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紫式部
释义

紫式部 - 生平简介

紫式部紫式部的本名以无考证,不过,在《佛堂关白记》(角田文衞著)里的宽弘4年新年29日记录中有“藤原香子”的名字。但这一观点在日本的研究者们意见颇多(向中国红学研究曹雪芹般日本也有专门学者),从最早认同方的1975年《王朝文学的研究》到反对方的《怀疑紫式部本名香子说》开始辩论就一直在持续。《紫式部和那个时代》对抗《今井源卫著作集3紫珠的一生》到2007年1月25日出版的《紫式部传和源氏物语》为止紫式部的本名还是未知。而紫式部的去世年代也无正确记载,多为推算为延元年(979年)左右生到长和五年(1016年)左右死为基准。

紫式部父亲藤原为时是有名的中国文学学者,和歌和汉诗均长。任地方官,地位不高。紫式部自幼从父亲学习中国诗文和和歌,熟读中国典籍,并擅乐器和绘画。信仰佛教。母亲叫藤原为信,在紫式部年幼时去世。年幼的时候,就已经能看懂古汉语等作品,有才女之称。长德四年(998年)左右,22岁的她与父母具在并有家世子女比自己年长20多岁的藤原宣孝结婚,在长保元年(999年)时得一女儿藤原贤子。婚后3年藤原宣孝去世。在寡居生活中,因创作《源氏物语》而文名远扬,受到藤原道长(966-1027,平安中期公卿)等高官显贵的器重。宽弘二年(1005年)12月29日入后宫,担任后宫皇后藤原彰子(藤原道长的女儿)的女官,为她讲佛授《日本书纪》和《白氏文集》等汉籍古书。官名为藤式部,后改称紫式部。大约在1013年离开后宫。

在皇宫时期有《紫武部日记》和《紫式部集》等著作。前者又名《紫日记》,属日记文学,主要记述侍奉彰子时的宫廷生活、所见所闻,如宫仪庆典、宫中女官的容貌、才华和性格等。后者又称《紫式部家集》,收和歌作品123首,按年代顺序排列,描述了作者从少女时代到晚年的生活和感受。和《源氏物语》一样,两书充满对人和社会相当敏锐的观察,是研究作者生平和《源氏物语》的重要参考资料。而《源氏物语》直到作者逝世前才成书。该书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是歌物语和传奇物语两种传统的集大成者。

紫式部 - 创作风格

紫式部在创作由于当时妇女地位低下,女性一般有姓无名,著作上也不可能有记录,紫式部是当时人们送给她的绰号。紫式部是中等贵族出身,中等贵族又是个不安定的贵族阶层,这使她既有接触上层贵族生活的可能,又使她与上层贵族保持一定的距离,养成她静地、理智地观察上层贵族生活的能力。她的不幸的婚姻体验,使她懂得一夫多妻制下贵族妇女的痛苦,使得她能以同情的态度来观察贵族妇女在男女关系上的种种不幸遭遇。

紫式部对文学的理解,也有独到之处。在《源氏物语》中,她借作中人物之口,表明了如下的见解:“《日本纪》不过只是记录事实的一面而已。只有这种物语,才精细地记录了许许多多有用的事实”。又说:“物语虽说是写某个人,但并非将那个人的事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好事也罢,坏事也罢,都是从世上实有的人的行动当中,将那些百看不厌、百听不烦的事,将那些希望传之于后世的情节,通过作者有动于衰、情不获己的感受,把它写出来的。”从这些见解看出作者的创作态度是非常严肃的。她认为物语担负着正史所不能担负的使命,在创作方法上,她认为不能原封不动地写真事,而是应该将那些足以引起作者创作激情的典型事例写下来,才能达到艺术上的真实。

紫式部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是古代后期贵族文学的代表作品,也是整个日本古典文学中取得最高成就的作品。当时正是日本古代贵族阶级开始走上没落的时期。当时的摄政藤原道长,拥有从全国各地的庄园搜刮来的巨大财富,过着穷极奢欲的生活,历史上称之为“藤原氏荣华绝顶”时期。而究其实际,则贵族内部矛盾重重,天皇一族与藤原氏的矛盾,藤原氏内部各支派为取得摄关地位进行的争斗,中、下层贵族对藤原氏专政的不满,以及地方豪族势力的抬头,如此等等,说明整个贵族阶级正面临着危机四伏的局面。在这样的局面下,藤原氏这些大贵族及成为藤原氏傀儡的、以天皇为首的宫廷贵族,却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他们除了热中于搞宫廷阴谋,争夺皇位与摄关的权柄之外,便是尽情享乐。特别是掌握政治实权的藤原氏(严格地说,应说是“藤原北家”这一支派)为了巩固他们的摄关地位,形成了一种惯例:将他们的女儿送给天皇做后妃,一旦生下皇子,就迫使天皇退位,以便挟持幼小的天皇来独揽大权。藤原氏内部,则为了使自己的女儿能获得君宠,早日生下皇子,各支派之间,又相互竞争。他们竞相招纳有才艺的中层贵族妇女做他们女儿的侍从女官,随同入宫,协助他们的女儿来击败其他妃嫔以固恩邀宠。这种风气,促成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贵族阶级的有才华的女作者。

