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社会互动
释义 社会互动

§ 涵义

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社会互动的涵义:

第一,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社会主体(个人或群体)之间,单独的社会主体(如离群索居的人)就无所谓社会互动。(主体)

第二,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相互依赖性的行为才存在互动,并不是任何两个社会主体的接近都能形成社会互动。(相互依赖)

第三,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如果没有信息的交流,互动双方互不认识和理解,互动就无法进行。在大多数的互动过程中,人们不仅交流信息,还交流思想和情感。信息交流的手段和形式很多,如信件、电话、邮件、名片、身体语言等。(信息传播)

第四,社会互动包括直接互动和间接互动。社会互动并非一定要在面对面的场合下才能发生,借助各种手段和中介工具,也能够进行间接的社会互动。(方式)

第五,社会互动具有情境性。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同一行为在不同时间、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意义。

§ 分类

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的方式很多,为了研究的方便和一定的目的,可以将社会互动分为若干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划分,都是从不同角度对社会互动的认识,以便进一步认识各种社会互动的方式和由这些交往所组成的社会结构。

根据交往的范围,可以将社会互动分为微观交往和宏观交往;根据交往的部门,可以将社会互动分为经济交往、政治交往、文化交往;根据交往的显明性,可以将社会互动分为公开交往和隐蔽交往;根据交往是否有中介,可以将社会互动分为直接交往与间接交往;根据交往双方的社会身份,可以将社会互动分为角色交往与非角色交往;根据交往的角度,可以将社会互动分为横向交往与纵向交往;根据交往者的利益。可以将社会互动分为合作性的社会互动与对立性的社会互动,如此等等。但人们通常把社会互动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根据社会互动是否有中介,可以将社会互动划分为直接交往与间接交往。

直接交往就是运用人类自身特有的方式 (如言语与手势、身态、表情)而进行的面对面的交往。间接交往就是借助媒介技术手段而进行的交往,如书信、电话等个人媒介,及电视、广播、报刊等大众媒介。

划分直接交往与间接交往,有助于我们分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交往方式,认识不同社会群体、社会结构的交往的特点,并加强社会互动,增进对人类社会的了解,促进社会的发展。有关研究表明,古代社会,直接交往是社会互动的主要形式;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间接交往日益增加。如在美国。收看电视作为一种间接交往方式,己经成了美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几乎占美国人的全部闲暇时间的1/3,在中国也有类似的情况。

(2) 根据社会互动双方的社会身份,可以将社会互动划分为角色交往和非角色交往。

角色交往是指受到一定社会行为模式与规范约束,代表特定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人之间的交往。这种交往因交往者所处的地位,其必须扮演的角色,受到严格的规范结束,不能随心所欲、自行其是。如两个公司签订合同的代表之间的交往,国家首脑之间的交往等部属于角色交往。非角色交往是指个人间的交往,它不受特定环境与社会组织规范的限制,这类交往如朋友之间、亲戚之间的交往。

将社会互动分为角色交往与非角色交往,能够使我们从这些交往方式中分析交往的内容与特点。在社会化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社会角色交往,而采取不同的社会行为。如果不考虑社会互动的角色因素。而是随意行事,那么社会互动就可能出现角色混同现象,即交往行为的角色不合情景的现象。如一位惯于发号施令的军官,如果他回家后对其妻子与子女也这样,就将军官角色与丈夫角色、父亲角色混同了。而一个青年对其领导像对父亲样亲热,这就将儿子角色与部下角色混同了。在一定的时空、情景条件下,角色应按某一行为模式行动,但他却错误地按另一种行为模式行动,这就称之为角色混同。

(3)根据社会互动的向度,我们可以将社会互动划分横向交往和纵向交往。

横向交往是指同一层次、同一等级的人或集团之间的交往。如工程师与讲师之间、处长与县长之间、不同公司之间、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都为横向交往。纵向交往指不同层次、不同等级的人或集团之间的交往。如教授与讲师之间、领导与被领导之间、中央与地区之间、父亲与子女之间的交往都为纵向交往。

