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绿背山雀
释义

§ 基本资料

绿背山雀

中 文 名:绿背山雀

物种分类:鸟类→雀形目→山雀科→山雀属

拉 丁 名:Parus monticolus

英 文 名:Green-backed Tit

属中文名:山雀属

国内分布: 国内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南部、陕西南部等西南地区和台湾,北至甘肃西南部和东部、宁夏银川,东至湖北西部和湖南南部。

国外分布: 国外分布于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国、印度、缅甸和越南等地。

食 物:与其它山雀科鸟类一样,绿背山雀也是典型的食虫鸟类,构成其食谱的主要是各类昆虫

是否药用动物:否

是否经济动物:是

经济用途: 其肉可入药,有滋阴补肾、强腰壮膝的功效,主治肝肾不足。腰膝酸软疼痛等症。

Iucn2003:LC.IUCN 2003:Not listed

迁 徙: 留鸟

叫 声:似大山雀,但声响而尖且更清亮。

§ 科学分类

绿背山雀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山雀科 Paridae

属: 山雀属 Parus

种: 绿背山雀 P. monticolus

§ 基本简介

绿背山雀是一种体型略大(约13厘米)的山雀。在中国其分布仅与白腹的大山雀亚种有重叠。绿背山雀的叫声响而尖,较为清亮。它们雄雌同形同色,最为显眼的是肩部绿色区域与颈部黑色区域交界处有一条细的亮黄色环带。与其它山雀科鸟类一样,绿背山雀也是典型的食虫鸟类,构成其食谱的主要是各类昆虫。

§ 分布范围

绿背山雀为东洋界鸟种,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在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老挝中部、越南、等南亚国家及喜马拉雅山南麓都有本物种分布,缅甸北部也有分布;在中国西南各省,西藏南部、云南、贵州、四川各省可见,绿背山雀在中国的分布北限可达陕西、甘肃南部的秦岭一线,东限长江中游的湖北省,在台湾岛也有本物种分布。

§ 生态环境

绿背山雀

绿背山雀喜成群活动,见于海拔在1000米-4000米的中高山区,他们常活动于这个海拔的森林或林缘生境中。以苔藓、枯叶、树皮纤维及羽毛为建造巢穴的材料。

夏季主要栖息在山地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阔叶林和次生林,海拔高度较大山雀高。冬季常下到低山和山脚及平原地带的次生林、人工林和林缘疏林灌丛,有时也出现在果园、庭院和农田地边的树丛中。

绿背山雀系东洋界鸟种,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在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国家沿喜马拉雅山南麓有本物种分布,缅甸北部亦有分布;

在中国西南诸省,西藏南部、云南、贵州、四川各省可见,其在中国的分布北限可达陕西、甘肃南部的秦岭一线,分布东限达长江中游的湖北省,在台湾岛亦有本物种分布。

§ 生态特征

绿背山雀

绿背山雀体重9-15g,9-17g;体长108-140mm,108-133mm;嘴峰8-11mm,8-0.8mm;翅60-70.5mm,63-67.5mm;尾52-63mm,51-63mm;跗蹠18-21mm,8-21mm (西南亚种) 。

为体形较大之山雀科鸟类,其体长约为13-14厘米,与大山雀相当,体态亦与大山雀破为神似,所不同者在于其体羽颜色的分布。绿背山雀雄雌同形同色,成鸟自额部砌经头顶直至颈侧以及颌部皆以黑色为底色;脸部以及耳羽具大块卵圆形白色斑块,枕部亦具三角形白色斑块,肩部和上背部为略沾灰色的黄绿色,在肩部绿色区域与颈部黑色区域交界处有一条细的亮黄色环带。

下背至腰部则为略沾黄绿色的灰色,上体自前向后颜色逐渐转灰,过渡平缓;尾上覆羽黑色;尾羽黑色带辉蓝色金属光泽,外侧尾羽外翈白色;双翅的翅上覆羽与肩羽颜色近似,中覆羽和大覆羽黑色端部为略沾绿色的白色,在翅上形成两道白色翅斑,这两道翅斑是区分本物种和大山雀绿背亚种的一个重要特征,后者背部颜色与绿背山雀颇为接近,但与大山雀各个亚种一样,仅仅具有一道翅斑;飞羽黑色,羽缘色略浅。

