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翠华镇
释义

§ 地理位置

翠华镇

翠华镇位于云南省大关县境南部,北纬27.36′~28.15′,东经103.43′~104.07′之间。东接青龙 乡、天星镇,南靠玉碗镇,西连黄葛乡、悦乐乡,北邻黄葛乡。东西最宽处43.7公里,南北最长处73.2公里。大关县国土总面积1692平方公里。其中:海拔1100米以下河谷区214.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2.7%;海拔1100~1500米矮二半山区425.5平方公里,占25.15%;海拔1500~1900米高二半山区639.1平方公里,占37.77%;海拔1900米以上高寒山区412.5平方公里,占24.38%。县城翠华镇,位于县境南部关河上游东岸,海拔1120米,南距省会昆明450公里、昭通市区69公里,北离四川省会成都610公里、宜宾221公里,距重庆市400公里,与贵州省会贵阳531公里。

§ 气候特点

翠华镇

县境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最高海拔2785米,最低海拔492米。除罗汉坝、大寨、火地、甘顶4处共有12平方公里平地外,其余全系“ V ”型山坡地。有73座主要山峰,分属乌蒙山系和五莲峰山系。有5条主要河流,30余条溪流,均为金沙江水系,径流面积1688.8平方公里。县境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平面差异不大,垂直差异突出,虽有四季之分,但不明显。年均气温14.5℃,年均日照时数966.3小时,年均降水量991.3毫米,年均降雪8天,年均无霜期308天,年均风速1.3米/秒。

§ 基础设施

翠华镇

(一)水利设施:翠华镇水资源富集,水利条件优越。大关河、洒鱼河横贯境内。全镇小水窖379口,共建成三面光沟157公里,水利化程度40.5%。

(二)五通情况:翠华镇是大关县城所在地,区位优势明显,国道“213”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镇现有乡村公路28条487公里,通车里程540公里,有2级公路23公里,3级公路5.5公里,乡村公路28条,已通公路村组76个,占71%。镇区有自来水厂一座,供水人口10130人,集镇区自来水普及率100%。全镇现有变电站两座,即龙洞变电站,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的村委会4个。全镇有电视差转台1座,地面卫星接收站2座(县广播电视局安装),共有翠屏5个村委会安装有线电视,用户2518户,传送节目36套,另有24户收看数字电视。共有固定电话装机3930部,小灵通用户1556户,拥有移动电话27735部。

(三)能源建设:全镇建沼气池865口,占农村总户数的14.7%,大部分进行了“一池三改”。

(四)集贸市场:以2005年12月建成2座,占地面积7200平方米的综合农贸市场为标志,翠华集镇旧貌换新颜,彻底结束了“以路为市”、集镇小且脏、乱、差的历史。青龙集镇现状用地8平方公里,有文化街1条、百顺成1条、南顺城1条、北门街1条、南门街1条、圆门街1条,综合农贸市场2个,已完成集镇街道硬化、绿化、亮化。

(五)镇区街道情况:集镇区主干道基本形成,硬化率达100%,排水、路灯、行道树等配套设施完善。

(六)环卫设施:有公厕4座,垃圾填埋场1个,垃圾桶30只,垃圾清运车2辆。

§ 人文历史

翠华镇古为滇川交通要道,秦朝开“五尺道”通“西南夷”就经过这里。夏、商属梁州之域,周为窦地甸。汉朝、晋朝 为朱提郡县地。隋朝属南宁州总管府恭州辖地。唐朝武德元年(618年)为协州辖地,境内始置西安、湖津二县;唐南诏时,县境内为东爨阿旁部。宋朝大理时为乌蒙部地。元朝顺帝为四川行省乌蒙路辖地。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为云南布政司乌蒙府辖地。翌年(1383年)又属四川乌蒙府辖地。清朝雍正五年(1727后)县境属云南乌府辖地,六年(1728年)置大关厅。民国二年(1913年)改称大关县,属滇中道,后直属于省。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改属昭通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关于1950年4月解放,属云南省昭通专区管辖。1970年改属昭通地区管辖。现昭通地区改为地级昭通市,大关仍属之。1981年10月升为区级机构,成立城关镇人民政府,1982年12月改称翠华镇,1988年将原翠华区的5个小乡划归翠华镇。1993年,全镇辖笔山、翠屏、金海、金坪、雄魁、田坝、联合7个办事处,村改委后,原笔山街道办事处化分为两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其他办事处更名为村民委员会。

