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老子的姓名 |
释义 |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开山鼻祖。所著《老子》一书,对我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的瑰宝。可是,由于老子是个隐者,司马迁在为他作传时,已存在老子的姓名为李耳、老莱子、太史儋等三说。关于老子的这些姓名,至今争论不休。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老于是楚国苦县人,姓李,名耳,字聃,担任过周的守藏史。自《史记》此说出,影响最大,唐统治者自认为李耳之后,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亦主此说。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又说:“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司马迁以疑存疑地记载了老莱子,以为也可能就是老子。先秦古籍《论语》、《大戴礼》、《庄子》、《尸子》、《战国策》等,也都提到老莱子其人,因此清代孙星衍《问学堂·文子序》认为老莱子即老子。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老子杂辨》肯定老子即老莱子。可是,梁玉绳《史记志疑》卷二十七认为,“老莱子与老聃判然二人”。马叙伦《老子**诂·老子、老莱子、周太史檐、老彭非一人考》也主张老莱子不是老子。两种意见争论激烈。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又说:“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檐见秦献公……或回檐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根据这段史料,近人罗根泽著《老子及老子书的问题》,主张老子即太史儋之说。他提出四点理由:《史记》载太史儋即老子,决非虚造;“儋”与“聃”音同字通;聃为周柱下史,儋亦周之史官;老子有西出关的故事,太史儋见秦献公,亦必出关。因此,太史儋即老子之说,当为不疑之论。 有关老子姓名问题的这三种意见,可以说至今仍然势均力敌,谁也不能说服谁。即使长抄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德道经》,还是没能解开老子姓名这一千古之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