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竹山一中
释义

§ 历史

长期的抗日战争导致经济困难,物价波动,教师待遇实行米谷津贴,县中教师待遇是较高的,每人每月大米300余斤,住房一般是12人一室,工作艰辛而清贫。1945年首届毕业3个班,招新生3个班,以后一般按例进行,学校共有9个班,400余人,教职工35人,其中校长1人,教导、总务主任各1人,教员15人,职员7人,校工10人。当时师生用水都由校工从南门河人工运输供应。

1947年9月,根据省令,取消对学生全部实行公费待遇,只按学生数的20%发给,其余由学生自备,因而,学校要根据学生困难程度评给补助。这时,解放战争逼近,至11月,郧西、郧县先后解放,竹山告紧,不少外地教师离校,学生也有许多离校回家,学校难以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到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后期,陕南军区部队逼近竹山,大部分师生离校,学校处于停课状态。

§ 解放后

1949年元月20日,竹山县城解放,但伪军余部尚在西、南等边缘山地作最后挣扎,战争持续半年多才基本结束,同时建立并巩固新政权。是年12月,民主政府召集地方有关人士协商恢复教育事宜,将原竹山县中和简师合并成立“竹山县立联合中学”,次年2月,联中招生上课,艰难教学,但到8月专署决定,由于支前任务繁重,经费困难,暂停竹山联中,教师派往各区小学任教。

1951年2月,竹山县人民政府决定成立竹山县中筹备委员会,办理恢复学校事项,并清理了原竹山县中校产,4月,正式开学上课,校长由县长黄正甫兼任,当时招收初中新生4个班,教师9人,职员3人,工人6人,工资以大米计算,工人职员120—160市斤,教师240—280斤。到10月,县政府对上述薪粮进行了调整:教师350—390斤,一般职员275斤。1952年元月,根据上级指示,学校经费由省拨给。9月,招收初中新生3个班,还招收短训生2个班,100人,学制一年,全部公费。

1953年,经土地改革、镇反等运动,进入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学校也步入正轨,按照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暂行规程》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同时,中央指示“教学工作为学校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并强调要克服一种偏向:即孤立教学、脱离政治、脱离实际的倾向。学校建立校务委员会,由学校行政、党组织、工会、团、队等代表参加,为学校最高权力机构,按期开会讨论、决策学校大事。

1954年后,省教育厅等领导机关一般每学期都有工作指示,如大力贯彻学生守则、强调以建设社会主义为中心的爱国主义教育、总路线教育、劳动教育、纪律教育等。各级政府强调正确执行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从政治、工作、生活等方面关心教师,鼓励教师为教育事业勤奋工作。学校为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研活动,强调各科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备课,必须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参加集体备课,未通过集体备课不得授课。学校经费开支,强调面向教学、服务教学。至1955年,全校学生9个班,434人,教职工共30人,其中行政人员3人,教师17人,职员6人,工人4人。

1956年6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进行工资改革,学校教职工按其个人条件评定工资级别,从当年4月起,按新标准发放工资,教师中最高工资中教五级月薪71元。

是年,竹山县中更名为“竹山县第一中学”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指导下,学校大力贯彻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的方针,改进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注重当堂巩固,克服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教学质量大大提高。此外,还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学校建立了生物、数学、地理、图画、戏剧等课外研究小组,以及歌咏队、体育运动队等组织。各类课外活动,需要的场地、器材和指导教师等都作周密安排,达到班班轮流,人人参与,课外活动时项目众多,安排具体,紧张有序,生动活泼。至1957年,已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教学秩序井然,可以说是政府关心,教师齐心,学生用心的结果。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得到落实,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然而作为上层建筑的学校教育从来都是与政治经济形势相关联的,这时左倾路线、思潮已呈不可抗拒之势。1958年春,席卷全国的反右斗争刚刚结束,接着又是反右倾,教师大多受到伤害,教学秩序被打乱,进而在左倾路线指引下,全国进入“大跃进”年代,学校也毫不例外地跟着左倾路线走。4月,全体师生赴刘家山开荒,各班学生轮流上山劳动,学校采取每周一日劳动,五日上课,一日休息的“一五一”制,教师假期还要下乡、下厂劳动,规定每人每年要做劳动日70—80个。9月,大办钢铁,学校在北门坡广场建许多炼铁炉,全校师生投入紧张的大办钢铁活动。此外,学校还办起了石灰、墨水、化肥、麻绳、斗笠、蓑衣等校办工厂。为了上述各项活动,各班开展学红旗、赶红旗、夺红旗、保红旗的竞赛,各教研组之间也开展插红旗、树标兵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全校师生处于紧张竞争状态。

