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精神生产
释义

§ 概念

§ 相关条目

精神生产:

是社会意识(政治法律、宗教、艺术、科学、哲学等)形式的生产。

§ 精神生产的特征:

一、依附性

一定的精神生产由物质生产的一定形式决定,即物质生产是决定精神生产的。这是由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属性来辨别的。精神生产必须依附于一定的物质条件才能实现。

二、参与性

但精神生产一直是直接参与了物质产品的创造过程。是物质生产活动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人类通过劳动所创造的物质成果,总是凝结着人类的智力、观念和思想,是人类智力、观念和思想的物化形态。在物质生产实际进行前,生产者总是根据实际需要和劳动条件,通过精神活动,选择实际劳动过程所需要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生产者还要通过分析、判断等精神活动,调整和处理人和物的结合方式,实现生产的目的。可见,精神生产活动贯穿于物质生产的全过程,是物质生产过程各个环节得以进行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没有精神生产就不可能有物质生产及其产品。精神生产及其产品通过对物质生产要素的影响和改变,促进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甚至巨大发展。这正如马克思说的,“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2]列宁也强调:“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3]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带来了社会需求层次的变化,物质产品的需求总的来说将呈现递减趋势,人们越来越追求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这就需要整个社会能够提供层出不穷的精神文化产品。同时,“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4]只有大力发展精神生产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通过精神生产,发展科学教育事业,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而提高民族素质,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

三、能动性

精神生产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的特点,即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的具有影响和反作用,精神生产通过对物质生产过程和要素的影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生产力的水平,促进了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持续不断地推动着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

精神生产能够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精神产品中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既源于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又为新的社会实践提供理论指导。科学的社会理论为改造社会、改革政治体制、变革生产关系、建设政治文明提供指导,从而使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相适应。正如马克思曾经指出的:“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率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所以,精神生产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并与物质生产一起,相互作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6: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