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十段生命的律动》 |
释义 | § 影片概况 海报 片名: 十段生命的律动 十 Ten 10 主演: 罗伊·阿拉莎 Roya Arabshahi 玛尼亚·阿卡巴里 Mania Akbari 片长: 91 分钟 类型: 剧情 地区: 法国 伊朗 美国 导演: 阿巴斯·库亚斯塔米 Abbas Kiarostami 年份: 2002年5月20日 语言: 波斯语 波斯语 英语 级别: France:U Germany:12 Hong Kong:I Sweden:Btl Switzerland:10 中国台湾:普遍级(普级) § 基本信息 IMDB编号:0301978 十段生命的律动剧照 类型:剧情 发行年代:2002 导演:阿巴斯·基阿鲁斯塔米 Abbas Kiarostami 编剧:阿巴斯·基阿鲁斯塔米 Abbas Kiarostami 其他影片别名:10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alternative spelling) / Ten (France) / Untitled Abbas Kiarostami 2002 (France) (working title) 演员表: Mania Akbari .... Driver Kamran Adl Roya Arabshahi Amin Maher .... Amin Amene Moradi Katayoun Taleizadeh Mandana Sharbaf 色彩:彩色 国家/地区:法国 / 伊朗 / 美国 对白语言:波斯语 / 英语 混音:DTS 级别:France:U / Germany:12 / Sweden:Btl / Switzerland:10 / Switzerland:10 / UK:12 上映日期:芬兰:2004-08-26 / 丹麦:2004-08-22 § 剧情梗概 一部数码摄录机,十段的士内的对谈,道尽千百年来女性面对的困境。基阿鲁斯塔米这部去得更尽的仿纪录片作品,在康城首映时被誉为「电影制作方式的新模范」。大师把摄影机放在车头位置,记录一位刚离婚的女的士司机生涯,车子随乘客的目的地在德黑兰街头打转,是各乘客的内心剖白,同时是对伊朗文化的深层解剖。女司机教训儿子,要儿子认同她争取男女平等的信念之时,却遇上另一个反而劝她要尊重人家自由的妓女。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只有最朴实的影像,最真的一颗心。 § 影片 TEN”是“《十段生命的律动》”的同义词。“十”:六个女人感情生活的十种结果。伊朗著名导演阿巴斯在这部《十段生命的律动》作品中,将轻便摄像机安放于出租车前的固定位置,记录下了一位女出租车司机(Mania Akbari 饰)同五名乘客的十段对话:女司机的十岁儿子亚明(Amin Maher 饰)始终不能坦然面对父母的离异,女司机试图和儿子解释,但得到的是强烈的排斥,儿子一再要求与父亲生活;女司机的好友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照顾,不久又为失恋而神伤;一名老妇在失去了丈夫与儿子后,变成了虔诚的信徒,她时常朝圣、祷告,以换取内心的平静;一名醉酒的妓女在车上同女司机谈论男人,但是她们对生活和男人的看法,都有太大的出入;一名即将结婚的女子却发现一切幸福的前景都只是自己的幻想,她伤心欲绝,剃掉了头发。 伊朗电影大师阿巴斯 “十”,伊朗电影大师阿巴斯最新的一部电影,聚焦在德黑兰一个女出租司机和他车里的乘客的十组对话上。她和她的小儿子、被抛弃的人、妓女、去祈祷的女人还有其他一些人交流,生活与情感的火花从这些很少被听到的女人的声音中迸发出来。 阿巴斯又一部极少主义作品,剧情完全发生在一部汽车内部,影片跟随着一位不知姓名的女司机驾驶的汽车,在几天里穿越德黑兰这座城市,记录下十个她和不同乘客的谈话片断,在质朴的日常性上去讨论伊朗女性在性别政治中的问题。本片获第5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 导演简介 很长时间以来,国际影坛因为有了以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为代表的“伊朗电影”而出现了一种全然不同以往的新气象:电影开始着眼于记录真实;电影的命题甚至超过了电影的情节、摄影;电影的潮流引领由西方转到了东方。伊朗电影在九十年代达到一个巅峰期,这其中与阿巴斯的成就紧密相连。从1987年的《哪里是我朋友家》到《生命在继续》、《橄榄树下的情人》再到最新的《十段生命的律动》,阿巴斯的意义已经超越了电影的疆域,他翻开民族文化的新史诗,因而有人称他为影坛的“米兰·昆德拉”。 片中描写了六个女人情感生活中的10个片段,以及她们在生命中一个特别时刻所面对的挑战……这部88分钟的影片完全是由阿巴斯亲自手持DV拍摄而成,用他的话来说,DV远比胶片来得真实,DV可以让“艺术工作者有充分自由工作的权利”。由于采用的是非专业的制片器材,阿巴斯在片中保留了许多捕捉画面的影像,不断晃动的镜头、走路的声音以及不断晃过的街道。每次拍摄完一个长镜头后,阿巴斯都会加上他自己的一个特别旁白,阿巴斯说:这样可以使观众忘掉摄影机的存在,只做一个见证人。"同时,这部电影也让阿巴斯尝试了新的拍片风格,那就是完全没有剧本。用他的话来说,用DV可以去掉过去的一切拍摄工具,也不需要资金和审批。阿巴斯的电影中不需要技术,他看中的是内涵。 的确,阿巴斯就如他的影片那样,不张扬,不较劲,不趋时,不起哄,任凭别人怎么说也依然故我。他能够耐心且不动声色地关注人们看似极其普通的生活,然后从中挖掘出深邃的情感世界。 成人世界一直是阿巴斯关注的焦点。他的目光一直跟随着普通人以及那些穷苦人,不断探究那些操劳、疲惫、被社会洪流左右的个体的内心情感。1990年,阿巴斯拍出了一部名为《特写》的影片。一个潦倒的影迷因为冒充着名导演骗取钱财而被送上法庭,阿巴斯就此进行了纪录片式的采访调查。这种有意识模糊纪录与虚构之间的界限手法一直被阿巴斯延用发展至今。之后他于1994年拍摄的《生生不息》和《橄榄树下的情人》都采用这种实与虚的交织拍摄手法,使观众强烈地感到所观看的影片不只是创作出来的艺术品,也是每天都在发生的现实生活。而这三部作品也被世界影坛称之为阿巴斯三部曲。像《生生不息》和《橄榄树下的情人》,都是以地震后的伊朗乡村为背景的,电影中的人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但并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念。而另一方面,阿巴斯的影片中从来没有电影明星,演员都是那些没有受过训练的当地人,而这一特点却又能让观众融入到电影中去,融入到人物的命运悲喜之中。 也许正是阿巴斯的原因,伊朗电影正越来越得到世界的关注,马吉德·马吉蒂、贾法·帕纳赫等伊朗导演也都得到了世界的承认,朴实细腻,不煽情但醇香厚重,这正是伊朗电影给爱影人的享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