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皮肤阿米巴病
释义

§ 病原学分析

溶组织内阿米巴是一种单细胞原虫,侵入人体组织并使其溶解和破坏,故得名。在分类学上属肉足鞭毛门,肉足亚门,根足超纲,叶足纲,裸阿米巴亚纲,阿米巴目,管足亚目,内阿米巴科,内阿米巴属。其生活史包括滋养体、包囊前期和包囊3期。滋养体大小不等,病人脓血便或病灶中的滋养体较大,称为大滋养体,直径达20~30m;胞浆分内外两层,活动时胞浆外质向前流动形成伪足,内质呈颗粒状,常含被吞噬的红细胞,这是与非致病性阿米巴鉴别的重要特点。核位于虫体中央,经铁苏木素染色后才可清晰地见到,正中有一核仁。无症状带虫者粪便中的滋养体较小,称为小滋养体,直径仅7~20m,平均13m,胞浆内不含红细胞而有食物泡,能形成包囊。一般认为,寄生抵抗力的降低、肠道的细菌感染以及局部损伤等因素均可促使小滋养体侵袭组织,吞噬红细胞,并转变为大滋养体而致病。局部肠粘膜坏死、溃破,形成溃疡。其中的大滋养体随血液、粘液落入肠腔,再随粪便排出体外而死亡;亦可在肠腔内转变为小滋养体。在横结肠以下,粪便中水分大部吸收,粪便较为成形,小滋养体可摄取的营养减少,于是小滋养体排出体内未消化食物,体积缩小而变成球形,即包囊前期。包囊前期为包囊的过渡型,然后分泌囊壁而形成包囊,并随粪便排出体外。包囊呈圆球形,直径5~20m,具有一层几丁质囊壁,因此能耐受恶劣环境和温度变化。成熟而具感染性的4核包囊随污染的水或食物被人吞食后,在消化液作用下于小肠下端虫体脱囊而出,并分裂成4个小滋养体,而重复上述的生活循环。

§ 诊断

皮肤阿米巴病1. 发病前有腹痛、腹泻等痢疾样症状;

2. 损害多发生于肛周,早期为深在性脓肿,而后发生浸润性溃疡,并可逐渐形成增殖性肉芽肿,呈菜花样;

3. 患处有特殊性臭味,自觉疼痛;

4.病程慢性,长期不愈;

5. 溃疡中可检出阿米巴。

6.应注意与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尖锐湿疣、梅毒性扁平湿疣、结核性脓肿等鉴别。

§ 治疗

1.甲硝唑,750mg,每日3次,连服5~10天,加上二碳羟基喹啉,650mg,口服,每日3次,共20次。

2.四环素,250~500mg,每日4次,连服10日。

3.阿米巴溃疡外科切开引流,但不需把病灶切除。

§ 病理改变

皮肤阿米巴病重要病理改变

坏死组织中常可见到聚集成群的阿米巴。

一般病理改变

1. 表皮破溃,溃疡边缘表皮增生,棘层肥厚,

2.真皮水肿,有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浸润,

3.在坏死组织中常可见到聚集成群的溶组织阿米巴,虫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0μm~40μm,胞质呈嗜碱性,内含空泡、红细胞和核碎片,在原虫的外周常可见到一空白晕。

§ 临床特点

1. 青壮年较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热带、亚热带地区多见,

2.多继发于肠阿米巴病或肝阿米巴病,由阿米巴侵入破损皮肤引起,

3. 好发于肛门和会阴部,胸腹壁穿通部位,

4. 深部脓肿,溃疡,增殖性肉芽肿,可呈菜花状隆起,湿疹、荨麻疹样、痒疹样等非特异性皮肤损害,

5. 自觉疼痛,有特殊恶臭,

6.常侵犯肝、肠道和生殖器官,引起相应症状。

§ 病因

病原体是溶组织阿米巴(entamoebahistolytica),可分滋养体和包囊两期。

滋养体直径为20~40μm,形态不规则,其细胞浆分内外层,外浆层透明;内浆层呈颗粒状,有细胞核和吞食的红细胞。由外浆层伸出伪足,内浆随即涌进,而使足体向前,新鲜状态下活动甚剧。可于病人稀便及肠组织中查见。

包囊期如果滋养体不能侵入肠组织,则在肠腔内形成包囊,由粪便排出,大小约3.5~20μm,含有1~4个核,核的构造同滋养体。包囊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一般温度中能生存2~4周。

生活史寄生在人体结肠腔内,不须转换宿主。成熟的四核包囊具有感染性,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水进入人的消化道,不受胃液影响,直至小肠下段由于胰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囊壁变薄,虫体开始活动而脱囊变成一个含有四核的小阿米巴。继续分裂繁殖,侵犯组织形成包囊排出。随被污染的饮食重新进入新宿主,继续其人体内发育。因此其生活史基本形式是包囊→小滋养体→包囊

§ 发病机制

一般情况下,溶组织阿米巴在肠腔中呈共栖状态,90%是结肠感染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带虫者,并不侵犯肠壁组织,当宿主营养不良,免疫功能减退,有继发肠道细菌感染或存在其他增强虫体致病力因素时,溶组织内阿米巴则显示明显的侵袭性,导致临床发病。原虫侵入部位主要在大肠,有时可侵犯回肠,而以粪便停留较久的回盲部、升结肠、乙状结肠与直肠为多。病变轻者在粘膜有充血、水肿,或浅溃疡。重者可见多数底大、口小如烧瓶样的溃疡。在溃疡内容易找到阿米巴原虫。溃疡之间的粘膜多正常。病变部位易有血栓形成、瘀点性出血以及坏死,乃由于小血管的破坏,故排出物中含红细胞或可引起大量肠出血。严重病变可穿破浆膜层,而引起肠穿孔及腹膜炎。慢性期其特点为肠粘膜上皮增生,溃疡底出现肉芽组织,周围有纤维增生,使肠壁增厚、狭窄。结缔组织反应过强易发生粘连,或形成阿米巴瘤。如原虫进入门静脉至肝脏可引起肝炎或肝脓肿。当肝脓肿破裂时可导致脓胸,膈下脓肿或其它并发症。

§ 鉴别诊断

病理鉴别诊断

疣状皮肤结核,常见结核样结节,坏死组织中无阿米巴。

临床鉴别诊断

疣状皮肤结核,尖锐湿疣,结核性脓肿

§ 用药安全

治疗药物一般治疗宜食易消化的饮食,并摄取足量的营养和维生素。

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并注意饮食,可酌情给予流质、半流质或少渣饮食。有失水或失盐者,应及时予以补给。

2.有肠出血者,需按情况进行输血。发生肠穿孔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 预防

1.早期治疗,隔离病员,做好病员粪便消毒。对慢性患者应及时治疗,如为饮食工作人员,应暂时不接触饮食工作。

2.注意饮水、饮食卫生,水果和生吃的蔬菜要洗净,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3.用药期间要定期复查粪便,调整治疗,以期彻底治愈。

4.有阿米巴包囊者必须治疗,特别是与患儿同居者更应积极治疗,以清除病原。

5.在流行地区应加强卫生宣教,消灭苍蝇和蟑螂的孳生地,加强水源的管理。[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8:2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