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石原莞尔 |
释义 | § 简介 石原莞尔 石原莞尔(1889~1949),日本思想家、政治家,军国主义鼓吹者。 石原莞尔生于日本山形县鹤冈市,其父石原启介曾任鹤冈市警察署署长,用“武士道”精神教导石原莞尔要勇敢而不惧艰险。后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并以第21期步兵课第6名成绩毕业。1915靠入日本陆军大学,1918年以第2名的成绩从陆大毕业。石原莞尔信奉“日莲教”,是田中智学的忠实信徒。 从1920年开始,石原莞尔前往中国,到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以勘测地形及刺探情报。后赴德国研究军事史,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历史。从此开始发表论文,积极鼓吹日本进行侵略活动。石原行事慎重,担心全面侵华会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而不能自拔,主张逐步占领中国,而不象其他狂热的好战分子一样骄横。 1928年,在策划“皇姑屯”事件的河本大作的推荐下,担任关东军副参谋。同年提出臭名昭著的“石原构想”。1931年与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本庄繁等人策划“九·一八”事变,并借口占领中国东北。石原莞尔后来与老同学东条英机意见不和,且鄙视东条英机是靠关系网而步步高升的,于是与当年的好朋友“打架王”东条成为敌人,并笑话东条是一个“可爱的傻瓜”。后被独裁者东条英机解职,只得收起壮志,回家种田。 裕仁天皇后来也说:“石原是个什么样的人,不太清楚。”战后,石原为设法脱罪,写信给美国驻日部队总司令麦克阿瑟,声称自己是爱好和平的,麦克阿瑟也没有计较他的罪过。石原莞尔于1949年8月15日(日本战败4周年纪念日)因膀胱癌死于家中。 § 生平经历 柏林街头的石原莞尔 石原莞尔生于日本山形县鹤冈市,其父石原启介曾任鹤冈市警察署署长,用“武士道”精神教导石原莞尔要勇敢而不惧艰险,优越的家庭环境(在当时的日本农村,警察署署长是当地最高公职官员)也使年幼的石原养成不信邪,不畏权势,颐指气使的作风。石原莞尔信奉“日莲宗”,是田中智学的忠实信徒。 1902年进入仙台陆军地方幼年学校第六期学习,以第三名的身份毕业,在此学习过程中,石原博览群书特别是历史、哲学以及人物传记,尤其是喜欢读拿破仑的相关书籍,在考试时他总是以最简洁的语言完成答题(与他人刚好相反),由于太多的与众不同,石原在同学们的眼中也是一个另类,被称为“7号”(精神病患者之意),当时的学习分为学科(理论知识)和术科(体育,马术,军事技能等),石原在学科上往往能轻松拿到高分,而在术科上成绩一般,这与他身体素质不出众有关。供幼年学校毕业生们选的科目有骑兵,步兵,炮兵和工兵。其实日本陆军当时还有辎重兵,但是日军内部有句俗话:“辎重要是也算兵,蜻蜓也能算老鹰”,所以幼年学校毕业生不当辎重兵的,日军的集团抢劫习性其实是来源于这种轻视补给的传统。在没有航空兵的时代,各兵种中最让这些十来岁的小孩子们神往的就是挥舞马刀纵马驰骋的骑兵了。但石原莞尔没有选择骑兵,选择的是步兵。因为通过阅读各种书籍,石原已经开始形成了将来的作战是在中国大陆的想法,虽然这个想法还是刚刚露头,还没有完全成熟,但石原已经感觉到了未来大陆作战的主力是陆军,是步兵。 1907年毕业后,石原进入步兵第32联队当士官候补生,并于当年12月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并以第21期步兵课第6名成绩毕业。(其实石原是第三名,但因为与老师的关系恶劣,被评定为第六,而前五能拿到天皇御赐的银怀表,后来石原被问及为何在陆军大学拿到第二时,石原的回答是“陆大没有品行分”。) 陆士毕业后重回第32联队,但与联队长关系不佳,在成立第63联队时,被推荐去63联队任职。 