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胎位异常
释义

§ 概述

胎位异常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叫胎位。正常的胎位应为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平行,胎头在骨盆入口处,并俯屈,颏部贴近胸壁,脊柱略前弯,四肢屈曲交叉于胸腹前,整个胎体呈椭圆形,称为枕前位。除此外,其余的胎位均为异常胎位。在妊娠中期,胎位可异常,以后多会自动转为枕前位。如在妊娠后期,仍为异常胎位,则称为胎位异常,亦叫“胎位不正”。常见的胎位不正有胎儿臀部在骨盆入口处的臂位,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垂直的横位,或斜位等。引起胎位不正的原因有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骨盆狭小、盆腔肿瘤、胎儿畸形、羊水过多等因素。异常胎位在分娩时可引起难产,多需手术助产。如处理不当,甚至会危及母亲及胎儿生命。

§ 基本简介

胎位异常胎位异常一般指妊振30周后,胎儿在子宫体内的位置不正,较长见于腹壁松弛的孕妇和经产妇。胎位异常包括臀位、横位、枕后位、颜面位等。以臀位多见,而横位危害母婴最剧。由于胎位异常将给分娩带来程度不同的困难和危险,故早期纠正胎位,对难产的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医学文献中无胎位异常的病名,但可见于“难产”或“产难”。其病因正如《保产要旨》云,“难产之故有八,有因子横、子逆而难产者;有因胞水沥干而难产者;有因女子矮小,或年长遣嫁,交骨不开而难产者;有因体肥脂厚,平素逸而难产者;有因子壮大而难产者;有因气虚不运而难产者。”这与现代医学论述是一致的。其病机主要是气血虚弱与气滞血瘀,临床可见孕妇素体虚弱,正气不足,神疲肢软而无力促胎转正;或因平素过度安逸,或感受寒邪,寒凝血滞,气不运行,血不流畅,气滞血瘀;又因怀孕惊恐气怯,肝气郁滞,气机失畅,而致胎位不正。《妇人大全良方·产难门》指出:“妇人以血为主,惟气顺则血和;胎安则产顺。”故治疗应调理气血,使气行则血行,血行则气畅,气血通畅而胎位自然转正。然胞脉者系于肾,补气血的同时要固肾,则胎固气顺。中药纠正胎位异常,无损胎之弊。

§ 症状介绍

胎位异常 胎位异常 1、妊娠28周后经腹部、阴道、B超检查证实为异常胎位。

2、臀位诊断:腹部检查子宫呈纵椭圆形,子宫底部可触到圆而硬、按压有浮球感的胎头。耻骨联合上方可触到软、宽而不规则的胎臀。胎心音在脐上方左或右侧听得最清楚。B超检查胎头在肋缘下。耻骨联合上方为臂或为足。

3、横位的诊断:子宫呈横椭圆形,胎头在母体腹部一侧触及,耻骨联合上方较空虚。胎心音在脐周两旁最清楚。B超检查胎头在母体腹部的一侧。

§ 胎位不正的主要原因

1. 母体的因素 如:多胎次产妇、子宫内肌瘤或子宫先天异常(子宫纵隔)及前置胎盘。 引起胎位不正的原因有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骨盆狭小、盆腔肿瘤、胎儿畸形、羊水过多等因素。异常胎位在分娩时可引起难产,多需手术助产。如处理不当,甚至会危及母亲及胎儿生命。中医角度主要是气血虚弱与气滞血瘀,临床可见孕妇素体虚弱,正气不足,神疲肢软而无力促胎转正;或因平素过度安逸,或感受寒邪,寒凝血滞,气不运行,血不流畅,气滞血瘀;又因怀孕惊恐气怯,肝气郁滞,气机失畅,而致胎位不正。

