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朱启钤
释义 朱启钤像 朱启钤(1872~1964)

北洋政府官员,工艺美术家,建筑学家,中国古建筑学奠基人。字桂莘,别号蠖公,晚年自号所居曰“勤炳烛斋”。人们称他桂老。祖籍贵州开州(今开阳),生于河南信阳,1964年2月26日卒于北京,享年92岁。光绪举人。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朝末年、北洋政府、民国、日伪、新中国五个历史时期。 1903年任京师大学堂译书馆监督。后历任北京城内警察总监、东三省蒙务局督办、津浦路北段总办等职。1912年7月起,连任陆徵祥、赵秉钧内阁交通部总长。1913年8月代理国务总理,稍后任熊希龄内阁内务部总长。1914年兼任京都市政督办。1915年拥护袁世凯复辟帝制,12月任登极大典筹备处办事员长(处长)。1916年袁世凯死后,以帝制祸首之一遭通缉。1918年获赦免,8月当选为安福国会参议院副议长。1919年任南北议和北方总代表。和谈破裂后退出政界,先后寓居津、沪。1920年任《四库全书》印刷督理。朱启钤对中国古建筑艺术颇有研究,曾组织中国营造学社,自任社长。对织绣、漆器艺术也颇有研究。并曾经办中兴煤矿、中兴轮船公司等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著有《李仲明营造法式》、《蠖园文存》、《存素堂丝绣录》、《女红传征略》、《丝绣笔记》、《芋香录诗》、《清内府刻丝书画考》、《清内府刺绣书画考》、《漆书》等。1927年根据日本传抄本重新刊刻久已失传的《髹饰录》。

§ 生平

朱启钤早年丧父,随母寄居在外祖父家,八岁开始读书。1884年朱的姨夫瞿鸿机视学浙江,1889年朱17岁时与陈崧生(曾国藩次婿)的过继女陈光玑成婚。婚后自立门户定居长沙定王台。

瞿鸿机认为朱有非凡的办事才能,虽难从科举进身,但若登仕途,不难自发。因此,在1893年瞿离四川之时,出资为朱捐了一个小官。1894年朱到沪洲务局印签所任职,他的家属也迁居沪州。1896年朱调管灌口水军兼救生红船事。后又调专管云阳大汤子新滩工事。1897年云阳工地失火,他住的草屋烧毁,但他幸免于难。工程竣工回到家中,不久夫人陈光玑病故。由于朱在工地曾遭火灾,妻子也病故沪州,因此朱的母亲不愿再留居四川,于是东归。是年秋,朱取续室于宝珊夫人。1898年瞿鸿机按试苏松、太仓地区,朱又随侍左右,并随瞿进京,被朝廷引见,分发他到江苏任职,家属也迁到苏州。1899年朱在上海出口捐局任职,又合家迁居上海。1990年义和团起义。朱母传太夫人病故,朱奉母灵柩回长沙。1901年在长沙守丧。1902年朱送姨母(瞿鸿机夫人)入京,这时瞿已官到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政务部大臣,后又任外务部尚书,地位显赫。瞿留他在京。1902年由瞿推荐入路矿总局任职。不久奉张文达派任译学馆提调。1903年升译学馆监督,于是全家迁来北京。1904年经徐世昌介绍朱与袁世凯相识,识后即辞去译学馆职,修政北洋。1905年朱赴津主持天津习艺所工程。1906年巡警部设立,朱任京师内城巡警厅厅丞,后又调外城巡警厅厅丞,创办京师警察市政。1907年瞿鸿机被清庭罢相归里,朱亦自请开缺,居长沙一年。1908年袁推荐徐世昌任东三省总督,徐奏调朱任蒙务局督办。1909年袁世凯被摄政王罢宫,徐世昌亦调离东三省改任邮传部尚书。朱也被迫辞去蒙务局职。1910年朱到徐世昌主管的邮传部任丞参,兼任津浦铁路北段总办,筹建山东泺口黄河桥工程。

