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盘古开天 |
释义 | 盘古开天 盘古开天是一直流传于民间的古老神话,说的是在天地开辟之前,宇宙不过是混混沌沌的一团气,里面没有光,没有声音。这时候,出了一个盘古氏,用大斧把这一团混沌劈了开来。轻的气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气往下沉,就成了地。 § 盘古其人 盘古造阴阳盘古是中国古代传说时期中开天辟地的神,是我国历史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祖先,他竭尽殚精,以自己的生命演化出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为千秋万代的后人景仰。盘古是自然大道的化身,在开天辟地的传说中蕴含了极为丰富而深刻的文化、科学和哲学等内涵,是研究宇宙起源、创世说和人类起源的重要线索。而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更是人类精神的至高境界,历来为仁人志士所效尤。千百年来,盘古文化在这片他以自己的生命所化的热土上,流传不息,不断繁衍,延续古今,传播中外,成为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广博物志》卷九行《五运历年纪》这样记载:“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盘古最早见于三国时徐整著的《三五历纪》。其后,题为梁任昉撰的《述异记》称盘古身体化为天地各物。《五运历年纪》(不详撰成年代或云亦徐整著)及《古小说钩沉》辑的《玄中记》亦有类似记载。 § 故事传说 盘古开天传说故事传说太古时候,天地不分,整个宇宙像个大鸡蛋,里面混沌一团,漆黑一片,分不清上下左右,东南西北。但鸡蛋中孕育着一个伟大的英雄,这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盘古在鸡蛋中足足孕育了一万八千年,终于从沉睡中醒来了。他睁开眼睛,只觉得黑糊糊的一片,浑身酷热难当,简直透不过气来。他想站起来,但鸡蛋壳紧紧地包着他的身体,连舒展一下手脚也办不到。盘古发起怒来,抓起一把与生俱来的大斧,用力一挥,只听得一声巨响,震耳欲聋,大鸡蛋骤然破裂,其中轻而清的东西向上不断飘升,变成了天,另一些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沉,变成了大地。 盘古开辟了天地,高兴极了,但他害怕天地重新合拢在一块,就用头顶着天,用脚踏住地,显起神通,一日九变。他每天增高一丈,天也随之升高一丈,地也随之增厚一丈。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这时已经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身子足足有九万里长。就这样不知道又经历了多少万年,终于天稳地固,不会重新复合了,这时盘古才放下心来。但这位开天辟地的英雄已经筋疲力尽,再也没有力气支撑自己,他巨大的身躯轰然倒地了。 盘古临死时,全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左眼变成了鲜红的太阳,右眼变成了银色的月亮,呼出的最后一口气变成了风和云,最后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鸣,他的头发和胡须变成了闪烁的星辰,头和手足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高山,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泊,筋脉化成了道路,肌肉化成了肥沃的土地,皮肤和汗毛化作花草树木,牙齿骨头化作金银铜铁、玉石宝藏,他的汗变成了雨水和甘露。从此开始有了世界。 另有河南桐柏县民间传说:很久以前,在天地没分的时候,天上有个叫盘古的神。这天,他走出南天门,在云彩里游玩。游来游去,面前忽然飘来一个大气包,挡住自己没法再往前游玩了。他一气之下,就用带在身上的斧子把气包砍破。气包一破就往下落。盘古追上去,见是一个大圆疙瘩石头就站上去。他觉着站不稳,就用斧子对准石头砍了些凹凹凸凸的点子。砍罢觉得劳累,就躺下歇息了。 也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醒来了,见黑石头上砍的凸凸子成了大大小小的山,凹凹子成了河,遍地葱绿,比天上还美。他高兴极了,往远处一看,来了个年轻姑娘,朝他喊了声:“盘古!”盘古觉得奇怪,就问:“你是谁呢?”