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于无声处》 |
释义 | § 简介 《于无声处》 《于无声处》,于1978年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业余话剧队首演。剧本以1976年天安门事件为背景,描写梅林、何是非两家在政治斗争中的恩怨是非和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灵历程,揭示“人民永远不会沉默”这一真理。作品重视人物内心刻画,结构严谨,冲突激烈。剧本发表后曾在全国各地上演。 《于无声处》,一部跨越三十年的时空,依然极具艺术魅力的经典话剧; 《于无声处》,一部被称为“新时期话剧的发轫之作”; 1978年11月6日,《于无声处》在北京进行首演。此后便迅速传开,风靡全国,数以百计的剧团先后上演过这出戏,影响了一代人的精神情感。[1] § 演出信息 主演:韩秀一、孙宁芳、李超、徐幸、李宗华、许承先 监制:杨绍林 制作:李胜英 导演:苏乐慈 § 作者介绍 宗福先,1947年2月生,祖籍江苏常熟,生于重庆,中国电影编剧,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剧协第四届常务理事,上海市政协常委。 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创作话剧《于无声处》,与人合著话剧《血,总是热的》获全国优秀剧本奖。 《于无声处》获文化部、全国总工会特别嘉奖,电影文学剧本《血,总是热的》(合作,已拍摄发行)获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1980年—1981年全国优秀剧本奖、1983年全国优秀故事片奖。 § 剧情简介 1976年,遭受“四人帮”残酷迫害的老干部梅林和她的儿子欧阳平途径上海,来到老战友何是非家。何是非在“文革”中为了向上爬,曾向“四人帮”写假旁证,诬陷梅林为叛徒。何是非的女儿何芸时欧阳平的女朋友,当她知道欧阳平因收搜整理悼念周总理的天安门诗抄,已成为全国通缉的反革命时,内心极为痛苦。何是非再一次做了卑鄙的告密者。何是非的爱人刘秀英发现丈夫诬陷梅林的假旁证,当众揭发了何是非。何芸何欧阳平站在一起,刘秀英和儿子何为也离开了何是非这个革命队伍中的败类。…… § 话剧背景 带你返回三十年前 寻找革命足迹 《于无声处》讲述了青年欧阳平察觉到“四人帮”反对人民悼念、缅怀周总理,于是开始收集、整理、印刷并散发纪念周总理的诗篇,名为《扬眉剑出鞘》,诗集很快散播开来,“四人帮”下令追查诗集的作者。欧阳平的母亲梅林,战争年代曾冒着生命危险救过上海某进出口公司革委会主任何是非的性命,而欧阳平正是与何是非的女儿何芸相爱。但何是非投靠了“四人帮”,将女儿作为活礼物许配给上海民兵组织领导成员唐有才。一天,欧阳平热情洋溢地向何是非讲述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总理的宏伟场面,并将自己编辑的诗集《扬眉剑出鞘》送给他。何是非这才知道,原来欧阳平就是全国通缉捉拿的现行反革命分子、《扬眉剑出鞘》一书的作者,他马上打电话给唐有才,让他派人逮捕欧阳平。最后,何是非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 1978年,《于无声处》在上海工人文化宫第一次演出。导演苏乐慈,编剧宗福先,演员张孝中、冯广泉、朱玉雯等。在文革过后的阴霾中,“人民不会永远沉默”,似一声惊雷乍响,表达了人民群众正义的呼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中央高层领导调此剧进京演出,之后便在全国广泛传播,有2700多个剧团同时排演了该剧,数千万人通过报纸、电视和剧场,阅读和观看了这个剧本。《于无声处》将当代文学从“文革”长达10年的文艺禁锢中解放出来,使濒临绝迹的话剧再度振兴,并一度走在各种艺术形式的最前列。《于无声处》作为“新时期话剧发轫之作”,与《雷雨》、《茶馆》、《暗恋桃花源(blog)》、《倾城之恋》等一起,被认为是国内十大不可错过的经典话剧之一。[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