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考吃之“酱”(1)
释义 (据红网)汉班固的《汉武帝内传》中,记西王母下人间见汉武帝,其中记西王母告诉武帝,说神药上有“连珠云酱”、“玉律金酱”,还有“无灵之酱”。于是就有制酱法是西王母传与人间的说法。西王母下凡,自然只是传说。

另有说法,说酱乃周公所创。周公就是叔旦,周武王的弟弟,曾助武王灭商。但《周礼》中已有“百酱’之说,酱的制作发明,应该在周之前。

酱刚开始并非作为调料,而是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而诞生的。按张岱《夜航船》中对饮食创造历史的回顾:有巢氏(有巢氏是传说中巢居的发明者,远古时,相传他为避免野兽侵袭,教民构木为巢,开始了在树上巢居)教民食果,燧人氏始钻术取火,作醴酪(通过蒸酿而成熟食),神农始教民食谷,加于烧石之上而食。黄帝始具五谷种。神农的儿子开始种庄稼,教民食蔬菜瓜果。燧人氏作肉脯,黄帝作炙肉,成汤作醢。(醢就是最早的肉酱。成汤是商开国之君,成汤灭夏桑而立商。)禹作鲞(鲞:鱼干),吴寿梦作酢(酢:腌鱼、糟鱼、吴寿梦即春秋时吴王)。神农诸侯夙沙氏煮盐,嫘姐作〔酉意〕(酉意:梅浆,梅与盐一起,是当时重要的调味品。嫘女,又称嫘姐,传说乃黄帝元妃),神农作油,殷果作醯(醯:醋,殷果,不知是殷代哪一位帝王,以词义解,果为终,或许是殷代的最后一位帝王),周公作酱。

张岱说:“成汤作醢。”刚开始,酱是用肉加工制成。其加工方法,将新鲜的好肉研碎,用酿酒用的曲拌均,装进容器,容器用泥封口,放在太阳下晒两个七天,待酒曲的气味变成酱的气味,就可食用。这种肉酱还可以速成:肉斫碎,与曲、盐拌匀后装进容器,用泥密封。在地上掘一个坑,用火烧红后把灰去掉,用水浇过后在坑里厚厚地铺上草,草中间留一个空,空中正好放装拌好曲和肉的容器,把坑填上七八寸厚的土,在填的土上面,烧干牛粪,一整夜不让火熄灭,到第二天,酱渗出来就熟了。

这种肉酱,当时称“醢”,又称“ ”。《说文》:“ :酱也。酱:醢也。从肉从酉,酒以和酱也。”因为酱是酒,肉和盐在一起交合而成,滋味好。《风俗通》:“酱成于盐而成于盐,夫物之变有时而重。”所以在当时曾被称作美食。到周代,人们发觉草木之属都可以为酱,于是酱的品类日益增多,贵族们每天的膳食中,酱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从《周礼》中看,当时的酱品已有一百多种。《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馈,食用六谷(徐、黍、稷、粱、麦、菰),膳用六牲(牛、羊、豕、犬、雁、鱼),饮用六清(水、浆、醴、医、酏),羞用品(加馔)百二十品,珍用八物(八珍),酱用百有二十瓮。”《周礼·天官·食医》:“食医(掌天子膳食调和剂量)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周礼·天官·醢人》:“主举,则供醢六十瓮,以五齐、七醢、七菹、三〔上难下肉〕实之。”君王每天膳食,醢人都要进肉酱六十瓮,“齐”其实是酸菜,“菹”其实是腌菜;〔上难下肉〕是带骨的肉酱,当初都归为酱类。后清人郝懿行《证俗文》释:“酱有数义,古者以肉为酱。酱之名有〔将橘字换成酉字边〕、醢、醯醢(拌醋的酱)、〔上难下肉〕、酱之类有五齑、七醢、七菹、三〔上难下肉〕。”所谓“五齑”是用酱拌和切成碎末的菜肴:“昌本”(菖蒲根)、“脾折”(牛百叶)、“蜃”(大蛤)、“豚拍”(猪的肩胛肉)、“深蒲”(初生未出水的蒲嫩叶)。“七醢”为“醯醢”(猪肉酱)、“〔低换成虫字旁〕醢”(蚂蚁卵酱)、“兔醢”、“雁醢”、“蜗醢”(田螺酱)、“ 醢”(蛤蜊酱)、鱼醢。“七菹”为“韭菹”(菹:酸菜或咸菜)、“菁菹”(菁:韭菜花)、茆菹(茆:水中莼菜)、“葵菹”(葵:秋葵)、“芹菹”(芹:水芹)、“箔菹”(箔:又作苔,水苔)、“笋菹”(笋:初生竹笋)。“三上难下肉”:“鹿 ”、“麋 ”(麋:麋鹿)、“麇 ”(麇:獐)。

在《礼记》中,提出“五味、六和”。“六和”指的是“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说明当时已非常注意调味。《礼记·内则》中记;吃牛肉、羊肉、猪肉都要用醢拌着吃,吃鱼脍,则用芥酱蘸着吃。其中举例食物之间的互相配合;用螺肉酱吃雕胡米饭和野鸡羹,吃麦米饭时配干肉煮的粥和鸡羹,吃细舂稻米饭配狗肉羹和兔肉羹,这些都可以用米粉拌和,不加辛辣的蓼。烧小猪时,先用苦菜把猪包起来,肚里塞上蓼叶。烧鸡时肚里塞蓼叶,要用醢。烧鱼时肚里塞蓼叶,要用鱼子酱。烧鳖时肚里塞蓼叶,也用醢。吃干肉片蘸蚁卵酱,吃干肉粥用兔肉酱,吃熟麋肉片蘸鱼酱,吃鱼片蘸芥酱。当时的“八珍”中的“淳熬”、“淳母”就是用醢浇在稻米饭或黍米饭上,其它六种,基本上都需用醢、醯煎和。

从《周礼》中的记载到《礼记》中的记载看,酱的作用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从主要的配食品变成了很具体的调味品。

早时,酱除有调味功能,还有除毒功能。《尔雅·释名》:“酱,将也,制饮食之毒,如将之平祸乱也。”当时酱之有名者,《吕氏春秋》记“鳣鲔之醢”、“长泽之卵”。鳣鲔是大鱼,是鱼酱。长泽,古地名。西方大泽,卵读为鲲kun,鲲:鱼子,也就是鱼子酱。枚乘《七发》记:“熊蹯之〔月需〕nao,芍药之酱。”韦昭《上林赋》注:“芍药和齐咸,酸美味也。”

古人把酱的制成也看成阴阳之气相交而成。《礼记外传》:“醢有陆产有水物,天地阴阳之气所生。”《礼记》:“酱、齐视秋时。”郑玄注:“酱宜凉也。”崔〔突宝盖下一个是〕shi《四民月令》:“五月一日可作醢”这就是说,作酱最好是夏天,以利质变;但酱制成后,又宜阴凉贮存。但古人又告知,夏天打雷的天气不能作酱。《论衡》:“作更酱恶闻雷,此欲使人急作,不能积久。”因为打雷使人怕下雨,急于制作就不宜久藏,这有一定的道理。可《风俗通》却说:“雷不作酱,俗说令人腹内雷声。”这种说法根据在哪里呢?据说子路是感雷精而生的,所以刚而好勇。子路死后,卫国人将他的肉制成肉酱。《礼记》中因此有“孔子覆醢”之说,说孔子哭子路,让从者覆醢,而且还说,每闻雷声就感到心恻怛不安。

(未完待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9: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