姑娘说“我是老天爷的三妮儿,我父亲见你开天辟地太劳累,一个人又太孤单,叫我来认你当哥哥。” 从这以后,盘古和老天爷的三妮儿成了兄妹。老天爷叫风婆刮了一阵大风,吹掉了他俩身上的仙气,叫他俩忘掉天上的一切,开始了人间生活。盘古兄妹开始赤身露体,浑身没挂一根线,一天,走到水边,看见自己在水影中很丑,正没有办法时,树上落下几片叶子掉在妹妹身上,又飞下几片,护在了盘古身上,妹妹用九叶遮羞,盘古用七叶缠身,都用葛条缠在身上,打这儿盘古兄妹有了衣裳。盘古兄妹在山上走哪儿住哪儿,鸟和兽都护着他俩。夜里,他俩靠着大树睡觉,鸟儿结满技丫遮露水,野兽卧在身边挡风寒。白天,鸟还为盘古兄妹遮太阳,挡雨。 盘古开天盘古兄妹各推一扇石磨,一个站在东山,一个站在南山。石狮子点了点头,两扇石磨一起滚下山来。石磨钴轱辘辘地滚着,天空起了一道虹。说也怪,这道虹象花带子一样,连接着兄妹二人。 虹一起,他俩的石磨一齐滚到石狮子面前,“卡嚓”一声合在一起,磨盘合拢了,虹散了,地上开满了鲜花。 盘古兄妹高兴极了,一齐跑下山来,跪到石狮子面前,磕磕头,结为夫妻了。石狮子说:“今后,你夫妻二人好好过日子,后人会永远供奉你们。” 盘古兄妹成亲后,先后生了八个儿子,取名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八个儿子长大了,盘古叫他们到八方方向去过日子。八个儿子去八方,盘古在中间,一共九个地方,以后划分天下为九州。 八个儿子外出不到一百年,都死了(比起盘古夫妇的寿命,一百年也是短命)。盘古很伤心,到处寻找八方儿子的灵魂。 盘古走遍了天涯海角,天南地北,把八个儿子的灵魂全部找回,埋在石狮子山南边。现在,盘古山以南三十里的“八子山”还在,还能分清哪是盘古的大儿、二儿、三儿,一直到第八个儿子的坟头。 盘古埋了儿子后,很伤心,日子孤寥,夫妻俩就捏起泥人。今儿捏,明儿捏,捏了成千上万,晒了满场满院。 盘古把泥人一摆弄,泥人就能走会跑了,妹妹给泥人一吹气,泥巴人就会说话了。又喊爹,又叫妈,盘古夫妻心里乐开了花。 这一天,盘古夫妻商量,打算给每个泥人起个名字。泥巴人听盘古的吩咐,一个个从场院里跑出来。有的爬到桃树上,有的爬到梨树上,有的坐在石头上,爬到挑树上的叫桃,爬到梨树上的叫梨,坐在石头上叫石,站在河边上的就叫河...... 这些泥人跟着盘古夫妻学了好多本领,盘古夫妻就把泥人的名字当姓,送往各地过日子去了。他们有的到平地种田,有的去深山打猎,有的到河边捉鱼。 年长日久了,盘古生活居住的石狮子山被后人叫作盘古山,山上修盘古庙,塑有盘古像。盘古爷和盘古奶的故事就在各地传开了。 § 其他相关 现代雕塑【盘古斧】 传说中的上古十大神器之一。传说天地混沌之初,盘古由睡梦醒来,见天地昏暗,遂拿一巨大之斧劈开天与地,自此才有人类世界,此斧拥有分天开地,穿越太虚之力,威力不下轩辕剑。 【盘古山】 泌阳盘古山,位于河南省泌阳县南三十里。传说此山就是当年的盘古开天辟地、繁衍人类、造化万物的地方。山势巍峨铤拔,高耸入云。山石嶙峋并立,林木苍郁,古庙幽静,景色宜人,乳白色的云雾飘荡在山峦间,一层层薄纱覆盖着一个个悠远的神话传说。更因有盘古庙及盘古庙会而闻名四方。在山周围31.5平方公里内,还广泛分布着与盘古有关的诸多人文历史景观,自古以来灵迹甚多。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盘古庙】 盘古庙的由来和发展 《三五历纪》记载:大禹同伯益民治水,在开挖徙骇河时建立殿堂,纪念盘古。 《元史世族七》记:世祖十五年夏四月乙卯,修会川县“盘古王祠”祀之。明永乐四年重修,成化元年知县刘素再修,(二十年后倒塌)。弘治十四年知县周忠,易小以大,易甓以石,易涂泥而金铁之,历时四年而工成。清康熙二十七年因河水汴刷庙毁,故南迁河西,并有传“盘古墓在水中,又石棺,铁锁系之”之记。但是新建的盘古庙规模缩小了很多。中华民国五年盘古毁于天火。主持僧本信信苦形(用两根铁丝穿在脚后跟的筋骨之间,用一条铁链再连在一起,以示自己有罪带镣),徙步去天津斋化。得津沽巨商宁世福等八家施舍,遂于民国八年重修,历时十年。不仅殿堂比以前又小了不少,而且因资金不足,有些工序未能如愿便草草收工。1937年9月18日,几名日军占领盘古殿顶,向百姓开枪,后进驻伪军,建立据点。在1946年秋,青县人民武装攻克盘古据点,盘古整个盘古庙毁于一旦。可谓“建于战乱,毁于战乱。”1987年秋盘古人自发成立“盘古庙筹建委员会”。借村民一处,权作“盘古庙堂”。92年重修盘古墓,建了盘古墓碑亭。2005年再度粉刷、修整。 (建国后盘古庙的三大殿被拆除将木材用于了建设县政府剧院。所剩房社成为新成立的盘古人民公社的办公所在地。2008年在道路阔宽过程中,所剩房社也被拆除。)盘古庙被毁前的盘古庙,状似北京故宫三大殿,石、砖、木结构,黄色琉璃瓦封顶,金碧辉煌,蔚为壮观,二十里外清晰可见。 