下体自喉部开始直至尾下覆羽有一条纵贯整个下体的黑色条带;胸部、上腹部和两胁的其他部分体羽则为明黄色,下腹部的颜色则由明黄逐渐转浅,尾下覆羽黑色。虹膜褐色;喙黑色足亦为黑色。鸣叫时发出“啧吱、啧吱”的声音。

§ 生活习性

绿背山雀

绿背山雀喜欢成群活动,常见于海拔在1000~4000米的中高山区,它们常活动于这个海拔的森林或林缘中,并用苔藓、枯叶、树皮纤维及羽毛建造巢穴。与其它山雀科鸟类一样,绿背山雀也是典型的食虫鸟类,构成其食谱的主要是各类昆虫。

性活泼,行动敏捷,整天不停地在树枝叶间跳跃或来回穿梭活动和觅食,也能轻巧地悬垂在细枝端或叶下面啄食昆虫,偶尔也飞到地上觅食。鸣声和大山雀近似,似‘吇吇-黑黑’或‘吇吇-黑’,受惊时常发出急促的‘吇吇-黑黑’或‘吇-,吇-’声,并低头翘尾,不时左右窥视。食性 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所吃种类主要有金龟甲、步行虫、瓢虫、蚂蚁等鞘翅目和鳞翅目昆虫。此外也吃少量草子等植物性食物。

§ 繁殖与保护

绿背山雀

繁殖期4-7月。营巢于天然树洞中,也在墙壁和岩石缝隙中营巢,主要由雌鸟承担。巢呈杯状,主要由羊毛之类的动物毛构成,有时混杂有少量苔藓和草茎。巢的大小据对在四川宝兴海拔2200m处的一棵李树树干洞中的一个巢测量,外径9cm,内径6cm,高8cm,巢深5cm,巢距地高1.5m。每窝产卵通常4-6枚,有时多至7-8 枚。卵白色、具红褐色斑点,大小为17.lmm×12.8mm,和大山雀的卵很相似。孵卵由雌鸟承担,雄鸟常带食物喂雌鸟,雏鸟晚成性。

本物种尚未被列入保护动物目录,其在中国的分布地域虽然非常广泛,但并非优势种,属于稀有种。另外,本物种还受到非法鸟类贸易的威胁。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非法鸟类贸易

与大山雀一样,绿背山雀亦受到非法鸟类贸易的威胁,但由于其本身种群数量和分布地域的限制,在市场上通常不常看到他们的身影,即便出现,也常常被作为外形怪异的“河南黑子”(意即产自中国南方的大山雀,所谓河南系虚指的地名,“黑子”是大山雀的俗名)出售,这种非法贸易对野生绿背山雀的种群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 饲养管理

绿背山雀

人工饲养绿背山雀,可从育雏开始,也可于秋冬季捕获成鸟驯养,均较易驯熟。中国北方,多有玩赏绿背山雀的习惯,一般人多玩赏其婉转多变的鸣声为主,但也有驯以简单技艺的。

刚捕来的绿背山雀必须换食,开始喂面包虫或其他昆虫的幼虫,并将虫放在粥状的人工饲料上,绿背山雀吃虫时会连同饲料一起吃下,这样就会慢慢认食。饲养绿背山雀可用山雀笼、金丝雀笼和黄雀笼。

一般以精制的点颏竹笼单笼饲养雄鸟。其饲料以鸡蛋小米及绣眼鸟混合粉料为主,同时饲喂少量昆虫,如蝗虫、蝉、虫、面粉虫等,它能生活得很好。一般人认为冬季需增加饲喂少量含脂肪高的饲料,如核桃仁、花生、苏子等,以增强其御寒力,也有利于羽毛的光泽度。

有人将小块的生猪油置于笼内任其啄食,其效果也很好。其食性很杂,绿背山雀可选食少量多种植物种子,对营养和健康有益。饲养绿背山雀的环境需通风良好,冬季室内的温度以不结冰为宜。绿背山雀较喜水浴,在春夏季节应每天或隔天供给浴水。 [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4:2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