1915年考入日本陆军大学,1918年以第2名的成绩从陆大第30期毕业(实际上是第1名,由于在学习时过于狂妄自大,与老师关系不佳,故被剥夺了取得第一的资格)。在此期间,结识了板垣征四郎,并于之成为一辈子的朋友,搭档。 1918年陆大毕业后,在第63联队任职一段后即去了总部,虽是军刀组(陆大当期前6名)成员,由于性格怪异受排挤,被安排到训练总监部任职。 1920年4月就被派到武汉陆军中支派遣队司令部,到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以勘测地形及刺探情报,并得出“中国的官府对民众实在太苛刻,民众决不会和官府站在一起”的结论,这个结论对后来的九一八有相当大的影响。 1921年7月被调往陆大任教官(陆军大尉)。 1922年7月赴德国留学,在此期间爱上了摄影,购买了一整套设备。军刀和照相机是石原一生的爱好,后来现存很多九一八事变历史照片都是石原亲自拍摄的。 石原莞尔 1924年8月晋升为陆军少佐,10月回国,重回陆大任教。 1928年8月晋升陆军中佐,2个月后,在皇姑屯事件主谋河本大作的推荐下,出任关东军作战参谋。1929年5月,板垣征四郎被任命为关东军高级参谋,开始与石原在关东军共事。 1929年7月,时任关东军司令官的畑英太郎就立即命令板垣征四郎主持从7月3日开始在满洲实施参谋旅行。在这次参谋旅行中,石原莞尔向参加者分发了三篇论文:《战争史大观》,《回转国运的根本国策——满蒙问题解决案》和《关东军满蒙领有计划》。 这三篇在当时与其说是论文,不如说是纲要的东西主要内容是强调“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存活的唯一途径”。论据是以下三点: 1. 为了解除国内的不安要素,需要对外进出。 2. 积极解决满蒙问题不仅为了日本的利益,也是为了大多数支那国民的利益,为了正义日本必须果断行动。 3.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与其说满蒙属于汉民族不如说应该属于日本民族。 石原莞尔的这三点非常简单明了,直截了当。石原的第一点说的是实话,为了从当时的经济危机中解救出来,日本军阀和军阀背后的财阀选择的就是战争,也只有战争可以选择;石原的第二点则是所有侵略者的陈词滥调,所有的侵略者都是为了被侵略者的“利益”而“迫不得已”地发动侵略战争的;值得注意的是和详细解释了的前两点根本不同的第三点。这个“历史的观点”是怎么一回事,没有人知道,除了这一句话之外,石原没有做任何说明。 1931年与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本庄繁等人策划九一八事变,并借口占领中国东北。 1932年因满洲事变(即918事变)晋升陆军大佐。 1933年8月,石原莞尔任命为第4联队联队长,两年后的1935年8月经陆军省军务局长永田铁山少将举荐升任参谋本部作战课课长。 1936年二二六事变中,石原坚守岗位,在整备参谋的任上果断指挥严厉镇压,得到统制派好评(石原非统制派成员),1937年3月晋升为少将,并被任命为参谋本部作战部部长。 石原是所谓“行动派”, 一当上作战部长以后甚至改组了参谋本部,将原来总务部管的“动员,编制”业务也移到作战部来了,新成立了一个“战争指导课”,把原来总务部所管的仅限于对具体战案所行使的动员和编制机能扩充到对未来战争的动员和编制规划,使之具备了货真价实的“战争指导”机能,这样的改组以后,作战部集中了参谋本部90%的权限,石原部长成为了实际上的参谋次长(当时的参谋总长是皇族闲宫院载仁亲王,只是挂名,实际行使权力的是参谋次长)。 石原又重新主持修订了“帝国国防方针”。那个帝国国防方针最早是田中义一在1907年搞的,后来在1923年海军裁军时由海军军令部主导又修改过一次,1936年6月底的这次是第三次修改了,修改后名为《国防国策大纲》,主要内容是: “日本的国策是成为东亚的指导者,为此一定要具备能够排除苏美英压迫的实力。在充实能够对抗苏美英的军备特别是航空兵力的同时,做好稳固日满和北支(华北),完成进行持久战的准备的基础工作。完成了军备的充实和持久战的准备后,首先开始积极工作以尽快迫使苏联放弃进攻远东的图谋。