战争背景 1948年8月,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东北有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共54个师70万人,已控制了东北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国军有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旅),加上地方保安团队共约55万人,但被分割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内。由于部分北宁铁路为人民解放军所控制,长春、沈阳通向山海关内的陆上交通已被切断,补给全靠空运,物资供应匮乏。当时东北是全国唯一一个人民解放军军力超过国军的地区,因此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把决战的第一个战场选在东北。 § 作战兵力 共产党军队 东北野战军 司令员 林彪 政委 罗荣桓 第 1纵队 李天佑(3个师) 第 2纵队 刘震(3个师) 第 3纵队 韩先楚(3个师) 第 4纵队 吴克华(3个师) 第 5纵队 万毅(3个师) 第 6纵队 洪学智(3个师) 第 7纵队 邓华(3个师) 第 8纵队 段苏权(3个师) 第 9纵队 詹才芳(3个师) 第10纵队 梁兴初(3个师) 第11纵队 贺晋年(3个师) 炮兵纵队 苏进 铁道纵队 黄逸峰,罗荣桓兼政委 独立师17个 国民党军队 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 第一兵团(驻长春):司令郑洞国 新编第7军:军长李鸿 新编第38师:师长陈鸣人 暂编第56师:师长张炳言 暂编第61师:师长邓士富第60军:军长曾泽生 暂编第21师:师长陇耀 暂编第52师:师长李嵩 第182师:师长肇学 兵团直属 保安骑兵第1~2旅:旅长韩云五、杨友梅 特务团:团长龚次言 辎重团 其他单位 宪兵第6团第2营 通信第6团第2营(次第4连) 独立重迫击炮第11团第1营(欠1个连) 第八兵团(驻沈阳):司令周福成第53军:军长周福成 第116师:师长刘德裕 第130师:师长王理寰 暂编第30师:师长张儒彬 第九兵团(驻锦州):司令廖耀湘新编第1军:军长潘裕昆 第50师:师长杨温 新编第30师:师长文小山 新编第3军:军长龙天武 第14师:师长许颖 第54师:师长宋邦纬 暂编第182师:师长梁铁豹新编第6军:军长李涛 新编第22师:师长罗英 第196师:师长张羽仙第49军:军长郑庭笈 第105师:师长邹玉桢 第169师:师长罗莘区 第52军:军长刘玉章 第2师:师长平尔鸣 第25师:师长李运成 暂编第54师:师长黄建墉第71军:军长向凤武 第87师:师长黄炎 第91师:师长戴海容 兵团直属 第207师第3旅:旅长许万寿 东北骑兵第1~3旅:旅长关邦杰、张志恒、李容春 暂编第62师第3团 第79师236团 宪荣支队:支队长刘士杰 独立重炮兵第12团(欠第3营):团长杜显信 独立炮兵第16团(欠第3营):团长高德昌 独立装甲兵团(欠第3营):团长鲍熏南 通讯兵第6团第4营 第六兵团:司令卢濬泉(驻锦州) 第93军:军长盛家兴(驻锦州) 暂编第18师:师长景阳(驻锦州) 暂编第20师:师长王世高(驻义县) 暂编第22师:师长李长雄(驻锦州)第184师:师长杨朝纶(驻锦州) 新编第5军:军长刘云瀚(驻山海关) 第26师:师长刘云瀚(驻山海关) 暂编第50师:师长罗先之(驻北戴河、蔡各庄、太和寨) 暂编第60师:师长陈膺华(驻前所、绥中)新编第8军:军长沈向奎(驻锦州) 第88师:师长黄文徽(驻锦州) 暂编第54师:师长黄建镛(驻锦州) 暂编第55师:师长安守仁(驻锦州)第54军:军长阙汉鶱(驻锦西) 第8师:师长周文韬(驻锦西) 第198师:师长张纯(驻锦西) 暂编第57师:师长朱茂榛(驻锦西) 保安第10团蒙旗指挥部:司令乌古廷(驻锦州)交通警察第2总队:总队长余越(驻锦州至山海关铁路沿线) [1] § 战争过程 第一阶段 在辽沈战役中,东北野战军伏冰卧雪,在沈阳外围公主屯阻击国民党援军 1948年9月12日,共产党东北野战军南下,向北宁路沿线进攻。先后占领了昌黎(今义县)、塔山等地,切断北宁线,以阻塞国军西由葫芦岛及东由沈阳来的援军,令攻城军不会陷入反包围之险。10月1日,在攻克义县的战斗之后,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员朱瑞触雷身亡。10月3日开始,东北野战军集结25万人包围锦州。蒋中正下令驻葫芦岛的国军和在沈阳的廖耀湘兵团向锦州开进,企图解围。 但葫芦岛守军指挥官第17兵团司令侯镜如对蒋介石早有不满,拒绝到任指挥,而沈阳廖耀湘兵团也畏惧被解放军包围而迟延出击。蒋介石又派遣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第二兵团司令官杜聿明为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冀热辽边区司令官,事实上剥夺了卫的战场指挥权,而令其仅能统领在沈阳的国军。