前殿为盘古殿亦称大殿,建在青石砌起的高台上,围以汉白玉栏杆,占地一田三分,台阶十八级,为十八层地狱之说,殿高三丈六尺,象征三百六十周天,飞檐椽子一百零八根,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而布,从庙的前后左右四方数,每天才椽二十八根。每根椽头吊铜铃一枚,照工、商、角、征、羽五音而置,有“微风摇铃天动乐”之美誉。殿顶黄瓦有“光洒殿顶地生辉”之称。四条斜脊置彩龙、凤、狮子、河马等动物,形神各有千秋。四角拱斗悬挑,若雏燕临空,似天宫琼阁坠落凡尘,常呈腾反之势。 殿内,盘古坐像,高一丈零八寸(为盘古万八千岁之说),铁质涂金,额角披叶(项叶十片为天干,腰围十二片为地支)手托日月。龙眉虎目,皂白分明,隆准海口,大耳有轮,望之俨然,细瞻,既传开拓者之神威,又现祥慈之淑气。胸阔能容天地,乳丰润育生灵,可谓形神尽善,妙绝尘寰。 另据《皇朝通志》载:康熙三十六年为盘古庙立御碑一座。上注:明铁铸涂金盘古像,为弘治年所造历四百七十年,其形外表丝毫无损,内无半点锈迹。 中殿,亦称接引殿。青砖蓝瓦,古朴庄重。殿内正面供奉:“释迦牟尼”贴金泥塑像,两侧十八罗汉,神形妙趣横生,壁绘玉宇琼阁,若阴若现于云雾之中。佛祖身后立一板墙,断一殿为两宫,后宫塑背南面北股坐莲盆,普渡众生的观音菩萨,代替了炼石补天的女娲,但同为女性,唯增玉女金童。 后殿,亦称:“三教殿”。青砖灰瓦,古朴典雅。殿内改禹为龙王,增孔子、老子,太上老君居中,左龙王,右孔圣。 三殿中的配祭安排,融会了宗教文化、民族文化为一体,又反映了原始的纯真。 三教殿前,合欢树两株,干粗盈围。花期朵朵朱樱映日,新叶如葱,昼展夜合。殿后悬钟古槐枝繁叶茂。三大殿两侧为参天松柏,参差碑林占据。禅房、经房、库房亦在东侧。 盘古庙群体占地一十八亩,围红墙,高九尺。山门对联: (上)开天辟地,位列三才而立已。 (下)育世长民,首出万物以为君。 山门照壁,高一丈八尺,彩瓷上绘制八仙过海的图画,栩栩如生。 盘古庙会每年两次,三月初三和九月初九两次举行,(始于三国魏)庙会正期四天延期或十晌或半月不定又有唱戏的、说书的、马戏杂耍等助兴。期间善男信女、寺院僧道、商贾游客车马舟楫云集于此。 【盘古歌谣】盘古开天有关盘古的神话,最早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民间广泛流传。苗族,瑶族向来崇奉盘古(也有作瓠),把盘古看作自己的祖先。壮族、侗族、仫佬族等民族也盛传盘古,把盘古看作开天辟地的人类始祖。“今南海有盘古氏亘三百余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氏之魂也。桂林有盘古氏庙,今人祝祀”①。远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在有壮族先民居住的海南一带,就有追葬盘古氏之魂的“墓地”;特别是当时作为壮族聚居之地的桂林(治所在今柳州市东南)竞立有盘古氏的庙宇,。人们为之“祝祀”。可见盘古在古代壮族人民的心目中也是很受崇奉的形象。有一篇神话的大意是:最初天地浑沌象一个大鸡蛋盘古就生存在中间,后来大鸡蛋爆裂了,于是天地形成了。日月、江河、风云、草木等等是盘古死后身躯分化而成的:“气作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目、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狱,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虻②。”这种说法,古籍文献也有记载。如“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③。桂西一带,今天还在民间流传着这样的盘古开天辟地歌》: 盘古开天地,造山坡河流,划洲来住人,造海来蓄水。盘古开天地,分山地平原, 开辟三岔路,四处有路通。盘古开天地,造日月星辰,因为有盘古,人才得光明④。 这首歌中的盘古已被神化,具有超人的神奇力量,为人类开辟天地,并带来光明。我们从古籍记载和口头流传,可看出壮族人们远古神话在世流传中演进的痕迹。(引自黄现璠著《壮族通史》) 注:①梁任昉:《述异记》。②徐整:《五运历年记》、《绛史》卷一。③梁任昉:《述异记》。④七朝荣唱,廖元田、农达奴记录:壮族文学史调查组搜集。 § 历史记载 关于盘古以及盘古开天地的历史记载很多,这里搜集了许多相关的历史记载: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艺文类聚》卷----引《五运历年纪》 天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 《绎史》卷----引《五运历年纪》 《广博物志》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 《广博物志》卷九行《五运历年纪》 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盘古氏泣为江河,气为风,目瞳为电。