在此期间努力与美国保持亲善关系,苏联屈服后与其建立亲善关系,将英国实力驱逐出东亚,解放东亚各民族。苏联和英国屈服后,领导东亚各国合作使其实力得到飞跃发展,准备和美国的大决战” 应该说,这个石原莞尔主持修订的《国防国策大纲》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那个《国防国策大纲》提出的假想敌顺序是美,苏。首先对苏已经放弃了进攻战略,而代以“完成了军备的充实和持久战的准备后,首先开始积极工作以尽快迫使苏联放弃进攻远东的图谋”的字眼,就是说在武力的后备上与苏联谈判,不与其交恶。起码从现实的工业生产和军事兵器实力来说,立即和苏联交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在石原看来,苏联南下的路线有三条,分别是满洲,内蒙和新疆。但是因为地理的因素,苏联人肯定会放弃后两条而选择满洲,所以要北极熊打消南下的念头,首先就要经营好满洲国。 对美国则是“努力与美国保持亲善关系”,因为石原知道日本和满洲都有丰富的媒,铁资源,可是缺少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石油和橡胶。那玩艺全在美国人和英国人手里,所以千万不能和美国人翻脸。只要不和英美翻脸,石原认为英美会默认“满洲国”的存在,因为有一个日本人控制的满洲,正好为英美消除了共产主义南下的忧虑。 石原莞尔 对华战略则是“做好稳固日满和北支(华北),完成进行持久战的准备的基础工作”,反对扩大战争。也就是说:挑动在西北的国共内战,同时建设满洲国,巩固华北,堵住俄国人南下,再向南洋渗透,得到马来亚的橡胶和文莱的石油,同时挤走英国人,争取把手伸到“兰印”(荷属东印度,现在的印度尼西亚),确保石油,这以后再和美国进行“最终战争”。 1937年七七事变后,石原担心全面侵华会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而不能自拔,主张逐步占领中国,与以陆相杉山元大将为首,加上军务军事课长田中新一大佐和参谋本部作战课课长武藤章大佐这两个身居要职的主战派形成尖锐的矛盾,在参谋本部的位子岌岌可危。 1937年9月,在前任关东军参谋长兼好友板垣征四郎的推荐下,石原调任关东军去给东条英机当参谋次长。1938年6月,石原莞尔向矶谷廉介提出包括加强协和会,约束日本人官吏和废除关东军第四课(就是那个片仓衷中佐为课长的主管满洲国事务的部门)这三个构想的改革方案,被矶谷廉介拒绝,一怒之下,来了个不请而辞,脱下军装留下一份辞职报告就回日本了,为减少此事影响,在板垣征四郎安排下,住进了东大医院(当时的东条次长估计还想把他弄进精神病院呢)。出院后任舞鹤要塞司令(手下一个兵都没有,完全一个闲职)。 1939年8月晋升陆军中将,在支那派遣军总参谋长板垣征四郎推荐下出任第16师团司令官。石原与东条英机等关系继续恶化,多次公开宣扬东条英机、梅津美治郎之辈才是日本的敌人,他们是世界的敌人,他们全都应该枪毙。对于这种挑衅,东条派自然不会视而不见。1941年3月,石原被编入预备役。 退役后的石原莞尔回到了他的故乡山形县的鹤岗。在东条英机派来的宪兵的监视下,继续搞他的“东亚同盟”,发表反东条言论。因为“满洲事变的英雄”和“前陆军中将”这两顶光环,宪兵们除了监视之外,也不敢直接对石原莞尔有什么不恭敬的行为。 1941年12月8日,东条内阁开始了太平洋战争。石原莞尔的评论是:“如果说这场战争需要1万元的话,英美实际上有100万元,而日本只有1千元,这种差异只能用战略来弥补,而不能用什么‘化不可能为可能’的口号来弥补。在战略上除了寻找敌方的弱点之外,还必须认识到我方所拥有的条件,战法,战士,特定兵器及其他战争手段的优点,只有依靠这些优点才能扩大敌人的弱点。军当局在第一阶段作战计划完成的现在提出下一阶段的战争计划,这个战争计划必须包含必要的生产增强数量和实行的手段方法及其可能性。”但是这时候已经不可能有人听得进石原的话了。战争的进程一步步印证着石原的说法,以致来监视他的很多宪兵都成了他的信徒。 裕仁天皇后来也说:“石原是个什么样的人,不太清楚。”