2. 胎儿的因素 如:早产、多胞胎、羊水过多症、巨婴症、发育先天异常胎儿(染色体异常、胎儿水脑)。胎儿不正

§ 预后及预防

1、横位应做选择性剖腹产。臀位分娩,初产妇多作剖腹产;经产妇,胎儿较小、骨盆够大者,可考虑阴道分娩。

2、横位如未分及时处理,会导致脐带脱垂,胎死宫内,甚至有子宫破裂危险。

3、臀位有破水后脐带脱垂可能,分娩过程中有后出头危险,会造成胎儿宫内窒息,甚至死亡。

4、作好产前检查,预先诊断出胎位不正,及时治疗,如未转为头位,则先作好分娩方式选择,提前住院待产。可以预防分娩时胎位不正及避免因胎位不正造成的严重后果。

§ 治疗情况

胎位异常——住院观察应用针灸纠正胎位预防难产在我国古籍早就有记载。如《类经图翼·十一卷》指出:“至阴,三棱针出血,横者即转直”。尤其是灸法更用于分娩过程中的转胎:“一治横逆难产,危在顷刻……急于本妇右脚小指尖灸三壮,炷如小麦,下火立产如神”(《类经图翼》)。现代用针灸转胎始于50年代,自1960年起,即有大量关于艾灸至阴穴纠正胎位的临床报道。80年代以来又增加体针、耳针及激光穴位照射,电针等法,效果亦佳。但就总的情况而言,以艾灸法用得最多,穴位则以至阴最理想。针灸一般用于怀孕29~40周的各类胎位异常的孕妇,有效率在85~95%左右,矫正后的复变率约10%。但再次治疗后仍能转为头位。国外报道异常胎位自然转正率为60%。表明针灸疗效确切,且无任何不良副作用。

·艾灸(之一)

(一)取穴

主穴:至阴。

配穴:隐白、三阴交、京门。

(二)治法

一般仅取双侧至阴穴,如效不显酌加或改用1~2个配穴。用艾卷两支(长30厘米),直径1.2厘米,点燃后,术者双手执住分别在两侧穴位行温和灸,艾火距离穴位约为2~3厘米,以不产生灼痛而有明显的温热感为度。每次施灸10~15分钟,每日灸治1次,连续4次一疗程。

施灸时,孕妇可取坐位,脚踏凳上,并解开裤带,亦可取仰卧位,两腿伸直。嘱孕妇灸治的当天晚上睡眠时解开腰带,并卧向儿背之对侧。接受灸治之后,每日复诊,胎位转正后即停灸,但仍须继续复查。

(三)疗效评价

共以上法治疗2313例,结果成功率为77.05~90.3%。多在一个疗程内成功,并以横位转胎成功率最高,臀位次之、足位最差。另外尚有一定复变率。但对复变者继续施灸,多数患者胎位仍可纠正。

·艾灸(之二)

(一)取穴

主穴:至阴。

(二)治法

双侧穴位均取。将纯艾绒制成麦粒大之圆锥形艾炷,直接置于至阴穴上点燃,至局部灼热难忍,即另换1炷,每穴每次灸4~5壮。如局部起小水泡,可涂以龙胆紫药水并用消毒敷料包札,以防感染。每日1次(如有水泡,可避开该点),3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402例,结果转胎成功341例,无效61例,总有效率为84.8%。且发现横位妊娠的疗效明显高于左骶前、右骶前位妊娠者,妊娠周次,32~35周的疗效高于40周以上者[3]。

·

电针

(一)取穴

主穴:至阴。

(二)治法

患者取仰卧屈膝体位,松开腰带,用1寸毫针刺入穴位2~3分,接通电针仪,连续波,密波,通电30分钟,电流强度以患者可忍受为度。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161例,结果有效15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5.4%[4,5]。

·

针灸

(一)取穴

主穴:至阴。

(二)治法

双侧至阴均取,以5分毫针斜刺向上,进针1~2分,平补平泻,留针30~60分钟。可用艾条灸针柄亦可取针后于睡前灸,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1次3~7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290例,结果有效255例,无效35例,其总有效率为87.9%[6,7]。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内生殖器、转胎穴、交感、皮质下。