§ 农村经济

2008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34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5136万元,第二、三产业完成12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02元。重点建设项目20项,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实现地方财政预算总收入679.3万元,完成财政预算总支出679.3万元

§ 特色产业

蔬菜种植、折耳根种植、刺老苞种植、生姜种植、魔芋种植、烤烟种植、鸡、牛、山羊、生猪、獭兔、农家乐是支撑翠华镇发展农村经济的优势产业,形成了杂而分散,目前还未形成支撑产业。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抓住地理优势、交通便利,以市场为导向,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投入,规模化及品质化大力发展獭兔、生猪、刺老苞种植、生姜种植。到“十五一”末期,獭兔、生猪、刺老苞种植、生姜种植成为主导产业,销售网点以本县及周边市县区为重点,逐步向外销售,每年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0%。

§ 资源概况

翠华镇

翠华镇辖区内的水利资源丰富,已得到较好的开发利用,灵官岩、黄家坳、黄沙岩等三个水电站正在建设中。

翠华镇境内有一定数量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筇竹可开发,翠屏山南有稀有珙桐树(俗称鸽子花),有久负盛的翠华贡茶;联合村民委员会硝洞湾村民小组有储量可观的煤矿资源,有待进一步勘探、开发。

翠华镇辖区内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有“中国瀑布之乡”国家2A级黄连河风景名胜区,以及见证大关历史的灵官岩石刻、龙洞石刻,还有大关十景中的“笔架朝辉”、“翠屏晚照”等自然景观。

翠华镇的茶叶也是相当有名,大关县茶叶有限责任公司逐步建起了“公司+协会+基地 +农户”的运作机制。有茶园8600余亩,年产量达100吨,产值300万元,创利税36万元。在茶叶加工上已形成翠华贡茶系列产品:翠华贡茶、翠华苦丁茶、翠华珍眉、翠华竹叶茶等。

§ 风俗习惯

翠华镇

1.婚姻习惯

苗族婚姻方式与彝族基本上相同,谈恋爱除在“花山节”上对歌而成外,其他场所也会谈成。所不同的他们在举行婚礼日,新郎到新娘家去迎娶新娘,首先要从家里准备些晌午(即干饭)到半路上吃。新娘从娘家出来之前也要准备晌午到半路上吃。她们所准备的数量要连新郎和带去的人都够吃。到半路用餐时,鸡身上的部份,如鸡大腿等只有新郎新娘和伴郎伴娘才有权吃,其他部份由带去的人吃。婚礼完毕,新娘这送亲的人走完后,新郎家立即把大门关起来锁好,要等到外边有人来喊开门,经过一番对话后,新郎家才把大门打开,外边的人随着抱个大石头冲进门内,口中喊道“发财、发财”。

2.其它爱好

苗族男子喜欢捕鸟守猎。一但捕到猎物,多少不论,参与者都有一份。

苗族男子喜欢吹芦笙、弹弦子。跳乐是男女苗族最喜欢的一种舞蹈,一到喜庆节日,他们就成群集队的到举办点去度欢乐的活动。

3.苗族的服饰

苗族有自己的民族服族,男子穿的服装与其它民族一样。女子有她们的民族服。从前苗族妇女会织布、自给自用。穿着妇女头上带有用布做成的套头(苗语:hōu)。套头的最外层绣有花纹,边上吊有线线。头顶上插有一把木梳。身上的民族服到处有用手工绣出的花纹。腰上系有腰带,腰带两端绣有花纹,顶端有些小珠珠,系好时腰带两端垂向臀部两边。腰带上又系上一层围腰,围腰前面绣有花纹,围腰中段有一排小珠珠吊着,小腿上裹有绑腿,宽约20分,就象战争时期的战士打的绑退一样,走起路来轻松利索。脚上穿有翻尖鞋,一到节日,苗族妇女都穿上自己的民族服去参与活动。

4.丧葬习俗

苗族的丧葬习俗与彝族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人死后,东家(即死者家)出钱请玩乐师傅(吹芦笙、打大鼓),一到要宰杀牲口的时候,师傅们先念一阵敬神等语言,然后吹、打乐器,接着是宰牛师傅用斧头来拷牛,直到拷死。

5.花山节

苗族最盛大的节日要数花山节,一年一度的花山节是每年的大年初二开始,举办五天至一个星期,一到花山节,组织这个节日的人,在选定的场地中央栽树起一根花杆,杆头绑有松毛,有一杆红旗插在顶端。时间一到,欢度节日的人们就在场地上围杆而跳,跳起他们民族中久跳不衰的乐。花山上有男子女子在对山歌,男子们身背乐器,跟着节奏随着女子跳起欢快的苗族乐。