当年秋,学校开始招收高中班,自此,学校成为一所完全中学。

1960年,师生生活日益困难,体质下降,因此大抓蔬菜生产,学校耕地面扩大到105亩,年产蔬菜80余万斤,工农产值达2万余元,从而大大辅助了师生伙食。

1961年9月,专署发出《关于1961—1962年度学校教育工作意见》,明确全日制中学的任务,提出改善办学条件,充实师资设备,提高教学质量,重申学校应以教学为中心,建立健全教学基本规章制度。于是学校恢复了正常教学秩序,教和学、课内和课外,重新步入正轨,教学、考试以及按年度毕业、招生正常进行。1964年秋,全校初中7个班,310人;高中5个班,209人,共12个班,519人,教职工47人。至1965年,高中毕业1个班36人,参加高考34人,考取武大、湖大、华师、武医等校19人,取得建校以来高考最好成绩。几年的努力,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1965年后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属于重灾区,一中更不例外。以阶级斗争为纲,大批判开路,全面造反,组织战斗队,外出串连,打砸抢,打内战,进而武斗,教师受到冲击,学生不能正常学习,教学常规被打乱。1966年秋,中学全部“停课闹革命”,高中招生中断,学校的财产诸如理化生仪器药品、图书、档案资料以及桌椅门窗等物受到严重破坏。1971年后,强调师生在劳动中接受工人、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大搞开门办学,在校学生经常开展学工、学农、学军活动,劳动成了主课。这场“文化大革命”对学校来说是大动荡、大破坏,导致教育质量大下降。1976年,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拨乱反正,结束了“文革”灾乱,学校面临又一个新的起点,再度恢复、整顿,步入正常。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全国政局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相应发展。1980年,我校被定为地区重点中学,自此,竹山一中面向全县择优招生,生源增加,师资队伍不断扩充,学校规模逐渐扩大,教学设备逐年增强和完善。此后20年来,在全国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校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与进步。至1999年,学校占地面积25亩,校园面积显然不足,为提高有限面积的使用率,多年来,旧房全部拆掉,先后建起了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及其它用房,共计建筑面积17495m2,教学和生活设施大为改善,教学手段有了更新,校园环境不断美化、净化。在校生共27个班,1668人,其中高中25个班,1541人;初中2个班,147人。初中已停止招生,以后就是高中。教职工共199人,其中行政人员15人,教师96人,工勤人员22人,校办工厂6人。

关于学生升学考试水平。中考上线多年为全县之首。高考水平虽有起伏,但从总趋势看,就竹山的基础而言,成绩是主要的。就近几年的高考情况看:

1996年,上省线12人,始达两位数,走出低谷。

1997年,上省线71人,上线率倍增,得到人民的称赞和各级政府的肯定和褒奖,从而提高了学校声誉。

1998年,上省线75人,其人数比上年增加,但上线率略有降低。

1999年,上省线121人,首次过100人大关,可以明显看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000年,上省线197人,学生升学率继续稳步上升。

2001年,上省线304人,超过了市教委规定指标,实现了突破300大关的奋斗目标。

2002年,上省线432人。

2003年,上省线505人,高于全省上线率20.8个百分点。

为合理运用城区学校教育资源,加快一中创重步伐,2000年秋,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教委的领导下,对城区学校布局进行了调整。将一中迁至现址——原竹山师范。至此,办学实力不断增强,教师队伍得到优化。学校教学教辅用房、运动场、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等都得到明显改善。

目前,学校共有40个教学班,在校生2448多人,在岗教职工教师197人。

学校创建于抗日战争中期,艰难地起步,但当时竹山尚未被日本侵略者践踏,是相对的后方,致使有一批外地教师能在竹山任教,使学校建起后得以正常发展,严谨治教,培养了一批知识青年。

解放前夕和以后,由于战争和新旧政权的交替,经济困难,学校一度停顿。

1951—1957年,在党政领导的关怀支持下,经全体师生的努力,学校得到恢复和发展,建立了正常教学秩序,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1958—1961年,在全国左倾路线的影响下,大办钢铁,大办农场、工厂,师生疲于劳动生产,弃教弃学,加之经济、生活困难,师生体质下降,教学步入低潮。

1962年,在全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指引下,学校重申以教学为中心,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改进教法,规范教风、学风,至1965年教学质量又得到明显提高。

1966年后的“文革”十年,可说是从学校起到学校落,打打闹闹,一片混乱,教学常规被破坏,学校财物受损,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泛滥,教育教学质量下降,后患无穷。

1976年起,以粉碎“四人帮”为转折点,学校再度恢复,整顿,此后,进入改革开放年代,百业振兴,学校教育同样步入快速发展的征程,特别是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教育为四化建设的战略重点,我校规模不断壮大,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和提高,一批批毕业生从母校走向高一级学校和其它岗位。

我校建校以来初、高中毕业生数以万计,他们走出母校,奔赴各个岗位,如今老、壮、青年都有,有院士、科学家,有教授、工程师、技术人员,有人民军队指战员,有各级学校教师和机关工作人员,有企业的厂长、经理,更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劳动者。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或其它国家和地区,正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无论他们在天涯海角,都不会忘记母校——竹山一中对他们的培养,母校也不会忘记这些校友。

2004年5月12日,竹山一中迎来了更加美好的发展机遇,建筑面积7359m2 ,同时容纳3000名学生的教学大楼竣工并投入使用,集智能广播、课件,远程教学互联互动,双向视频传输、教学观摩为一体的校园多媒体综合校园网正在筹建,教学条件的不断完善,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竹山一中热忱欢迎历届校友回母校畅谈。

回眸历史沧桑,一中桃李满天,展望锦绣前程,母校更加灿烂。让我们全校师生继续坚持“以德立校,以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方略,坚持“让每个学生都能适应未来的办学宗旨”,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思想,同心同德,再接再厉,把握机遇,开拓创新,共创竹山一中新辉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4: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