配穴:腹、肝、脾、肾。

转胎穴位置:在内生殖器穴下方。

(二)治法

主穴可仅取前二穴,亦可均取,效不显时,酌选配穴。如仅取内生殖器及转胎穴,内生殖器双侧均用,转胎穴独取右侧;如全部取用,则每次选一侧,两耳交替轮用。以王不留行子贴压,贴压前必须用探棒或耳穴探测仪仔细找到所选穴区中的敏感点。并嘱咐孕妇每日早、中、晚自行按压穴丸各100次,按压时要注意姿势:如为横位,可取坐位;如为臀位,则取臀高头低仰卧位,下肢屈曲,臀部抬高20~30厘米,或平卧。注意转胎应在空腹时进行。贴压4天为一疗程,如异常胎位仍未矫正者,可继续换贴耳穴。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矫正胎位异常孕妇493例,多在3日内转胎成功,其中413例,转位成功率为83.3%。且通过对照证实,耳穴压丸法的转胎效果明显优于膝胸卧位转位法。

§ 诊断与处理

胎位异常的诊断和处理方式

胎位异常最常见的异常胎位为臀位及枕后位,横位及颜面位较少见。原因不甚明确,可能与以下有关:1、胎头入盆受阻,如头盆不称及前置胎盘等;2、胎儿活动范围增大,如羊水过多,经产妇腹壁松弛、双胎及早产儿等;3、子宫畸形。能引起难产的胎儿因素,包括巨大胎儿、胎儿畸形。

(一)臀位产异常

臀位产约占分娩总数的4%,由于体积最大和最硬的胎头最后娩出,常发生困难,胎婴儿易窒息死亡,臀位产新生儿产伤发生率亦明显增加。

1、诊断

在宫底可触及圆而硬的胎头,在耻骨联合上区则扪及较软而不规则的胎臀,胎心音平脐或在脐上方。肛门或阴道检查可触及软而不规则的胎臀,有时可触及下肢。用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

2、分娩机转

胎儿的娩出与头位基本上相同,仅次序颠倒而已,臀部先出,胎头最后娩出。为便于理解,以骶左前为例,将臀、肩及头的娩出经过。

1)臀的娩出 胎臀以较宽的股骨粗隆间径沿骨盆入口较长的左斜径或横径入盆,下降达盆底后,前髋(左髋)转向耻骨联合下方,使股骨粗隆间径与较长的骨盆出口前后径一致,骶部于是向着母体的左方,胎体侧屈,后髋(右髋)先娩出,前髋继之,然后两下肢娩出。

2)上肢与肩的娩出 臀娩出后,胎背将向母体左前方旋转,使较宽的双肩峰间径沿骨盆入口的左斜径或横径进入骨盆。在胎肩下降娩出过程中,胎背又向着母体左方转回,使双肩峰间径与骨盆入口的前后径一致。右上肢及后肩多先娩出,继之以左上肢及前肩娩出。

3)头的娩出 肩娩出后,儿头先是以其前后径沿骨盆入口的右斜径或横径入盆,而后儿枕向前旋转至耻骨联合下方,随后颏、面、额相继自会阴部产出,最后枕部从耻骨联合下方滑出。

3、处理

1)妊娠28周以前臀位多能自行转成头位,可不予处理。28周以后,应设法纠正。可试膝胸卧位,早晚各一次,每次15分钟,使胎臀离开骨盆腔,有助于自然转正,或艾灸至阴穴,早晚各一次,每次20分钟。一周后复查。也可用激光照射至阴穴,左右两侧各照射10分钟,每天一次,7次为一疗程,有良好效果。腹壁较松子宫壁不太敏感者,可试外倒转术,将臀位转为头位。倒转时切勿用力过猛,亦不宜勉强进行,以免造成胎盘早剥。倒转前后均应仔细听胎心音。

2)臀位分娩的关键在于胎头能否顺利娩出,儿头娩出的难易,与胎儿与骨盆的大小以及与宫颈是否完全扩张有直接关系。对疑有头盆不称、高龄初产妇及经产妇屡有难产史者,均应仔细检查骨盆及胎儿的大小,常规作B超以进一步判断胎儿大小,排除胎儿畸形。未发现异常者,可从阴道分娩,如有骨盆狭窄或相对头盆不称(估计胎儿体重≥3500gm),或足先露、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窘迫、脐带脱垂者,以剖宫取胎为宜。