战后,石原为设法脱罪,写信给美国驻日部队总司令麦克阿瑟,声称自己是爱好和平的,麦克阿瑟也没有计较他的罪过(这里有个问题:盟军在追究日本陆军战争责任时,注意派系问题,与东条不和者,往往会被减轻罪责,希翼他们能站出来做证,做实东条派的战争责任,石原莞尔与东条英机关系非常恶劣,反对扩大战争。从战争责任上说,他作为侵华战争的发起者,应该被追究责任)。 石原莞尔于1949年8月15日(日本战败4周年纪念日)因膀胱癌死于家中。 § 与东条英机恩怨 石原莞尔与东条英机 石原莞尔自认为是“满洲国的建国之父”,他是为了准备和美国进行“最终战争”而建立这个“满洲国”的,他要把这个“满洲国”建设成为一个能够自给自足,具备完整工业体系的后方基地。可是对东条英机来说,所谓“满洲国”就只是三个汉字而已。虽然东条英机把所有有关军事的事项移交给了石原莞尔。但石原要的不是这个,石原要的是对“满洲国”的政治控制权,而东条英机不肯放弃恰恰就是这个权力。所谓“满洲国”已经成了东条英机的私人天下。当时伪满有一个“二KI三SUKE”的说法,是指实际上在操纵伪满的东条英机(关东军参谋长),星野直树(“满洲国”总务厅长官),松冈洋佑(满铁总裁),鲇川义介(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社长,现在的日产(尼桑)公司和日立制作所的创始人)和岸信介(产业部次长和总务厅次长)这五个人,前两个的名字最后一个读音是“KI”,后三个人名字的最后读音是“SUKE”,所以有这个说法。前三个是上了审判台的甲级战犯,后两个也在巢鸭监狱住了一阵。 后来成了甲级战犯的大川周明是石原莞尔的同乡,到满洲出差时先来看望石原莞尔,说完话以后顺便问了一句:“东条参谋长的办公室在哪儿?得去和他问个好。”石原莞尔的回答是:“噢,那个东条上等兵啊,就在对面”。 应该说如果不看石原和东条争执的内容而仅仅从表面来看的话,失礼的是石原莞尔,不管怎么说东条英机是他的长官。尤其在军队这种靠严格的上下级关系才能赖之以存在的团体中,石原莞尔的举动是有悖常识的。但由于石原一贯的为人,大家倒也不觉得新鲜,问题是东条有没有那么大的度量了。 东条是那种心机很深,喜怒不形于色的人。他对石原虽然十分不满,但绝不像石原那样表露出来,而是用他最拿手的方法:使用宪兵来解决问题。当然即使是东条也还没有办法在那时候就公然使用宪兵来监视关东军参谋次长,但是和石原来往密切的人都受到了宪兵的关照,就连石原本人寄给原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的信,从新京(长春)到东京居然走了40多天。 在东条这边看来,石原对他本人的态度是问题,对东条太太胜子的花钱问题不依不饶的追究当然也是问题,但最重要的是怎么看石原怎么像赤化分子,所以对石原必须充分注意。 其实这是东条英机由于争权夺利太激烈了以后产生的一种幻觉。在满洲国的作用问题上东条和石原有分歧,但在满洲国的具体运营上两人并没有什么区别,石原莞尔和赤化分子是八竿子打不着。两个人都是陆军大学校毕业的参谋出身,思维前提是一致的——都是军国主义的思维。两人都是靠关东军在运营着满洲国,甚至连关东军主管满洲国事务的人都没有变过,都是片仓衷,只不过从片仓衷大尉成了片仓衷中佐罢了,两人的冲突主要在对那个“协和会”的看法上面。 协和会的来历和石原莞尔密切相关。九一八事变以后在石原莞尔的指示下山口重次和小则开作把原来自发的“满洲青年联盟”解散而代之以关东军资助的“协和党”,板垣征四郎参谋长亲批了两万大洋的第一笔经费。石原莞尔不信任政党,认为所有政党到最后都会被财阀收买而不利于军部的统治,所以一开始就应该有一个代表军部的“政党”。 在对政党的看法上,东条英机和石原莞尔完全一样。东条英机也是支持近卫内阁解散全部政党而代之以“大政翼赞会”的主张的。但和一直在感激协和会在满洲事变帮了关东军大忙的石原莞尔不同,东条英机觉得那就是一伙成不了事的地痞流氓,也只有像石原莞尔那样的流氓才会和他们情投意合。东条觉得在某种意义上,协和会是比共产党更加危险的不稳定因素,特别是石原这个协和会后台还一直在企图通过北京大学教授鲍明铃想和中国驻美大使胡适取得联系以便打开日蒋谈判的路子。 