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粉肉拟层孔 |
释义 | §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粉肉拟层孔 拉丁学名 Fomitopsis cajanderi (Karst.) Kotl. et Pouz. 真菌 参考文献 Ceska Mykol. 11: 157, 1957; Gilbertson & Ryvarden, North Am. Polyp. 1: 269, Fig. 126, 1986; Corner, Ad Polyporaceas VI, p. 31, 1989. 同物异名 Fomes cajanderi Karst., Finska Vet.- Soc. Ofv. Forh. 46(11) : 8, 1904; Tai, Sylloge Fungorum Sinicorum, p. 460, 1979; Teng, Fungi of China, p.335, 1996. Trametes subrosea Weir, Rhodora, 25: 217, 1923. § 形态描述 担子果多年生,无柄或有狭窄的短柄基部,木栓质。菌盖半圆形,平展至反卷,偶尔平伏,单生或覆瓦状,常扁平,4-13×2-8cm,厚0.5-1.2cm,表面淡赭色,污褐色到黑褐色,被绒毛或光滑,有时粗糙,略有环带;边缘锐或稍钝。菌肉粉红色,近肉色或淡粉红褐色,厚2-6mm或可达1cm,稍呈火绒状,遇KOH溶液立即变黑色。菌管与菌肉同色或稍淡,长达6mm,分层不明显。孔面玫瑰色,淡粉红褐色或污褐色;管口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每毫米4-5个。 菌丝系统二体型;生殖菌丝透明、薄壁、有锁状联合,直径3-4μm;骨架菌丝无色,厚壁到实心,有时微带黄褐色,直径3.5-5.2μm。 小囊状体无色薄壁,15-16×3.5-4μm,逾出子实层或否。 担孢子圆柱形,稍弯曲,透明,薄壁,5.5-6.5×1.5-2μm。 § 生态环境 生于松、云杉、冷杉及落叶松等针叶树上。稀生于阔叶树上。木材褐色腐朽。 中国分布 吉林长白山,32189,48050,48049。黑龙江带岭,15492;大兴安岭,34661。新疆托木尔峰,39649;阿克苏,39469。 世界分布 中国、美国。还有其他国家。 § 讨 论 本种是北方针叶林中的重要褐色腐朽菌。它的担子果形状变化较大,由半圆形到平展至反卷或完全平伏。它与Fomitopsis rosea的区别为后者担子果通常马蹄形,孢子较直而稍宽。[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