§ 人口卫生

翠华镇

全镇居住有汉族、苗族、回族、彝族、白族、壮族、傣族、佤族、纳西族、独龙族、哈尼族、布依族等16个民族。

全镇辖笔山、翠屏、金海、金坪、雄魁、田坝、联合、兴隆、田元、永康9个村委会,村改委后,原笔山街道办事处化分为两个社区(笔山社区、圆门社区),其他办事处更名为村民委员会,全镇总人口38587人,其中:农业人口28457人,非农业人口10130人,有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镇属卫生院1个,医生92名,9个村民委员会有卫生室,医务人员20人。享受低保5063人(其中城市低保2803人,农村低保2260人),全年发放低保金448.7284万元。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户6251户,24287人,参合率85%。翠华镇实施“少生快富”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奖、优级、免、补政策以来,2008年已实现基本无多孩村的创建。

§ 文化教育

翠华镇

全镇辖区内有中学1所,小学20所(其中完全小学15所),适龄儿童3177人,在校学生4527人,137个教学班,教职工247人(其中专任教师245人);有中学1所,适龄少年1200人,在校学生1398人,20个教学班,教职工69人(其中专任教师53人)。

全镇现有青壮年人口21306人,现有文盲149人,文盲率0.7%,本年度脱盲100人。2008年中考,上一中高中录取线突破130人,同比上年119人增11人,居乡镇中学第二名。

翠华镇有文化站一个,有9个村组活动室和3个图书室,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 新农村建设

翠华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它涉及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个领域,强调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要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要倡导新风尚、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是党和国家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举措,是科学发展观在现阶段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

但是,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现成的模式,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应该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边发展”的原则,结合实际,大胆实践,争做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2、加强领导。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根据工作需要,组建村内道路硬化、农村人畜饮水、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四个工作小组,实行领导联系和项目推进制度、站所联系村组制度,制定奖惩措施,做到了“人员、职责”到位。3、找准突破口。新农村建设内容丰富,涉及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找准突破口,才能取得实际成效。实践证明,我镇以“整治村容村貌”为切入点,以“解决出行难”为突破口,做到“行动早到位”,率先启动村内道路硬化工程的做法是正确的。已完成11个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不仅是改善了受益村的出行条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活宣传牌”,群众已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看得见、摸得着”,建设积极性普遍较高。4、加快经济发展。“生产发展”是既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也是新农村建设持续进行的前提。2009年,我镇研究制定烤烟、畜牧、蔬菜、核桃、柑桔、柿子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蔬菜、经果产业,切实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一是抓实抓好烤烟生产,收购烟叶70万斤;二是大力发展蔬菜产业,100亩连片蔬菜种植示范点,完成蔬菜种植2500亩,产值250万元;三是大力发展核桃、柑桔、柿子“三棵树”,完成连片种植核桃500亩,柑桔100亩,水密桃650亩。5、建管并重。镇党委政府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管护工作,各村按照要求制定了村规民约,巩固道路硬化、绿化等建设成果,加强了环境卫生工作,切实改善了人居环境,进一步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1]

§ 发展思路

翠华镇

高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立足实际,打基础、调结构、壮支柱、兴科教、控人口,加快社会化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我镇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镇党委政府根据全镇实际,紧紧围绕“粮食生产保稳定,二、三产业增财源,扶贫攻坚打基础,提升城镇功能求创新,竹茶果蔬富民路,科教发展百业兴”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以产业企业为龙头,以流通为重点,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培育和合理开发现有资源;紧紧围绕城镇建设、旅游发展机遇,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发展绿色、特色经济,打造旅游经济;培植竹、茶、土鸡、蔬菜、服务、建筑、建材行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主要经济指标建设为: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10%以上,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以上,粮食总产量增长3%。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才名为,入学率达98%以上,辍学率控制在0.5%以内。[2]

§ 发展状况

翠华镇是县城所在地,是大关县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国道213线穿境而过连接南北,镇村公路50余公里,已实现村村通公路;镇境内商贸繁荣,城市功能健全,建有休闲广场、体育广场等大型娱乐场所,宾馆、饭店、歌舞厅、农贸市场和超市等经营场所众多,商品齐全,服务周到,是休闲购物的好去处。翠华镇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开发房地产资源,房产业、建筑业十分活跃。[3]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10: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