§ 要素

社会互动

第一,社会互动的主体。

社会互动的主体或者是单个的人,或者是两人以上结合而成的群体。个人与群体的主体部必须成对,即行为者双方互为主客体。而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其行为都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即是能动的主体。

第二,社会互动的目的。

这也就是社会互动的第二个要素:社会互动的目的。社会互动的方式很多,但不论是哪种方式,其主体总是能动的有目的的。他可以改变自身的交往方式,可以预见交往的结果,并按照他的要求来达到目的,产生一定的社会事实或效果。

第三,社会互动的结果。

这是社会互动的第三个要素。社会互动虽然是动态的过程,并不只是强调这个过程本身,也强调这个过程的作用。社会互动的结果,必然是一些人的行为影响另一些人的行为,或者是一些人社会化,或者是一些人越轨、产生变异行为。第四,社会互动的媒介。主体的人要进行社会互动,必须通过一定的客观媒介体,这种媒介包括符号、语言、姿势、表情等。这些媒介,必然是社会互动的主体双方所能理解的,否则不能达到彼此作用、相互沟通的效果。

§ 条件

社会互动----:沟通于语言之外的社会互动

第一,必须相互认知。

即交往的双方主体必须通过直接的与间接的方式了解对方。或者了解他 (或他们)的地位、权力、角色、利益,或者了解他们的性质、视模、结构、功能、变化等等。认知包括直接认知与间接认知,直接认知是面对面的,主要是个体之间的认知。即一个个体对另一个体的外形、地位、权力、性格、能力等的认知与了解。间接认知是通过语言、文字、照片等媒介体进行的非接触性的认知。

第二,社会互动必须在一定情景中进行。

包括一定制度、文化、空间、情绪等环境中进行。其中最重要的是制度与文化,没有一定适宜的制度与文化,社会互动是不能持久的,或者会发生变异,具有相同的制度、文化以及适当的空间、和谐的情绪,交往比较容易,而且频率较高、范围较广;反之。社会互动则要受到很多的限制。社会互动是各种社会现象的根源,正是由于社会互动。社会才有光怪离奇的各种社会现象。而社会互动的制度化,便形成各种固定的、静态的社会关系、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等。

§ 重要性

社会互动

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要与其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相互关系,对于人的行为经常发生积极性作用或消极性作用。人际关系不仅影响人们的状态,而且对社会群体的社会实践效果发生重大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如下:

一、良好的互动影响群体内聚力和工作效率

内聚力是群体工作效率得以发挥的前提,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群体内聚力的基础。一个单位的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办事效率。如果群体人际关系良好,成员之间感情融洽,那么,群体士气就能提高,内聚力就能增强,成员就能焕发出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工作效率就会提高。反之,如果一个群体人际关系紧张,则会削弱群体内聚力,降低工作效率。

二、互动影响职工的身心健康

人际关系紧张导致身心疾病。人类很多疾病特别是身心的疾病如神经衰弱、高血压、偏头痛等,都与人际关系失调有密切的关系。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曾经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引起,在和自然搏斗的原始人中,人际关系是非常单纯的。他们的生存能力主要在于体力的适应,所以在原始人中发现精神病的事是很少的。人际关系复杂起来以后,人类的心理适应便不再象以前那样单纯了。一代人只有在心情舒畅和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工作效率支委会提高。所以,作为现代的管理人员必须对职工的心理健康给予充分注意。

三、互动影响职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个体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即受外部自然环境的影响,又受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关系的影响。马克思有句名言:人的发展取决于直接或间接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第515页),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常常会导致 一种社会助长作用。一个人单独工作,不如一群人聚在一起工作效率高。如果群体内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便可以鼓励职工互帮互学,相互促进,增强职工之间的行为模仿和相互竞争的动机,加速职工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 参考资料

[1] 社会学概论 http://course.cug.edu.cn/cugThird/sociology/chapter08/chapter08-1.htm#1

[2] 新浪公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9f55440100089p.htm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5: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