1911年袁世凯东山再起,1911~1912年朱启钤任京浦铁路督办。1912年袁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不久即任朱为交通部总长。朱启钤自1910年任邮传部丞参,至1912年任交通部总长。于1915年在内务总长任内又兼了一任交通总长。前后涉足铁道事业约五、六年的时间,成为老交通系的重要成员之一。朱任交通总长时期,从全局考虑计划再修筑四条主干线以贯通全国(一)宁湘线;(二)同成线自大同到成都;(三)浦信线自浦口至信阳;(四)陇海线,自东海至兰州。这个庞大的修路计划,仅陇海线东段开工,其它均未实施。1913~1916年袁世凯任大总统职,任朱启钤为内务部总长,1916年袁世凯称帝失败,六月病逝,朱亦引咎去职,移居天津。

§ 主要功绩

建设北京

创办北京市的第一个公园--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创办中国的第一个博物馆--古物陈列所(1946年与故宫博物馆合并),任命治格(满族)为所长;开放了天坛、先农坛、文庙、国子监、黄寺、雍和宫、北海、景山、颐和园、玉泉山、汤山等处名胜风景区。

1915年,为改善交通,时任内务部长兼北京市政督办的朱启钤主持了改建正阳门,打通东西长安街,开放南北长街、南北池子,修筑环城铁路的工程。袁世凯为了表示对朱的支持,还特制一把银镐,上锈“内务部朱总长钤奉大总统命令修改正阳门,朱总长爰于一千九百十五年六月十六日用此器拆去旧城第一砖,俾交通永便”。朱于开工典礼日即用此镐拆去旧城第一砖。后来朱一直珍藏着这把银镐,朱去世后由他的儿子朱海北,将此把纪念镐赠给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现在珍藏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实业救国

1917年朱启钤脱离政界,从事实业。先后经办中兴煤矿、中兴轮船公司等企业。朱启钤是一个杰出的管理人才,在经营上十分重视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并大胆使用技术专家。到1936年产煤量达到173万吨,从而使中兴公司走向以煤为主,煤、焦、电、钢铁、农林、铁路和输船运输为辅的多种经营的综合性大企业。

热心公益

朱启钤于1918年开始号召在北戴河避暑的中国上层人士开发戴河疗养区,维护国家尊严。创办了地方自治公益会,朱任会长。公益会的成立,有效地控制了帝国主义分子企图霸占海滨的野心;限制了石领会、东山会等教会组织向西山一带的扩张。

醉心学术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 1930年,朱启钤得到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的资助,成立了“中国营造学社”,自任社长。设文献组和法式组,朱启钤兼任文献组主任,建筑学家梁思成担任法式组主任。营造学社是最早研究中国传统建筑式样、设计的学术团体,奠定了中国古代建筑学的基础。

1919年朱启钤赴上海以北方总代表的资格出席南北议和会议。就在这次赴沪途经南京时,朱在江南图书馆发现了手抄本宋《营造法式》一书。于是通过江苏省震严省长,将该书借出委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以传后世。即后人称之为“丁本”者。但因丁本经辗转传抄,错漏难免。朱认为,这样珍贵的古籍,一定要尽可能使它更臻完善,因而委托陶湘搜集各家传本译校付梓。自《营造法式》“陶本”刊布,朱即“悉心校读,几经寒暑,至今所未能疏证者,犹有十之一二,然其大体已可句读且独类旁通,可与它书相印证者,往往而有。自得李氏此书,而启钤治营造学之趣味乃愈增,希望乃愈大,发现亦多”。朱启钤虽然大半辈子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但他对建筑的认识却与近代的观点十分接近,这是他的可贵之处。