紫式部 - 《源氏物语》

紫式部《源氏物语》《源氏物语》共五十四帖(卷),约八十余万字。各卷都有卷名,如“桐壶”、“帚木”、“空蝉”、“夕颜”、“末摘花”等等。各卷的命名,根据不一,有的以作中人物居住的地方而得名,有的是利用该卷中主要人物所咏的和歌中某一词语而得名,有的根据贵族的行乐内容而得名。这部作品,虽然长达八十余万字,但实际上类似短篇集锦,而以源氏这个主人公贯穿全篇。作品的前四十卷,写源氏五十余年的一生,第四十一卷,只有卷名,而无本文,暗示源氏之死。第四十二卷至第四十四卷,写源氏死后的一些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最后十卷,写的是源氏之子薰大将的情欲生活造成的悲剧性事件。由于后十卷事件主要发生在宇治地方,所以又称“宇治十帖”。

本书对于贵族政治的担当者、那些男贵族的描写,却不同于对贵族妇女的描写那样深刻。在写男贵族时,既有暴露、批判他们的一面;也有美化他们的一面。特别是在塑造源氏这个形象时,则批判少而美化多。他们在男女关系上十分紊乱,但在表面上又显出一副温文尔雅的嘴脸。动辄临风洒泪、对月伤怀;对妇女则柔情蜜语,如醉如痴。一遇到他们的爱欲生活发生不如意时,则长吁短叹,涕泪涟涟。他们十分迷信,经常请神官、僧官、阴阳师为他们做祈祷、诵咒。所有这些,都说明了贵族阶级的精神世界已完全处于朽腐状态之中。作者在塑造源氏这个形象上,给予这个人物以很大的美化。这不但表现在对源氏的仪容、才艺等方面的赞美上,更主要的表现在把源氏写成一个放荡不羁的渔色家的同时,又把他描绘为一个有始有终的人,对妇女是个广大无边的博爱主义者。本书虽然着重写宫廷上层贵族们的权势之争以及他们的渔色生活,但它塑造的男贵族形象却并未局限在宫廷及大贵族这一狭隘的圈子内。明石上的父亲明石入道,是个想利用女儿巴结上层贵族的典型人物。明石入道这个形象,活画出“摄关政治”时期所有贵族的丑恶灵魂,他们以女儿为奇货可居,想利用女儿向上巴结,以满足他们对地位、权势及财富的欲望。他们不但对现世的欲望,执拗地追求不舍,而且死后还想要进入极乐世界,这正说明了他们作为剥削者的极端的贪婪与自私性。本书中除了塑造明石入道这个鲜明的典型人物外,还在后十卷的“宇治十帖”中塑造了左近少将这样的人物。他最初本与常陆守的女儿浮舟订婚,但当他听到浮舟并不是常陆守的亲女,便简单地毁弃了婚约,改与常陆守的另一个亲生女儿结合。左近少将的形象,活画出中央贵族为了谋求经济后援,不惜屈身去与广有钱财的地方官结亲。这说明这些中央贵族,已经拜倒在他们一向看不起的地方官吏这一阶层的财力之下,从而他们的卑污灵魂,也就暴露无遗。

《源氏物语》这部作品,不但真实而具体地展示了平安贵族华糜生活的长幅画卷,给后世提供了一般史书所不能提供的贵族阶级内面史,而且在艺术成就上,也独放异彩,灿然屹立在日本古典文学的群峰之上。这首先表现在对作品人物性格的精细刻画上,也表现在对隐微的爱欲心理的描绘上。做为全书主人公的源氏,在他的爱欲遍历当中,充分显示出他那内向的性格。做为处于由盛转衰的平安贵族的典型,源氏这种思前想后、多情善感、柔弱纤靡的性格特征,恰恰反映了当时贵族阶级已失去前一时期(奈良时期)处于古代国家上升阶段那种进取有为的精神境界,已经完全堕落为柔弱无力的、动辄陷于暝想的、或低徊瞻顾式的一群人物。这种性格特征,必然给人物带来种种纤细隐微的内心世界的起伏。作者在描写源氏的爱欲对象—众多贵族妇女时,都极力赋予每个人物以鲜明的性格特征。老国守的后妻空蝉之明敏而富于自我克制的性格,没落的亲王的女儿末摘花之古板及执一而终的性格,以及明石上之稳重,紫上之贤淑,葵上之偏执等等,作者擅于突出她们各自的鲜明性格来说明她们最终导致的不同结局。作品的另一个很重要的艺术特色,在于利于环境的描写来渲染每一个情节所需要的气氛。渲染气氛的描写,在这部作品中是随处可见的,它形成为“王朝物语”所独自具有的人事与自然交融的浓郁的抒情性,而这部作品正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巨著。当然,这部作品的艺术特点,还远不只此。有的艺术特点,突出表现在日本民族语言之中。总之,《源氏物语》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是日本王朝文化臻于烂熟阶段开出的一朵妖艳之花,它的艺术形式,恰恰适应了它的主题的需要,达到了它独自的和谐的境地,是后世许多追随者所难望其项背的。

