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石夫
释义

§ 个人简介

作为一位著名作曲家,石夫成就斐然。他出生于湖南湘潭县,1949年从湖南华中高级艺术学院毕业后,1950年参军,开始了他在新疆军区长达7年的部队文艺工作。新疆民族民间音乐丰厚,给了石夫充足的滋养。他踏遍天山南 石夫北采集了三千多首民歌,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好歌,《娃哈哈》、《牧马之歌》、《解放军同志请你停一停》、《举杯祝贺》、《阿瓦里古丽》等这一时期创作出来的歌曲传唱久远。自1951年发表处女作《千百万双手开发边疆》以来,先后发表歌曲400余首,体裁多样。

进入60年代,石夫相继在中央歌剧院、中央芭蕾舞团担任作曲,半个世纪以来无论世事如何变化,经历如何曲折,石夫音乐创作的脚步从未停歇。主要从事歌剧、舞蹈、音乐创作。此后他的歌剧、舞剧作品源源不断,频频上演,1964年到1965年他创作了在中国歌剧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阿依古丽》。大型歌剧《阿依古丽》的成功,奠定了他作为中国现代歌剧一流作曲家的基础。

粉碎“四人帮”后,石夫迎来了又一个创作高潮。他先后创作了歌剧《热土》、《古兰丹姆》、《阿美姑娘》。其中《阿美姑娘》获1997年文化部文华奖、第五届戏剧节音乐奖。他还为民族舞剧《海燕》、《文成公主》、《幽魂梦》、《南越王》等谱写了音乐,其中《文成公主》获建国30周年文艺二等奖及“20世纪经典提名奖”,《幽魂梦》获1988年羊城国际舞蹈节音乐一等奖;写有交响乐作品《帕米尔之歌》交响诗、《芭蕾交响乐》、交响叙事曲《舞神的离去》组曲等15部。除此之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钢琴曲。他还不断扩大创作视角,谱写有《我在罗马》和《畅想西班牙》等优秀吉他作品,并于2004年担任吉他学会会长。石夫创作成果之丰、涉及领域之广令人赞叹。美国《舞蹈新闻》月刊评论《林黛玉》时写道:“石夫的音乐是西文音乐与中国音乐浪漫的和谐的结合。著名作曲家朱践耳为他音乐会的题词“高山顶上一顽石,百花园里勤耕夫”,是对他艺术人生的最好概括。

§ 个人评价

石夫

石夫是一位才思敏捷的作曲家。涉猎创作体裁、题材之广,作品数量之多,令人叹服。他的作品总是得之于心就应之于手,流畅自如独具风格,在当代作曲界自成一家。

石夫的作品常是自己有感而发,因而可以唤起听众的共鸣。听他的音诗《墨韵——大序》,自然感受到书法点划交错、疏密有致,笔走龙蛇的气韵。说明他内心深处强烈悟到书法的魅力,驱使他投入了用音乐表现此种感悟的创作。《恰哈尔尕》木卡姆交响组曲和交响诗《帕米尔之歌》中凝聚着他长期生活在新疆,对新疆风土人情的向往,以及对风格独特的新疆音乐的热爱。这样的作品自然会引领听众进入一种独特的充满新疆特色的氛围。单乐章的第二交响乐《思》是他跌宕起伏的生活自述,奋进,追求,顺逆交错,自然会引领听众和他共起伏。他的音乐常是易解而感人的。

石夫写作技法的运用总是随心而动。在《第四交响乐》的解说中宣称各乐章的“音乐没有内在联系,没有材料的承继性”,只遵循“音乐的基础要素”,让音乐随着自己的情思“在广阔的天空游荡”。这是一种洒脱不羁的创作境界。作曲家已经不为技法所累,自如地铺陈自己的乐思。这种创作是一个令人愉悦的过程。这是一个作曲家经历了长期积累,在创作上达到纯熟境界的标识。这时他似乎可以信手拈来就自成篇章。这样的作品听起来明快易解,演奏起来顺畅无碍,音乐会上指挥家显得顺手,演奏家则可自如发挥。石夫这样率真的作曲家的创作,竟会受到严酷的制约。十年动乱以后,他说就是写《沂蒙颂》这个戏长期反复折腾,使他的头发花白了。条条框框,清规戒律,限制了他乐思自由发挥,对作品种种无端的挑剔,使他无所适从,这是对作曲家残酷的折磨。而现在正值盛世,长期以来对艺术创作的种种禁锢已被解除。一时创作上诸家杂陈,各种流派竞相发展。正是创作已入化境的石夫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才智、向更高境界攀登的时期,他却溘然长逝,实在令人痛心!