同时,朱很早就注意到近代学者感兴趣的各民族文化的互相交融、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他说“盖自太古以来,早吸收外来民族之文化结晶直至近代而未己也,凡建筑本身,及其富丽之物,殆无一处不足见多数殊源之风格。混融变幼以构成之也。远古不敢遽谈,试观汉以后之来自匈奴西域者;魏晋以后之来自佛教者;唐以后之来自波斯大食者;元明以后之来自南洋者,明季以后来自远西者。其风范格律,显然可寻者,因不俟吾人之赘词”。朱在说明为何定名“营造学社”时又进一步阐明了他的建筑观。他说“本社命名之初,本拟为中国建筑学社。愿以建筑本身,虽为吾人所欲研究者最重要之一端,然若专限于建筑本身,则其于全部文化之关系仍不能彰显,故打破此范围而名以营造学社。则凡属实质的艺术,无不包括,由是以言。凡彩绘、雕塑、染织、髹漆、铸冶、培植、一切考工之事,皆本社所有之事。推而极之,凡信仰传说仪文乐歌一切无形之思想背景,属于民俗学家之事,亦皆本社所应旁搜集远绍者”。

1939年,天津水灾,营造学社存于英资麦加利银行库中的全部调查测绘资料惨遭损毁,朱启钤立刻电告梁思成、刘敦桢设法抢救出这批资料。但是胶版被水泡坏已无可挽回。朱与原学社职员乔家铎、纪玉堂等人一起将这批图纸胶片逐张摊开整理晾干,作为原始资料留存。由于底片已毁,朱又指导乔等人将过去洗印的照片重新翻拍,复制了一套底片妥为保存。还有大批古建筑的测绘图稿,凝聚了全部学社成员多年的辛勤劳动,但因纸薄又经水泡,稍不小心即被碰破。朱更是对乔等人千叮咛万嘱咐,小心翼翼地将它们逐页晾干,重新裱在座标纸上,生怕碰损。

为了支持梁思成、刘敦桢二人在大后方的研究工作,他又从这批复制胶片中选出了最重要的一批古建筑图片各加印两套,寄给梁、刘二人各一套。梁思成能够在四川撰写中国建筑史,就因为手边还有这样一套重要的参考资料。

§ 坚持民族气节

1937年日本侵华以后,江朝宗出面联合一批旧官僚组织“维持会”,江任会长兼“北平特别市”市长。1937年底在日本侵略者操纵下,以王克敏为首的伪临时政府成立。但日本人认为王克敏资望不够,压不住阵,欲请朱启钤这样北洋时期的首脑人物出来捧场。因而对朱施展了种种威胁利诱的手段,但朱坚持不就伪职。由于朱一直不肯就范,于是敌伪对朱加紧迫害,先是派特务监视朱的住宅,朱仍未屈服,继之又以朱住的赵堂子胡同是警备地区,一般人不宜居住为由(因当时伪政府的头目之一王克敏住在朱的隔壁),强行用低价征购了朱在赵堂子胡同的住宅,共有八组四合院和全套家具。朱被迫移居北总布胡同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一直装病在家,始终未与日伪同流合污。

§ 幸福的晚年

40年代末,朱住在上海的四女津筠家中。周恩来曾授意章士钊先生写信给朱劝他留在大陆,不要去香港、台湾。1949年,周恩来即派章文晋(朱的外孙)将朱接回北京,并将他安置在中央文史馆任研究员兼任古代文物修整所顾问。北京市及中央有关部门经常征求朱对北京市政建设的意见。1957年周恩来又访问了章士钊和他(他们住前后院),并详细询问朱的生活起居,关心他生活上有无困难,在朱90岁寿辰时,周恩来送了一个大花篮为他祝寿,又在政协小礼堂为朱举行了一次小型祝寿宴会。朱启钤在中国建筑史上的贡献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启钤老矣。纵有一知半解,不当世为贤达所鄙弃,亦岂能以桑槐之景,肩此重任。所以造端不惮宏大者,私愿以识途老马,作先驱之役,以待当世贤达之闻风兴起耳”。今天我们重新再读朱启钤的这段出自肺腑,表达着他对祖国建筑文化强烈的热爱,表达着他对学术无私奉献的话语,谁能不感动得泪下。他是研究中国建筑最早的先驱者。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20: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