古说:盘古氏喜为睛,怒为阴。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百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桂林有盘古祠,今人祝祀,南海有盘古国,今人皆以盘古为姓。盘古氏,天地万物之祖也,而生物始于盘古。 《述异记》卷上 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此气化为开辟世界之人,即为盘古;化为主持天界之祖;即为元始。 选自《历神仙通鉴》卷一 盘古将身一伸,天即渐高,地便坠下。而天地更有相连者,左手执凿,右手持斧,或用斧劈,或以凿开。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二气升降,清者上为天,浊者下为地,自是混沌开矣。 明人周游 《开辟衍绎》 天地合闭……就象个大西瓜,合得团团圆圆的,包罗万物在内,计一万零八百年,凡一切诸物,皆溶化其中矣。止有金木水火土五者混于其内,硬者如瓜子,软者如瓜瓤,内有青黄赤白黑五色,亦溶化其中。合闭已久,若不得开,却得一个盘古氏,左手执凿,右手执斧,犹如剖瓜相似,辟为两半。上半渐高为天,含青黄赤白黑,为五色祥云;下半渐低为地.亦含青黄赤白黑,为五色石泥。硬者带去上天,人观之为星,地下为石,星石总是一物,若不信,今有星落地下,若人掘而观之,皆同地下之石。然天下亦有泉水,泉水无积处,流来人间,而注大海。 周游《开辟衍绎》附录《乩仙天地判说》 天人诞降大圣。曰浑敦氏,即盘古氏,初天皇氏也。龙首人身,神灵,一日九变,一万八千岁为一甲子,荆湖南以十月十六日为生辰。有初地皇氏,初人皇氏。 《古今图书集成·岁功典》卷八十三引《补衍开辟》 代(世)所谓盘古氏者,神灵,一日九变,盖元混之初,陶融造化之主也。《六韬·大明》云:“召公对文王曰:‘天道净清,地德生成,人事安宁。戒之勿忘,忘者不祥盘古之宗不可动也,动者必凶。’”今赣之会昌有盘古山,本盘固名。其湘乡有盘古保,而雩都有盘古祠,盘固之谓也。按《地理坤鉴》云:“龙首人身。”而今成都、淮安、京兆皆有庙祀。事具徐整《三五历纪》及《丹壶记》。至唐袁天纲推言之《真源赋》,谓元始应世,万八千年为一甲子。荆湖南北今以十月十六日为盘古氏生日,以候月之阴暗,云其显化之所宜,有以也。《元丰九域志》:“广陵有盘古冢、庙”,殆亦神假者。《录异记》成都之庙有盘古三郎之目,庸俗之妄。 《路史·前纪一》罗苹注 昔二气未分,螟涬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末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复经四劫,天形如巨盖,上无所系,下无所依,天地之外,辽瞩无端,玄玄太空,无响无声,元气浩浩,如水之形,下无山岳,上无列星,积气坚刚大柔服维天地浮其中,展转无方。若无此气,天地不生。天者,如龙旋回云中,复经四劫,二仪始分,相去三万六千里,崖石出血成水,水生元虫,元虫生滨牵,生刚须,刚须生龙。元始天王在天中心之上,名曰玉京山,山中宫殿并金玉饰之,常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复经二劫,忽生太元玉女,在石涧积血之中,出而能言,人形具足,天姿绝妙,当游厚地之问,仰吸天气,号曰太元圣母,元始君下游见之,乃与通气结精,招还上宫。当此之时,二气絪缊,覆载气息,阴阳调和,无热无寒,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并不复呼吸,宣气合会相成自然饱满。大道之兴,莫过于此,结积坚固,是以不朽。金玉珠者,天地之精也。服之能与天地相毕。 晋葛洪 《元始上真众仙记》 § 相关词条 后羿射日夸父逐日女娲造人女娲补天 黄帝战蚩尤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传说 远古歌谣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 § 参考资料 1、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292/307/2007/2007021945503.html 2、http://www.pangushan.com/pgcs/tonbai1.htm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