在蒋介石亲自督战下,葫芦岛国军才向锦州开进,但被共产党部队阻击在塔山一带,无法前进。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向锦州发起总攻,次日晚占领锦州,消灭守军国军第6兵团及所属新8军、93军共10万余人,俘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范汉杰,封闭了国军从陆上撤回关内的唯一通道。 与此同时,共产党将长春团团包围五个多月,城内缺粮严重,百姓饿死者以万计,加上在锦州城破的压力下,10月17日,驻守长春的国军60军军长曾泽生率部倒戈,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国军第1兵团司令官郑洞国也于10月21日投降,解放军占领长春,守军国军第1兵团及所属新7军、60军共10万余人全部投降。 第二阶段 东北野战军首长林彪(中)、罗荣桓(右)、刘亚楼(左)在作战前线 东北野战军根据毛泽东关于全力抓住沈敌、暂不打锦葫的指示,除以两个纵队继续阻击锦西、葫芦岛之外,主力从锦州挥师东进,前阻后断,在运动战中歼灭廖耀湘兵团。1948年10月26日夜,解放军出动数倍兵力对被包围在大虎山以东地区的廖耀湘兵团实施分割围歼,至28日全歼十万余人,生俘兵团司令廖耀湘等高级将领,史称“辽西会战”。 第三阶段 解放全东北在围歼廖兵团的同时,为防止沈阳守军从海上撤走,解放军以三个纵队与五个独立师构成对沈阳的四面包围,又以三个纵队直插营口,断其海上退路。1948年11月1日,解放军向沈阳市区发起总攻,次日攻克,歼十三万余人。2日解放营口,歼一万四千人。敌第五十二军一部从海上撤往葫芦岛。辽沈战役至此结束。沈阳被攻占后,锦西、葫芦岛地区的国军于11月9日经海上撤向关内,次日解放军占领锦西、葫芦岛,东北全境尽属共产党掌控。至此,国军损失4个兵团、11个军、33个师共计47.2万人,国军在东北部队仅新5军撤退到天津,52军撤退到上海,54军撤退到蚌埠,其他全部被歼。[2] § 意义 攻克锦州,解放长春后,东北野战军在黑山、大虎山地区围歼由沈阳西援锦州的国民党军廖耀湘兵团 辽沈战役历时52天,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个战役。人民解放军将大规模的运动战与大规模的城市攻坚战、阵地阻击战相结合,先集中两倍半于敌的兵力,迅速攻克了战略枢纽锦州;攻锦州后迅速回师合围了廖耀湘兵团;在合围的同时,乘敌慌乱,猛烈进行穿插分割;同时把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密切结合起来,争取了一部分敌军起义,加速了战役胜利进程,实现了中共中央军委提出的封闭国民党军一个战略集团在东北境内予以各个歼灭的决策,取得了打大规模歼灭战的经验。 此战,人民解放军以6.9万人的伤亡代价,共歼国民党军1个“剿匪”总司令部、1个指挥所、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3个师,连同各种特种兵部队和地方保安团队,合计47.2万余人,其中俘敌306200人,毙伤56800人,起义26000人,投诚83000人,这其中还包括号称“五大主力”的新编第1军和第6军。第四纵队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因在塔山阻击战中胜利完成阻击任务,被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领导机关授予该团“塔山英雄团”称号,此外,还涌现出董来扶等著名战斗英雄。 辽沈战役期间,东北人民在中共中央东北局领导下,掀起支前热潮。支前民工达183万余人,出动担架13.7万副、大车12.9万余辆,筹集和运送粮食1.1亿斤(5500万千克),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辽沈战役的胜利,解放了东北全境,使东北野战军得以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也使东北地区成为人民解放军夺取解放战争胜利的巩固和可靠的战略后方,对加速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具有重大意义。[2] § 评论 解放军的“塔山英雄团” 东北野战军之所以能在52天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就其战役组织指挥来说,主要是坚决贯彻执行了以主力南下北宁路的作战方针;集中两倍半于敌的兵力,迅速攻克了战略枢纽锦州;攻锦州后迅速回师合围了廖耀湘兵团;在合围的同时,乘敌慌乱,猛烈进行穿插分割;同时把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密切结合起来,争取了一部分敌军起义,加速了战役胜利进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