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第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 |
释义 | 第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 2001年11月8日,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为第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画上一个完满的休止符。在过去的25第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天里,本届音乐节共举行了29场音乐会,先后有17个国内外艺术院团在音乐节的舞台上亮相,具有个人号召力的知名艺术家20余人你方演罢我登场,现场观众达到了5万余人次。数字显示其水准、规模、质量都是空前的。 但是,现场观众相对于北京人口毕竟是小众,似乎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轨迹并没为逐年热烈起来的音乐节而改变。其实,音乐节作为我们所在城市的一项标志性文化活动,它所涵盖的信息量远比音乐本身丰富得多,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那么,音乐节究竟给我们带来些什么呢? 首先,最直接的受益者当然是乐迷和慕名而来的普通观众。荡气回肠的《我的祖国》、史诗般宏伟的威尔第歌剧、捷克爱乐乐团、“弹指神通”阿什肯纳齐、怪才谭盾、琵琶大师刘德海……本届音乐节在名家名团名作的配置上足以令每个人满载而归。同时,音乐节还为我们“挖掘”了为数不少的富矿,文格洛夫、谢丽尔·斯图德,通过音乐节,这些本来还嫌陌生的名字成为我们心目中真正的大师。另外,音乐节在音乐样式的取舍上也有富于建设性的安排,得到了参加艺术家的赞许,也丰富了观众的视野。 北京国际音乐节作为一个诞生不久的大型音乐活动,能在短短时间内建立起自己的国际声誉,许多艺术家连年参加音乐节演出,更多的人表达了对它的向往,大量国际知名企业成为紧密跟随音乐节的大赞助商……这一系列的成功均得益于音乐节自创办之初即站在一个高起点上,建立一套严格按照国际合作惯例办事的工作秩序。正如我们一直强调的,在这一点上,北京国际音乐节对于国内演出市场的规范化,乃至整个WTO进程中的中国社会都格外富于建设意义。 正如音乐节的发起者、连续四届音乐节的艺术总监余隆所说,音乐节业已成为我们这个城市乃至国家的一个文化品牌。即便它并不直接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但它的存在就是文化水准达到一定高度的标志;它提供了一个平台,使我们与国际社会的对话更为直接、通畅;它也是一扇窗口,透过这个窗口,令国际社会更为清晰地看到中国的“经济发展、政治开明、文化上的包容”……这些,都是不能被忽略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