对于石原莞尔持这种看法的人其实不止东条英机一个人,所以在1938年5月东条英机走马上任陆军次官的时候,关东军参谋长这个职务由石原莞尔代理了半个月,但最后不是像不少人所猜想或担心的那样由石原莞尔接任,而是由和东条英机私交甚厚的第十师团长矶谷廉介中将来接任,因为对日本陆军来说,石原莞尔已经没有用了。 § 侵略理论家 石原是日军中有名的侵略战略理论家,1920年代曾著书: 《现在及将来的日本国防》 《战争史大观》 《扭转国运的根本国策——满蒙问题解决案》 《关东军领有满蒙计划》 《从军事上看日美战争》 《满蒙问题我见》 提出自己的战争地缘理论: 发源于中亚的人类文明分为东西两支,几千年来各自发挥其特长和特点,不断进步,而最近两三个世纪的发展更是突发猛进。时至今日,这两个文明已形成隔着太平洋而相互对峙的局面。这种局面必将导致战争,战争之后将走向统一,最终“创造最后最高的文明”“黄金时代”,“人类最后的大战争”是“以日美为中心而进行的世界大战争”,首先是持久战争,然后是决战战争。 因此主张,为了“以战养战”、持久作战,以取得决战胜利,必须占领中国东北作为日本的战略资源供应基地。他的侵略战略直接指导了日本关东军发动的九一八事变和侵占中国东北。 § 石原构想 1928年10月,经关东军参谋河本大作推荐,日本陆军大学毕业的石原莞尔被调任关东军参谋。在此前后,他通过一系列文章,提出了他有关侵略中国东北的理论和主张,形成所谓“石原构想”,其要点是:发源于中亚的人类文明分为东西两支,各自发展,两个文明现已形成隔着太平洋相互对峙的局面。对峙发展到一定程度便要通过战争走向统一。“一战”只是欧洲诸民族的决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只有下一次世界大战才是人类最后的决战,它将以日美为中心进行。如果准备对美国作战,就要立刻对中国作战。如果要对中国作战,首先必须占领满蒙,这样才能使“日本的繁荣自然得以恢复,失业的有识之士亦可得救”。 § 《解决满蒙问题方案》 关东军作战主任石原莞尔 这是石原莞尔就任关东军作战主任后在第一次“参谋旅行”途中于1929年7月5日提出的一份方案,同时还提出《关东军占有满蒙计划》 一、解决满洲问题,乃我日本生存下去的唯一途径 1.为了解除国内不安,需要向外扩张。 2.满蒙的价值。 A.满蒙的价值最大,但尚未为多数日本人所了解。 B.满蒙如获解决,中国内地的排日问题,亦必同日止熄。 3.积极解决满蒙问题,不仅为日本所需,也是为多数中国民众的一件最大喜事。因而,为了正义,日本应当主动坚决进行。 从历史关系等方面考察,满蒙与其属于汉族,无宁应属于日本民族。 二、解决满蒙问题的钥匙,掌握在帝国国军手中 1.解决满蒙问题,唯有日本占有该地,才能完全实现。 2.对华外交,亦即对美外交。就是说,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需有对美开战的决心。日本若是真的对付不了美国,那就以赶快解除全部武装为有利。 3.认为在对美持久战中,日本没有胜利可能者。这是不了解对美战争本质的结果。俄国的现状,正在给我们提供绝好的机会。 三、解决满蒙问题的方针 1.一旦完成对美战争的准备,谅立即冒开战之险,坚决将满蒙政权收归我有。依靠满蒙的合理开发,日本的景气自然就能恢复。失业者亦能得到救济。 2.如果不得已而开战,则要有对付东亚被封锁的断然准备,适时地占领中国内地的重要部分。依靠我之武力,冲破阻挡中国民族前进的障碍,给其经济生活以兴旺的新生命。借以确立东亚自给自足之路,以有利地指导长期战争,实现我之目的。 四、为对美开战的调查方针 1.要从东亚被封锁的情况设想,来拟定经济善调查及其对策(这属于政府的业务,目前委托给东亚经济调查局)调查方针,不要受西洋的那一套束缚,要以"依靠我武力,剖开中国积弊的核心,予四亿民众以新的经济生命。并以他们为伙伴,来振兴我工业商业,尽快地完成我工商业对欧美列强的独立"为根本着眼点。 2.占领满蒙及中国内地以后的占有方法的方案(军部自己拟订其根本,细节待各专家予以具体研究)。以“以战养战”为根本着眼点,必要时,连海军战费的一部或大部,也叫大陆担负。 [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