紫式部 - 人物评价

紫式部雕像紫式部自幼聪慧过人,并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她的父亲、哥哥都擅长汉诗文和和歌,在他们的影响下,紫式部对文学有着特别的兴趣与爱好,她先后阅读过《日本书记》、《史记》,并擅长音乐、绘画,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十世纪初期及下半叶,出现了《竹取物语》及《宇津保物语》和《落洼物语》。这对紫式部创作《源氏物语》提供了基础与借鉴。在文学创作上,主张从现实生活出发,选取材料,反映生活的真实,并主张把艺术虚构和反映现实结合起来,把散文和诗歌结合起来。由于受时代的局限,这些观点还不够系统完整,但基本上是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的。著有《源氏物语》、《紫式部日记》、《紫式部家集》等。

《源氏物语》成书于公元1001-1008年之间,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为三千万日本家庭不朽的国民文学,是世界上公认的亚洲文学十大理想藏书,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件珍品。全书五十余回,近百万字。故事涉历三代,跨越70年,所涉及人物四百多位,印象鲜明的也有二三十人。此书颇似中国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但行文典雅,极具散文韵味;加之书中大量引用汉诗,及《礼记》、《战国策》、《史记》、《汉书》等中国古籍史实和典故,因此读起来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学气氛。《源氏物语》开辟了日本物语文学的新道路,是日本古典现实主义文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紫式部 - 与清少纳言

紫式部肖像有一部日本人自傲为“世界名著”的作品,那就是《源氏物语》,号称“东洋红楼梦”,可算是日本古代最优秀的文学作品了。它的作者是平安时代一位女性作家紫式部。日本男性从小就被灌输得责任深重,大义凛然,女性中还残存一点浪漫吧。不过,紫式部曾讽刺另一个同时代的女作家清少纳言“装作很有学问的样子,到处乱写汉字,实际又不是很懂难免用错,早晚被人看破”。从文献记载来看,上面那段话来自《紫式部日记》,日记不是博客,并没有公开的意思,当是写的实话。这两位才女当时曾经有过一场醋味十足的文学战争。不过,紫式部这样写自有道理。原来,日本古代将汉学视为高深的“治世之学”,女子研究汉学会被认为是僭越的事情。在紫式部看来,清少纳言时不时地用汉字,是炫耀学问,而用汉字,又视规矩如无物,这个人真是糟糕透了。其实,紫式部这样形容清少纳言,和双方的立场颇有关系。

清少纳言,是天皇中宫定子身边的女官,而紫式部是天皇的妃子(女御)彰子身边的女官。论地位,定子比彰子要高,但是两人后台不同。定子的后台是其父藤原申黄,彰子的后台是其父藤原道子,这两位还是叔侄关系,但政治上水火不容。政治斗争的余波也蔓延到了后宫之中。在竞争中定子一方逐渐失利,被彰子方面渐渐压倒,如此,二人手下的女官,自然也是针锋相对了。两个女作家并称“平安双璧”,论才华应该是差不多,紫式部还被评价稍占上风,清少纳言虽然也写有日本笔记体小说的经典《枕草子》,好像在文学史的地位上稍逊紫式部,从才华上说还没有值得嫉妒的地方。紫式部太看不惯这清少纳言的性格和处世态度了。两个人的感情世界都不太理想。紫式部家教甚严,早年丧夫,婚姻生活甚为灰暗,这是当时女性典型的不幸,紫式部本来也没什么好抱怨的,但是清少纳言的婚姻虽然也颇不如意,但她性格大胆,干脆离婚再嫁,而且还能和原来的丈夫称兄道弟!两个人都喜欢写文章,紫式部写《源氏物语》付出的是心血,每章其文字皆反复推敲,成就日本文学的完美典范。写东西本来就是个苦活儿,这也没什么好抱怨的,可看看清少纳言呢?又得不平衡了—这位看见有人给皇后送来好的纸和笔就死皮赖脸去要,说是一看好纸就想写。写就写吧,文章间架全无,体例杂驳不堪,题材上毫无选择,竟是宫中的流言飞语,家长里短。还愣有人看得津津有味,流传满朝!两个人都在宫中当女官,而且紫式部这边还是宫廷斗争的胜利者。紫式部聪明伶俐,在藏龙卧虎的宫中眼观六路,从不让他人抓住把柄。比如人家说她两句懂得汉学,紫式部马上一个汉字也不写了,避嫌!伴君如伴虎,这本来也没什么好抱怨的,可看看清少纳言呢?只有越发的不平衡。这位也在宫中,却是大大咧咧毫无禁忌,该写汉字的时候写,不该写的时候也乱写。如此的无法无天,反而被虎狼们看做没心眼,既没人追究也没人陷害![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10:2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