待产时应耐心等待,作好产妇的思想工作,以解除顾虑,少作肛查,以免造成胎膜破裂。勤听胎心音,尤其在破膜时,应立即听胎心音,并检查有无脐带脱垂。臀位阴道分娩,有自然娩出、臀位助产及臀位牵引等三种方式。自然分娩系胎儿自行娩出;臀位助产系胎臀及胎足自行娩出后,胎肩及胎头由助产者牵出;臀位牵引系胎儿全部由助产者牵引娩出,为手术的一种,应有一定适应症。后者对胎儿威胁较大。

臀位接产的关键在于儿头的顺利娩出,而儿头的顺利娩出有赖于产道,特别是宫颈是否充分扩张。因此当胎膜破裂后,儿臀或儿足出现于阴道口时,用一消毒巾盖住,每次阵缩用手掌紧紧按住使之不能立即娩出。目的是使产道充分扩张。“堵”时用力要适当,忌用暴力,直到胎臀显露于阴道口,或检查宫口确已开全为止。“堵”的时间一般需30分钟~1小时,初产妇有时需堵2~3小时。

4、助产方法

1)盘腿臀位和足位助产法

经过“堵”,足位最后将成为盘腿臀位。当胎儿自行娩出至臀部时,接产者以双手握住胎臀,拇指放在胎儿骶部,四指围绕髋部,一面轻轻向下牵引,一面将胎背引向前方,以助胎肩循骨盆入口的斜径或横径入盆。当脐部娩出时,应将脐带向下牵出,以免因绷得过紧而影响胎儿娩出或发生脐带断裂。然后再将胎背转向侧方,边转边向下牵引,使双肩峰间径与骨盆出口前后一致。当前肩达耻骨联合下方时,可将胎身上举,使后臂及后肩先娩出,再放低胎身,娩出前臂及前肩。双肩娩出后,将胎背再向前方旋转,使胎儿跨伏于接产者左前臂(或右前臂)上,将食指伸入儿口内(或将食、中二指分置儿鼻两侧面颊部),以保持儿头俯屈,指尖应顶向上腭,切勿钩住下颌牵拉,以免造成下颌骨脱臼或软组织创伤。术者以另一手食、中二指分置儿颈两旁,钩住儿肩向下(向地面方向)缓缓牵引,另由助手在宫底施压,助儿头进入骨盆腔。同时,助手应注意保护会阴以免娩头时造成会阴裂伤,每阶段要求产妇能很好配合,完全放松,以利儿头入盆。当枕部出现于耻骨弓下方时,即将儿身上举,使儿头的颏、面、额及顶部相继自会阴部娩出。为了防止胎儿发生严重窒息,在脐部娩出后,应争取在8分钟内娩出胎儿。但应避免因过于紧张而操作粗暴,伤害胎儿。

2)伸腿臀位助产法

儿臀娩出时,接产者用双手四指放在胎儿骶部,拇指压住胎儿大腿,紧靠产妇外阴部。随胎体的娩出,可略将儿臀上举,双手仍紧靠外阴部,使儿腿伸直不脱出,以压住交叉于胸前的双臂,使其不能上举,同时,由于胎儿的胸廓、双臂加上双腿的总容积较儿头容积为大,因而可使软产道得到充分扩张,有利于儿头的顺利娩出。在儿体娩出过程中;应将儿背渐向左方旋转,使前肩达耻骨联合下,再按前法娩出双肩及儿头。

(二)枕后位产异常

胎位异常枕后位约占顶先露的25%,多发生于骨盆有轻度狭窄的情况下。此类骨盆的入口前半部可能稍狭窄,影响枕前位儿头的下降、衔接,而后半部则较宽,故胎枕多转向后方入盆,如宫缩良好,约90%以上将转成枕前位娩出,约5%不能转为前位而成为“持续性枕后位”,最后转成“正枕后位”娩出。