石夫的一生过得充实。在半个多世纪中,他不断开拓自己创作与学术活动的领域,取得异常丰硕的成果。他不知接受过多少重大的创作任务,参加过多少国内外重要的音乐活动,是中国当代有多方面贡献的音乐家。他无愧于人生。

石夫同志突然逝世,噩耗传来,让人难以置信。仅在11月24日晚,还在北京音乐厅欣赏了他的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并于次日下午大家又齐聚在东方宾馆召开他的作品研讨会。会后一起聚餐,音乐界的同仁都先后向石夫敬酒,祝贺他的作品音乐会获得圆满成功。谁也不会料到,这竟是石夫与朋友们最后的欢聚!石夫走得太仓促了,人们还未来得及道别啊!

石夫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多产作曲家。他的作品涉猎各种音乐形式,有交响乐、歌剧、各类器乐作品和大量的声乐作品;他曾长期生活在新疆,对当地各民族音乐有深入研究。他创作了不少有关新疆题材的作品,其中有木卡姆交响组曲、交响诗《帕米尔之歌》和大家熟悉的歌剧《阿依古丽》等等。他的很多作品作为经典,常在国内外音乐会中演出,获得广泛赞誉。他是中国有影响的作曲家,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突然失去了这样一位卓有成就的作曲家,是中国音乐界不可挽回的损失。他虽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班学习过,但是他作品中的闪光点令人惊讶,他的才华令人钦佩。在学院里他打下了业务的基础,一旦他走出校门,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就充分展示出他无穷的潜力,作出了辉煌的成绩,实在令人赞叹!他走得太匆忙了,他还有丰富的创作计划未能完成,让人们异常惋惜!

§ 个人葬礼

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石夫先生静静地走了。没有众多的媒体蜂拥而至,没有看热闹的追星族前呼后拥,只有老先生的亲朋好友、业内人士以及铁杆乐迷送他最后一程。石夫的葬礼葬礼很是安静,加上三四家前来采访的新闻媒体,总共一二百人。跟当年数以亿计的人在传唱他的那首《娃哈哈》“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这个场面显得极不相称。特别是相比在这里曾经举行的演艺圈明星的葬礼,眼前的场景更是有点过于简陋和寒酸了。老人面目慈祥地安卧在棺木中,枕旁撒满了蝴蝶兰花瓣,仿佛安静地睡着了一样。遗像两侧是作曲家朱践耳先生题写的一副挽联,“高山顶上一顽石,百花园里勤耕夫”显然是老人一生的写照。灵堂里没有哀乐,回荡的是石夫生前最后一次音乐会首演的总结自己一生的“第二交响曲”,悲怆而又苍凉。

“妙曲清音谁知一曲成绝响,高山流水世上几人是知音”,这是灵堂外的一副对联。空旷的舞台,寂寞的谢幕,至于掌声,此处无声却有声,而知音无处不在。没了众多与此无关的闲人的热闹,老人的身后多了一份清净。老人本来就是寂寞的,因为没有这寂寞也不会有大家“石夫”。十部舞剧,四部歌剧,十五部交响乐,整理过近三千首新疆民歌,自己创作《娃哈哈》、《牧马之歌》等歌曲无数,这样的成就足以让老人辉煌一生。

尽管葬礼有些寂寞,但老人家应当算是瞑目了。从2008年11月20日作品音乐会发布会到音乐会的举行再到石夫作品研讨会直至11月29日老人去世,这一连串的动作几乎发生在不到10天的时间。尽管这位生性快乐的老人完全不知道自己会这么快地离开,但是仿佛命中注定,他把自己一生的心愿全都迅速地了结了。石老一路走好,放心,那首《娃哈哈》还会继续传唱下去。

§ 个人轶事

“啪,啪”两声响,打火机没见动静,石夫嘟囔了一句“怎么又坏了!”一旁的儿子赶紧说:“您甭抽了!”不过,这位78岁的作曲家显然有些执拗,又连着“啪”了几下,终于点燃了指间的烟,深深吸了一口。“讲话的时候,就想抽抽烟。”,北京交响乐团会议室,作曲家石夫谈兴盎然。

“力求‘在噪音中求和谐’”

