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翟树杰 |
释义 | § 基本资料 属相 鸡 出生地 黑龙江省安达市 最喜欢的颜色 蓝色 最喜欢的水果 梨 最喜欢的食品 重庆火锅 最喜欢的服饰 休闲服装 最喜欢的书 红岩 最喜欢的歌曲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最欣赏的人 周恩来 最难忘的事 香港回归大雨中的直播 主持特点(希望达到的目标) 真诚面对观众 最渴望的生活状态 拼命工作,然后有好多的空闲时间 § 个人简介 翟树杰 出生在黑龙江省的安达市。不过,对那时候没有任何记忆。因为爸爸是军人,自己一岁多就跟父母搬来搬去。先是到了齐齐哈尔市,在齐齐哈尔京剧院的锣鼓声中第一次对社会有了感知。然后,在西大桥旁边的齐齐哈尔长庚小学读书。 嫩江水喝到了三年级,就跟着当宣传干事的爸爸搬到了绥化县。在那里的尚志小学和绥化四中读书。在军分区大院里和小伙伴举着木头枪长到初一,又坐着大卡车举家迁到哈尔滨,住到了松花江边的通江街161号院。 这之后,顶着寒风在冰封的松花江面上滑冰、看着落日在波光粼粼的松花江浪花中游泳,一直到初中毕业。 高中是在北京第101中学度过的。在这里学农学会了捡麦穗、学工学会了车床,还在五金厂的保卫科接触到社会调 查。随后,1976年底入伍。穿上了绿军装,到解放军第206师炮兵团,实现了从小梦寐以求的梦想。 在军队,次次射击、投弹都是优秀。因为会写文章还会画画在400多新兵中选到政治处当了电影放映员。从1976年到1995年的近20年的部队生涯中,从放映组长到宣传干事;从入党提干到考试入学;从写豆腐块报道稿到一头扎进电视行当并荣获中国新闻一、二、三等奖。一直到了1995年转业来到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评论部成了一名职业电视人。 第一次看到电视机是1972年在哈尔滨春雷电讯商店的柜台上 第一次看到彩色电视是1974年在北京总参办公楼,看的是京剧《磐石湾》 第一次当放映员放的电影是《闪闪的红星》 第一次看到的录像是《少林寺》 第一次播发的新闻是1983年六一节,题目是《总参幼儿园喜迎六一节》 第一次独立制作的电视专题片是1987年在人民子弟兵节目里播发的《青城一点杜鹃红》 第一次获国家级的电视奖是中国新闻奖的二等奖《3点30分起爆》 第一次制作播出的焦点访谈节目是1995年11月25日,题目是《爱心创造的奇迹》 第一次制作的监督类节目焦点访谈《乔迁之忧》 第一次在焦点访谈主持节目是1996年9月,主持的节目是自己编辑制作的《奥运牵动万人心》 第一次参与直播节目是1997年6月30日香港回归72小时特别节目中,《期待凌晨》 § 个人风格 不少细心的电视观众已经注意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主持人的席位上,又多了一张新面孔,而且出镜率还挺高。这个新面孔的出现不仅打破了方宏进、白岩松、敬一丹、水均益“四大主持”一统天下的原有格局,为《焦点访谈》补充进了新鲜血液和气息,而且,还开始了一种全新主持风格的尝试和探索。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带着这个疑问,笔者在京城独家采访了这位《焦点访谈》的“新科”主持人翟树杰。翟树杰 翟树杰给笔者的第一印象是充满活力而不失沉稳,听笔者说明采访意图后,他的第一反应是推辞,更婉拒了笔者“立此存照”的要求。他说,他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谈到自己时他显得格外谦虚:“虽然坐在主持人这个位置上,但我仍然自认为是一名记者,我还是以做记者为主,主持《焦点访谈》其实是帮个忙,万一方宏进他们不在,我就替他们的班。前段时间方宏进没有值班,我也就顶上去了。我没觉得与以往有什么两样,因为骨子里我仍是一名记者,即便当主持人,也是记者型主持人。” 翟树杰说,他的经历很简单,寥寥几句就能概括。“我以前一直在部队里搞军事报道,1995年8月转业到中央电视台,当时就想找个有冲击力的栏目,于是到了《焦点访谈》,既做节目,也当记者。当时记者出镜还比较多,后来因为观众反映有些记者口齿不大清楚、普通话不标准,就进行了调整。经过改版之后,《焦点访谈》主持人基本上以方宏进、白岩松、敬一丹、水均益四人为主,记者一般都在现场主持。我呢,当记者的同时,主持也没有全放下,算是自己留了一块自留地吧。背景?我没有什么背景,真的没有。” 作为一名记者型主持人,翟树杰的主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儒雅中隐含着犀利,沉稳中不乏活力。他没有刻意地故作深沉,更没有穷追猛打、咄咄逼人,他善于用事实说话,用画面说话,因此他的主持多了几分心平气和,但平和之中又掂得出沉甸甸的分量。比如前不久曝光江西鄱阳湖地区不法分子大肆猎杀、贩卖天鹅、大雁、鸿雁等国家保护动物的报道《鄱阳湖畔的哀鸣》,他火候到位的主持就给电视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眼下,这位《焦点访谈》“新科”主持人,已作为中央电视台澳门回归直播报道组的成员飞赴澳门,他将以记者的身份从现场发回报道,他悄悄告诉笔者,这回他可要好好地过一把记者瘾了。[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