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在我坟上起舞》 |
释义 | § 内容 小说以哈尔和巴里的相识开始,在他们相处的七个星期中,哈尔逐渐迷恋上了巴里并视他为自己一直在寻觅的“心灵伴侣”。巴里“背信弃义”之后,哈尔怒不可遏,一场激烈的争吵终于在不经意间爆发。为了追赶负气而走的哈尔,巴里骑的摩托车不幸撞上了路边的大树。巴里死后,哈尔悔恨不已,他想起了巴里生前曾要求他遵守的誓言:如果我俩谁先死去,另一个人要到他的坟上跳舞。于是哈尔趁着夜色两度到了巴里的坟前并信守诺言翩然起舞,第二次当哈尔跳得正酣的时候被警察当场擒获。哈尔不愿对自己的行为作任何解释,这令他的父母、法官和社工们大伤脑筋。后来在奥斯本老师和来自挪威的女孩卡丽的帮助下,哈尔同意用日记的形式详细记述过去七周发生的是是非非。写日记本来是为了交待事情的经过,但哈尔却从中找回了自我。 《在我坟上起舞》的情节并不复杂,但却寓意深刻。读完之后,掩卷而思,禁不住为一些现实中存在的和不存在的东西所感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英国,该是一个物质生活异常富足的社会,然而还有一批人为生活所累,如哈尔的父母。他们终日为生活所迫,感情趋于迟钝。他们似乎忘了对孩子感情世界的牵引,抑或如哈尔的母亲所言:我们的知识已不能胜任对孩子的教育。是他们疏忽了自己的责任,还是人与人之间感情的隔膜日益加深。哈尔、巴里及至那些因精神极度空虚而在剧院等公共场所肆意宣泄的人都在寻求情感的寄托。然而情为何物,该施于何处、何物、何人?这也许是西方社会青少年的共同困惑。 § 作者简介 ······ 艾登・钱伯斯(Aidan Chambers)是英国当代著名的青少年文学大师,从一九七八年出版第一部青少年文学作品《破晓时分》(Breaktime)开始,钱伯斯一发而不可收,先后又有四部此类小说问世:它们是《在我坟上起舞》(Dance On My Grave),《我现在已明白》(Now I Know),《收费桥》(The Toll Bridge)和《来自无人地带的明信片》(Postcards From No Man’s Land)。目前作者正潜心创作第六部,计划于2003年完成。1999年《来自无人地带的明信片》击败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三集而荣获英国图书馆协会颁发的“卡内基奖”(Carnegie Medal)。《在我坟上起舞》和《收费桥》因对青少年心理刻画入微而普受好评,同时也为作者赢得了国际声誉。 艾登・钱伯斯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生于英格兰的乡村,其父是个木匠,母亲没有工作,终日忙于家务。钱伯斯是独生子,除了邻居家一个比他年长六个月的女孩之外,他幼年时生活的地方几乎没有其他小伙伴。他们一起玩耍,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当钱伯斯走进校门之后,被迫与其分手。钱伯斯认为这是一个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因此在作者几乎所有的小说中,我们都能看到追求友谊的这一主题。 钱伯斯的童年并不快乐,他天生与数学无缘,数学对他如同天书,在老师的眼里,他是个实足的笨蛋。小学升学会考失败后,他们举家搬到了达灵顿,在这儿他结识了艾伦并很快成了挚友。艾伦喜爱读书,受其影响,钱伯斯也加入了当地公众图书馆的读者行列。 十七岁那年,钱伯斯入伍服兵役,退役后接受了两年的教师培训,并于一九五七年到伦敦附近的一所中学正式上岗。在当教师的三年间,他不仅是电影院的常客,而且一有机会就钻进伦敦的剧场。他本想一边教书一边写作,但繁重的教学负荷让他难以有从事创作的精力。由于自己对宗教的一贯兴趣,钱伯斯终于在一九六�年辞去了教师职务,进入一家修道院当起了神职人员。他在修道院一呆就是七年,直到一九六七年他才悟出自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信徒。一年后,他离开了修道院,此后,钱伯斯便成了专职作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