2007年11月24日,北京音乐厅,将成为石夫音乐生涯一个值得铭记的坐标。他尘封多年的五部音乐作品,将被北京交响乐团首演。交响组曲《恰哈尔卡木卡姆间奏曲》、音诗《墨韵——大序》、《第四交响乐》、《第二交响 石夫个人作品乐》、交响诗《帕米尔之歌》——这五部作品,最早的完成于上世纪70年代,最晚的成章于1992年。“《恰哈尔卡》和《帕米尔之歌》突出古典音乐传统技法,曲调鲜明、和声丰富、结构讲究,其余三部作品慎重地借用现代音乐技法,突出无调性,力求‘在噪音中求和谐’。”石夫尽量“通俗”地介绍着作品,“说得太专业了,你也不懂。”他毫不“讳言”。

“不能指责听众耳朵不及格”

如果从1957年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算起,石夫在音乐道路上已“滚爬”50年,并且硕果累累。“舞剧《文成公主》、《草原儿女》、《林黛玉》,歌剧《阿依古丽》、《热土》、《古兰丹姆》、《阿美姑娘》……”石夫如数家珍,麻利地像是在“报菜名”。除了这些,他还创作了《牧马之歌》、《娃哈哈》、《弹起我的冬不拉》、《长相知》等500余首歌曲,其中有很多广为流传。“你不能指责听众的耳朵不及格,关键是要有真正的好作品。”回忆早年,为了一部作品翻来覆去地“折腾”,石夫由衷感慨:“作曲家不光有技巧,还要有‘感觉’,要靠积累!”

“玩MIDI,小年轻可能还不如我”

石夫虽年逾古稀,但精力旺盛,比年轻人还“年轻”,还时尚。他喜欢上网浏览信息,家里有四台电脑,各自分工不同,其中一台专门用于操作MIDI系统(电子音频设备,音乐人用其模仿乐器之声进行录音)。谁说这种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高科技,是年轻人的专利?石夫就“不信这个邪”。“从MIDI一进入中国我就开始玩啦!说起机器型号、效果器、混响效果,很多小年轻可能还不如我呢!”石夫挺了挺蜷在深色羊绒大衣里的瘦弱身躯,更加神采奕奕。

他为广州某唱片公司“打工”,花费大量心血和时间,从选题、组织、录音到监制,完成了“一项巨大的音乐工程”——录制了《音乐课堂》、《舞蹈课堂》、《绘画课堂》等几十个品种的上百张VCD。“回头去我家,让你好好欣赏我的MIDI啊,特专业!”难以抑制的自豪感,让他爽朗地笑起来。

“写得太‘绝’了,我都没退路了”

石夫的音乐成就,被载入《中国音乐辞典》、《中国艺术家辞典》、《中国当代名人录》、《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传记》等数十种辞典中。按说,石夫应该享受如此功成名就的感觉,不过他有些诚惶诚恐。“他们把我写得太‘绝’了,我都没有退路了,再说我也没那么神。”

在石夫心目中,自己无非就是个一点都不老的“老头儿”,退休后也闲不住。早年,石夫受夫人影响爱上绘画,无奈脑子里“没这根弦儿”,中途辍笔;后来,石夫酷爱钓鱼,可遗憾于北京“没有心仪的地方”。“我爸就爱做饭,这是他放松休闲的最好方式。”一直在一旁静听的儿子,突然插话进来。“哪天去我们家,给你做饭吃啊!”石夫盛情邀请。“好呀,好呀!”记者连忙应允。“我只会做川菜,烤鸭我可不会!”石夫大声说。原来,耳朵有点“不及格”的他,把“好呀”听成了“烤鸭”。可爱的老头儿。

§ 个人作品

石夫作品相册代表作有民歌舞剧《文成公主》、《幽魂梦》;歌剧《阿依古丽》;舞蹈音乐《雪鹰》;钢琴独奏《新疆组曲》;电视音乐《丝绸之路》;芭蕾舞剧《林黛玉》、《林黛玉》、《凤凰涅》,;交响乐《帕米尔之歌》、《胜利序曲》等。还有《牧马之歌》、《解放军同志请你停一停》、《雪莲花》等200多首群众歌曲,并创作了中国首部吉它协奏曲《我在罗马》!先后获得过全国音乐创作二等奖、羊城国际舞蹈节音乐奖、上海国际钢琴作品比赛三等奖。出版有《石夫独唱歌曲集》。

§ 相关条目

时乐濛  谭小麟  王酩  许常惠  薛伟  严良堃  张广天  张寒晖 张曙

§ 参考资料

http://www.china001.com/show_hdr.php?xname=PPDDMV0&dname=V1FSV31&xpos=48

http://www.xiangtan.cn/content.asp?id=7572

http://news.67.com/files/2007/12/6/91315.shtm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5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