1、诊断

产前发现者,无临床意义,因多数能转成枕前位,但临产后儿头已衔接而为枕后位者,将影响产程进展,应予重视。

枕后位可在腹部前方扪及胎儿肢体,胎背在腹部一侧,位置较靠后,胎心音在腹部侧方略遥远。临床上,依靠腹部触诊常不易确诊,必要时可经阴道检查或B超检查确诊。阴道检查可发现儿头的矢状缝和母亲骨盆的斜径相一致,前囱在其前端,后囱在后。若矢状缝不易辨认,可依胎儿耳轮所指的方向来辨别。

2、分娩经过

90%以上在强有力的宫缩推动下,将转为枕前位娩出。由于枕后位头的前俯屈较枕前位差,故儿头将以周径较大的枕额径平面通过产道,且胎头内旋转费时,加上骨盆也可能相对狭窄,故产程多延长,胎头衔接较晚,常有肛门下坠排便感及出现水肿。少数不能转至前位者,可出现下列情况:

1)深横阻滞 因产力不足或骨盆中段狭窄,胎枕前转45°即停滞,成枕横位,称“深横阻滞”。除非胎儿小,否则无法自产,须手术助产。

2)正枕后位 胎枕向后转45°,正对骶凹。阵缩强,胎儿较小者,可自产,否则需用胎头吸引器或产钳助产。由于胎头降入盆底时,肩及背部紧随而下,充塞盆腔,使软产道极度扩张,加上胎头又不能很好俯屈,致娩出困难,可造成严重的阴道及会阴裂伤。

3、处理

因多数枕后位能自然转成前位娩出,但需时较久,故必须耐心等待,注意观察宫缩、产程的进展及胎心音的变化。对产妇要多加安慰鼓励,注意防治衰竭及脱水。如进展顺利,可听任自产。如宫口开全超过2小时,儿头已达坐骨棘,应考虑手术助产。可用胎头吸引器或产钳助产。深横阻滞者,可用胎头吸引器或将儿头转为枕前位或正枕后位始能娩出。会阴较紧者,尤其是初产妇,必须作较大的会阴侧切,以免造成深度撕裂。如并发宫缩乏力,胎头迟迟不下及宫口不扩张者,或有头盆不称现象者,均应及时剖宫取胎。

§ 问题解答

·怎样发现胎位异常

胎位异常在孕期常见的胎位异常有臀位、横位、头位异常。胎位异常分娩者对母亲及胎儿都有很大的威胁,是造成难产和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早期发现异常胎位,及时给予矫正,可降低难产发生率,从而也降低了围产期孕妇及胎儿死亡率。

具体措施:孕妇要及时去医院进行孕期检查,医生通过四步手法来确定胎位是否异常。若为臀位或横位,应在孕30周前可以自行转位而成正常,但若30周后不能自动复位者,应加以矫正。

·胎位不正怎么办

通常状况下胎儿都是头朝下,直到头位出世,这就是正常分娩.如果胎儿的其他部位在最下面,就称为胎位不正.常见的胎位不正有两种:臀位和横位,胎位不正会造成难产.在妊娠7个月以前,胎位不正还可能转正.如果妊娠8个月,胎位仍未转正,就需要矫正胎位了.矫正胎位的方法是常用的孕妇自我矫正.方法是孕妇跪在硬床板上,胸部紧贴床面,两手前伸,头向一侧,臀部抬高,大腿要与床面垂直,臀部不可压在小腿上,否则无效果.每次15—20分钟,每日3次.做前孕妇应排空小便,松开裤带.

·胎动:胎儿和母亲的对话

胎儿18周左右,就会`伸腰踢脚'地运动了.随着怀孕天数的增加,胎儿的运动也不断增多,到怀孕29周-38周时,胎动次数最多.胎儿运动次数与胎儿是否活泼好动有关.每天从上午8点到下午8点,连续12小时的胎动次数,多者可达100次,少者只有30—40次.

胎动不仅是胎儿运动,同时也是胎儿与母亲联系的信号.正常的胎动代表胎儿安全无恙.如果胎动次数逐日减少,以至减少到12小时才动10次以下,或完全消失,往往是胎儿严重缺氧,甚至窒息,接近死亡.据研究,从胎动消失到胎儿死亡,一般在24小时左右.如果认真观察和记录每天的胎动次数和强度,发现胎动异常及时做出判断,采取措施,如剖腹产手术等,常可挽救胎儿的生命.

孕妇在怀孕18周后,应每天数一下从早晨8点到晚上8点的胎动次数,标在坐标纸上,然后把逐日观察的胎动次数的标记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曲线,这条曲线的起伏不是很大,但有一个波动范围.一旦发现忽起忽落现象,就应追究原因.特别是在每小时胎动次数少於3—5次时,就要密切注意.如果继续减少,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 胎位异常的三种自我矫正方法

胎位异常的自我矫正

☆侧卧位适宜于横位和枕后位,具体做法为侧卧时可同时向侧卧方向轻轻抚摩腹壁,每天做2次,每次10-15分钟。

☆艾灸穴位法也可帮助矫正胎位,可配合胸膝卧位法一同做。具体做法为孕妈咪采取坐位,脚踩在小凳上,松开腰带,用点燃的艾卷熏至阴穴(双侧脚小趾外缘)。这样,可兴奋大脑的内分泌系统,使雌激素和前列腺素分泌增多,促进子宫活动,从而使胎宝贝转位。每天1次,每次15-20分钟,一周后进行胎位复查。

☆胸膝卧位法适用于30孕周后胎位仍为臀位或横位。具体操作为孕妈咪于饭前、进食后2小时或早晨起床及晚上睡前,先去排空尿液,然后放开腰带,双膝稍分开(与肩同宽), 在床上,胸肩贴在床上,头歪向一侧,大腿与小腿成90度直角,双手下垂于床两旁或者放在头两侧,形成臀高头低位,以使胎头顶到母体的横膈处,借重心的改变来使胎宝贝由臀位或横位转变为头位。每天做2-3次,每次10-15分钟,一周后进行胎位复查。

§ 胎位异常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应与下面的症状相鉴别诊断:

1.胎位不正 正常产出的正确顺序应由头部先出来,若是下半身先产出,甚至肩膀、手臂等部位先产出,即称为"胎位不正"。最常见的就是所谓的臀位,亦即屁股朝向子宫颈口及产道的方向,其他如斜位或横位(肩部或躯干部位朝向产道)者较少,但其危险性并不小。这只是最粗略的分类,事实上生产时,唯有后脑勺先娩者是最容易生产的方式,其他方式都容易造成生产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危险性或产程的延长。

2.胎儿不完全臀先露 不完全臀先露(incomplete breech presentation)以一足或双足、一膝或双膝或一足一膝为先露。膝先露是暂时的,产程开始后转为足先露。较少见。

3.臀产式 正常怀孕在接近足月生产时,大部分胎儿的位置都是头朝下的,这种所谓的“头产式”占96%;而有3%则是屁股朝下,称为“臀产式”。

4.胎儿单臂先露 单臀先露或腿直臀先露(frank breech presentation) 胎儿双髋关节屈曲,双膝关节直伸,以臀部为先露。最多见。臀先露(breech presentation)是最常见的异常胎位,约占妊娠足月分娩总数的3%~4%。因胎头比胎臀大,且分娩时后出胎头无明显变形,往往娩出困难,加之脐带脱垂较多见,使围生儿死亡率增高,是枕先露的3~8倍。臀先露以骶骨为指示点,有骶左前、骶左横、骶左右,骶右前、骶右横、骶右后6种胎位。

1.妊娠28周后经腹部、阴道、B超检查证实为异常胎位。

2.臀位诊断:腹部检查子宫呈纵椭圆形,子宫底部可触到圆而硬、按压有浮球感的胎头。耻骨联合上方可触到软、宽而不规则的胎臀。胎心音在脐上方左或右侧听得最清楚。B超检查胎头在肋缘下。耻骨联合上方为臂或为足。

3.横位的诊断:子宫呈横椭圆形,胎头在母体腹部一侧触及,耻骨联合上方较空虚。胎心音在脐周两旁最清楚。B超检查胎头在母体腹部的一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12: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